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發心是一切行為的起點

我有個年輕的朋友, 她一直在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但是她並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她一邊換工作, 一邊衡量著自己過去的選擇, 想像著假如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路又將會如何。 她在這樣的猜測中不斷懊惱著, 埋怨著, 無法過好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也給自己的家人帶來了許多煩惱。 她無休止地糾纏於後悔與無助的情緒當中, 有一段時間, 她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一了百了。 但她終於還是沒有那樣做。 幸好當時沒有那樣做, 因為後來她慢慢明白了自己痛苦的原因。 什麼原因呢?兩個字,

迷茫。 其實, 很多人都非常迷茫, 很多人也在尋找著答案, 但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未必敢於擺脫固有觀點, 直面自己的內心。

當一個人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時, 就會發現自己的痛苦並非源於生活的不如意, 而大多是因為不滿足。 假如不滿足於自己擁有的種種, 不懂得享受當下, 我們就會將目光專注於那些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比如更好的享受、更舒適的生活、更輕鬆的工作、更完美的戀愛關係等等。 這種求之不得所產生的失落, 使我們像用海水解渴的人一樣, 一邊放縱自己, 滿足著當下的欲望, 一邊感到更加口渴。 因此古人們才說, 欲壑難填。 可見, 想要坦然、積極、快樂地生活, 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人生,

給自己設立一個比較高遠的目標, 然後用這個目標來指導自己的所有行為, 做出自己的所有選擇。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發心、許願。

發心是一切行為的起點。 我在非常年輕的時候, 就有明確的發心, 我立志要成為一名對人類、對世界有益的作家。 因此, 我放棄了許多與這個目標無關的東西, 包括一些賺大錢的機會, 我一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向這個目標奮進著, 這才有了我後來的成功。

所以, 平時要多發心, 但這發心指的並非“我今年要賺一百萬”或者“我要出名”等欲望化的心願。 因為, 發心也意味著一種嚮往。 當你嚮往博大的時候, 你的行為就會趨向博大, 你的路就會越走越寬, 你的心也會慢慢變得博大;當你嚮往享樂的時候,

你的行為就會趨向狹隘, 你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你的心胸也會變得越來越狹窄。 心胸狹窄的人總是非常在乎個人的得失, 總是覺得外部世界虧欠了自己。 長期以這種方式面對世界, 人就會變得壓抑、煩躁和焦慮, 健康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相反, 假如一個人的胸懷足夠博大, 他就能從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的身上找到可以借鑒的東西, 並且將它們都轉化為自己心靈的滋養, 這樣一來, 他們自然對世界充滿了感恩。

本文選自《光明大手印.參透生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