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傳承周智夫以身許國的忠誠奉獻精神

1924年11月, 周智夫出生在江蘇睢寧一個窮苦家庭。 19歲入黨, 20歲入伍, 他先後參加江蘇睢甯縣高作鎮、安徽靈璧縣後馬家等10餘次戰鬥, 因戰負傷被評定為三等甲級傷殘軍人。 1955年被授予解放獎章、獨立自由獎章, 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2015年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4月26日《人民日報》)

在火紅的黨旗下, 共產黨員都莊嚴地宣誓過, 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 享年94歲、有著75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老軍人周智夫, 身體力行地踐行著入黨誓言, 他不忘初心以身許黨, 一生踐行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

為黨的事業奉獻出了一切。

面對生死考驗, 對黨忠貞不渝。 周智夫出生在江蘇睢寧一個窮苦家庭。 19歲入黨, 20歲入伍, 他先後參加江蘇睢甯縣高作鎮、安徽靈璧縣後馬家等10餘次戰鬥。 1955年被授予解放獎章、獨立自由獎章, 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2015年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這些榮譽的背後, 付出是傷痛的代價和差點犧牲的驚險。 在安徽濠城外阻擊國民黨軍隊搶糧的戰鬥中, 一顆子彈打中他的左肩窩, 貫通右肺, 輾轉 7次治療, 在當時極端簡陋的醫療條件下, 他幸運地撿回一條命, 但右側第六根肋骨摘除, 右肺葉切除近2/3, 落下三等甲級傷殘。 後來, 周智夫的左肩窩裡有一個彈孔, 右肋處深深凹陷,

一道約10釐米長的傷疤跟了他一輩子。 這是戰爭年代留在周智夫身上的永久記憶, 他以實際行動證實了自己對黨的忠貞不渝。

面對各種誘惑, 信念堅如磐石。 周智夫是從苦日子熬過來、“鬼門關”闖過來的人, 深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全家人, 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做人決不能忘恩負義, 做有損黨的形象和利益的事。 周智夫先後經歷10多次部隊整編、4次跨省搬家、20多次變換崗位。 但無論怎樣變化, 對党忠誠純粹, 為黨奉獻一切的信條從未發生過動搖。 上世紀七十年代周智夫調任北京, 正值兒女們就業的年紀, 可是, 擔任領導職務的周智夫沒有在子女問題上打過一聲招呼, 兩個兒子從部隊復員後先後到江西和江蘇的鄉下落戶。

離休多年, 他一直住著90平方米的公寓房, 直到2008年才搬入102平方米的經適房。 在子女眼中看似“無能”的父親, 在單位卻是大公無私。 他給自己定下的規矩是:“多為組織著想、多替組織分憂、多給組織盡力, 少向組織提要求、少對組織講條件、少給組織添麻煩”。 不僅如此, 周智夫一輩子都篤信篤學党的創新理論, 每次單位組織政治教育、黨課輔導, 周老都坐在第一排。 他用最樸實的行動, 踐行了一名老黨員、老革命鐵心向党、一心為黨、終身許黨的信仰追求。

面對子孫成長, 傳承紅色家風。 念黨情、報黨恩、跟黨走, 是周智夫的紅色家風之魂, 也是他傳家的精神命脈。 周智夫特別重視家風家教, 兒孫後代共有34人, 11人是黨員, 雖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

卻都像他一樣, 乾淨做人、勤奮做事、簡樸生活。 上個世紀70年代, 南部邊境發生戰事。 小兒子周衛民服役期滿, 已接到退伍命令。 周智夫知道後, 要求他留隊待命, 隨時準備報效祖國。 周智夫和大女兒周雪文都患有心臟病, 隨身備用速效救心丸。 每次大女兒從重慶來北京看望他, 為了防止藥品混用, 他都讓女兒在藥瓶上貼上名簽。 面對不解, 周智夫說, 他的藥是公費保障的, 可不能“一人公費醫療, 全家免費吃藥”。 當得知曾外孫潘怡霖要到美國讀書時, 他再三叮囑:“你的根在中國, 學成後一定要報效國家啊。 ”不留金、不留銀, 只給後代留精神!他一輩子沒給兒孫掙得什麼金銀財產, 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牢記入黨和從軍的初心,

報黨恩!所以有今天完全是黨給的, 應當知恩, 當湧泉相報”。 周智夫雖然離開了, 但是他的情懷和精神卻傳承下來, 感動著萬萬千千的中國人, 激勵著每一名共產黨人“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作者:塗亞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