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時代之問,為城市的下一個40年尋找答案

文/王志

改革開放至今已經走過40年, 自1980年深圳被設為經濟特區以來, 這裡的一切都在發生著劇烈地變化。 昔日的邊陲小鎮、小漁村已經遠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高樓林立的現代的國際化城市。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視窗, 深圳一直都在以令人驚歎的方式不斷刷新著歷史。 2017年, 深圳GDP達22438.39億元, 已經超越廣州。 在過去40年的城市化進程中, 深圳走完了歐洲270年和美國100年的發展路程。

2018年, 作為下一個40年的開啟之年, 深圳能否迎來又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為此, 在4月22日, 深圳萬科和深圳特區報發起主辦了以“城市,

綻放生活美好”為主題的“2018城市共創大會”。 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分為《共生——你好, 城市》、《共榮——城市的下一個40年》兩個篇章, 來自全國的城市發展專家和知名學者分別就城市的多樣性、友好城市空間、未來教育、消費升級與新零售、產業創新與產城融合5個主題, 以演說+圓桌論壇的形式作了深度剖析。

為深圳下一個40年開路

據主辦方介紹, 這是地產行業內首個由企業自發發起的城市平臺盛會。 作為500強企業和地產業的排頭兵, 萬科始終都在以引領者的角色走在行業前面。 早在今年的業績發佈會上, 鬱亮就表示, 萬科基於對時代的判斷, 將自身的定位由之前的城市配套服務商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 今後將堅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為己任, 為更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創造更長遠的真實價值。 2017年, 萬科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428.97億元, 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0.52億元, 相較於過去一個年度, 營收增長1.01%, 淨利潤增長33.44%。 營收和淨利潤呈現雙增長態勢, 業績發展穩步向前。

據其2017年年報披露, 除了原有住房供應、物業服務等核心業務外, 上市公司也已經進入了租賃住房、物流、商業、冰雪運動、教育、養老等行業, 目前正在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文化藝術、健康、安全食品等領域。 其勾勒的美好生活場景師、實體經濟生力軍、創新探索試驗田和和諧生態建設者這四個角色, 正一步步地向前推進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早在2007年, 萬科就開始進入了租賃住房市場, 之後逐步走出了一條集中式長租公寓之路, 瞄準城市青年人群的中長期租住需求。 其年報顯示, 2017年泊寓業務已覆蓋29個一、二線城市,

累計獲取房間數超過10萬間, 累計開業超過3萬間。

基於萬科要做“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這一新定位, 介面記者統計了近3年來其物業服務的發展狀況。 資料顯示, 2015年萬科物業實現營業收入29.7億元, 到了2017年這一數值已變為71.27億元, 這一業務在其營業收入的占比也由之前的1.52%上升至2.93%。 截至2017年底, 萬科物業已經進入80個城市。 這說明萬科轉型升級的想法早已有之。

2018年是萬科新定位落到實處的開局之年, 如租賃住房業務一般, 上市公司將大力發展物流倉儲業務。 截至其2017年年報披露日, 萬科的物流地產業務累計獲取62個專案, 總建築面積482萬平方米, 其中已建成運營專案共26個, 穩定運營項目平均出租率達到96%。 此外, 萬科在其年報中表示,

在實現業績增長的同時, 公司也開展了一系列的產業、教育、就業扶貧, 並持續在鄉村振興、 綠色環保、 教育發展、兒童疾病、古建築保護等領域開展公益活動。

而此次共創大會, 是轉型升級後的萬科在引領社會各界探索下一個40年深圳的發展之路。 萬科正在努力成為為眾人抱薪者和為未來開路者的角色。

城市輝煌的基石在於讓城中村重新煥發活力

在大會開篇中, 萬科集團創始人、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作了《與特區共成長》的演講。 作為特區的深圳已經發展了38年, 萬科也發展了34年。 王石認為, 特區的“特”在於其具有可借鑒的實際意義和可持續的創新基因。 目前, 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工業技術水準還有著相當大差距, 而深圳代表著未來的創新,因此,深圳的技術發展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政府在這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還引用了《城市的勝利》中的觀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能夠推動創新,吸引人才、鼓勵創業,進而促進社會與經濟的流動性,這正是城市繁榮的原因所在。

據王石介紹,在深圳1000餘個城中村裡居住了全市近60%的人口,而深圳的城市面積大概為北京的1/8,上海、廣州的1/3。經過40年的開發,深圳本就不多的可用的土地在持續減少,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嚴重受損。在這一背景下,萬科於2017年開創了一項城中村改造計畫——萬村計畫。現今,“萬村計畫”正在努力探索一條“城中村綜合整治+優質物管+市場化商業運營”的模式。他表示,未來城市配套服務將向近百城市推廣,並希望能通過對城中村的綜合改造,讓來深打拼的奮鬥者能更好地生活,願重新煥發活力的城中村能成為城市輝煌的基石。

海陸統籌越過2000平方公里的限制

在《共生——你好,城市》的篇章裡,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副總規劃師陳一新就福田中心區規劃建設歷程與展望作了精彩闡述。40年來,深圳已從原來3平方公里的建城區發展為9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城市面積小,人口密度高,經濟產值高和創新水準高”的城市。她介紹道,“深圳是國內較早學習香港和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對未來30-40年做展望。這幾年,規劃國土委也在著手做‘2050遠景發展規劃’,且最新的第四版總規也正在編制過程中。”

據陳一新透露,在第四版總規裡面,最大的特點是海陸統籌。深圳要從原來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範圍進行拓展,跟海洋一起來共建國家級的海洋中心城市。她進一步說道,“今後將從建設海洋強國、海洋生態文明、海洋產業和海洋安全這四個方面來共同打造深圳未來的前景,以構建一個持續創新、開放包容、綠色低碳宜居的城市。”

隨後,陳一新與在場觀眾一起回顧了福田中心區在35年裡經歷的從無到有的過程。1980年以前福田中心區只有一個崗廈村,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深圳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務中心和交通樞紐中心。與世界上的中心CBD依靠城市自然發展而積累形成的過程不同,福田中心區是按照藍圖建設的。據其介紹,2004年,福田中心區還留有著十幾塊寶貴而又乾淨的商務辦公用地。隨著“科技+金融”時代的來臨,深圳抓住機遇,把這些土地出讓給金融機構,把其真正建成了原來規劃定位的以金融貿易為主導產業的CBD。

雖然現今中心區已經建成了99%,這一速度令世界矚目,但也存在原來的空間架構是按照老舊規劃的國標規範來建的略微遺憾。例如,主幹道、次幹道非常寬,對城市的隔離非常多。陳一新進一步說道,未來的城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就是在道路街道空間有了很大的改變,把原來的城市道路轉變為集交通、娛樂和交往於一體的城市空間。

孩子是一座城市的未來,教育擔首重任

如果說孩子是一座城市的未來,那麼教育擔首重任。在《共榮——城市的下一個40年》這一篇章,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圍棋AI團隊負責人由小川就現在的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同質化的教育是現在教育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學生很難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座標。緩解這一現狀,是未來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圓桌對話中,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梅沙教育掌舵人張紀文就此分享了自己觀點。他以梅沙教育的體系和基礎理念來現身說法,“最基礎理念裡面我們有一條非常重要,我們希望每個孩子能夠有一個可以陪伴終身的愛好”,讓梅沙教育進入了觀眾的視野。

萬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其旗下的梅沙教育以體驗式教育、跨學科教育的方式來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打造面向未來的教育。目前,梅沙教育包含了全日制學校、社區學校、戶外學校等模組,在深圳地區擁有2所創新型辦公學校、1所民辦國際化高中和1所幼稚園,在校人數3232人。

新零售時代來臨,商業地產的風口

深圳萬科商業執行合夥人姜浩也認為,進入新零售時代以後,所有的場景都變化了,現階段大家更關心客戶的體驗。其實,商業地產最重要的角色和核心是能否抓住消費者最核心的訴求,能否為商戶搭建一個讓消費者非常滿意的商業服務平臺。

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商業地產也迎來了一個新風口。早在2010年,萬科就正式進入了商業地產。在助力城市更新升級中,萬科商業始終都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萬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深圳萬科站在城市升級的全新價值點上,努力為城市帶來更好的開發品牌,不斷完善配套服務與人文關懷。截至2018年3月,深圳萬科商業在營期專案6個,籌備期專案20個,管理面積約100萬㎡,並在積極佈局城市核心區域。

產城融合,共創深圳下一個黃金時代

談及產城融合,萬科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探索。隨著深圳從“三來一補”的加工製造業為主向研發、品牌和市場化的設計之都轉型,萬科抓住了這一機遇率先切入了產業辦公領域。2017年9月15日,萬科雲設計公社一期正式開園,這標誌著其設計領域的產業集群正式投入運營。這種集標準寫字樓、聯合辦公和產業園于一身的萬科產業辦公,迎合了城市產業經濟與企業商務需求,在推動城市經濟格局優化的同時,助力著城市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共創大會的最後一環,深圳蕾奧城市規劃設計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原深圳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富海,騰訊雲副總裁王濤,碳雲智慧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資訊官黎浩分別就《產業創新與產城融合》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王富海從“未來城市的社區化”這一視角出發,以汽車大規模進入城市為例,來分析其所引發的城市巨大變化。汽車在給城市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以交通擁擠為首的城市病。他認為,現在的深圳已經開啟了後汽車時代,汽車的負效應正在逐步增加。並由此層層深入到科學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城市未來新變化,科技的爆炸,使得城市當中人的個性化需求更多的得到滿足,同時也帶來了個人的自由。

據其介紹,深圳這座城市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組團式,即把城市分成若干組團,每個組團內都有居住、教育、服務和休閒。這樣的方式更加融於生態,人們也將生活在更加便捷的城市。以前是離市中心越近越方便,未來則可能演變成“人們都想找自己喜歡的社區生活,且有共同興趣的人會住在一個社區,而不再度量與市中心的距離”,整個城市也將以更加組織細胞化和扁平化的方式來呈現。王富海說,“未來的產業,很多將由機器人替代。有污染的工業都會走遠,取而代之的是輕型的辦公工業和文化服務業駐留城市。”

2015年,新興智慧城市被寫入了政府報告。與此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也在慢慢走向成熟。王濤就此以“產城融合,智創未來”為題作了闡述。他介紹道,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往往都是灣區,因為這一地方是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匯處,它孕育了思想的創新和財富的裂變,深圳未來的發展應該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從它誕生之日起,這一灣區就具有金融灣區和科技灣區的雙重屬性。

他認為,城市化是一偉大的進程和必然的趨勢。未來的社會將會是現實和虛擬的數字孿生體,城市也將逐漸進化成為一個容納人、物、服務於生態的超級系統。王濤暢想道,也許,在未來資料輸送量會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生態發展的重要指標;未來的城市,也將會是軟體、硬體和服務三位一體,再與雲端的服務進行整合,這是大勢所趨。

深圳是一個創新之都,創新已經走在前列,下一步應該讓深圳走入一個健康之都,黎浩就此進行了“數位化生命與城市健康棲息地”話題的分享。據其介紹,人類基因組測序是上世紀三大工程裡最後被完成的,從此人的生命可以被數位化。今天,測序技術發展得更快,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檢測到一個人的資料,而數位化生命的價值有依賴於個體網路化的連接,即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連接。

黎浩還隨即構想了一個未來社會健康居住的新標準。這是一種以生命健康為標準的管理模式,並使之疊加到環保綠色建築上,讓居住成為健康環繞的環境,從而提供一個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服務。隨著全齡的數位健康管理的進行,數位生命量化了。講到此處,他表示,如何打造一個健康之都,這可能是深圳下一個40年應該發展的一個產業業態和需要重點佈局的領域。

此外,住建部城市設計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宇星就“未來空間”作了闡述;深圳市政協委員、市關愛辦副主任陳勵和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劉岱宗分別以“深圳關愛行動”和“通向未來的街道”這兩個案例作了剖析。

為期一天的2018城市共創大會,專家和嘉賓們以不同維度和視角就深圳未來的發展分享各自的觀點,為深圳下一個40年該如何發展演繹了一場思想盛宴,贏得了現場觀眾掌聲不斷,本次大會也採用全程直播的方式與網友們即時分享了精彩內容。

而深圳代表著未來的創新,因此,深圳的技術發展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政府在這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還引用了《城市的勝利》中的觀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能夠推動創新,吸引人才、鼓勵創業,進而促進社會與經濟的流動性,這正是城市繁榮的原因所在。

據王石介紹,在深圳1000餘個城中村裡居住了全市近60%的人口,而深圳的城市面積大概為北京的1/8,上海、廣州的1/3。經過40年的開發,深圳本就不多的可用的土地在持續減少,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嚴重受損。在這一背景下,萬科於2017年開創了一項城中村改造計畫——萬村計畫。現今,“萬村計畫”正在努力探索一條“城中村綜合整治+優質物管+市場化商業運營”的模式。他表示,未來城市配套服務將向近百城市推廣,並希望能通過對城中村的綜合改造,讓來深打拼的奮鬥者能更好地生活,願重新煥發活力的城中村能成為城市輝煌的基石。

海陸統籌越過2000平方公里的限制

在《共生——你好,城市》的篇章裡,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副總規劃師陳一新就福田中心區規劃建設歷程與展望作了精彩闡述。40年來,深圳已從原來3平方公里的建城區發展為9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城市面積小,人口密度高,經濟產值高和創新水準高”的城市。她介紹道,“深圳是國內較早學習香港和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對未來30-40年做展望。這幾年,規劃國土委也在著手做‘2050遠景發展規劃’,且最新的第四版總規也正在編制過程中。”

據陳一新透露,在第四版總規裡面,最大的特點是海陸統籌。深圳要從原來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範圍進行拓展,跟海洋一起來共建國家級的海洋中心城市。她進一步說道,“今後將從建設海洋強國、海洋生態文明、海洋產業和海洋安全這四個方面來共同打造深圳未來的前景,以構建一個持續創新、開放包容、綠色低碳宜居的城市。”

隨後,陳一新與在場觀眾一起回顧了福田中心區在35年裡經歷的從無到有的過程。1980年以前福田中心區只有一個崗廈村,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深圳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務中心和交通樞紐中心。與世界上的中心CBD依靠城市自然發展而積累形成的過程不同,福田中心區是按照藍圖建設的。據其介紹,2004年,福田中心區還留有著十幾塊寶貴而又乾淨的商務辦公用地。隨著“科技+金融”時代的來臨,深圳抓住機遇,把這些土地出讓給金融機構,把其真正建成了原來規劃定位的以金融貿易為主導產業的CBD。

雖然現今中心區已經建成了99%,這一速度令世界矚目,但也存在原來的空間架構是按照老舊規劃的國標規範來建的略微遺憾。例如,主幹道、次幹道非常寬,對城市的隔離非常多。陳一新進一步說道,未來的城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就是在道路街道空間有了很大的改變,把原來的城市道路轉變為集交通、娛樂和交往於一體的城市空間。

孩子是一座城市的未來,教育擔首重任

如果說孩子是一座城市的未來,那麼教育擔首重任。在《共榮——城市的下一個40年》這一篇章,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圍棋AI團隊負責人由小川就現在的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同質化的教育是現在教育體系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學生很難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座標。緩解這一現狀,是未來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圓桌對話中,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梅沙教育掌舵人張紀文就此分享了自己觀點。他以梅沙教育的體系和基礎理念來現身說法,“最基礎理念裡面我們有一條非常重要,我們希望每個孩子能夠有一個可以陪伴終身的愛好”,讓梅沙教育進入了觀眾的視野。

萬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其旗下的梅沙教育以體驗式教育、跨學科教育的方式來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打造面向未來的教育。目前,梅沙教育包含了全日制學校、社區學校、戶外學校等模組,在深圳地區擁有2所創新型辦公學校、1所民辦國際化高中和1所幼稚園,在校人數3232人。

新零售時代來臨,商業地產的風口

深圳萬科商業執行合夥人姜浩也認為,進入新零售時代以後,所有的場景都變化了,現階段大家更關心客戶的體驗。其實,商業地產最重要的角色和核心是能否抓住消費者最核心的訴求,能否為商戶搭建一個讓消費者非常滿意的商業服務平臺。

隨著新零售時代的到來,商業地產也迎來了一個新風口。早在2010年,萬科就正式進入了商業地產。在助力城市更新升級中,萬科商業始終都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萬科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深圳萬科站在城市升級的全新價值點上,努力為城市帶來更好的開發品牌,不斷完善配套服務與人文關懷。截至2018年3月,深圳萬科商業在營期專案6個,籌備期專案20個,管理面積約100萬㎡,並在積極佈局城市核心區域。

產城融合,共創深圳下一個黃金時代

談及產城融合,萬科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探索。隨著深圳從“三來一補”的加工製造業為主向研發、品牌和市場化的設計之都轉型,萬科抓住了這一機遇率先切入了產業辦公領域。2017年9月15日,萬科雲設計公社一期正式開園,這標誌著其設計領域的產業集群正式投入運營。這種集標準寫字樓、聯合辦公和產業園于一身的萬科產業辦公,迎合了城市產業經濟與企業商務需求,在推動城市經濟格局優化的同時,助力著城市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共創大會的最後一環,深圳蕾奧城市規劃設計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原深圳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富海,騰訊雲副總裁王濤,碳雲智慧聯合創始人兼首席資訊官黎浩分別就《產業創新與產城融合》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王富海從“未來城市的社區化”這一視角出發,以汽車大規模進入城市為例,來分析其所引發的城市巨大變化。汽車在給城市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以交通擁擠為首的城市病。他認為,現在的深圳已經開啟了後汽車時代,汽車的負效應正在逐步增加。並由此層層深入到科學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城市未來新變化,科技的爆炸,使得城市當中人的個性化需求更多的得到滿足,同時也帶來了個人的自由。

據其介紹,深圳這座城市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組團式,即把城市分成若干組團,每個組團內都有居住、教育、服務和休閒。這樣的方式更加融於生態,人們也將生活在更加便捷的城市。以前是離市中心越近越方便,未來則可能演變成“人們都想找自己喜歡的社區生活,且有共同興趣的人會住在一個社區,而不再度量與市中心的距離”,整個城市也將以更加組織細胞化和扁平化的方式來呈現。王富海說,“未來的產業,很多將由機器人替代。有污染的工業都會走遠,取而代之的是輕型的辦公工業和文化服務業駐留城市。”

2015年,新興智慧城市被寫入了政府報告。與此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也在慢慢走向成熟。王濤就此以“產城融合,智創未來”為題作了闡述。他介紹道,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往往都是灣區,因為這一地方是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的交匯處,它孕育了思想的創新和財富的裂變,深圳未來的發展應該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從它誕生之日起,這一灣區就具有金融灣區和科技灣區的雙重屬性。

他認為,城市化是一偉大的進程和必然的趨勢。未來的社會將會是現實和虛擬的數字孿生體,城市也將逐漸進化成為一個容納人、物、服務於生態的超級系統。王濤暢想道,也許,在未來資料輸送量會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生態發展的重要指標;未來的城市,也將會是軟體、硬體和服務三位一體,再與雲端的服務進行整合,這是大勢所趨。

深圳是一個創新之都,創新已經走在前列,下一步應該讓深圳走入一個健康之都,黎浩就此進行了“數位化生命與城市健康棲息地”話題的分享。據其介紹,人類基因組測序是上世紀三大工程裡最後被完成的,從此人的生命可以被數位化。今天,測序技術發展得更快,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檢測到一個人的資料,而數位化生命的價值有依賴於個體網路化的連接,即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連接。

黎浩還隨即構想了一個未來社會健康居住的新標準。這是一種以生命健康為標準的管理模式,並使之疊加到環保綠色建築上,讓居住成為健康環繞的環境,從而提供一個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服務。隨著全齡的數位健康管理的進行,數位生命量化了。講到此處,他表示,如何打造一個健康之都,這可能是深圳下一個40年應該發展的一個產業業態和需要重點佈局的領域。

此外,住建部城市設計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宇星就“未來空間”作了闡述;深圳市政協委員、市關愛辦副主任陳勵和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劉岱宗分別以“深圳關愛行動”和“通向未來的街道”這兩個案例作了剖析。

為期一天的2018城市共創大會,專家和嘉賓們以不同維度和視角就深圳未來的發展分享各自的觀點,為深圳下一個40年該如何發展演繹了一場思想盛宴,贏得了現場觀眾掌聲不斷,本次大會也採用全程直播的方式與網友們即時分享了精彩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