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老北京之花市兒街,其中原因你不一定懂

花市大街明代時稱“神木廠大街”, 是因重修北京城時的木料, 囤積在此而得名。 清代時改稱花市兒大街, 曾是京城四大廟市(隆福寺、護國寺、土地廟、火神廟)之一。

花市兒街

這一地區為什麼稱花市兒大街呢?<都門雜詠>有詩曰:“梅白桃紅借草濡, 四時插鬢豔堪娛。 人工只欠回香手, 除卻京師到處無。 ”這首竹枝詞詠誦的就是北京匠人製作婦女頭飾花之事。

花市兒街

天下絹花出北京,

北京的絹花出花市, 明末清初時是假花業的黃金時代, 花市成為絹花、官花、簪花、紙花、絨花的集散地。 戴花不僅是宮廷內的需要, 後來也傳向民間, 不論是大家閨秀、小家碧玉, 還是老嫗幼女都離不開花。 在原東花市大街一帶的胡同內逐漸建有很多生產絹花、絨花、紙花、假花、蓮草花等的手工業作坊。 這些婦女頭上、身上戴的飾花、陳設室內的“插花”以及插在壽桃、壽麵、蜜供、月餅等食品上的供花(亦稱“面鮮”)等, 有的為宮廷製作(當時稱為“宮花”)有的批發外埠, 並在西花市的火神廟內外兜售, 形成北京的特產, 街以物名, 遂名稱“花兒市”, 原“火神廟”會也就改稱“花兒市集”了。 再加上西花兒市的南黃家胡同裡, 一年四季出售各種鮮花和樹苗,
花香陣陣, 香氣飄滿花市大街。 這些都是形成“花兒市大街”名稱的由來。

花市兒街

<天咫偶聞>中載:花兒市“每逢四有市, 其北四條胡同, 則皆閨閣裝飾所需, 翠羽明璫, 假花義鬢之屬, 累累肆間。 ”說的是老北京的花兒市每逢四、十四、二十四日開集, “花兒市集”所在地區因原有眾多廟觀,

百姓焚香拜佛祈福的人多, 逐漸成為民國時期老北京的五大廟會之一。

花市兒街

每逢集日這裡的商戶櫛比、攤販雲集, 除了街兩側擺滿了各種飾花絹花、紙花、絨花外, 還有眾多日用雜貨攤, 農具攤, 火神廟前還有很多賣香燭供品和各種傳統小吃的攤販,

這裡逛集(廟)的人摩肩擦踵人山人海, 紛紛進廟拜神祈禱平安。 原有的火神廟及清真寺等廟觀經修復後仍存于國瑞城的眾社區內的原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