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河城管環衛有個“機械軍團”

重度污染清掃一體車

果皮箱清洗機

高壓打磨清洗車

自動清撈船

留心的市民會發現, 城市道路上的灑水清洗車越來越多, 環衛工不用再冒著危險在車水馬龍中工作, 他們開著小巧靈活的“掃地車”, 將乾淨整潔帶到了千家萬戶。

這背後, 一支高度發達的環衛保潔“機械軍團”正在天河閃亮登場。

全市少有的重度污染清掃一體車、讓環衛工放下抹布的果皮箱清洗機、在河湧上作業活像“八爪魚”的自動清撈船……天河區城市管理局以新“神器”精雕細琢擦亮“美麗廣州”名片。

更重要的是, 更多環衛工職業榮譽感大幅提升, 他們爭先恐後學習使用設備的技能, 連“90後”都加入環衛隊伍。 “機械軍團”將環衛這份體力勞動, 提升為技能型工種。 不僅提升了城市環境工作的生產效率, 而且培育了面對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

文/何瑞琪 周海棠

圖/莊小龍

城市建設:28年來從6台保潔機械倍增到上千台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擴張, 每新建一條道路, 都對城管環衛保潔提出新要求。

翻開1990年《天河區志》,

那一年全區保潔面積僅171萬平方米。 “一把掃帚一雙手, 最多加個垃圾鬥”, 當年的環衛工一步一個腳印掃出了城市的整潔, 而他們的“幫手”, 只有4台灑水車、2台灑路車。

時間一晃而過28年, 當年的菜地變身高樓林立。 廣州市人大代表、天河區城管局環衛三所所長王鳳麗深深感歎城市變化之快:“我當環衛工29年了, 以前哪敢奢想有掃地還帶機器幹活的, 現在不一樣了, 光是我們天河環衛三所就有100多台機械設備。 ”

據瞭解, 2018年天河保潔面積已達1300萬平方米, 是28年前的7.6倍, 而且道路要求實現最低16小時保潔, 平均一名環衛工的日均保潔面積就超過3300平方米。 “未來兩年預計還要新增30萬—50萬平方米的保潔面積, ”天河區城管局總工程師胡昌峰說,

以機器提升效率和品質, 成為必然的選擇。

在2018政府工作報告中, 天河區明確提出今年道路保潔機械化率將達85%以上。 目前, 全區已有市政道路車行道保潔機械化率已達100%。 今年5月底將新增395台機械設備, 下半年還會增加近500台, 上千台新裝備的加入, 最終不止主幹道實現機械清掃, 人行道和7米以上內街道路都能用過新“神器”幹活。

機械軍團:水陸並進全覆蓋, 活學並用大“練兵”

走進天河城管環衛保潔的“機械軍團”, 時代的發展賦予了環衛工新的職業技能。 他們不再雙手只拿著掃把, 而是坐進一個個駕駛艙裡, 全神貫注地操作著掃地機械。

目前, 天河區有洗掃車30多台、掃路車20多台、灑水車80多台。 短短的4年時間, 環衛三所從僅有6台機械設備, 到如今全班配備小型灑水車、電動小型掃路車、高壓打磨清洗車、電動小水車、垃圾收運車等大小車輛64台,整個小司機班已有73位工友。

重度污染清掃一體車:“蟻速”駕駛考驗“老司機”

今年40歲的朱惠華開過吊車、駛過泥頭車,如今是廣州市重度污染清掃一體車的駕駛員。淩晨4點,他開著這台巨型清掃車出動,身為“老司機”也不敢怠慢操作細節,“它要開得特別慢,否則掃不乾淨,每小時就開8-15公里,沒操作過的人起碼要練兩三個月。”

每逢雨天過後樹葉遍地,或者工地泥頭車進進出出,朱惠華就大展身手,一點點“壓馬路”把乾淨掃回來。他幾乎什麼環衛車型都能開,對珠江新城路段非常熟悉,隨時做到“指哪打哪”。

自動清撈船:“八爪魚”把垃圾收“吞”得乾乾淨淨

下雨天后,河湧上會漂浮著大量樹枝樹葉。就在獵德湧,一隻古香古色的“遊船”緩緩伸出數米長的“雙臂”,將整個河面緊緊包攬在“懷抱”裡。只見它緩緩徐行,所有雜質垃圾都統統“吞”到“遊船”裡面。

“這就是國內先進的漂浮垃圾自動清撈船,我們喜歡喊它‘八爪魚’,一船垃圾可以收1-2噸”負責水面保潔的獵德湧班班長毛介平說,全班現有6艘保潔船隻,每天從上午6點到下午6點半,人可以休息但是船不停止作業,最大限度地清理河面上的垃圾。

果皮箱清洗機:一人一天可以清洗80個

除了一批大型“掃地機”,一些“小而美”保潔機械也受到歡迎。比如一台電動小水車,環衛工改變過去用抹布人工清洗的方式,握著噴槍就可以對果皮箱全面清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個工人一天可以清洗80個果皮箱,每個果皮箱保持1-2天清洗一次,換成以前靠手推車裝水擦洗,連現在一半的數量也完成不了。”

高壓打磨清洗車:人行道做到“路見本色”

人行道上處處是縫隙,地面口香糖、黑斑等污漬眾多,如同披上“黑色外衣”一樣難看。如今天河出動高壓打磨清洗車,利用打磨機對人地面進行仔細打磨,再用高壓水槍噴灑,最終地磚露出了原本的光鮮亮麗。

環衛工:掌握新技能,職業榮譽感滿滿

隨著“機械軍團”的進駐,帶來的不僅是天河區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城區環境,更改變了環衛工作數十年來的工作方式。許多環衛工說,自己掌握了新技能,幹活腰板也挺起來了。

2016年,天河環衛三所來了一張新鮮面孔,一名90後女生楊歡歡加入“城市美容師”行業。所裡鼓勵大家提升技能水準,於是她主動報名學車,成為了小型司機班第一名女司機,現在更升級為司機二班副班長,“從拿掃把掃馬路,到開電動掃地車,越來越喜歡做這行了,收穫很大。”

“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找到自己的價值,”“老環衛”王鳳麗表示,不但環衛工的素質和技能在提升,而且整體隊伍也開始“年輕化”,現在,“三所的共青團員超過20人,90後的工人也不少,技術工人已占全所20%以上。”由此,環衛工人隊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內部爭先恐後學習技能氣氛形成,職業榮譽感有了新提升。

“傳統的人工保潔效率低、強度大,高溫季節容易中暑,在馬路清掃有危險,所以人人都說環衛工是‘髒活、累活、力氣活’,”胡昌峰表示,有了機械後,環衛工不但減輕了負擔、得到安全保障,保潔質效還實現了跨越式的變化。工人除了使用傳統的掃把,更要懂得使用機器,尤其是掌握中小型機械設備的駕駛操作。

近年來,天河區道路保潔流程已經發展成為掃、洗、磨、沖、拖、吸、擦“七位一體”的工序。天河環衛每年都舉辦“天河工匠杯”技能競賽,以此來推動環衛工人學習提升個人技能水準。

可以說,傳統的環衛工是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而“機械軍團”的存在,則將體力勞動提升為技能型工種。這種技能的習得,不僅提升了城市環境工作的生產效率,而且培育了面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

未來:打造“智慧環衛”建立“電子地圖”

據瞭解,天河力爭在全區21條街全面實現“五個一”的標配,即每條街最低配備一台洗掃車,一台灑水車,一台掃路車,一批掃路機和一批高壓打磨機。

過去,洗馬路可能一年兩三次,胡昌峰說隨著保潔機械化率不斷提升,現在,在科韻路以西、廣州大道以東、臨江大道以南、廣園路以北的重點區域內,主次幹道每5天就要沖洗打磨一次,其它區域的道路每10天沖洗一次,“天河區道路清洗頻率在全市最高。”

據透露,天河區正在打造“智慧環衛”,依託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對環衛保潔涉及到的人、車、物、事進行全過程實施管理,合理設計規劃管理模式,以問題為導向,有效實施事前、事中、事後監督,提升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比如車隊監管系統、城市管理指揮系統和智慧公廁的管理,都是智慧環衛的一部分。下一步,首先將實現一張電子地圖管設施。”胡昌峰說。他呼籲,美麗舒適宜居的城市環境需要全民共建共治共用,“希望所有人一起行動,共同愛護珍惜我們的家園。”

專題

到如今全班配備小型灑水車、電動小型掃路車、高壓打磨清洗車、電動小水車、垃圾收運車等大小車輛64台,整個小司機班已有73位工友。

重度污染清掃一體車:“蟻速”駕駛考驗“老司機”

今年40歲的朱惠華開過吊車、駛過泥頭車,如今是廣州市重度污染清掃一體車的駕駛員。淩晨4點,他開著這台巨型清掃車出動,身為“老司機”也不敢怠慢操作細節,“它要開得特別慢,否則掃不乾淨,每小時就開8-15公里,沒操作過的人起碼要練兩三個月。”

每逢雨天過後樹葉遍地,或者工地泥頭車進進出出,朱惠華就大展身手,一點點“壓馬路”把乾淨掃回來。他幾乎什麼環衛車型都能開,對珠江新城路段非常熟悉,隨時做到“指哪打哪”。

自動清撈船:“八爪魚”把垃圾收“吞”得乾乾淨淨

下雨天后,河湧上會漂浮著大量樹枝樹葉。就在獵德湧,一隻古香古色的“遊船”緩緩伸出數米長的“雙臂”,將整個河面緊緊包攬在“懷抱”裡。只見它緩緩徐行,所有雜質垃圾都統統“吞”到“遊船”裡面。

“這就是國內先進的漂浮垃圾自動清撈船,我們喜歡喊它‘八爪魚’,一船垃圾可以收1-2噸”負責水面保潔的獵德湧班班長毛介平說,全班現有6艘保潔船隻,每天從上午6點到下午6點半,人可以休息但是船不停止作業,最大限度地清理河面上的垃圾。

果皮箱清洗機:一人一天可以清洗80個

除了一批大型“掃地機”,一些“小而美”保潔機械也受到歡迎。比如一台電動小水車,環衛工改變過去用抹布人工清洗的方式,握著噴槍就可以對果皮箱全面清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個工人一天可以清洗80個果皮箱,每個果皮箱保持1-2天清洗一次,換成以前靠手推車裝水擦洗,連現在一半的數量也完成不了。”

高壓打磨清洗車:人行道做到“路見本色”

人行道上處處是縫隙,地面口香糖、黑斑等污漬眾多,如同披上“黑色外衣”一樣難看。如今天河出動高壓打磨清洗車,利用打磨機對人地面進行仔細打磨,再用高壓水槍噴灑,最終地磚露出了原本的光鮮亮麗。

環衛工:掌握新技能,職業榮譽感滿滿

隨著“機械軍團”的進駐,帶來的不僅是天河區乾淨整潔平安有序的城區環境,更改變了環衛工作數十年來的工作方式。許多環衛工說,自己掌握了新技能,幹活腰板也挺起來了。

2016年,天河環衛三所來了一張新鮮面孔,一名90後女生楊歡歡加入“城市美容師”行業。所裡鼓勵大家提升技能水準,於是她主動報名學車,成為了小型司機班第一名女司機,現在更升級為司機二班副班長,“從拿掃把掃馬路,到開電動掃地車,越來越喜歡做這行了,收穫很大。”

“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找到自己的價值,”“老環衛”王鳳麗表示,不但環衛工的素質和技能在提升,而且整體隊伍也開始“年輕化”,現在,“三所的共青團員超過20人,90後的工人也不少,技術工人已占全所20%以上。”由此,環衛工人隊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內部爭先恐後學習技能氣氛形成,職業榮譽感有了新提升。

“傳統的人工保潔效率低、強度大,高溫季節容易中暑,在馬路清掃有危險,所以人人都說環衛工是‘髒活、累活、力氣活’,”胡昌峰表示,有了機械後,環衛工不但減輕了負擔、得到安全保障,保潔質效還實現了跨越式的變化。工人除了使用傳統的掃把,更要懂得使用機器,尤其是掌握中小型機械設備的駕駛操作。

近年來,天河區道路保潔流程已經發展成為掃、洗、磨、沖、拖、吸、擦“七位一體”的工序。天河環衛每年都舉辦“天河工匠杯”技能競賽,以此來推動環衛工人學習提升個人技能水準。

可以說,傳統的環衛工是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而“機械軍團”的存在,則將體力勞動提升為技能型工種。這種技能的習得,不僅提升了城市環境工作的生產效率,而且培育了面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

未來:打造“智慧環衛”建立“電子地圖”

據瞭解,天河力爭在全區21條街全面實現“五個一”的標配,即每條街最低配備一台洗掃車,一台灑水車,一台掃路車,一批掃路機和一批高壓打磨機。

過去,洗馬路可能一年兩三次,胡昌峰說隨著保潔機械化率不斷提升,現在,在科韻路以西、廣州大道以東、臨江大道以南、廣園路以北的重點區域內,主次幹道每5天就要沖洗打磨一次,其它區域的道路每10天沖洗一次,“天河區道路清洗頻率在全市最高。”

據透露,天河區正在打造“智慧環衛”,依託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對環衛保潔涉及到的人、車、物、事進行全過程實施管理,合理設計規劃管理模式,以問題為導向,有效實施事前、事中、事後監督,提升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比如車隊監管系統、城市管理指揮系統和智慧公廁的管理,都是智慧環衛的一部分。下一步,首先將實現一張電子地圖管設施。”胡昌峰說。他呼籲,美麗舒適宜居的城市環境需要全民共建共治共用,“希望所有人一起行動,共同愛護珍惜我們的家園。”

專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