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岸轟任務的神器 中國海軍需要155毫米艦炮嗎?

近段時間來, 隨著我國艦載電磁炮系統上艦試驗, 以及關於055型後續改進型討論的日益深入, 關於新艦是否要裝備超過130毫米口徑的新型艦炮的問題, 引起了一些關注。

雖然我國的電磁炮已經上艦試驗, 但筆者在這方面還是要“白褲衩”一下。 除非我國的儲能技術、供電系統等方面出現極大突破, 達到刷新世界先進水準很大一截的程度, 否則在與現有火炮尺寸重量相近前提下, 用電磁炮實施遠端炮擊的目標恐怕短期之內還不現實。

"海洋山”艦上的試驗性電磁炮

在軍改、軍民融合改革之中, 新型電磁炮裝到登陸艦上進行試驗, 也並不能按照“傳統”被視為進入列裝前的試驗階段。

安裝電磁炮的登陸艦, 依然應該被視為進行海上電磁炮原理試驗或者某種階段性的工程試驗平臺, 就好像當初我國在研製“巨浪”導彈的時候, 曾打算用南京長江大橋來進行導彈彈射試驗,

但你不可能認為中國要將“巨浪”導彈掛在南京長江大橋底下服役吧。

可以說, 近期內, 如果中國海軍有新的大口徑艦炮, 更可能依然是比較傳統的火炮。

美國海軍最近也在進行陸軍火箭炮上艦試驗……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啊!

有觀點認為, 中國海軍目前關鍵的任務是進行防空作戰, 且近期內的遠洋投送力量發展的重點是加強投送能力, 而不是近岸火力支援能力。 因此我海軍未來可能不會發展此類武器。

對於這種觀點, 筆者認為可以商榷。

大口徑艦炮的任務

目前,

解放軍海軍裝備的兩種130毫米口徑艦炮, 其一是購自俄羅斯的AK-130型雙管130毫米艦炮, 另一種則是PJ-45型130毫米單管艦炮。

這兩種火炮中, AK-130艦炮安裝在我國的四艘“現代”級驅逐艦上, 這四艘艦中的兩艘正在進行現代化改裝。 有意思的是, 該艦前後的兩門AK-130艦炮並沒有如該艦剛剛開始改裝時外界猜測的那樣, 要被拆除。

我們可以發現, 日本海自和韓國海軍, 對於127毫米艦炮都是非常熱衷。 在兩國新型護衛艦和驅逐艦上, 基本都以127毫米艦炮為主要裝備。

130毫米炮目前是我軍最好的大口徑艦炮

日韓重視127毫米艦炮的邏輯, 是因為它們的艦炮承擔著對付朝鮮“不審船”的作戰任務。 早年間, 韓國海軍認為76炮足以壓制朝鮮小艇。 但經過多次實戰後, 韓國還是日益重視127毫米艦炮的作用。

在前幾年中日東海對峙中, “現代”級驅逐艦是海上對峙行動的主要參與者。 在與海自的對峙行動中, 該艦是最有威懾力的裝備, 並非3M54“馬斯基特”反艦導彈, 而是兩門雙130毫米艦炮和533毫米魚雷。

近年來, 由於海戰形勢的發展, 各國越來越多的考慮用精確制導彈藥,讓大中口徑艦炮更有效執行中近距離反艦任務(主要是反艦導彈可能並不足以將敵艦擊沉,如果打完導彈,敵艦基本喪失戰鬥力,那可能仍然要讓主炮上陣,完成最後一擊)。要用於攻擊具備一定防護能力的現代艦艇,使用中小口徑彈藥自然不是合適的選擇,130毫米或更大艦炮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反艦任務目前為止仍然是“假想”階段的事情,大口徑艦炮的主要任務,在現代條件下,還是對岸炮轟。

美國“亞瑟王神劍”制導炮彈可供陸軍的155炮使用,但沒法裝上AGS艦炮,但有潛力在此基礎上研製一種成本較低,性能也較低,規格類似LRLAP的彈藥

LRLAP的個頭……其實和一枚遠程火箭炮都差不多了

與“亞瑟王神劍”原理類似的WS-35當然也有潛力發展成國產版遠端精確制導炮彈

我國海軍承擔著掩護集團軍級大規模登陸作戰的任務,岸轟任務始終是海軍必須重視的能力。

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戰列艦退役的時候,就曾經對於海軍失去大口徑艦炮岸轟能力非常擔心,DDG-1000被弄成“近岸炮艦”的邏輯也正是出自這裡。

不過美國“由海向陸”戰略思想下的對岸炮轟任務要求和中國海軍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美國“由海向陸”戰略下,要求海軍直接對岸上縱深目標實施打擊,強調直接通過直升機、傾轉翼飛機等實施遠端力量投送(主要是投送海軍陸戰隊步兵)。美軍目前為止,實施縱深火力打擊的手段只有“戰斧”巡航導彈,但“戰斧”導彈成本較高,火力持續能力、反應能力、打擊速度等方面指標都不如艦炮。

當時美軍設想,使用LRLAP炮彈,這種炮彈實際上就像是一發小彈道導彈,只不過火箭發動機和燃料用炮管和發射藥取代了。美軍設想之初,要採購30艘DDG-1000艦,為每艘艦準備炮彈1000發的話,那就是3萬發,那麼這種炮彈的成本就可以攤得很低,當時預計每發炮彈成本可以降低到10萬美元左右,對於一種射程120公里的精確打擊彈藥來說,按照美軍的觀點,這個成本還可以接受。

由於沒有合適的彈藥,DDG-1000的大炮目前只能當擺設

當然,後來由於DDG-1000的採購數量下降到僅僅3艘,原本計畫大批量生產的LRLAP炮彈的生產數量也隨之驟減,把研製費用平攤到每發炮彈上,最後每發彈價格上升到80萬美元,這是研製之初所想不到的。

因此最後LRLAP專案被取消,DDG-1000不得不變成“有炮無彈”。據悉美軍打算讓這些沒有炮彈的戰艦,繼續帶著155炮到處跑,艦上真正有用的,只有80個垂發管子,用來發射戰斧和海麻雀導彈。該艦的任務,則被定位為“對海打擊火力平臺”。

美軍對DDG-1000的這種,用火炮取代導彈的縱深火力打擊需求,顯然與中國“千軍萬馬過海峽”的作戰形態提出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國海軍所需要面對的作戰模式下,需要足夠多的大中口徑艦炮,對灘頭和淺近縱深實施火力打擊,而對深遠目標的火力打擊,主要用“鷹擊-18”陸攻彈,或者未來開發一種通過通用垂發發射的小型彈道導彈——當然,這個導彈應該比“鷹擊-XX”成本要低得多,性能特點也不同,但或許兩者可以通用一些諸如火箭發動機之類的部件。

對於我軍來說,可以用通用垂發發射的彈道導彈和火箭彈研製難度很低,航太科工的SY400和BP-12A就是證據

垂發遠程巡航導彈我們一樣有現成的,鷹擊-18陸攻型當然不會和3M14完全一樣,性能比它好是可以預期的

不過導彈畢竟是“點穴”武器,和艦炮是不一樣的。

從中國海軍需求看,未來海軍將逐步退役“兩頭不靠”的100毫米艦炮,主要裝備兩種火炮。

一種是中口徑速射火炮,主要執行防空任務,使用口徑較大的AHEAD原理的彈藥,在對付低空低速,飛行路線死板的目標的時候,其費效比還是很可觀的。

另一種是大口徑自動艦炮,主要任務應該是對岸、對艦打擊任務。這其中,在對岸轟擊時,還應該兼顧使用非智慧彈藥和智慧彈藥。

至於防空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新一代的大口徑火炮也可以使用智慧彈藥對空射擊(例如美國研究中的“超高速彈藥”);另一方面,對於大型驅逐艦這樣的大型主力艦而言,隨著類似ESSM的中短程“一坑四彈”防空導彈未來裝備,其射程、命中率等資料都優於大口徑艦炮對空射擊,使用大口徑艦炮進行對空射擊的需求其實是越來越小的。所以大口徑艦炮應該更多強調對岸火力打擊。

美國也曾考慮引進義大利梅來拉技術的“火山”高初速彈藥來裝備155毫米艦炮,這種炮彈的性能也不錯,我國也有類似的彈藥正在開發

我軍需要更多的大口徑艦炮

那麼,我軍現有的艦炮武器系統從裝備數量和性能上看,能否滿足要求呢?

目前我海軍大中口徑艦炮,有76毫米、100毫米、130毫米三種口徑。

目前引進俄羅斯AK-176技術的76毫米艦炮已隨054A和056型護衛艦的大量裝備,成為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艦炮,作為一種以防空為主要任務的中口徑艦炮,該型火炮各方面性能都比較理想。尤其是現在該型火炮已經配發了定距彈,76毫米定距彈的鎢合金彈丸尺寸遠超過35毫米彈,對飛行路線較為死板的目標有非常可怕的殺傷效率,費效比較高。

解放軍對此型炮的未來發展還是寄予厚望,並且從其型號發展和大量裝備情況來看,其性能也不負重望。

054A和056上的76炮主要擔負防空任務,射速、精度、威力都不錯,而且可以使用智慧彈藥

相比之下,早年間引進法國100毫米艦炮技術來的100毫米雙聯與單裝艦炮,在052C型之後,我軍新艦上就已經沒有裝備該型火炮了。

原因很簡單,作為一種中口徑艦炮,100毫米炮有些“兩頭不靠”,作為防空武器,其射速、精度、初速不如76毫米艦炮,而作為對岸、對艦武器,該炮的威力顯得不足。為該口徑火炮開發的新型彈藥,近年來也少見報導。

100毫米艦炮的新彈藥近年來似乎沒有新的消息

未來,可能該炮會繼續使用下去,直到其載艦退役為止。

而我國的130毫米艦炮,目前使用的艦艇主要是十餘艘正在建造的052D型驅逐艦,以及首批建造的055型大型驅逐艦。這批艦艇全部入役後,對提高我軍對岸火力支援能力有很大的意義。

但另一方面,必須看到,由於我軍執行大規模登陸作戰的同時,還有著對抗外來強敵干涉的任務,052D和055型,本身又是執行反介入作戰的主力。不可能將這些艦艇全部用來進行岸轟任務。

解放軍也曾試圖通過“土辦法”獲得廉價的登陸火力支援手段。早年間,陸軍曾經進行過“陸炮上船”嘗試,直接將陸軍的牽引式、自行式火炮固定在運輸船甲板上,靠近岸邊進行射擊。但這樣的嘗試並不成功,事實證明,用簡單的技術手段無法讓陸軍火炮在船上向岸射擊的精度達到可以忍受的水準。

此後,海軍又研製了安裝雙聯100艦炮和122火箭炮的516號火力支援艦,為此還專門研製了可以克服海上航行對火箭炮射擊精度不利影響的相關系統。516艦火力系統並沒有什麼問題。但這種艦艇的用途過於單一,而且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老艦,516的艦體也過於老舊,再繼續大規模改裝意義不大,因此沒有更多的艦艇進行此類改裝,後續的300毫米艦射火箭炮雖然在試驗艦上進行了實驗,但最終沒有列裝。

300毫米艦載火箭炮試驗平臺,這個集成化300毫米火箭炮平臺後來發展到了AR-1火箭炮上

目前陸軍當然也可以用火箭炮直接進行跨海火力打擊,但目前這種火力也只能覆蓋近岸地區,而且,集團軍遠火旅的反應時間、打擊目標的平均成本等方面,與近岸進行岸轟的海軍艦艇比,自然不佔優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大舉擴建尚未結束。接下來,我軍將繼續建造的艦艇可能有以下幾種:採用全電綜合技術和集成桅杆技術的新一代護衛艦;在052D艦體基礎上研製的,強調反潛、對岸、對海攻擊能力的新型通用驅逐艦;在055型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相關性能,採用全新動力系統、全“長坑”化的,以防空為主的新大型驅逐艦;以及主要強調對海、對陸打擊的“武庫艦”。

未來我國會不會發展類似AGS的新型155毫米先進艦炮呢?至少,有這個裝備空間和需求,只不過具體造出來的炮,肯定會有所區別

而這其中,列車長認為,“武庫艦”和新“大驅”很可能將安裝口徑比130毫米更大的新型艦炮,甚至,新型通用驅逐艦也有可能上這種艦炮。畢竟,要考慮到,我國東南沿海,還有武裝割據一島之地的武裝集團呢……

(未完待續)

各國越來越多的考慮用精確制導彈藥,讓大中口徑艦炮更有效執行中近距離反艦任務(主要是反艦導彈可能並不足以將敵艦擊沉,如果打完導彈,敵艦基本喪失戰鬥力,那可能仍然要讓主炮上陣,完成最後一擊)。要用於攻擊具備一定防護能力的現代艦艇,使用中小口徑彈藥自然不是合適的選擇,130毫米或更大艦炮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反艦任務目前為止仍然是“假想”階段的事情,大口徑艦炮的主要任務,在現代條件下,還是對岸炮轟。

美國“亞瑟王神劍”制導炮彈可供陸軍的155炮使用,但沒法裝上AGS艦炮,但有潛力在此基礎上研製一種成本較低,性能也較低,規格類似LRLAP的彈藥

LRLAP的個頭……其實和一枚遠程火箭炮都差不多了

與“亞瑟王神劍”原理類似的WS-35當然也有潛力發展成國產版遠端精確制導炮彈

我國海軍承擔著掩護集團軍級大規模登陸作戰的任務,岸轟任務始終是海軍必須重視的能力。

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戰列艦退役的時候,就曾經對於海軍失去大口徑艦炮岸轟能力非常擔心,DDG-1000被弄成“近岸炮艦”的邏輯也正是出自這裡。

不過美國“由海向陸”戰略思想下的對岸炮轟任務要求和中國海軍卻有著很大的區別。

美國“由海向陸”戰略下,要求海軍直接對岸上縱深目標實施打擊,強調直接通過直升機、傾轉翼飛機等實施遠端力量投送(主要是投送海軍陸戰隊步兵)。美軍目前為止,實施縱深火力打擊的手段只有“戰斧”巡航導彈,但“戰斧”導彈成本較高,火力持續能力、反應能力、打擊速度等方面指標都不如艦炮。

當時美軍設想,使用LRLAP炮彈,這種炮彈實際上就像是一發小彈道導彈,只不過火箭發動機和燃料用炮管和發射藥取代了。美軍設想之初,要採購30艘DDG-1000艦,為每艘艦準備炮彈1000發的話,那就是3萬發,那麼這種炮彈的成本就可以攤得很低,當時預計每發炮彈成本可以降低到10萬美元左右,對於一種射程120公里的精確打擊彈藥來說,按照美軍的觀點,這個成本還可以接受。

由於沒有合適的彈藥,DDG-1000的大炮目前只能當擺設

當然,後來由於DDG-1000的採購數量下降到僅僅3艘,原本計畫大批量生產的LRLAP炮彈的生產數量也隨之驟減,把研製費用平攤到每發炮彈上,最後每發彈價格上升到80萬美元,這是研製之初所想不到的。

因此最後LRLAP專案被取消,DDG-1000不得不變成“有炮無彈”。據悉美軍打算讓這些沒有炮彈的戰艦,繼續帶著155炮到處跑,艦上真正有用的,只有80個垂發管子,用來發射戰斧和海麻雀導彈。該艦的任務,則被定位為“對海打擊火力平臺”。

美軍對DDG-1000的這種,用火炮取代導彈的縱深火力打擊需求,顯然與中國“千軍萬馬過海峽”的作戰形態提出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在中國海軍所需要面對的作戰模式下,需要足夠多的大中口徑艦炮,對灘頭和淺近縱深實施火力打擊,而對深遠目標的火力打擊,主要用“鷹擊-18”陸攻彈,或者未來開發一種通過通用垂發發射的小型彈道導彈——當然,這個導彈應該比“鷹擊-XX”成本要低得多,性能特點也不同,但或許兩者可以通用一些諸如火箭發動機之類的部件。

對於我軍來說,可以用通用垂發發射的彈道導彈和火箭彈研製難度很低,航太科工的SY400和BP-12A就是證據

垂發遠程巡航導彈我們一樣有現成的,鷹擊-18陸攻型當然不會和3M14完全一樣,性能比它好是可以預期的

不過導彈畢竟是“點穴”武器,和艦炮是不一樣的。

從中國海軍需求看,未來海軍將逐步退役“兩頭不靠”的100毫米艦炮,主要裝備兩種火炮。

一種是中口徑速射火炮,主要執行防空任務,使用口徑較大的AHEAD原理的彈藥,在對付低空低速,飛行路線死板的目標的時候,其費效比還是很可觀的。

另一種是大口徑自動艦炮,主要任務應該是對岸、對艦打擊任務。這其中,在對岸轟擊時,還應該兼顧使用非智慧彈藥和智慧彈藥。

至於防空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新一代的大口徑火炮也可以使用智慧彈藥對空射擊(例如美國研究中的“超高速彈藥”);另一方面,對於大型驅逐艦這樣的大型主力艦而言,隨著類似ESSM的中短程“一坑四彈”防空導彈未來裝備,其射程、命中率等資料都優於大口徑艦炮對空射擊,使用大口徑艦炮進行對空射擊的需求其實是越來越小的。所以大口徑艦炮應該更多強調對岸火力打擊。

美國也曾考慮引進義大利梅來拉技術的“火山”高初速彈藥來裝備155毫米艦炮,這種炮彈的性能也不錯,我國也有類似的彈藥正在開發

我軍需要更多的大口徑艦炮

那麼,我軍現有的艦炮武器系統從裝備數量和性能上看,能否滿足要求呢?

目前我海軍大中口徑艦炮,有76毫米、100毫米、130毫米三種口徑。

目前引進俄羅斯AK-176技術的76毫米艦炮已隨054A和056型護衛艦的大量裝備,成為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艦炮,作為一種以防空為主要任務的中口徑艦炮,該型火炮各方面性能都比較理想。尤其是現在該型火炮已經配發了定距彈,76毫米定距彈的鎢合金彈丸尺寸遠超過35毫米彈,對飛行路線較為死板的目標有非常可怕的殺傷效率,費效比較高。

解放軍對此型炮的未來發展還是寄予厚望,並且從其型號發展和大量裝備情況來看,其性能也不負重望。

054A和056上的76炮主要擔負防空任務,射速、精度、威力都不錯,而且可以使用智慧彈藥

相比之下,早年間引進法國100毫米艦炮技術來的100毫米雙聯與單裝艦炮,在052C型之後,我軍新艦上就已經沒有裝備該型火炮了。

原因很簡單,作為一種中口徑艦炮,100毫米炮有些“兩頭不靠”,作為防空武器,其射速、精度、初速不如76毫米艦炮,而作為對岸、對艦武器,該炮的威力顯得不足。為該口徑火炮開發的新型彈藥,近年來也少見報導。

100毫米艦炮的新彈藥近年來似乎沒有新的消息

未來,可能該炮會繼續使用下去,直到其載艦退役為止。

而我國的130毫米艦炮,目前使用的艦艇主要是十餘艘正在建造的052D型驅逐艦,以及首批建造的055型大型驅逐艦。這批艦艇全部入役後,對提高我軍對岸火力支援能力有很大的意義。

但另一方面,必須看到,由於我軍執行大規模登陸作戰的同時,還有著對抗外來強敵干涉的任務,052D和055型,本身又是執行反介入作戰的主力。不可能將這些艦艇全部用來進行岸轟任務。

解放軍也曾試圖通過“土辦法”獲得廉價的登陸火力支援手段。早年間,陸軍曾經進行過“陸炮上船”嘗試,直接將陸軍的牽引式、自行式火炮固定在運輸船甲板上,靠近岸邊進行射擊。但這樣的嘗試並不成功,事實證明,用簡單的技術手段無法讓陸軍火炮在船上向岸射擊的精度達到可以忍受的水準。

此後,海軍又研製了安裝雙聯100艦炮和122火箭炮的516號火力支援艦,為此還專門研製了可以克服海上航行對火箭炮射擊精度不利影響的相關系統。516艦火力系統並沒有什麼問題。但這種艦艇的用途過於單一,而且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老艦,516的艦體也過於老舊,再繼續大規模改裝意義不大,因此沒有更多的艦艇進行此類改裝,後續的300毫米艦射火箭炮雖然在試驗艦上進行了實驗,但最終沒有列裝。

300毫米艦載火箭炮試驗平臺,這個集成化300毫米火箭炮平臺後來發展到了AR-1火箭炮上

目前陸軍當然也可以用火箭炮直接進行跨海火力打擊,但目前這種火力也只能覆蓋近岸地區,而且,集團軍遠火旅的反應時間、打擊目標的平均成本等方面,與近岸進行岸轟的海軍艦艇比,自然不佔優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解放軍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大舉擴建尚未結束。接下來,我軍將繼續建造的艦艇可能有以下幾種:採用全電綜合技術和集成桅杆技術的新一代護衛艦;在052D艦體基礎上研製的,強調反潛、對岸、對海攻擊能力的新型通用驅逐艦;在055型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相關性能,採用全新動力系統、全“長坑”化的,以防空為主的新大型驅逐艦;以及主要強調對海、對陸打擊的“武庫艦”。

未來我國會不會發展類似AGS的新型155毫米先進艦炮呢?至少,有這個裝備空間和需求,只不過具體造出來的炮,肯定會有所區別

而這其中,列車長認為,“武庫艦”和新“大驅”很可能將安裝口徑比130毫米更大的新型艦炮,甚至,新型通用驅逐艦也有可能上這種艦炮。畢竟,要考慮到,我國東南沿海,還有武裝割據一島之地的武裝集團呢……

(未完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