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快看!鳳凰花開了,迅速燃遍整個陽光花城!

一朝春夏改, 隔夜鳥花遷。

四五月入了夏,

攀枝花正處於藍色與紅色交錯的時光中

夢幻的藍花楹仍在開放

而熱烈的鳳凰花已然

蓄勢而動

這時節, 鳳凰花的力量與美

正在枝頭綻放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

攀枝花的鳳凰花盛開啦

滿樹的“火”, 滿地的紅

遍佈城市和山坡各個角落

先來看看網友“紫蝶兒”

在東風、大花地拍攝的鳳凰花

↓↓↓

是鳳凰花點燃了攀枝花的初夏。它們在江北廠區,在南山,在渡口橋,在棗子坪,遙相呼應,不經意間,就迅速燃遍了整個陽光花城。

王東/攝影

看最壯觀的鳳凰花海當然要去鳳凰花主題公園,這個鳳凰花主題公園就在東區棗子坪街道大地灣社區,2014年開始打造。目前,壯美的鳳凰花海景觀效果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

周良/攝影

鳳凰花公園占地約150餘畝,園內共種植20000餘株鳳凰樹,是我市首個以“賞鳳凰花海”為主題的社區山地休閒公園。賞過了攀枝花、藍花楹、三角梅之後,火紅的鳳凰花就這樣映入了我們的眼簾。

周毅/攝影

王東/攝影

每到盛花季,一波一波的人就會來此拍照、觀光,踏進公園,拾級而上頓覺神清氣爽,宛如神遊在花海仙境;花在山中,人在畫中。

楊柳/攝影

初具規模的鳳凰花公園已經逐漸成為廣大市民夏季賞花、休閒、納涼的好去處。

王東/攝影

對於老一輩攀枝花人來說,鳳凰花代表了情懷、思念、離別與火熱青春;在攀枝花,鳳凰花見證了許許多多人激情燃燒的歲月。花都開了,約嗎?

········賞花乘車路線········

乘坐13路公車即可到達棗子坪街道大地灣社區鳳凰花公園。

最後,來和大家分享一篇散文

共同緬懷攀枝花人的鳳凰花情懷

散文

紅 與 藍

作者: 袁 暉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季節一徑往綠色的深處走去。

我總覺得,這個初夏,是鳳凰花點燃的。它們在江北廠區,在南山,在渡口橋,在棗子坪,遙相呼應,儘管還是綠肥紅瘦,卻不動聲色地接管了五月。而四月裡那一場藍花楹花事,讓春天得以安葬。

身為攀枝花人,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漫長的春天。在這個幹熱河谷地帶,春天只是一個概念,從冬天到夏天幾乎就是一氣呵成,無需過渡。而這個四月,一場接一場的雨,把一段本該快進的時光延遲了。於是,那些紛繁和喧嘩也就沒能一晃而過,而是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痕。

出於職業的習慣,最先進入視野的還是關於城市的宏大敘事,康養高峰論壇,釩鈦交易中心,東盟國際商貿,山地越野,然後,央視鄉約欄目到阿署達實景拍攝,還有趙蕊蕊等體育名將在全民健身活動中領跑。最後,關於世界讀書日,這個春天的最後一波喧嘩與騷動——政府層面的,民間機構的,還有個人的,紛紛登場。各種講座、讀書會、簽售、現場朗讀,如同競技,又毫無章法,透露出唯恐落後的焦慮。或許,西區的藍花楹節及讀書活動聲勢更盛,那也是借了滿坡藍花楹的勢。

仿佛被人催促,城市和人們都在奔跑。我們參與其中,卻又猶如隔岸觀火,有段距離難以消融。諸多事件,如分鏡頭般照見了紛繁的欲望,在城市之中如花盛放,層層堆積。

的確,在西佛寺山上遍植藍花楹,以及把機場路打造為藍花楹大道之後,人們看到了城市裡的另一種色彩,熱烈如攀枝花、三角梅之外的淡淡藍紫色。並由此看到了城市的另一面,那是它選擇成為的那一面——以藍花楹為底色的康養之城。

城市轉身,輕盈、靜謐的花瓣,覆蓋了灰的鋼鐵,曾經的熱烈、堅硬和沉重。

然而,五月註定是屬於鳳凰花的,它又稱紅花楹,與藍花楹一脈相承。作為過去歲月的見證,它充滿了回憶,那是城市的集體記憶。

如果要用一種色彩來標注這座城市的起源,只能是紅色。就像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唯有滿山的攀枝花為其點睛,沒有血與火的燃燒和涅槃,荒蕪之地絕無可能長出城市。依託大三線的重中之重攀鋼,不知名的城市渡口應時而生,完成了著名的三線戰略防禦體系最後的佈局。

當微雕鋼城的崛起成為傳奇,與之對應,鳳凰花成為了城市的精神象徵。紅色,呼應著熊熊的爐火和一千度的鋼水,也呼應著建設者的赤誠。

然而,城市與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命運。時代選擇,也在揚棄。歷史並非勻速地流動,而我們正處於湍急之處。資源型城市的盛放與凋落和一朵花的命運並無二致,只不過前者是社會法則的結果,後者遵循自然規律。重點在於,城市與花都需要重生。

當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當城市以花命名,時代並未亮出最後的底牌。城市試圖消減鋼鐵帶來的冷硬,還停留在名稱的改變上。而現在,陽光花城、康養勝地的城市名片背後,是產業的調整和重新佈局。

季節的交替遵循著自然內在的秩序。可是,紅與藍的更替,卻像是某種暗示,就像有人在借它對我們說話。如果,紅色意味著凋落的鋼鐵時代,藍色喻意城市轉型的康養之路。那麼,紅與藍的更替,是否是灰燼裡的重生?

曾在三月讀到成都同行的一篇文章,介於新聞與隨筆之間,講述雲南曾經的“銅都”東川將廢棄的採礦場打造成國際賽車場的故事,東川泥石流汽車越野賽,完成了因為資源枯竭而被降級的曾經的三線城市東川的自救。或許,這也是資源型城市在完成歷史使命後的必經之路吧?

初夏,交替中的藍花楹和紅花楹並肩而立,在風中相互致意。

那天,我和女兒經過濱江大道時,看到江北的鳳凰花又開了。在二點五平方公里的坡地上佈局的城中城,依然精緻。只是不知那些灰白的廠房是否還在生產,如雲似霞的花樹,瞬間照亮了它們的黯淡。記得那片樓群裡曾有座著名的鳳凰公寓,是引進人才的棲居之所。那時候,我們篤信,在這個城市裡,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英雄之旅,就像我們的父輩那樣。這是時代的寄予。如今,只有一棵棵鳳凰樹,不曾忘記自己的使命。和人相比,它們擁有不老的靈魂。

我讓女兒好好記住對岸的風景,“將來當你離開這裡,一定會想起這片鳳凰樹的。”我不知是對她說,還是對自己。飛越群山之巔,是年輕一代長成的標誌。女兒長大了,當然會離開。就是作為攀二代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我,也會離開吧。曾經在攀鋼、十九冶一起工作過的好些同事和朋友,隨著企業的轉型分流,也先後離開了。

其實,鳳凰花開如火如荼的場景,與女兒無關,是我自己記憶中的烙印。紅磚樓,狹窄的街道,很藍的天,陽光猛烈,鳳凰花開如波濤洶湧,那時的少年,有著明亮的眼神。

可是,風拂過長髮,我們已經不在原來的地方。

傳奇落幕。城市和企業在尋找新的發展之路,多少人的命運因此改變。每一項新政,每一次轉身,都有割裂和新生。有人獲益,也有人為此付出代價。在歷史的記錄中,那些極為扁平的數字,原是一個個不同面目的人和他們背後的家庭。

如今,長大的孩子們走出大山,追逐陽光的康養人群魚貫而入。逆向的人流交織出陌生的景觀。

其實,就是那些長在我們生命旅途中的風景,也在改變。在最新的城市改造方案中,我所在的報社編輯部大樓也在拆遷之列。樓房可以再造,熟透的枇杷、榕果子釀造的清晨和黃昏,卻一去不返。

在城市或者時代的進程中,被裹挾的個人只能一直向前,一回頭,就會變成阿茲多瑪的鹽柱。可是,當我們一路走來的路標和腳印,都被一點點抹去,我們會不會忘了自己是誰?

“在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幽暗的森林裡迷了路。”這是《神曲》的第一句。可是,並沒有維吉爾或大天使來帶我走出森林,到達應許之地。從本質意義上,我們都是失去家鄉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

站在藍色與紅色交錯的初夏,只要一想起過去的事,藍花楹就落了下來。

是鳳凰花點燃了攀枝花的初夏。它們在江北廠區,在南山,在渡口橋,在棗子坪,遙相呼應,不經意間,就迅速燃遍了整個陽光花城。

王東/攝影

看最壯觀的鳳凰花海當然要去鳳凰花主題公園,這個鳳凰花主題公園就在東區棗子坪街道大地灣社區,2014年開始打造。目前,壯美的鳳凰花海景觀效果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

周良/攝影

鳳凰花公園占地約150餘畝,園內共種植20000餘株鳳凰樹,是我市首個以“賞鳳凰花海”為主題的社區山地休閒公園。賞過了攀枝花、藍花楹、三角梅之後,火紅的鳳凰花就這樣映入了我們的眼簾。

周毅/攝影

王東/攝影

每到盛花季,一波一波的人就會來此拍照、觀光,踏進公園,拾級而上頓覺神清氣爽,宛如神遊在花海仙境;花在山中,人在畫中。

楊柳/攝影

初具規模的鳳凰花公園已經逐漸成為廣大市民夏季賞花、休閒、納涼的好去處。

王東/攝影

對於老一輩攀枝花人來說,鳳凰花代表了情懷、思念、離別與火熱青春;在攀枝花,鳳凰花見證了許許多多人激情燃燒的歲月。花都開了,約嗎?

········賞花乘車路線········

乘坐13路公車即可到達棗子坪街道大地灣社區鳳凰花公園。

最後,來和大家分享一篇散文

共同緬懷攀枝花人的鳳凰花情懷

散文

紅 與 藍

作者: 袁 暉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季節一徑往綠色的深處走去。

我總覺得,這個初夏,是鳳凰花點燃的。它們在江北廠區,在南山,在渡口橋,在棗子坪,遙相呼應,儘管還是綠肥紅瘦,卻不動聲色地接管了五月。而四月裡那一場藍花楹花事,讓春天得以安葬。

身為攀枝花人,從來沒有經歷過這麼漫長的春天。在這個幹熱河谷地帶,春天只是一個概念,從冬天到夏天幾乎就是一氣呵成,無需過渡。而這個四月,一場接一場的雨,把一段本該快進的時光延遲了。於是,那些紛繁和喧嘩也就沒能一晃而過,而是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痕。

出於職業的習慣,最先進入視野的還是關於城市的宏大敘事,康養高峰論壇,釩鈦交易中心,東盟國際商貿,山地越野,然後,央視鄉約欄目到阿署達實景拍攝,還有趙蕊蕊等體育名將在全民健身活動中領跑。最後,關於世界讀書日,這個春天的最後一波喧嘩與騷動——政府層面的,民間機構的,還有個人的,紛紛登場。各種講座、讀書會、簽售、現場朗讀,如同競技,又毫無章法,透露出唯恐落後的焦慮。或許,西區的藍花楹節及讀書活動聲勢更盛,那也是借了滿坡藍花楹的勢。

仿佛被人催促,城市和人們都在奔跑。我們參與其中,卻又猶如隔岸觀火,有段距離難以消融。諸多事件,如分鏡頭般照見了紛繁的欲望,在城市之中如花盛放,層層堆積。

的確,在西佛寺山上遍植藍花楹,以及把機場路打造為藍花楹大道之後,人們看到了城市裡的另一種色彩,熱烈如攀枝花、三角梅之外的淡淡藍紫色。並由此看到了城市的另一面,那是它選擇成為的那一面——以藍花楹為底色的康養之城。

城市轉身,輕盈、靜謐的花瓣,覆蓋了灰的鋼鐵,曾經的熱烈、堅硬和沉重。

然而,五月註定是屬於鳳凰花的,它又稱紅花楹,與藍花楹一脈相承。作為過去歲月的見證,它充滿了回憶,那是城市的集體記憶。

如果要用一種色彩來標注這座城市的起源,只能是紅色。就像這片曾經的不毛之地唯有滿山的攀枝花為其點睛,沒有血與火的燃燒和涅槃,荒蕪之地絕無可能長出城市。依託大三線的重中之重攀鋼,不知名的城市渡口應時而生,完成了著名的三線戰略防禦體系最後的佈局。

當微雕鋼城的崛起成為傳奇,與之對應,鳳凰花成為了城市的精神象徵。紅色,呼應著熊熊的爐火和一千度的鋼水,也呼應著建設者的赤誠。

然而,城市與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命運。時代選擇,也在揚棄。歷史並非勻速地流動,而我們正處於湍急之處。資源型城市的盛放與凋落和一朵花的命運並無二致,只不過前者是社會法則的結果,後者遵循自然規律。重點在於,城市與花都需要重生。

當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當城市以花命名,時代並未亮出最後的底牌。城市試圖消減鋼鐵帶來的冷硬,還停留在名稱的改變上。而現在,陽光花城、康養勝地的城市名片背後,是產業的調整和重新佈局。

季節的交替遵循著自然內在的秩序。可是,紅與藍的更替,卻像是某種暗示,就像有人在借它對我們說話。如果,紅色意味著凋落的鋼鐵時代,藍色喻意城市轉型的康養之路。那麼,紅與藍的更替,是否是灰燼裡的重生?

曾在三月讀到成都同行的一篇文章,介於新聞與隨筆之間,講述雲南曾經的“銅都”東川將廢棄的採礦場打造成國際賽車場的故事,東川泥石流汽車越野賽,完成了因為資源枯竭而被降級的曾經的三線城市東川的自救。或許,這也是資源型城市在完成歷史使命後的必經之路吧?

初夏,交替中的藍花楹和紅花楹並肩而立,在風中相互致意。

那天,我和女兒經過濱江大道時,看到江北的鳳凰花又開了。在二點五平方公里的坡地上佈局的城中城,依然精緻。只是不知那些灰白的廠房是否還在生產,如雲似霞的花樹,瞬間照亮了它們的黯淡。記得那片樓群裡曾有座著名的鳳凰公寓,是引進人才的棲居之所。那時候,我們篤信,在這個城市裡,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英雄之旅,就像我們的父輩那樣。這是時代的寄予。如今,只有一棵棵鳳凰樹,不曾忘記自己的使命。和人相比,它們擁有不老的靈魂。

我讓女兒好好記住對岸的風景,“將來當你離開這裡,一定會想起這片鳳凰樹的。”我不知是對她說,還是對自己。飛越群山之巔,是年輕一代長成的標誌。女兒長大了,當然會離開。就是作為攀二代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我,也會離開吧。曾經在攀鋼、十九冶一起工作過的好些同事和朋友,隨著企業的轉型分流,也先後離開了。

其實,鳳凰花開如火如荼的場景,與女兒無關,是我自己記憶中的烙印。紅磚樓,狹窄的街道,很藍的天,陽光猛烈,鳳凰花開如波濤洶湧,那時的少年,有著明亮的眼神。

可是,風拂過長髮,我們已經不在原來的地方。

傳奇落幕。城市和企業在尋找新的發展之路,多少人的命運因此改變。每一項新政,每一次轉身,都有割裂和新生。有人獲益,也有人為此付出代價。在歷史的記錄中,那些極為扁平的數字,原是一個個不同面目的人和他們背後的家庭。

如今,長大的孩子們走出大山,追逐陽光的康養人群魚貫而入。逆向的人流交織出陌生的景觀。

其實,就是那些長在我們生命旅途中的風景,也在改變。在最新的城市改造方案中,我所在的報社編輯部大樓也在拆遷之列。樓房可以再造,熟透的枇杷、榕果子釀造的清晨和黃昏,卻一去不返。

在城市或者時代的進程中,被裹挾的個人只能一直向前,一回頭,就會變成阿茲多瑪的鹽柱。可是,當我們一路走來的路標和腳印,都被一點點抹去,我們會不會忘了自己是誰?

“在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幽暗的森林裡迷了路。”這是《神曲》的第一句。可是,並沒有維吉爾或大天使來帶我走出森林,到達應許之地。從本質意義上,我們都是失去家鄉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

站在藍色與紅色交錯的初夏,只要一想起過去的事,藍花楹就落了下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