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未來城市有顆智慧大腦

@視覺中國

文/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 黃嵐

近年來, “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開始興起, 成為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未來的重要發展目標。

不少國家的城市居民們, 都在享受著由智慧城市所帶來的便利。 放眼未來, “城市大腦”將成為運行智慧指揮中心, 我們對於“智慧”理念的解讀, 或許不再僅是冷冰冰的“資訊與技術”, 而是以人為本的暖心宜居之地。

科幻變成現實

“智慧城市”成為全球發展趨勢

熟悉菲力浦·狄克的讀者大概都知道, 這位科幻教父除了《銀翼殺手》《魔鬼總動員》兩部科幻巨作之外, 還有一本書名為《關鍵報告》。 十多年前, 當這部作品被拍成電影時, 大資料控制中心巍然屹立、互動式廣告向你說話、鏡頭記錄你搭上了哪一班車……這樣科技感十足的畫面, 令人大呼神奇。 如今, 科幻作品中的“智慧城市”已經在生活中真實上演了。

說到智慧城市, 歐美無疑是發展的先驅。

早在2009年, IBM就向政府提出“智慧星球(Smart Planet)”計畫, 建議在全美投資建設新一代智慧型資訊基礎設施, 隨後開始創建首個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構思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將全市公共資源和服務數位化, 通過網路聯結來瞭解整個城市的資源使用情況, 從而提升市民和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責任感。 在技術的帶動下, 愛荷華州的迪比克市打響了全球“智慧城市”的頭炮, 利用互聯網、電腦、感測器、軟體等一套智慧系統, 城市裡的所有資源被“一目了然”地連接了起來。

“智慧城市”遍佈整個世界。 翻看去年所公佈的《全球智慧城市索引》, 第一名就是哥本哈根。 到目前為止, 全球已有100個城市計畫對城市發展和管理做出各種“智慧”挑戰。

不難發現, “智慧城市”作為城市綜合發展的概念逐漸形成, 並成為二十一世紀全球城市發展的新趨勢。

從概念到實踐

哥本哈根“連續兩年歐洲第一”

“智慧城市”是一個充滿畫面感的名詞——在巴士站和商場等地方提供免費Wi-Fi服務;開放更多公共資料, 以便市場開發便利市民的流動應用程式;智慧家居以及物聯網的發展……於城市而言, 對於“智慧”的定義或許比你想到的還要多得多。

松島, 是韓國花了十年打造的“全世界最聰明的未來城市”, 在那裡從馬路到建築物, 到處都裝了感測器、攝影機, 以備隨時收集大資料之需, 宛如大腦的控制中心, 根據車的數量、天色, 就能夠決定該亮幾盞燈, 不僅貼心方便, 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巴賽隆納, 數位交通的早期測試者, 這座位於西班牙的城市擁有完美的公共自行車計畫, 同時利用城市500公里的光纜, 監測所有的感測器種類。 從城市噪音、空氣污染, 到交通擁堵、市民活動甚至廢棄物管理, 各項資料將方方面面“一網打盡”。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每個家庭都有垃圾回收系統, 未來還能透過物聯網, 掌握居民垃圾回收的狀況。

哥本哈根, 連續兩年拿下歐洲智慧城市第一把交椅, 是全球碳足跡最低的城市, 也是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對降低碳排放表現最積極的成員。 它所研發的智慧停車項目, 讓司機可以用APP找到停車位, 取代單純地開車兜圈子。 令人佩服的是, 這座城市的目標相當明確——在2025年達到碳中和。

曾有專家斷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將會成為當今世界各地城市發展的大趨勢, 切切實實地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

專家解讀

“無卡支付”吹響中國智慧城市的號角

這些年來, 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也非常快, 提出不少創新的概念和實現方法。 華南理工大學軟體學院黃翰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前幾年, 我國智慧城市的起步階段, 有不少地方將“智慧城市”弱化為資訊工程, 主要是與資訊化建設工作相結合;現在,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實踐的深入開展, 智慧城市建設理念也在不斷成熟, 特別是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行業領域融合所帶來的創新效果, 為智慧城市從1.0向2.0演進和反覆運算, 提供了新思路。

據黃翰教授介紹, 智慧城市的核心技術分為三類:感知、分析、決策。 具體表現為移動互聯、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形式,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傳統的資訊藩籬,構築開放共用、集約管理、跨界融合的基礎環境。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城市大腦’,具體體現為城市運行智慧指揮中心,它對接國土、城管、交通、公安、消防、氣象等各類機構,通過資訊服務平臺、大資料中心、通信系統、視訊會議系統等將各部門整合在一起,通過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態勢預測、事件預警和決策支持,實現城市資源的彙聚共用,集合跨部門的協調聯動,為城市高效精准的管理和安全可靠的運行提供支撐。”

可以說,智慧城市的“頭角”早已初露於你我身邊,我們最為熟悉的“無卡支付”,便是“智慧成就”的具體體現。此外,黃翰教授表示,我們還可以看到超級公路、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等規劃的落地實施。例如,河南省舞鋼市就將人工智慧等技術融入到了很多業務領域,體現了智慧城市2.0的特徵。“我想很快就會出現以點帶面的效果。”他這樣說道。

機遇與挑戰

你決定城市

還是城市決定你?

智慧城市已經離我們不遠,未來生活會變得更貼心、更便利,卻也可能被資訊掌控。

對於“智慧城市”,有人曾提出爭議——如果一個城市的運轉,最終追求的是效率、便利、舒適,那麼智慧化應是這個時代所能給出最好的答案,但由於智慧組件無法完美地串聯,以至節奏交錯影響下牽絆彼此的現實,確實是需要集體面對的升級挑戰。對此黃翰教授認為,一個城市的運轉,最終追求的是“為市民服務”,促進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發展。

“目前,確實存在著智慧元件無法完美串聯的問題,所幸的是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問題,而且已經在解決這些問題,有一系列工程在支撐目標的實現,各地都在部署落實。經濟發達地區,在這些方面走得更快一些。例如廣州市政務服務大資料平臺,就彙集了來自全市各個政府部門的業務資料、檔、互聯網等資料。”他說,“我們國家的智慧城市,正在從數位化向智慧化轉型升級的階段,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持續改進過程。”

未來的智慧城市,一定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這是黃翰教授所強調的。“重點建設內容體現在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產業經濟、環境生態四個領域,這也是貫徹城市‘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決城市發展的基本問題,激發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市民已經不知不覺地參與了智慧城市的建設,譬如說出行資料、消費行為資料等,都為交通治理、精准服務提供了大量的基礎資料。”

毋庸置疑的是,“智慧城市”這個項目不僅雄心勃勃,也有一定的人文關懷。互聯網+政務服務、無卡支付、無人超市、人臉識別等,都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每一位普通老百姓都在享受著智慧城市帶來的便利。

在未來,你想要決定城市,還是被城市決定?

或許,讚歎智慧,感恩智慧,那些暫時還沒有標準答案的討論,將是未來智慧城市升級版的新挑戰。

具體表現為移動互聯、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形式,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打破傳統的資訊藩籬,構築開放共用、集約管理、跨界融合的基礎環境。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城市大腦’,具體體現為城市運行智慧指揮中心,它對接國土、城管、交通、公安、消防、氣象等各類機構,通過資訊服務平臺、大資料中心、通信系統、視訊會議系統等將各部門整合在一起,通過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態勢預測、事件預警和決策支持,實現城市資源的彙聚共用,集合跨部門的協調聯動,為城市高效精准的管理和安全可靠的運行提供支撐。”

可以說,智慧城市的“頭角”早已初露於你我身邊,我們最為熟悉的“無卡支付”,便是“智慧成就”的具體體現。此外,黃翰教授表示,我們還可以看到超級公路、城市運行指揮中心等規劃的落地實施。例如,河南省舞鋼市就將人工智慧等技術融入到了很多業務領域,體現了智慧城市2.0的特徵。“我想很快就會出現以點帶面的效果。”他這樣說道。

機遇與挑戰

你決定城市

還是城市決定你?

智慧城市已經離我們不遠,未來生活會變得更貼心、更便利,卻也可能被資訊掌控。

對於“智慧城市”,有人曾提出爭議——如果一個城市的運轉,最終追求的是效率、便利、舒適,那麼智慧化應是這個時代所能給出最好的答案,但由於智慧組件無法完美地串聯,以至節奏交錯影響下牽絆彼此的現實,確實是需要集體面對的升級挑戰。對此黃翰教授認為,一個城市的運轉,最終追求的是“為市民服務”,促進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發展。

“目前,確實存在著智慧元件無法完美串聯的問題,所幸的是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問題,而且已經在解決這些問題,有一系列工程在支撐目標的實現,各地都在部署落實。經濟發達地區,在這些方面走得更快一些。例如廣州市政務服務大資料平臺,就彙集了來自全市各個政府部門的業務資料、檔、互聯網等資料。”他說,“我們國家的智慧城市,正在從數位化向智慧化轉型升級的階段,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持續改進過程。”

未來的智慧城市,一定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這是黃翰教授所強調的。“重點建設內容體現在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產業經濟、環境生態四個領域,這也是貫徹城市‘以人為本’的思想,解決城市發展的基本問題,激發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市民已經不知不覺地參與了智慧城市的建設,譬如說出行資料、消費行為資料等,都為交通治理、精准服務提供了大量的基礎資料。”

毋庸置疑的是,“智慧城市”這個項目不僅雄心勃勃,也有一定的人文關懷。互聯網+政務服務、無卡支付、無人超市、人臉識別等,都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每一位普通老百姓都在享受著智慧城市帶來的便利。

在未來,你想要決定城市,還是被城市決定?

或許,讚歎智慧,感恩智慧,那些暫時還沒有標準答案的討論,將是未來智慧城市升級版的新挑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