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色熱土上繪就“多彩田園” ——河南省信陽市推進產業扶貧發展紀實

圖為信陽市光山縣龍山湖濕地公園航拍。 葉繼斌攝

本報記者張培奇施維劉振遠範亞旭

河南信陽之多彩, 著實令人讚歎!在這片位於鄂豫皖交界的熱土上,

大別山與淮河山水相融, 南北文化交相輝映。 革命老區的紅色血脈、“信陽毛尖”的農趣茶韻、古洋相伴的城市建築……一張張令人神往的名片, 訴說著這座城市的五彩斑斕。

如今, 在脫貧攻堅的砥礪征程中, 信陽再度以多彩之神韻繪就出產業扶貧的華章。 2017年, 信陽以產業扶貧“多彩田園”示範工程為總抓手, 立足豐富多樣的特色資源, 通過政策支持, 推動一系列綜合產業扶貧措施在貧困群眾家門口落地生根, 建立起產業發展與貧困人口穩定增收的雙贏機制, 為革命老區乃至全國深度貧困地區的產業脫貧樹立了典範。

草長鶯飛的時節, 記者奔走于信陽的山嶺田間, 與基層幹部、扶貧企業家和貧困群眾面對面交流,

一幅“多彩田園”的美麗畫卷緩緩展開。

連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紐帶

——站在新起點上, 立足全市老區、山區特點, 科學擘畫產業扶貧總抓手

信陽地處大別山區, 山地丘陵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3/4, 又是革命老區, 如今被國家確定為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個所轄縣均為貧困縣的地級市……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 必須直面剩餘貧困人口大多數為弱勞動能力和無勞動能力人群的棘手難題。

如何在不到兩年時間裡, 以產業為媒, 將剩餘貧困群眾一道領入全面小康?如何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上, 以產業為基, 讓剩餘貧困群眾一同踏上振興的康莊大道?信陽面對的這塊硬骨頭顯得格外難啃。

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 2017年6月, 在總結前期產業扶貧經驗的基礎上, 信陽市委、市政府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擘畫出產業扶貧“多彩田園”示範工程的宏偉藍圖。

所謂“多彩田園”, 就是集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等於一體的綜合產業扶貧措施。 市委副書記、市長尚朝陽說, “多彩田園”工程作為信陽市產業扶貧的總抓手, 是連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橋樑紐帶, 是立足本市老區、山區扶貧特點, 對之前產業扶貧政策和經驗的昇華, 對於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 實現增收脫貧意義重大。

承載著人民的期盼, 僅僅1年, “多彩田園”工程就在信陽的山野鄉間遍地開花:

——讓群眾脫貧出了彩。 全市發展“多彩田園”示範工程1150個,

累計帶動貧困戶78861戶, 帶動貧困人口27.07萬人, 累計增收13.8億元, 示範帶動貧困村728個, 覆蓋率達94.1%;

——讓產業發展出了彩。 全市各類高端水果、特色種植採摘園面積擴大16萬畝以上, 先後有170多位務工人員和經商人士返鄉創業, 為鄉村振興夯實了產業基礎、培育了中堅力量。

盯住腳下土地和身邊資源

——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戶制宜,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高效帶貧的產業優勢

清早, 光山縣聯興油茶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世法正忙著修剪油茶樹的枝杈。 這片位於槐店鄉陳窪村的油茶基地, 凝聚了陳世法2008年返鄉創業以來的所有心血。 曾經的荒山, 在他的苦心經營下早已綠意盎然。 用陳世法自己的話說, 就是“荒山變銀行,

荒山變工廠”。

去年, “多彩田園”工程將陳世法的公司納入產業扶貧重點支持專案, 在有多年帶貧經驗的他看來, “這不只是對我的肯定和鼓勵, 也是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一個縮影。 ”

山水相依的信陽, 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的美譽, 同全國不少山區、老區一樣, 優美的自然生態既限制著高污染、高能耗產業的落地, 同時又是極具潛力的致富資源。

如何精准選擇產業扶貧的路子, 是產業精准扶貧的第一粒扣子。 對此, 市委副書記劉國棟深有感觸:“老區發展扶貧產業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 要盯住腳下的土地和身邊資源, 立足于本地資源稟賦, 尋找綠水青山的‘變金術’,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戶制宜, 讓扶貧產業通俗化、生活化、當地語系化,既有山花的爛漫,又帶著泥土的清香。”

如果將信陽的扶貧產業鐫刻在地圖上,光山油茶、淮濱弱筋小麥、商城中藥材、平橋蔬菜……有934項工程直接建設在傳統優勢生產基地上,每縣、每鄉鎮、每村都有自己獨特的產業,每個產業都根植於自己獨特的土壤裡。

“多彩田園”的一個亮點就在於,堅持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飼則飼、宜游則遊的原則,所選產業不僅符合各地實際,減少了“水土不服”的錯配,還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管道,“多路進財”提高了產業脫貧的效率。

從微觀窺探,“多彩田園”榫接了產業發展規律與貧困人口特點。我國個別地方,為求“跑步”脫貧,培育了一些深度貧困人口難以參與的產業,看似“高大上”,實則不接地氣、浪費了資源。而這一困境,羅山縣靈山鎮檀墩村村支部書記黃玉壽卻完全不用擔心。在“多彩田園”100多萬元項目資金支持下,今年村裡建的36個香菇大棚即將全部完工。他告訴記者:“貧困戶搞產業不能等,不能難,更不能險。村裡之所以搞香菇,看中的就是,‘短平快’的優點,當年能見收成,且價格穩定,管理簡單。”

從宏觀審視,“多彩田園”鉚焊了扶貧產業開發與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來到光山縣潑陂河鎮東嶽寺村,200多位藝術家和高校師生正在這個僻靜美麗的小山村的旮旯深處,聚精會神地搞創作和現場教學,這裡抓住庫區移民建設機遇,又利用“天然氧吧”生態資源,打造成遠近聞名的“寫生小鎮”。藝術家和師生吃住在農戶家,為貧困群眾帶來可觀的收入。

把產業紮在家門口,實現人不出村、村頭脫貧。讓每個貧困村都有一個以上帶動能力強的優勢特色產業,這幅令人憧憬的畫面已然不遠。正如光山縣委書記劉勇介紹,光山結合地方實際,實施人均“1畝茶、1畝油茶、1畝中草藥、1畝果蔬”特色產業扶貧行動,“房前屋後一畝茶,一塘肥魚一群鴨”的致富圖景已經成為現實。

誰帶動貧困戶就獎勵誰

——以激勵代替部分兜底,構建多元精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帶貧效率

扶貧不能養懶漢!增收不能靠送錢送物,必須靠生產勞動。如何將產業發展的動能轉化為提高帶貧效率的勢能,是“多彩田園”工程必須解開的一把鎖。尤其是面對勞動能力偏弱的深貧群眾,“多彩田園”的帶貧機制創新更是迫在眉睫。

在光山縣仙居鄉張灣村,54歲的村民蔣正霞幾乎每日都會到繁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蝦稻共作”基地務工。一面收取流轉土地的租金,一面通過勞動獲得工資收入,她的窮日子變得越來越滋潤。

同樣是本村貧困戶的張文富,自己流轉了15畝土地,搞起大棚蔬菜種植,眼下也是豐收在望。從前不敢“自己幹”,一沒錢二怕風險,自從獲得“多彩田園”工程扶持後,自己的底氣越來越足。

蔣正霞的機會和張文富的底氣,都是“多彩田園”工程採取“以獎代補”激勵措施的結果。

這一措施的關鍵在於,重點扶持帶貧能力強和社會責任有所擔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於帶動貧困戶增收較多的主體和自主發展產業脫貧情況較好的貧困群眾,給予資金激勵。簡單地說,就是“誰帶動貧困戶就獎勵誰”。

像蔣正霞和張文富納入項目後,他們如果年收入能比之前增加3500元,則蔣正霞所在公司和張文富本人,能夠得到2000元的獎勵。

“這樣有效地避免了一味補貼造成的養懶漢和扶貧資金使用效率低的陷阱,又能激發企業和貧困戶自身產業脫貧的積極性。”市委農辦主任李雪洋說,堅持目標導向,誰支援貧困戶增收脫貧,政府就支持誰,對達不到“多彩田園”工程要求的應及時退出,才能將貧困戶融入產業鏈的加法做得更好。

這個加法的精要,除“激勵”外,還在於“精准”。而其精准,則得益於因地制宜、因“貧情”制宜。

何書蘭所說的500元,是“多彩田園”到戶增收項目給予弱勞動能力和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脫貧福利。政府將“多彩田園”給予每位貧困群眾的5000元扶持資金投入企業,企業每年返還貧困戶500元,並在第5年將本金全數還到貧困戶手裡。

像到戶增收這樣因貧制宜的方式,不是傳統意義的兜底,而是將資金經過企業增值,再投入百姓的口袋,不僅減少了政府投入、增加了“兜底”的可持續性,還推動了產業和貧困戶共同發展。

羅山縣委書記許遠福說:“‘多彩田園’建立起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精准的利益聯結機制,每位貧困群眾都有不少於兩種的產業增收管道,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風險。”

羅山的例子,只是信陽市“多彩田園”工程精准利益聯結、拓寬產業管道的縮影。2017年以來,全市建立了“糧油產業+基地+貧困戶”“特色產業+園區+貧困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美麗鄉村+合作社+貧困戶”“農村電商+技能培訓+貧困戶”“易地搬遷+產業培育+貧困戶”“本土資源+平臺支持+貧困戶”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加強了財政、金融、農用水電、用地和智力多項支持,每位貧困戶都因找到了符合自身實際的脫貧路子,而大大提高了產業扶貧效率。

寧肯苦幹,決不苦熬

——健全党對扶貧領導機制,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煥發老區精神的新風采

如果將近代以來的信陽歷史比作一條溪穀,其中流淌的是從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澎湃而生的紅色血脈。即使在當代,這條血脈的鮮紅依然沒有褪色。

在尚朝陽看來,不把扶貧當“包袱”丟給國家,不給全面小康拖後腿,積極主動謀發展、自力更生謀脫貧,就是信陽老區黨和人民在新時代對紅色血脈的最好傳承。

實行“四級聯動”,確保幫扶精准,是“多彩田園”示範工程的一大亮點。其內涵在於,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從橫向發揮各級的領導核心作用,在產業精准扶貧中踐行精准要求;從縱向協同推進、步調一致,做到精准識別、精准建檔、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作為老區,光山縣群眾脫貧得到中央的格外牽掛。作為中央辦公廳扶貧聯繫點,中辦先後派出3批幹部到此掛職,為實現縣裡群眾的小康夢增添力量。光山縣副縣長毛娓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告訴記者,雖然掛職時間並不長,卻切身感受到了“多彩田園”實踐中,各級黨組織和幹部“寧肯苦幹,決不苦熬”的老區精神。左右聯動、上下聯動,產業扶貧的“精准指數”,是靠領導機制的“科學指數”和基層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的。

在羅山縣信陽現代園林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看到了一份份特殊的扶貧檔案。每份檔案共有10個專案,翻開細看,每位群眾應採取哪些扶貧措施、從事哪些勞動、獲得了多少報酬等等,都記錄得十分詳細。

令人意外的是,這樣詳盡的扶貧檔案,卻並非完全出自基層幹部之手。公司總經理助理李玉龍介紹:“其中,1-4項是鄉鎮和村支部建檔立卡的內容,5-10項是我們自己派遣調查員根據公司產業扶貧需要進行的補充。”

原來,這家非公有制企業自覺成立了黨支部,每位黨員都將產業扶貧作為自己的職責對待,沒有抱怨、沒有算計,只有真誠的付出。在“多彩田園”的實踐中,像他們這樣以黨支部引領產業扶貧的非公有制企業不在少數,已然成為“多彩田園”裡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重視非公有制企業党的建設,是“多彩田園”示範工程成功的秘訣之一。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說:“‘把黨支部建在鏈上’,一來發揮了黨建引領脫貧的作用,激發了企業參與扶貧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二來通過和基層黨組織橫向聯動、互為補充,讓企業根據產業扶貧中的具體實際發揮作用,提高了扶貧的精准度。”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產業扶貧“多彩田園”示範工程頭頂科學設計、腳踩泥土芬芳,不僅讓貧困群眾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多彩夢想愈來愈近,也為鄉村振興的多彩卷軸點綴了丹青妙筆。

讓扶貧產業通俗化、生活化、當地語系化,既有山花的爛漫,又帶著泥土的清香。”

如果將信陽的扶貧產業鐫刻在地圖上,光山油茶、淮濱弱筋小麥、商城中藥材、平橋蔬菜……有934項工程直接建設在傳統優勢生產基地上,每縣、每鄉鎮、每村都有自己獨特的產業,每個產業都根植於自己獨特的土壤裡。

“多彩田園”的一個亮點就在於,堅持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飼則飼、宜游則遊的原則,所選產業不僅符合各地實際,減少了“水土不服”的錯配,還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管道,“多路進財”提高了產業脫貧的效率。

從微觀窺探,“多彩田園”榫接了產業發展規律與貧困人口特點。我國個別地方,為求“跑步”脫貧,培育了一些深度貧困人口難以參與的產業,看似“高大上”,實則不接地氣、浪費了資源。而這一困境,羅山縣靈山鎮檀墩村村支部書記黃玉壽卻完全不用擔心。在“多彩田園”100多萬元項目資金支持下,今年村裡建的36個香菇大棚即將全部完工。他告訴記者:“貧困戶搞產業不能等,不能難,更不能險。村裡之所以搞香菇,看中的就是,‘短平快’的優點,當年能見收成,且價格穩定,管理簡單。”

從宏觀審視,“多彩田園”鉚焊了扶貧產業開發與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來到光山縣潑陂河鎮東嶽寺村,200多位藝術家和高校師生正在這個僻靜美麗的小山村的旮旯深處,聚精會神地搞創作和現場教學,這裡抓住庫區移民建設機遇,又利用“天然氧吧”生態資源,打造成遠近聞名的“寫生小鎮”。藝術家和師生吃住在農戶家,為貧困群眾帶來可觀的收入。

把產業紮在家門口,實現人不出村、村頭脫貧。讓每個貧困村都有一個以上帶動能力強的優勢特色產業,這幅令人憧憬的畫面已然不遠。正如光山縣委書記劉勇介紹,光山結合地方實際,實施人均“1畝茶、1畝油茶、1畝中草藥、1畝果蔬”特色產業扶貧行動,“房前屋後一畝茶,一塘肥魚一群鴨”的致富圖景已經成為現實。

誰帶動貧困戶就獎勵誰

——以激勵代替部分兜底,構建多元精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帶貧效率

扶貧不能養懶漢!增收不能靠送錢送物,必須靠生產勞動。如何將產業發展的動能轉化為提高帶貧效率的勢能,是“多彩田園”工程必須解開的一把鎖。尤其是面對勞動能力偏弱的深貧群眾,“多彩田園”的帶貧機制創新更是迫在眉睫。

在光山縣仙居鄉張灣村,54歲的村民蔣正霞幾乎每日都會到繁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蝦稻共作”基地務工。一面收取流轉土地的租金,一面通過勞動獲得工資收入,她的窮日子變得越來越滋潤。

同樣是本村貧困戶的張文富,自己流轉了15畝土地,搞起大棚蔬菜種植,眼下也是豐收在望。從前不敢“自己幹”,一沒錢二怕風險,自從獲得“多彩田園”工程扶持後,自己的底氣越來越足。

蔣正霞的機會和張文富的底氣,都是“多彩田園”工程採取“以獎代補”激勵措施的結果。

這一措施的關鍵在於,重點扶持帶貧能力強和社會責任有所擔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於帶動貧困戶增收較多的主體和自主發展產業脫貧情況較好的貧困群眾,給予資金激勵。簡單地說,就是“誰帶動貧困戶就獎勵誰”。

像蔣正霞和張文富納入項目後,他們如果年收入能比之前增加3500元,則蔣正霞所在公司和張文富本人,能夠得到2000元的獎勵。

“這樣有效地避免了一味補貼造成的養懶漢和扶貧資金使用效率低的陷阱,又能激發企業和貧困戶自身產業脫貧的積極性。”市委農辦主任李雪洋說,堅持目標導向,誰支援貧困戶增收脫貧,政府就支持誰,對達不到“多彩田園”工程要求的應及時退出,才能將貧困戶融入產業鏈的加法做得更好。

這個加法的精要,除“激勵”外,還在於“精准”。而其精准,則得益於因地制宜、因“貧情”制宜。

何書蘭所說的500元,是“多彩田園”到戶增收項目給予弱勞動能力和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的脫貧福利。政府將“多彩田園”給予每位貧困群眾的5000元扶持資金投入企業,企業每年返還貧困戶500元,並在第5年將本金全數還到貧困戶手裡。

像到戶增收這樣因貧制宜的方式,不是傳統意義的兜底,而是將資金經過企業增值,再投入百姓的口袋,不僅減少了政府投入、增加了“兜底”的可持續性,還推動了產業和貧困戶共同發展。

羅山縣委書記許遠福說:“‘多彩田園’建立起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精准的利益聯結機制,每位貧困群眾都有不少於兩種的產業增收管道,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風險。”

羅山的例子,只是信陽市“多彩田園”工程精准利益聯結、拓寬產業管道的縮影。2017年以來,全市建立了“糧油產業+基地+貧困戶”“特色產業+園區+貧困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美麗鄉村+合作社+貧困戶”“農村電商+技能培訓+貧困戶”“易地搬遷+產業培育+貧困戶”“本土資源+平臺支持+貧困戶”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加強了財政、金融、農用水電、用地和智力多項支持,每位貧困戶都因找到了符合自身實際的脫貧路子,而大大提高了產業扶貧效率。

寧肯苦幹,決不苦熬

——健全党對扶貧領導機制,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煥發老區精神的新風采

如果將近代以來的信陽歷史比作一條溪穀,其中流淌的是從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澎湃而生的紅色血脈。即使在當代,這條血脈的鮮紅依然沒有褪色。

在尚朝陽看來,不把扶貧當“包袱”丟給國家,不給全面小康拖後腿,積極主動謀發展、自力更生謀脫貧,就是信陽老區黨和人民在新時代對紅色血脈的最好傳承。

實行“四級聯動”,確保幫扶精准,是“多彩田園”示範工程的一大亮點。其內涵在於,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從橫向發揮各級的領導核心作用,在產業精准扶貧中踐行精准要求;從縱向協同推進、步調一致,做到精准識別、精准建檔、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作為老區,光山縣群眾脫貧得到中央的格外牽掛。作為中央辦公廳扶貧聯繫點,中辦先後派出3批幹部到此掛職,為實現縣裡群眾的小康夢增添力量。光山縣副縣長毛娓就是其中的一員。她告訴記者,雖然掛職時間並不長,卻切身感受到了“多彩田園”實踐中,各級黨組織和幹部“寧肯苦幹,決不苦熬”的老區精神。左右聯動、上下聯動,產業扶貧的“精准指數”,是靠領導機制的“科學指數”和基層幹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的。

在羅山縣信陽現代園林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看到了一份份特殊的扶貧檔案。每份檔案共有10個專案,翻開細看,每位群眾應採取哪些扶貧措施、從事哪些勞動、獲得了多少報酬等等,都記錄得十分詳細。

令人意外的是,這樣詳盡的扶貧檔案,卻並非完全出自基層幹部之手。公司總經理助理李玉龍介紹:“其中,1-4項是鄉鎮和村支部建檔立卡的內容,5-10項是我們自己派遣調查員根據公司產業扶貧需要進行的補充。”

原來,這家非公有制企業自覺成立了黨支部,每位黨員都將產業扶貧作為自己的職責對待,沒有抱怨、沒有算計,只有真誠的付出。在“多彩田園”的實踐中,像他們這樣以黨支部引領產業扶貧的非公有制企業不在少數,已然成為“多彩田園”裡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重視非公有制企業党的建設,是“多彩田園”示範工程成功的秘訣之一。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說:“‘把黨支部建在鏈上’,一來發揮了黨建引領脫貧的作用,激發了企業參與扶貧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二來通過和基層黨組織橫向聯動、互為補充,讓企業根據產業扶貧中的具體實際發揮作用,提高了扶貧的精准度。”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產業扶貧“多彩田園”示範工程頭頂科學設計、腳踩泥土芬芳,不僅讓貧困群眾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多彩夢想愈來愈近,也為鄉村振興的多彩卷軸點綴了丹青妙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