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度抑鬱還要帶娃考證,3萬月薪式的“獨立”我做不到!

重度抑鬱還要帶娃考證, 3萬月薪式的"獨立"我做不到!

原創 2018-04-18 為全職媽媽發聲的 遇言不止

Cheer You On

Jordan Feliz - The River

無論做宇航員還是家庭主婦都是你的自由,

都是為了抵達期待的人生而開拓。

——遇言姐

前兩天看了咪蒙的推送, 標題一如既往的偏激——《那個產後抑鬱的媽媽, 現在月薪3萬+!》。

這篇一看就是咪蒙手下團隊攥出來的痛點套路文章是這樣寫的:

一位全職媽媽買件300塊的衣服, 都會被老公罵亂花錢。 對老公來說, 她是個只會做家務、帶孩子以及找自己要錢的人。

一位全職媽媽在朋友圈不管發什麼, 除了家人之外, 沒人主動跟她互動了。 她給以前關係很好的朋友或同事留言, 都沒人給她回復。

一位全職媽媽被老公抱怨做得不夠好, 被婆婆嫌棄是吃閒飯的。 來例假了, 腰疼背疼肚子疼, 家人不僅不關心, 還說風涼話:喲, 不是說生過孩子之後就沒有痛經這回事了嗎。

搜羅了一堆負面例證後,

咪蒙老師得出結論:

帶孩子跟工作不一樣, 不是你努力就會有回報的。

倆娃的遇言姐說:毫無節操挑動痛點, 是非不分避重就輕。

先不說種瓜得瓜, 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不會白費。 老公人品不正、冷酷計較, 朋友眼淺勢利、拜高踩低, 婆婆低智庸俗又管過界,

這些原本是他人的問題, 為什麼要歸咎到主婦孩子媽媽的頭上?

如果一位女性只有在達到月薪3萬後, 才配有人生在世的底氣, 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才算是有自我、有價值。 那麼, 有問題的是家庭和社會--這得是多特麼勢利眼的社會和家庭啊, 而不是全職媽媽們的錯。

▲上個月, 咪蒙老師在中央統戰部網路人士理論研討班上說:"要用10萬+的方法論, 去講述好中國故事, 去激發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劃重點:10萬+的方法論

對於全職媽媽的艱難處境, 咪蒙團隊是這樣建議的:

有個媽媽, 每天晚上10點陪娃睡著, 淩晨4點準時起床工作, 一年之內收入就翻倍了, 成了很厲害的新媒體運營負責人。

有個媽媽, 孩子兩歲的時候, 開始準備司法考試。 把書撕了, 一張張貼在牆上, 帶娃的時候都在背書。 後來她真的考過了, 已經成為律師了。

遇言姐說:一邊重度抑鬱, 一邊帶娃考證, 不是忍辱負重、就是強勢碾壓。 這樣的"獨立"標杆太高, 這樣的"逆襲"我做不到。 這哪裡是什麼正能量,

分明是翻身農奴做主人的故事。

一個正常家庭的倫理關係不是建立在賺錢多寡上的, 一個健康社會的價值指標是尊重不同的人生取向。

扯著獨立、成長、正能量的大旗, 刻意避開所處環境不談, 一味強調女性自我加壓。 雞血教主咪蒙實則跟她瞧不起的"直女癌"Ayawawa是一丘之貉。

▲Ayawawa和咪蒙教主放在一起,就是比的是誰的雞湯更難喝一點兒

在中國,家庭主婦一直被冠以"懶惰、脫節、低能、庸俗、靠人養",她們的付出不被認可,她們的身份遭遇歧視。

咪蒙非但不去推動社會認知的提升,批判缺乏男性家長參與的喪偶式育兒,而是踏上一隻腳,要求女性單向努力,更是在文章末拋售她的"咪蒙教你月入五萬"網課。

作為前南方報系資深記者,咪蒙知何為可為卻刻意不為,這是赤果果的壞。

▲從《夫妻那些事》到《離婚律師》到《我的前半生》,中國影視劇中的"全職媽媽"被塑造為跪舔老公、空虛造作,無腦享樂,充滿了對主婦的貶低和歧視

中國的女性勞動參與率

世界第一,可喜嗎?

前不久,有一篇刷屏的"正能量滿滿"的文章《大資料下的中國女人,撐起的絕不止半邊天》。看完後,遇言姐倒是覺得有些心酸。

文中提到,根據美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近70%,一騎絕塵,睥睨全球,超過法國(50%),美國(58%),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分別為60%)。25-54歲之間的中國青壯年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高達90%,超過丹麥、瑞士的87%,德國、加拿大的85%,美國、日本的80%,同樣居於世界第一。

文章驕傲的寫道:

中國女人是全世界最勤奮的。真正撐起中國經濟大半邊天的,其實不是中國男人,是那些25-54歲之間,身兼老婆人妻、媽媽、媳婦兒媳婦(女兒)三重身份還要出去工作,和這個世界廝殺的中國女人們。

然而,平權精神趨於成熟的西方國家都沒達到的女性勞動參與率水準,中國這種工業化還沒多久的國家倒反超了,這個現象是完全積極意義的嗎?能說明中國的女性崛起嗎?

對於這個問題,知乎高票答案認為:

第一:由於勞動力廉價,許多中國女性是為了生存而被迫做著沒有尊嚴和保障的工作,大量的女性徘徊於低薪群體,絕不代表什麼值得自豪的優勢。而在發達國家,女性有選擇外出工作或者全職媽媽的能力。

第二:只看勞動參與率是片面的。

事實上,中國在高薪行業男女比例,城鄉男女工資橫比、企業高管男女比例上,都低於發達國家水準。城市女性薪酬是男性的2/3,農村地區更是降到了剛剛過半,同工同酬遠未實現。這也是為什麼在2016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中國排名僅為第99位。

第三: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全國婦聯的資料,中國女性在接受教育、應聘工作、社會福利等諸多方面依然面臨各種顯性和隱性的性別歧視。在男女收入差距中,有86%的部分來自於"無法解釋"的因素,也就是性別歧視。

由此可見,中國的社會環境對於女性來說還談不上友好和公平。

一方面,我們曾經一度極端的抹殺了女性的性別特徵,把女人當男人用。導致社會普遍認為"閑在家裡"的全職媽媽是令人不安的,是不務正業的,甚至是還是不道德的。

另一方面,積習難改的傳統思想又認為相夫教子,協調家庭是女性的本分和職責。

結果就是,中國女性在承擔生育重任的同時,還要早出晚歸、摸爬滾打。

她們對社會和家庭做出了與西方婦女同等的貢獻,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待遇和尊重(要知道加拿大的產假可是長達一年啊,遇言姐在生倆娃時都是這個待遇)。

避談推動法律與民俗對於性別平權認知,或像Ayawawa一樣以"存在即合理"為由,鼓動女性利用現世規則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像咪蒙一樣反復鼓吹女性用錢說話以實現強勢碾壓,這些犬儒行為勢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中國女性的群體性焦慮。

▲在價值觀複雜、多元的《東京女子圖鑒》中,令所有不同取向的女性都同意的一句話是綾的女老闆在面試時說的:"1985年施行了男女同工同酬法,不知道這部法律的人我一概不會錄用。"

全職媽媽的困境

不能只靠女性自己加壓

在加拿大居住時,遇言姐有不少全職媽媽鄰居。

眼看人家夏天紮帳篷、冬天點篝火,媽媽在廚房裡烤餅乾,爸爸在院子裡搭樹屋,萬聖節、耶誕節的裝飾總是佈置得別出心裁,日子過的熱熱鬧鬧,有滋有味,我十分羡慕。

這些女性大多在孩子上小學後才回歸職場,她們的決定普遍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和理解。

由於性別的差異,男女平等指向的是動態上的平等,而並非女性必須要做跟男性一樣的事和男性做同樣的職業和同等強度的職業。

回國創業後,我發現與楓葉國的寬容與尊重相比,中國的女性們處境十分艱難。

第一次看到應聘簡歷中的"三年內沒有生育計畫",我很是吃驚。

雖然作為女性平臺的"遇言不止"從未提出過這種無理要求,但應聘者顯然默認這是一條行規。

我們說中國是最注重家庭的國家,但是實際上,我們對婦女的不尊重又體現在方方面面。

時常有女友向我吐槽:

老公頤指氣使,親友說三道四,父母痛心疾首,非但沒有人感謝你的付出,只要娃發生任何問題,還都是你的錯。

遇言姐認為,隨著多胎政策的開放,價值觀走向多元,大城市的小家庭不便三代共處,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出現。

比起影視劇狂踩全職媽媽,公眾號刷痛點加劇焦慮感,我們更需做的是推動社會對女性權益和保障的關注,在生產和育兒上給予協助,鼓勵大家男性和女性都保持意願與利益一致,自主的選擇人生價值。

希望女性求職時不會被一再問及婚育情況,希望女性不會懷孕而被變相辭退,希望女性的生育的代價是由社會來分擔的,而不是一個人面對所有的風險和責任。

此外,遇言姐想對讀此文的全職媽媽們說,不要惶恐焦慮,患得患失。帶孩子時擔心職業生涯中斷,想找工作時又擔心孩子沒人管。孩子不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一定要讓老公學會承擔爸爸的職責。

不要擔心與社會脫節。網路時代,想脫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你自願消耗掉個人意志。

第三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然到來,日新月異、時不我待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每一個人都將面對的終身課題,不是全職媽媽獨有的焦慮。

你就當是拿出人生中的三、四年來做gap year,別人的gap year是旅遊,你的gap year是養娃,同樣是獲得前所未有的新經驗,不是也挺好的。

最後,遇言姐希望有一天,中國的女性們可以不再背負各種狹隘的標籤,在面對事業和家庭時可以自由選擇而非進退兩難,我希望我們可以坦然的對女兒說:

"無論做宇航員還是家庭主婦都是你的自由,都是為了抵達期待的人生而開拓。"

這一切,不是僅僅要求女性自我獨立,自我加壓,自我慰藉就可以達成的,需要全社會對於兩性、親子、平等、尊重的認知的提高,以及男性(爸爸、雇主、合作夥伴)的支持與參與。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END-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於我們:

北京左右逢源是全球第一個為設計競賽提供"+互聯網"服務的科技公司:提供中英雙語支援,可面向全球設計師徵集創意作品。左右逢源還致力於為各行業提供線上微課系統、線上設計展覽、設計作品集等系列產品。

競賽是比較大型的活動,歷經競賽發佈、報名、徵集作品、海選評出入圍作品、網路投票、決賽評審等諸多環節,往往歷經幾個月的漫長週期。在這個長週期內,主辦方和參賽者形成一個社區,有發佈通知、線上答疑、工作營、學術報告、設計指導、線下活動、組隊參賽等諸多互動需求。為了提高影響力,競賽還要進行媒體推廣、用戶轉發、抽獎活動等。左右逢源把上述各個環節,做成了100多個軟體模組,可根據每個大賽的具體需求,靈活組合,快速配置上線競賽系統。競賽主辦方使用左右逢源競賽系統,可以節省80%人力成本,從容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並加倍獲得更好的競賽成果和影響力。可聯繫schg1999@163.com。

合作案例:嘉峪關logo設計大賽、嘉峪關吉祥物設計大賽、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logo設計大賽、2018智慧裝備軍民兩用論壇暨博覽會等

▲Ayawawa和咪蒙教主放在一起,就是比的是誰的雞湯更難喝一點兒

在中國,家庭主婦一直被冠以"懶惰、脫節、低能、庸俗、靠人養",她們的付出不被認可,她們的身份遭遇歧視。

咪蒙非但不去推動社會認知的提升,批判缺乏男性家長參與的喪偶式育兒,而是踏上一隻腳,要求女性單向努力,更是在文章末拋售她的"咪蒙教你月入五萬"網課。

作為前南方報系資深記者,咪蒙知何為可為卻刻意不為,這是赤果果的壞。

▲從《夫妻那些事》到《離婚律師》到《我的前半生》,中國影視劇中的"全職媽媽"被塑造為跪舔老公、空虛造作,無腦享樂,充滿了對主婦的貶低和歧視

中國的女性勞動參與率

世界第一,可喜嗎?

前不久,有一篇刷屏的"正能量滿滿"的文章《大資料下的中國女人,撐起的絕不止半邊天》。看完後,遇言姐倒是覺得有些心酸。

文中提到,根據美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近70%,一騎絕塵,睥睨全球,超過法國(50%),美國(58%),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分別為60%)。25-54歲之間的中國青壯年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高達90%,超過丹麥、瑞士的87%,德國、加拿大的85%,美國、日本的80%,同樣居於世界第一。

文章驕傲的寫道:

中國女人是全世界最勤奮的。真正撐起中國經濟大半邊天的,其實不是中國男人,是那些25-54歲之間,身兼老婆人妻、媽媽、媳婦兒媳婦(女兒)三重身份還要出去工作,和這個世界廝殺的中國女人們。

然而,平權精神趨於成熟的西方國家都沒達到的女性勞動參與率水準,中國這種工業化還沒多久的國家倒反超了,這個現象是完全積極意義的嗎?能說明中國的女性崛起嗎?

對於這個問題,知乎高票答案認為:

第一:由於勞動力廉價,許多中國女性是為了生存而被迫做著沒有尊嚴和保障的工作,大量的女性徘徊於低薪群體,絕不代表什麼值得自豪的優勢。而在發達國家,女性有選擇外出工作或者全職媽媽的能力。

第二:只看勞動參與率是片面的。

事實上,中國在高薪行業男女比例,城鄉男女工資橫比、企業高管男女比例上,都低於發達國家水準。城市女性薪酬是男性的2/3,農村地區更是降到了剛剛過半,同工同酬遠未實現。這也是為什麼在2016年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中國排名僅為第99位。

第三: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全國婦聯的資料,中國女性在接受教育、應聘工作、社會福利等諸多方面依然面臨各種顯性和隱性的性別歧視。在男女收入差距中,有86%的部分來自於"無法解釋"的因素,也就是性別歧視。

由此可見,中國的社會環境對於女性來說還談不上友好和公平。

一方面,我們曾經一度極端的抹殺了女性的性別特徵,把女人當男人用。導致社會普遍認為"閑在家裡"的全職媽媽是令人不安的,是不務正業的,甚至是還是不道德的。

另一方面,積習難改的傳統思想又認為相夫教子,協調家庭是女性的本分和職責。

結果就是,中國女性在承擔生育重任的同時,還要早出晚歸、摸爬滾打。

她們對社會和家庭做出了與西方婦女同等的貢獻,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待遇和尊重(要知道加拿大的產假可是長達一年啊,遇言姐在生倆娃時都是這個待遇)。

避談推動法律與民俗對於性別平權認知,或像Ayawawa一樣以"存在即合理"為由,鼓動女性利用現世規則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像咪蒙一樣反復鼓吹女性用錢說話以實現強勢碾壓,這些犬儒行為勢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中國女性的群體性焦慮。

▲在價值觀複雜、多元的《東京女子圖鑒》中,令所有不同取向的女性都同意的一句話是綾的女老闆在面試時說的:"1985年施行了男女同工同酬法,不知道這部法律的人我一概不會錄用。"

全職媽媽的困境

不能只靠女性自己加壓

在加拿大居住時,遇言姐有不少全職媽媽鄰居。

眼看人家夏天紮帳篷、冬天點篝火,媽媽在廚房裡烤餅乾,爸爸在院子裡搭樹屋,萬聖節、耶誕節的裝飾總是佈置得別出心裁,日子過的熱熱鬧鬧,有滋有味,我十分羡慕。

這些女性大多在孩子上小學後才回歸職場,她們的決定普遍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和理解。

由於性別的差異,男女平等指向的是動態上的平等,而並非女性必須要做跟男性一樣的事和男性做同樣的職業和同等強度的職業。

回國創業後,我發現與楓葉國的寬容與尊重相比,中國的女性們處境十分艱難。

第一次看到應聘簡歷中的"三年內沒有生育計畫",我很是吃驚。

雖然作為女性平臺的"遇言不止"從未提出過這種無理要求,但應聘者顯然默認這是一條行規。

我們說中國是最注重家庭的國家,但是實際上,我們對婦女的不尊重又體現在方方面面。

時常有女友向我吐槽:

老公頤指氣使,親友說三道四,父母痛心疾首,非但沒有人感謝你的付出,只要娃發生任何問題,還都是你的錯。

遇言姐認為,隨著多胎政策的開放,價值觀走向多元,大城市的小家庭不便三代共處,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出現。

比起影視劇狂踩全職媽媽,公眾號刷痛點加劇焦慮感,我們更需做的是推動社會對女性權益和保障的關注,在生產和育兒上給予協助,鼓勵大家男性和女性都保持意願與利益一致,自主的選擇人生價值。

希望女性求職時不會被一再問及婚育情況,希望女性不會懷孕而被變相辭退,希望女性的生育的代價是由社會來分擔的,而不是一個人面對所有的風險和責任。

此外,遇言姐想對讀此文的全職媽媽們說,不要惶恐焦慮,患得患失。帶孩子時擔心職業生涯中斷,想找工作時又擔心孩子沒人管。孩子不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一定要讓老公學會承擔爸爸的職責。

不要擔心與社會脫節。網路時代,想脫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你自願消耗掉個人意志。

第三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然到來,日新月異、時不我待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每一個人都將面對的終身課題,不是全職媽媽獨有的焦慮。

你就當是拿出人生中的三、四年來做gap year,別人的gap year是旅遊,你的gap year是養娃,同樣是獲得前所未有的新經驗,不是也挺好的。

最後,遇言姐希望有一天,中國的女性們可以不再背負各種狹隘的標籤,在面對事業和家庭時可以自由選擇而非進退兩難,我希望我們可以坦然的對女兒說:

"無論做宇航員還是家庭主婦都是你的自由,都是為了抵達期待的人生而開拓。"

這一切,不是僅僅要求女性自我獨立,自我加壓,自我慰藉就可以達成的,需要全社會對於兩性、親子、平等、尊重的認知的提高,以及男性(爸爸、雇主、合作夥伴)的支持與參與。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END-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於我們:

北京左右逢源是全球第一個為設計競賽提供"+互聯網"服務的科技公司:提供中英雙語支援,可面向全球設計師徵集創意作品。左右逢源還致力於為各行業提供線上微課系統、線上設計展覽、設計作品集等系列產品。

競賽是比較大型的活動,歷經競賽發佈、報名、徵集作品、海選評出入圍作品、網路投票、決賽評審等諸多環節,往往歷經幾個月的漫長週期。在這個長週期內,主辦方和參賽者形成一個社區,有發佈通知、線上答疑、工作營、學術報告、設計指導、線下活動、組隊參賽等諸多互動需求。為了提高影響力,競賽還要進行媒體推廣、用戶轉發、抽獎活動等。左右逢源把上述各個環節,做成了100多個軟體模組,可根據每個大賽的具體需求,靈活組合,快速配置上線競賽系統。競賽主辦方使用左右逢源競賽系統,可以節省80%人力成本,從容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並加倍獲得更好的競賽成果和影響力。可聯繫schg1999@163.com。

合作案例:嘉峪關logo設計大賽、嘉峪關吉祥物設計大賽、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logo設計大賽、2018智慧裝備軍民兩用論壇暨博覽會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