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話說老北京之橋閘,作的貢獻可不少

橋閘、亦可稱為閘橋, 是古代用來蓄排水的重要水工建築, 曾廣泛應用於漕運、園囿、壇廟、護城壕等水面上。

就其名稱而言, 橋與閘應是兩種絕然不同的建築, 無論是造型還是功能, 雖全部建造于水上, 但橋通水而閘阻水、毫無共同之處, 而橋閘正是將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建築溶於一體, 橋與閘相伴建造, 使其既可通行車馬, 又可排洪蓄水。

橋閘的形制有梁式拱式二種, 實際上是指梁橋和拱橋二種不同形制的橋型與閘混合建造而成。 具體講, 橋閘分為閘上橋和閘邊橋二種, 閘上橋是指橋體建於閘之上, 其構造是在建橋時, 預先在橋的迎水一側或橋體中部的巨大條石上, 預留好安放閘板的槽口, 閘板直接作用於橋孔的前部, 不僅閘板用於阻水, 而且橋體本身亦可充當閘壩的功能, 閘工可以站在橋上控制閘板的起落。

閘邊橋是指橋與閘分開建造,

閘位於橋的迎水一側, 兩者相距很近, 石閘構件緊靠橋體而建。 此種閘多見於拱式橋。

橋閘的種類, 按其使用性質可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是進水橋閘, 位於河湖的上游, 其功能是控制園囿中湖的進水量, 少則提閘進水, 保證園內景觀之需, 多則開閘放水。

其次是減水閘, 這種閘具有一定的標高, 即為閘壩阻水的極限, 當水量超過這個限度, 會自動溢出流走, 不致因水量過大而衝垮橋閘, 這種閘多建於季節性較強的河流或湖池之上。 第三為平水橋閘, 又稱積水閘, 完全用於蓄積河水之用, 特別是枯水季節, 這些閘將涓涓細流彙集起來, 成為巨河, 為航運提供足夠的水源。

橋閘上建屋造廈實為罕見, 而位於通縣舊城中心的通流閘, 明代時就曾在橋閘上建有三官廟一座, 明末時環廟民居大部被焚毀, 而此廟因居河中獨存, 清代順治二年, 將其改建為閣, 額作“靈顯”, 閘、橋、閣三位一體, 獨具匠心, 堪為古代水工建築之佳作。 可惜這座建築於康熙十二年被火燒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