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脫離了危險的菁菁, 又恢復了往日的活潑, 天真無邪。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魏浩 通訊員 郜繼恩
核心提示|5歲男孩從13樓陽臺墜下,
26日下午, 在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高新區醫院神經外科病房, 記者見到5歲的小男孩菁菁(化名)時, 他正在和家人說笑。 看到他現在的模樣, 很難相信這個孩子曾從13層樓上摔下來。
驚心|家長下樓不到10分鐘, 男孩從13層墜下
4月14日下午3點半左右, 家住鄭州西四環與蓮花街交叉口附近某社區13樓的5歲男孩菁菁, 正在陽臺上玩耍時不慎墜下, 直接掉到了樓後的地面上。 所幸的是, 樓下是綠化的草坪。
男孩父親說, 家裡陽臺距地面約有40米。 陽臺沒有封閉, 但陽臺上有將近1.5米高的護欄, 當時孩子媽媽下樓不到10分鐘, 咋也沒想到孩子會出事。
接到120指令後,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高新區醫院的急診醫護人員,
搶時間就是搶生命, 急救車很快將菁菁拉回醫院, 創傷救治綠色通道一路暢通, 醫生已經做好了救治準備。
距離事發18分鐘後, 菁菁就被送進重症監護室。 此時, 院內普外、神外、骨科、ICU、影像、口腔專家迅速到位會診。 該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劉曉剛說, 專家會診後形成了一致意見:患兒口鼻出血, 隨時可能發生窒息引起呼吸心跳驟停, 必須立即進行氣管插管, 由呼吸機輔助呼吸, 並建立深靜脈通路, 藥物給予鎮靜止痛、抗感染、止血、營養神經、維持電解質穩定等治療。
進一步的檢查發現, 菁菁身上多處受傷:顱內(蛛網膜下腔)出血, 面部及下巴(下頜骨及雙側下頜頭)骨折, 下巴(顳頜關節)脫位, 同時肺部也有挫傷。
萬幸|男孩3天后清醒已開始自由活動
劉曉剛說, 男孩在重症監護室救治期間, 醫生護士24小時密切守護, 隨後又發現患兒出現了遲發性脾挫傷, 腹腔積液。 醫生再次請多學科會診, 專家建議保守治療,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 繼續鎮痛鎮靜, 保證患兒安靜。 經保守治療後, 醫生發現孩子的出血未見增加。
事發3天后, 菁菁開始清醒, 不過重症監護室還是安排了3名護士全程看護。 又在重症監護室觀察治療3天后, 菁菁終於走出了重症監護室, 轉到神經外科繼續治療。 轉入普通病房的菁菁,
神經外科主任張輝說, 男孩目前病情相對穩定, 已經可以在床上活動, 但暫時還不允許他劇烈活動。 因為顱內和肺部挫傷導致的出血, 還需要觀察;針對面部骨折的問題, 需要過幾天專家評估後, 再確定是否做手術, 目前比較傾向保守治療。
孩子父親說, 菁菁是家裡的老二, 平時性格就比較樂觀。 “醫生說再恢復一段時間, 如果沒有問題, 兩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了。 ”
提醒|血的教訓家長一定別讓孩子離開視線
醫生劉曉剛說, 在臨床上經常接到家長看管不到位, 導致孩子受傷的病例。 “例如駕車時不注意, 兒童開車門下車被撞傷;兒童未使用安全座椅, 發生車禍時導致兒童嚴重損傷;乘坐電梯時家長看管不力,
談及菁菁這次墜樓之所以救治成功的原因, 幾名專家總結說, 首先得益於事發前幾天的連續降雨, 讓菁菁墜地的草坪, 增大了緩衝作用;其次, 幼兒相對來說體重較輕(菁菁體重25公斤), 身體比較柔軟;再次就是男孩的內臟沒有嚴重損傷, 這也是救治成功的關鍵因素。
但在菁菁的家人看來, 每每想起此事, 他的父親都連呼“萬幸!”在此, 他也想通過大河報·大河用戶端給其他家長提個醒:家長一定不要讓孩子離開視線;家有孩子的高層住戶, 一定要記得安裝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