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帝犯錯怎麼辦,曹丕想了個好辦法,首創一成語含蓄化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 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王朗傳》注引《魏書》, 時間是在曹魏黃初五年(西元224年), 主人公為曹丕。 原文如下:

車駕既還, 詔三公曰:“三世為將, 道家所忌。 窮兵黷武, 古有成戒。 況連年水旱, 士民損耗, 而功作倍於前, 勞役兼於昔, 進不滅賊, 退不和民。 夫屋漏在上, 知之在下, 然迷而知反, 失道不遠, 過而能改, 謂之不過。 今將休息, 棲備高山, 沉權九淵, 割除擯棄, 投之畫外。 車駕當以今月中旬到譙, 淮、漢眾軍, 亦各還反, 不臘西歸矣。 ”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魏文帝曹丕撤退之後, 下詔對三公說:“三代為武將, 就成為道家所厭惡的人了。 好戰不休, 古代就有完整的戒規。 況且連續幾年的水災旱災, 人口減少很多, 但征討之事卻多於以前, 勞役之重超過以往, 出兵不能殲滅敵人, 退兵不能使百姓安定。 屋漏在房頂, 淋雨在屋內, 然而發覺自己犯了錯誤, 知道改正, 還可以稱之為沒有過錯。 現在將來停止征討, 讓劉備安身高山, 讓孫權隱沒九淵, 將征討之事暫時擱置起來。 軍隊應當在這個月的中旬到達譙縣, 在淮水、漢水一帶的軍隊也將各自返回, 不能在此舉行臘祭就要西歸了。 ”

本文要說的成語, 便是曹丕在詔書中所說的“迷而知反”, 意為發覺自己犯了錯誤, 知道改正。 這也是由曹丕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說完了成語, 再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 曹魏黃初五年(西元224年)七月, 曹魏與東吳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曹丕決定興兵討伐東吳。 此舉遭到包括王朗在內的眾多曹魏大臣反對。 《三國志•王朗傳》載, 王朗不僅曹丕不宜親征, 而且應該“宜敕別征諸將, 各明奉禁令, 以慎守所部。 外曜烈威, 內廣耕稼, 使泊然若山, 澹然若淵, 勢不可動, 計不可測。 ”不過, 王朗及眾多大臣的意見被曹丕拒絕, 曹丕執意而行, 輕率出兵,

最終無功而返, 陷入別動, 無奈之下只得下令撤軍。

大軍回撤之際, 曹丕向三公發佈詔書, 解釋此次撤軍的原因。 非常有趣的是, 這一次曹丕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用“迷而知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歉意。

參考書籍:《三國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