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如何扳倒政敵,這則成語故事充滿疑問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 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李嚴傳》, 時間是在蜀漢建興九年(西元231年), 主人公是諸葛亮和李嚴。 原文如下:

九年春, 亮軍祁山, 平催督運事。 秋夏之際, 值天霖雨, 運糧不繼, 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籓喻指, 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 平聞軍退, 乃更陽驚, 說“軍糧饒足, 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 顯亮不進之愆也。 又表後主, 說“軍偽退, 欲以誘賊與戰”。 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 平違錯章灼。 平辭窮情竭, 首謝罪負。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蜀漢建興九年(西元231年)春, 諸葛亮出兵祁山, 李嚴負責督運糧草及軍需物資的運輸工作。 到了夏秋之際, 陰雨連綿, 糧草運輸不暢, 李嚴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達後主劉禪的聖旨, 讓諸葛亮撤軍返回漢中。

諸葛亮按照這倒聖旨回到漢中後, 李嚴故作驚訝, 對諸葛亮表示:“我軍糧草供應充足, 丞相為何要撤軍?”想以此推卸自己沒有將糧草準時運到諸葛亮軍中的責任, 將過錯都轉移到諸葛亮身上。 此後, 李嚴又上表劉禪說:“丞相的大軍是假裝撤退, 為的是引誘敵軍, 以便一舉將敵軍殲滅。 ”諸葛亮將李嚴先後所寫的親筆信及奏章拿出來進行對照, 很快便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在證據面前, 李嚴理由虧屈, 無話可說, 只能低頭認罪。

本文要說的成語, 便是李嚴在證據面前的態度, 叫做“辭窮情竭”, 意為理由虧屈, 無話可說。

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 建興九年(西元231年)的這一次戰果最為輝煌, 不僅準備充分, 還在戰事開始後大敗司馬懿率領的曹魏大軍, 可謂形勢一片大好。 可就在此時, 由於大雨連綿, 蜀漢大軍的糧草供應再度出現危機。 面對這一情況, 李嚴不但沒有想方設法予以解決, 反而偽造劉禪的聖旨讓諸葛亮撤軍, 之後又又上奏後主劉禪, 說是諸葛亮撤軍是打算誘敵深入。

這一系列行為和舉動,不僅不合常理不計後果、也很容易被揭穿。事後諸葛亮查明真相,上奏彈劾,李嚴最終又因此被罷免了職務,這裡面充滿了疑問。這一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已經成為蜀漢政權最大的一樁謎案。不過不管真實情況如何,這一政治事件的爆發都反映出蜀漢政權內部的不穩定。

參考書籍:《三國志》

這一系列行為和舉動,不僅不合常理不計後果、也很容易被揭穿。事後諸葛亮查明真相,上奏彈劾,李嚴最終又因此被罷免了職務,這裡面充滿了疑問。這一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已經成為蜀漢政權最大的一樁謎案。不過不管真實情況如何,這一政治事件的爆發都反映出蜀漢政權內部的不穩定。

參考書籍:《三國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