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火龍280A”能成為解放軍陸軍戰術導彈嗎?

最近在馬來西亞舉辦的DSA2018防務展上, 北方工業集團展示其AR-3火箭炮的時候, 展示了使用這種火箭炮發射TL-7反艦導彈和火龍-280A戰術彈道導彈。

今天, 有外媒公佈了採訪北方展臺的消息, 終於給我們揭開了火龍-280A導彈真實身份的謎團——當然, 估計今年11月珠海航展上這種導彈肯定也會展示的, 但能提早知道, 總歸是好的。

火龍-280A導彈結構示意圖

航太科工集團此前開發的BP-12A導彈直徑600毫米, 火龍-280A則進一步增加直徑到750毫米

航太科技集團的M-20導彈總體技術水準比火龍-280A高級, 但也導致價格要高了一大截

根據這段採訪的說法, 火龍-280A實際上是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就好像北方工業是兵器工業的馬甲一樣, 這其實是航太科工集團的出口馬甲)提供的一種導彈, 它是基於BP-12導彈開發的——當然, 從直徑750毫米就可以看出, “火龍280A”相比P-12BP-12BP-12A這一系列導彈都要大。

此外, 我們也通過文章配發的“火龍-280A”導彈構成示意圖, 搞清了它的基本設計。

儘管“火龍280A”乍一看外形和航太科技的M-20導彈有點相似, 但實際上兩者卻是完全不同的設計。

火龍-280A頭部的白色天線罩裡面的, 不是用來對地面目標進行掃描, 來為導彈提供制導的雷達引導頭,

而是毫米波近炸引信, 用來控制導彈在目標上方特定高度爆炸。

同時, 其彈體上也沒有高空拉起後用於觀察地面目標和成像制導的光學視窗。

航太科工集團的短程出口地地導彈要從B-611算起, 該導彈射程150公里, 戰鬥部300公斤, 全射程時圓概率誤差150米(也就是說,

在不走運的情況下, 導彈可能偏離目標400米以上)

土耳其引進了B-611導彈, 後來又仿製了B-611M, 稱為T-600, 在減輕戰鬥部到150公斤時射程可以達到300公里左右

B-611M導彈模型和發射車, 該導彈的精度比B-611有不小的提高, 主要是增加了衛星制導

它的制導完全是靠衛星定位和捷聯慣性制導。

因此, 從成本角度講, “火龍-280A”要比M-20低廉的多。

具體性能方面, 火龍-280A的圓概率誤差估計和之前BP-12A報導的差不多, 為30米左右。 由於其戰鬥部達到480公斤, 再加上採用近炸引信, 其破片或者子彈藥覆蓋目標是毫無問題的。

不過, 火龍-280A也不是BP-12A的簡單放大, 它的反攔截特性還是很強的。

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該導彈採用“全程氣動翼面控制,全程大氣層內機動突防,可實施垂直攻擊”。

說白了,雖然它算不上是“高超滑翔”導彈,但實際也是實施大氣層內高超聲速飛行的,這一點和M-20相似。

與BP-12A相對簡單的“經典”彈道相比,“火龍-280A”的突防效能還是不可小看的。

2004年,航太科工集團展示了P-12彈道導彈,射程200公里左右

科工集團之後再接再厲,推出“神鷹400”和“BP-12A”共架發射系統

BP-12A的射程已經達到280公里,戰鬥部重量300公斤

得到卡達青睞

神鷹-400的直徑400毫米,其實是一種“縮小版B-611”

據介紹,“火龍280A”導彈轉入滑翔的高度約為50公里,與M-20、“伊斯坎德爾”相似。那麼也就是說其飛行速度應該也是在6-7馬赫左右。

從這些性能來看,“火龍280A”實際上是一種價格更加低廉,適於陸軍使用的“炮兵導彈”(美軍的概念),通過AR-3火箭炮來發射時正好。

未來,解放軍陸軍如果要裝備一種廉價的短程戰術導彈,那麼火龍-280A或許是一個現成的選擇。從各種角度而言,它都是比較適合作為集團軍司令部掌握在手中,保證半小時內砸到敵人頭上的“常規快速打擊”武器系統。

美國陸軍MGM-140炮兵戰術導彈,射程150公里,戰鬥部250公斤,直徑約600毫米

該導彈也是採用GPS慣性制導技術,通過無線電高度表,在指定高度引爆,撒布子彈藥

該導彈可以通過MLRS火箭炮來發射,可以使用單體戰鬥部或撒布子彈藥

有了這種武器,深入敵方縱深展開偵察的特種部隊偵察兵,只需要上傳敵人重要目標的精確位置,接下來就可以等著“火龍”從天而降了。

另一方面來說,AR-3火箭炮裝備部隊後,火龍-280火箭彈和火龍-280A戰術導彈加在一起——對岸以後大概就要數不過來解放軍到底有多少“導彈”正在瞄準臺灣島咯……

解放軍90年代曾短暫在陸軍集團軍部隊配發東風-15導彈,但後來一方面,這種導彈反應時間長,規劃作戰任務複雜,陸軍也缺乏對300公里外目標的有效偵察監控能力;再加上戰術導彈畢竟比火箭炮複雜多了,集團軍部隊“伺候”起來也困難,所以最後很快撤裝

自用型AR-3火箭炮可能代號PHL-XX,將會裝備300毫米、370毫米和750毫米3種口徑的彈藥,而這其中750毫米口徑的彈藥,可能就是“火龍280A”自用型。當然,解放軍自用型肯定不會叫這個名稱,但陸軍導彈或許不一定沿用“東風”代號,畢竟那是火箭軍的裝備,所以外媒望眼欲穿的“東風-12”到底最後會不會就是它呢?還說不定……

順便說一下,航太科技之前還展示過B-611MR反輻射導彈,它可以對敵方雷達進行快速攻擊,或許,未來解放軍的戰術導彈也可以具備這一能力,對於保障集團軍陸航旅的渡海攻擊,乃至投送“空中騎兵”部隊,應該有很大的意義

它的反攔截特性還是很強的。

據展臺工作人員介紹,該導彈採用“全程氣動翼面控制,全程大氣層內機動突防,可實施垂直攻擊”。

說白了,雖然它算不上是“高超滑翔”導彈,但實際也是實施大氣層內高超聲速飛行的,這一點和M-20相似。

與BP-12A相對簡單的“經典”彈道相比,“火龍-280A”的突防效能還是不可小看的。

2004年,航太科工集團展示了P-12彈道導彈,射程200公里左右

科工集團之後再接再厲,推出“神鷹400”和“BP-12A”共架發射系統

BP-12A的射程已經達到280公里,戰鬥部重量300公斤

得到卡達青睞

神鷹-400的直徑400毫米,其實是一種“縮小版B-611”

據介紹,“火龍280A”導彈轉入滑翔的高度約為50公里,與M-20、“伊斯坎德爾”相似。那麼也就是說其飛行速度應該也是在6-7馬赫左右。

從這些性能來看,“火龍280A”實際上是一種價格更加低廉,適於陸軍使用的“炮兵導彈”(美軍的概念),通過AR-3火箭炮來發射時正好。

未來,解放軍陸軍如果要裝備一種廉價的短程戰術導彈,那麼火龍-280A或許是一個現成的選擇。從各種角度而言,它都是比較適合作為集團軍司令部掌握在手中,保證半小時內砸到敵人頭上的“常規快速打擊”武器系統。

美國陸軍MGM-140炮兵戰術導彈,射程150公里,戰鬥部250公斤,直徑約600毫米

該導彈也是採用GPS慣性制導技術,通過無線電高度表,在指定高度引爆,撒布子彈藥

該導彈可以通過MLRS火箭炮來發射,可以使用單體戰鬥部或撒布子彈藥

有了這種武器,深入敵方縱深展開偵察的特種部隊偵察兵,只需要上傳敵人重要目標的精確位置,接下來就可以等著“火龍”從天而降了。

另一方面來說,AR-3火箭炮裝備部隊後,火龍-280火箭彈和火龍-280A戰術導彈加在一起——對岸以後大概就要數不過來解放軍到底有多少“導彈”正在瞄準臺灣島咯……

解放軍90年代曾短暫在陸軍集團軍部隊配發東風-15導彈,但後來一方面,這種導彈反應時間長,規劃作戰任務複雜,陸軍也缺乏對300公里外目標的有效偵察監控能力;再加上戰術導彈畢竟比火箭炮複雜多了,集團軍部隊“伺候”起來也困難,所以最後很快撤裝

自用型AR-3火箭炮可能代號PHL-XX,將會裝備300毫米、370毫米和750毫米3種口徑的彈藥,而這其中750毫米口徑的彈藥,可能就是“火龍280A”自用型。當然,解放軍自用型肯定不會叫這個名稱,但陸軍導彈或許不一定沿用“東風”代號,畢竟那是火箭軍的裝備,所以外媒望眼欲穿的“東風-12”到底最後會不會就是它呢?還說不定……

順便說一下,航太科技之前還展示過B-611MR反輻射導彈,它可以對敵方雷達進行快速攻擊,或許,未來解放軍的戰術導彈也可以具備這一能力,對於保障集團軍陸航旅的渡海攻擊,乃至投送“空中騎兵”部隊,應該有很大的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