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遠端攻擊、長兵器、短兵器這“兩長一短”竟奠定了現在的歷史!

實際上在古代冷兵器戰爭中, 除去射遠器, 其實基本就只兩大類武器:長杆(刀、槍), 短柄(刀劍、鞭鐧錘)。 不過劍這種東西, 自鋼鐵刀劍普及起, 也就是大約自漢代起, 就基本退出戰陣了, 逐漸成為儀仗器和身份象徵。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面對被甲敵人, 實在沒有必要雙刃, 有一面刃可以砍, 有個足夠破甲能力又堅固的刃尖, 就足夠了。 所以, 用刀足矣。 劍這種製造成本大大高於刀、性能實際幾乎沒什麼差異的武器, 就讓它成為高冷小公舉, 在一邊傲嬌現實自己的高貴就可以了。 也因此中國自漢代起, 一直到隋唐,

制式軍陣短柄武器幾乎就這一種:環首刀。

單刃刀, 已經足夠滿足戰爭需求了。 也所以它的形制, 在中國幾乎被固定了足足千年——直身, 單刃, 刀尖呈135度折角。 135度刃尖折角, 這是個用於穿刺破甲和撬壓的最堅固的力學角度, 也是一個一直被很多人忽視的非常重要的細節。

當一支軍隊大規模使用這種刃尖結構的直身刀時, 就意味著他們對手的鎧甲, 很難以劈砍方式破開, 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穿刺破甲。 所以他們的刀身才是直的, 便於穿刺發力。 而這種135度角折角刃尖, 既提供了穿刺需要的銳利, 又具備足夠的力學強度, 不至於破損和折斷。 這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步兵主戰刀具。

而迄今為止, 世界上還有相當部分軍隊用的戰術直刀, 依然採用了這個角度。 他們追求的, 也同樣是刃尖具有足夠的穿刺能力, 和強悍的撬壓強度。

不過短柄刀這種武器,

通常在戰場上是不會單獨出現的, 和它一起的, 多半還有另外一樣東西:盾。

我這裡說的是標準的步兵短柄刀兵種, 這種兵種基本都是刀盾組合, 除非它還擔負著其他功能, 或是特種兵種, 譬如陌刀手, 這類都屬少數例外, 暫且不論。

刀盾手對長槍兵, 由於盾抵消了長槍的距離優勢, 因此雙方的勝負就成了五五開, 任何一方都不會有明顯的優勢。 這是很典型的相生相剋、相愛相殺。

敦煌的唐代演武圖, 標準的長槍陣VS刀盾陣。

至於其他的短柄打擊類鈍器, 鞭鐧錘這種, 在戰場有, 但畢竟數量比較稀少, 也不是主戰制式兵器, 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有機會可以單獨說說。 短柄武器說完, 說長杆兵器。 古代主戰長兵, 其實就一種:長槍。

中國史上,長柄戰刀成為軍佇列裝的制式武器,至少是在宋,而且多是儀仗器,實戰使用非常少。真正大規模投入實戰和列裝的,是清朝的南方綠營水軍,當時出現了一種沒有格的、刃尖帶反刃的刀矛,刃長一般在一尺多兩尺的樣子,樣子有點像矛,但實際是刀。

因此長槍是我國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泛的主戰制式長兵。這也是稱它為兵中之王的緣故。

不過這種稱呼,大多是形容其興盛和重要性,並無真正的等級劃分含義,譬如百兵之帥什麼的,也是一樣的修辭手法,沒什麼等級含義。千萬不要用這種修辭去排列位置,那就玩笑開大了。

在刀盾組合面前,槍的距離優勢就不太明顯了,而且還要防備被對手近身。

不過不要以為槍被近身就沒用了,不要忘記人家兩隻手是可以前後移動的。只要前手向前移,是可以進行有效的近身肉搏的。

中國史上,長柄戰刀成為軍佇列裝的制式武器,至少是在宋,而且多是儀仗器,實戰使用非常少。真正大規模投入實戰和列裝的,是清朝的南方綠營水軍,當時出現了一種沒有格的、刃尖帶反刃的刀矛,刃長一般在一尺多兩尺的樣子,樣子有點像矛,但實際是刀。

因此長槍是我國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泛的主戰制式長兵。這也是稱它為兵中之王的緣故。

不過這種稱呼,大多是形容其興盛和重要性,並無真正的等級劃分含義,譬如百兵之帥什麼的,也是一樣的修辭手法,沒什麼等級含義。千萬不要用這種修辭去排列位置,那就玩笑開大了。

在刀盾組合面前,槍的距離優勢就不太明顯了,而且還要防備被對手近身。

不過不要以為槍被近身就沒用了,不要忘記人家兩隻手是可以前後移動的。只要前手向前移,是可以進行有效的近身肉搏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