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她不光是英雄的母親,因拒絕給兒子寫勸降信,絕食而亡

白文冠, 女, 回族。 1873年1月生於清直隸河間縣城(今河北省河間市瀛州鎮)白獅子街的一個回族家庭。 21歲時嫁與獻縣(河北滄州獻縣)東辛莊貧苦農民馬永常為妻, 共生四子, 長子守朋, 次子守清(即馬本齋, 經名尤素夫·馬本齋), 三子進坡, 四子寶聚三歲夭折。

白文冠

馬母勤勞賢慧, 雖家境貧寒, 經常幫助窮人, 深受鄉親們愛戴和尊重, 所以村裡人習慣叫她“大冠姑”。 父親馬永長攜三個兒子長期流浪口外, 為人牧馬, 家中生計都是靠馬母一人操持。

馬母教子有方, 教育兒子做人要正直, 不屈辱、不苟且, 要愛國愛族, 學好漢, 當英雄, 為穆斯林爭光。 馬母積極支援馬本齋脫離舊軍隊奉系軍閥, 組織抗日, 並讓三子跟著馬本齋一起組建部隊。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 馬本齋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 率領弟弟和幾十名群眾在家鄉組織了“回民抗日義勇隊”。 他們的行動受到了孟慶山領導的“河北遊擊軍”的支持,

很快擴充、改編為“河北遊擊軍回民教導隊”。 1938年5月, 與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領導的回民幹部教導隊合併為回民幹部教導部隊, 馬本齋任總隊長。 1938年9月, 部隊在河間整編時擴大到六七百人。 10月, 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他在入黨志願書上寫道:“我決心為回回民族的解放奮鬥到底, 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才能實現。 ”

1939年日寇掃蕩華北, 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 並在各大清真寺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 開展敵後遊擊戰爭。 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蕩中, 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 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

回民支隊威震冀中平原, 有“攻無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之譽。
​​​

1940年, 馬本齋指揮部隊使用圍點打援戰法取得衡水康莊戰爭的勝利, 又組織精幹的小分隊巧取深縣榆科偽軍據點, 鞏固了隊伍。 1941年, 為了招降馬本齋, 消滅回民支隊, 日軍血洗東辛莊後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

日軍對馬母威逼利誘, 讓她寫勸降信說服兒子“歸順皇軍”, 享受“榮華富貴”, 但馬母堅貞不屈, 為了不讓敵人利用自己牽制兒子, 馬母痛駡漢奸, 並以絕食的方式進行抗爭, 這位元偉大的中國女性, 被捕後大義凜然, 絕食七天, 最終玉鐲墜地, 以身殉國。

得知母親犧牲的消息, 馬本齋強忍悲痛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 兒定繼承母志, 與日本人血戰到底!”“寧為玉碎潔無瑕, 烽火輝映丹心花。 賢母魂歸浩氣在, 豈容日寇踐中華!”的壯語。

1942年6月, 馬本齋率回民支隊轉移到冀魯豫邊區。 後任八路軍冀魯豫第三軍分區兼回民支隊司令員, 採用遊擊戰術, 率部在冀魯豫平原上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

取得了“反掃蕩”戰鬥的多次勝利。 他勇謀兼備, 注意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民族平等政策, 在冀魯豫地區為粉碎日軍掃蕩、建立鞏固的抗日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 馬本齋營養不良, 積勞成疾, 突發急性肺炎, 1944年2月7日在山東省莘縣不幸病逝于冀魯豫軍區後方醫院(今河南濮陽縣小屯村), 終年43 歲。

1985年,獻縣政府,本齋鄉政府為她修建了墓地,建立了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以供後人瞻仰和繼續學習前輩的大無畏,為無產階級奮鬥終身的英雄事蹟!

1985年,獻縣政府,本齋鄉政府為她修建了墓地,建立了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以供後人瞻仰和繼續學習前輩的大無畏,為無產階級奮鬥終身的英雄事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