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詞中的商丘(三十三)

■主講人:劉萬華, 河南商城人, 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文學博士。

王連瑛是被錄入《商丘文學通史》的先賢。 儘管今日瞭解王連瑛者不多, 但是從歷史和文學的角度來看, 王連瑛都是必須被提及的重要人物。 其事蹟及作品佔據了《商丘文學通史》中《永城作家》的首要位置。 王連瑛作品風格有杜甫之神韻, 可稱詩史;早年作品秀雄, 晚年風格又與陶淵明相近。 本期劉萬華副教授將重點透過王連瑛作品還原清代商丘一段苦難的歷史。

《贈安平令陳子萬兼訪中州名集十四韻》

君家世忠貞, 況複盛文章。

代有風雅才, 海內共稱揚。

君生震澤畔, 長在閼伯鄉。

南北清淑氣, 君兼有其長。

喜與君作吏, 同在恒山陽。

願言資切琢, 示我以周行。

聞說古商丘, 自昔聖賢場。

人才常濟濟, 史冊多芬芳。

近代風未泯, 作者亦鏘鏘。

君為我訪問, 俾得瞻輝光。

堂奧雖難言, 庶幾藥其狂。

時事多棘手, 愧我學未詳。

藉君廣聞見, 或得起膏肓。

勿謂掣肘中, 何用尋粃糠。

解析:本詩選自《三魚堂集》外集卷6, 清康熙刻本。 作者陸隴其(1630年—1693年), 原名龍其, 字稼書, 浙江平湖人。 清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 官至四川道監察禦史。 陸隴其潛心理學, 以朱熹為宗, 著述宏富, 有《四書大全》《松陽講義》《困勉錄》《三魚堂集》等。 其生平事蹟可以詳見柯崇樸《四川道監察禦史陸先生隴其行狀》(碑傳集)卷16)。

陸隴其與陳宗石同官直隸(今河北),

一為靈壽知縣, 一為安平令, 相距不遠, 鴻雁頻傳, 往來密切, 其《三魚堂集》中答陳宗石書劄達7封, 或討論民瘼, 或談及風雅, 或互借圖書文獻。 另外, 陸隴其還為陳宗石所輯《陳氏三世崇祀錄》撰寫跋文;陳宗石妻侯氏卒後, 為其撰《陳母侯孺人壙記》(《三魚堂集》文集卷11)。

明末清初, 河南儒學尤其是理學繁榮, 誕生了如呂坤、楊東明、孫奇峰、湯斌、耿介等著名的儒學家, 其中多數是歸德府人, 正如詩中所言“聞說古商丘, 自昔聖賢場。 近代風未泯, 作者亦鏘鏘”。 陸氏尤其服膺呂坤的《呻吟語》, 嘗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倡議重刻此書, 廣其流傳, 作為勸善規過的“教科書”, 並為之作序, 讚歎呂坤:“獨能以正大篤實為學, 卓然超出於流俗之上,

其言皆與程、朱相表裡。 ”(《三魚堂集》文集卷8《呻吟語序》)

因此, 這首詩雖是一首贈答詩, 開頭照例客套幾句, 讚頌了祖輩及陳宗石在品行學問方面的成就, 但其落腳點則是著眼于囑託陳宗石代為搜尋中州名人(應該主要是明至清初時期)著述, 以助其學問的精進。

《隋堤行》

“乙巳七月, 考城黃河決, 夏邑不守, 水薄永城外, 郛城幾陷, 居人避于隋堤以免。 ”

長堤百里參差起, 拍岸驚濤響秋水。

堤上老人向客言, 手足皯黣皮肉死。

細憶築河二十年, 長官下令括民錢。

白粲朱提計畝入, 包工折埽黃河邊。

年年歲歲編夫速, 縣吏捉夫入人屋。

壯男編盡稚男行, 可憐無複完骨肉。

前歲荊隆告竣事, 丹書優詔水衡使。

漢帝作宮璧馬空, 秦皇鞭石神人忌。

河開河塞渾無端, 役夫經年不暫還。

河幹雖苦操鍤畚, 隄畔猶能見桑田。

今年春旱真奇災, 焚山擊鼓響鳴雷。

誅求火急封疆吏, 痛哭天心竟不回。

入秋以來始陰雨, 病暍三更空傴僂。

方期種黍色油油, 漸望築場聲許許。

七月飄風動千里, 浪翻沙走流雲駛。

夜半黃河天上來, 質明十五歲乙巳。

床前活活河聲走, 電掣鯨奔風怒吼。

馮夷橫踏日車翻, 豐隆決破土囊口。

始看盤渦沒蓬蒿, 漸見蛟龍乘九皋。

嵩室轘轅深水府, 徐關碣石小秋毫。

燭蘢照耀群龍矗, 一夜千聲萬聲哭。

婦子結襦渡亂流, 波濤相豗走雷轂。

風起沙黃浪更高, 樹頭鴟尾萬人號。

禦風難假黿鼉力, 渡海空瞻烏鵲毛。

老夫夜來堤上棲, 嬌兒齧臂饑女啼。

已幸生全見幹土, 甯甘餓死填溝溪!

丈人試看堤邊柳, 兩岸蕭蕭禿似帚。

采盡綠枝為塞河, 河今如此能塞否?

河勢頻勞明主計, 雇役屢裁大官費。

似聞頒給內帑錢, 誰實封題外府寄?

累盡中原百萬家, 達官盛怒敢諮嗟!

爭似廿年作力苦, 何如一旦委泥沙。

老翁絮語方未已, 北風卷波波立起。

魚沸鬱兮愁吾人, 波中之人長已矣。

籲嗟乎, 治河者, 誰河如此!

解析:作品選自《遺安堂詩集》卷1,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刻本。 作者王連瑛(1633年—1712年), 字戒頑, 號廉夫, 別號西莊, 永城人。 王氏為永城望族, 其父王道善, 為明崇禎六年(1633年)舉人, 兄王連琨, 字子瑗, 康熙貢生, 著有《穿石齋詩文》一卷。 兄弟二人自小從父學, 穎悟過人, 時人稱“王氏二難”。

王連瑛中清順治八年(1651年)舉人, 康熙三年(1664年)進士, 授直隸安肅(今河北徐水縣)知縣。其居官勤勉,廉潔慎獨,被保舉戶科給事中,徙禮部掌印給事中。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典試福建,不徇請托,觸忌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遭蒙冤降級次年告歸,隱居於永城西三四十裡的西莊草堂,過著蒔花種竹、會友吟詩的生活,年80歲而卒。其著有《遺安堂詩集》(今存康熙五十五年刻本)等。

康熙四年(1665年),考城(今民權、蘭考一帶)黃河決堤,水淹歸德,永城未能倖免。已赴任安肅的詩人聞聽家鄉遭水災,於是作為此詩,一方面描寫了百姓修治堤壩、抵禦河患的苦辛,另一方則痛斥了官吏治河之不力,是一首感時傷事之作,頗得杜甫詩歌之神韻,正如前人所評論:“廉夫先生生平磊落多大節,其為詩也,一以少陵為宗,忠厚陫惻……至其感時書事,于民生休戚之故,肫肫乎致意焉。”(呂履恒《遺安堂詩集序》)詩作樸老蒼森,沉鬱頓挫,具有很高的詩史價值。

《夏邑感懷》

水落荒城徑欲迷,蕭條行色入寒溪。“乙巳,城陷於水。”

門前忽僕先生柳,“丁未冬,上諭河臣請以宋郡柳四十萬束濟桃源”,郭外驚傳瓠子堤。“時奉檄增築外郛七丈。”

且喜天心銷戰伐,何妨民力釋耕犁。

年來慣見桃花浪,竹楗如雲下濁泥。

解析:作品選自《遺安堂詩集》卷2。康熙四年(1665年),考城黃河決堤給豫東平原的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然而兩年之後,還未從災難中舒緩過來的豫東百姓,又接連遭受捐柳、築城等苛捐雜役的盤剝,王連瑛所作此詩亦體現了詩史的特色。

《冬日燕集顏丈人北園八首》“園在渦水上”

其五

聞道官軍入,攔江橫捉船。

如何窗外水,百丈日連蜷。

後隊肅行列,前矛足鎧鋋。

爭如載綺縠,輸盡水衡錢。

“時散軍歸田,江上捉船載兵,賈舟之在渦水者,皆維纜不敢行。水衡,權司也。”

解析:此詩選自《遺安堂詩集》卷1。本詩是王連瑛參加顏丈人宴會所見與所聞、所感的記錄。顏丈人的名號已經無考。詩作的重要價值在其中的小注:“時散軍歸田,江上捉船載兵,賈舟之在渦水者,皆維纜不敢行。水衡,權司也。”真實記錄了散軍歸田給渦水百姓尤其是船戶們帶來的負擔,官府隨意捉船派丁,以致船戶們維纜不敢行,同時船戶們還受到水運管理部門——水衡司的盤剝。

《九月登造律台》

荒原迢遞起高臺,

此日登臨朔氣催。

扼地女牆千堞出,

排空雁陣幾行來。

憂時未上匡衡疏,

縱飲從寬杜甫杯。

葭菼蒼蒼霜信急,

菊華遲暮為誰開?

解析:詩作選自《遺安堂詩集》卷2。造律台位於今永城市酂城鎮,高臺呈橢圓形,形如龜背,高約7米,底部南北長54米,寬34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8米至9米。下層為河南龍山文化遺存,上層為商代遺存。因當年西漢丞相蕭何在這座高臺上為劉邦建立漢朝撰制律條,人們便稱此高臺為“造律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連瑛登臺懷古,抒寫憂時傷世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懷。

授直隸安肅(今河北徐水縣)知縣。其居官勤勉,廉潔慎獨,被保舉戶科給事中,徙禮部掌印給事中。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典試福建,不徇請托,觸忌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遭蒙冤降級次年告歸,隱居於永城西三四十裡的西莊草堂,過著蒔花種竹、會友吟詩的生活,年80歲而卒。其著有《遺安堂詩集》(今存康熙五十五年刻本)等。

康熙四年(1665年),考城(今民權、蘭考一帶)黃河決堤,水淹歸德,永城未能倖免。已赴任安肅的詩人聞聽家鄉遭水災,於是作為此詩,一方面描寫了百姓修治堤壩、抵禦河患的苦辛,另一方則痛斥了官吏治河之不力,是一首感時傷事之作,頗得杜甫詩歌之神韻,正如前人所評論:“廉夫先生生平磊落多大節,其為詩也,一以少陵為宗,忠厚陫惻……至其感時書事,于民生休戚之故,肫肫乎致意焉。”(呂履恒《遺安堂詩集序》)詩作樸老蒼森,沉鬱頓挫,具有很高的詩史價值。

《夏邑感懷》

水落荒城徑欲迷,蕭條行色入寒溪。“乙巳,城陷於水。”

門前忽僕先生柳,“丁未冬,上諭河臣請以宋郡柳四十萬束濟桃源”,郭外驚傳瓠子堤。“時奉檄增築外郛七丈。”

且喜天心銷戰伐,何妨民力釋耕犁。

年來慣見桃花浪,竹楗如雲下濁泥。

解析:作品選自《遺安堂詩集》卷2。康熙四年(1665年),考城黃河決堤給豫東平原的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然而兩年之後,還未從災難中舒緩過來的豫東百姓,又接連遭受捐柳、築城等苛捐雜役的盤剝,王連瑛所作此詩亦體現了詩史的特色。

《冬日燕集顏丈人北園八首》“園在渦水上”

其五

聞道官軍入,攔江橫捉船。

如何窗外水,百丈日連蜷。

後隊肅行列,前矛足鎧鋋。

爭如載綺縠,輸盡水衡錢。

“時散軍歸田,江上捉船載兵,賈舟之在渦水者,皆維纜不敢行。水衡,權司也。”

解析:此詩選自《遺安堂詩集》卷1。本詩是王連瑛參加顏丈人宴會所見與所聞、所感的記錄。顏丈人的名號已經無考。詩作的重要價值在其中的小注:“時散軍歸田,江上捉船載兵,賈舟之在渦水者,皆維纜不敢行。水衡,權司也。”真實記錄了散軍歸田給渦水百姓尤其是船戶們帶來的負擔,官府隨意捉船派丁,以致船戶們維纜不敢行,同時船戶們還受到水運管理部門——水衡司的盤剝。

《九月登造律台》

荒原迢遞起高臺,

此日登臨朔氣催。

扼地女牆千堞出,

排空雁陣幾行來。

憂時未上匡衡疏,

縱飲從寬杜甫杯。

葭菼蒼蒼霜信急,

菊華遲暮為誰開?

解析:詩作選自《遺安堂詩集》卷2。造律台位於今永城市酂城鎮,高臺呈橢圓形,形如龜背,高約7米,底部南北長54米,寬34米,文化層堆積厚度為8米至9米。下層為河南龍山文化遺存,上層為商代遺存。因當年西漢丞相蕭何在這座高臺上為劉邦建立漢朝撰制律條,人們便稱此高臺為“造律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連瑛登臺懷古,抒寫憂時傷世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