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詩性,喚醒學生對文字的熱愛

(本文所述僅為“新詩”)

南京29中徐溪

塗國文在杭州某中學演講時, 請同學們全體起立為中國詩歌默哀3秒鐘, 因為中國的詩歌已經死了!

韓寒和中國新詩的作家們在網上打口水戰, 就為了“中國是否真的不需要新詩了”。

有老師說:現在不流行寫詩了。

當然, 有更多的老師說:詩歌隨便學學好了, 不必認真, 反正不考。

“毫無疑問/我做的餡餅/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個人來到田納西》), 自從趙麗華的“梨花體”的誕生, 詩人已經成為網路時代的最大笑料之一。 假如有人稱自己為詩人, 就有可能遭到一群人的譏諷。

中國是否真的不需要新詩?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這是一個缺乏詩意的時代, 在這個功利主義、物質主義所向披靡的時代, 激情和理想是要遭到嘲笑的。 既然這個社會不流行詩歌了, 既然詩歌不是終端考試的重點, 那麼詩歌自然不受語文教學的重視了。

應當說“少年情懷總是詩”, 可是看看我們的學生們吧:他們正值青春年華, 應該滿懷理想, 激情洋溢, 然而面對他們生活卻無話可說, 無事可寫, 他們覺得生活是枯燥的, 除了課本就是成績, 他們很少發自肺腑地感歎雲朵的潔白, 鮮花的燦爛, 鳥鳴的悅耳, 他們中的很多人是缺乏生活情趣的。

在這個反詩歌的時代, 我無意於標新立異, 但我真的想說:新詩可以幫助青少年學生喚醒沉睡的激情和理想主義,

喚醒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青少年學生不能缺少詩歌這個精神花園。

許多孩子, 特別是一些男孩子, 對於語文的喜好僅僅是偏於生動的故事情節, 或者是激烈的觀點辯論, 真正要讓他投入到語言文字中體會意蘊, 他們就會顯得情緒低落。 詩歌, 是最純粹的語言藝術, 它不必倚靠故事情節、觀點辯駁來增強吸引力, 它言簡而意豐, 完全可以憑藉孩子天生的想像力和感知能力來領略其魅力。 特別是新詩, 它不存在文言的障礙, 表達上更自由, 可以説明孩子們與語言文字零距離接觸, 從而獲得靈性的薰陶。

當然, 詩歌教學切忌正襟危坐的分析和學究式的講解, 我們應當把自我的體驗、性情的陶冶、快樂的發掘融入到詩歌教學中。

讓學生徜徉在想像的遊戲中。 想像原本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喜歡“胡思亂想”, 不要用教育嚇唬住孩子。 課文《秋天》、《化石吟》就是很好的證明, 學生不需要老師的説明, 從“引頸長吼”便可以很愉快地想像出恐龍出沒的時代, 從“時光的皺紋”他們就可以給你講述地球的變遷, 從“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他們會很自然地感受到秋天的涼意, 從“肥碩的瓜果”他們會看到豐收的景象……這其實不是什麼高深的事情, 憑藉小學5、6年級的想像力恐怕就能辦到, 加之初中學生的感知力, 完全可以從這兩首詩中讀出情趣來。 這時候你再讓他們讀一讀劉大白的《秋晚的江上》,

朱自清的《細雨》, 雷抒雁的《落日》, 讓他們想像“馱著斜陽的鳥兒”, 讓他們描述“春天的絨毛”, 讓他們猜猜“紅色的氣球”是什麼……在想像的遊戲中, 學生們會自然而然地領略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感受到大自然的情趣。

在學生的娛樂中發掘詩意。 沒有不聽音樂的學生。 學生們常常戴著耳麥沉醉在音樂的世界中……這是他們放鬆自我、擁抱生活的一種方式。 聽歌也是一種審美活動, 我們應該給予必要的尊重和引導。 其實, 學生們聽的很多歌曲的歌詞非常精彩動人, 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 引導他們對這些歌詞產生興趣, 當他們得知自己喜歡的某某歌手的作品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詩歌佳作, 他一定會在喜悅的同時消除了對詩歌的隔膜,

他們會認識到詩歌並非高深莫測。 追本溯源, 詩歌前身就是用於吟詠歌唱的, 很多歌詞本身就是出色的詩歌作品, 課本中的《黃河頌》、《鄉愁》就是如此。 教學這兩課的時候, 可以引入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餘光中的《民歌》, 讓學生把歌詞大膽地唱出來, 配合著音樂的愉悅感, 學生能夠深刻地體驗出詩歌文字的韻律和情感。 詩歌是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的。

鼓勵學生創作表達的需要。 很多學生不是沒有表達的欲望, 只是在他腦海裡的不過是些零零碎碎的語句, 不成章不成篇, 不符合平日裡語文老師的作文要求, 於是他就不敢寫了, 久而久之, 也就不願意動筆了。 其實, 很多的學生作文總體上看很平庸, 但是零星的, 卻能捕捉到精彩的隻言片語, 如果不放棄這些精彩的語言碎片,把它們進行重組,也許就是一首動人的詩歌。詩歌在某種角度上說,就是語言碎片的有機組合,這讓我想到冰心《繁星》、《春水》的誕生。又比如日本的俳句:“閑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簡單三句話,就勾勒出夏日生命律動的小景。在教學葉賽寧的《夜》、郭沫若的《靜夜》時,就可以啟發學生運用葉賽寧、郭沫若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像,用日本俳句式來寫他們心目中的夜景,採用用五、七、五的字數格式,寫起來一點不難,且妙趣橫生。元旦時、六一時,可以建議學生用小詩的形式互贈祝福, 提示學生去仿照課文《理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愛這土地》來寫,寫出的詩品也許很粗糙,有模仿的痕跡,可是用詩意文字的傳情達意,其本身就是難能可貴的。這樣的練習可以鼓勵學生的創作欲望,增強他們的創作自信,激發他們創作表達的衝動。

詩可以養性。讓學生多接觸詩歌,以詩的形象、韻律、情調來陶冶學生,用詩性喚醒學生生活的情趣,喚醒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如果不放棄這些精彩的語言碎片,把它們進行重組,也許就是一首動人的詩歌。詩歌在某種角度上說,就是語言碎片的有機組合,這讓我想到冰心《繁星》、《春水》的誕生。又比如日本的俳句:“閑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簡單三句話,就勾勒出夏日生命律動的小景。在教學葉賽寧的《夜》、郭沫若的《靜夜》時,就可以啟發學生運用葉賽寧、郭沫若詩歌中的意象,展開想像,用日本俳句式來寫他們心目中的夜景,採用用五、七、五的字數格式,寫起來一點不難,且妙趣橫生。元旦時、六一時,可以建議學生用小詩的形式互贈祝福, 提示學生去仿照課文《理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愛這土地》來寫,寫出的詩品也許很粗糙,有模仿的痕跡,可是用詩意文字的傳情達意,其本身就是難能可貴的。這樣的練習可以鼓勵學生的創作欲望,增強他們的創作自信,激發他們創作表達的衝動。

詩可以養性。讓學生多接觸詩歌,以詩的形象、韻律、情調來陶冶學生,用詩性喚醒學生生活的情趣,喚醒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熱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