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側記: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聆聽“中國芯”跳

未來網福州4月24日電(記者 鞏帥楊佩穎)22日上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如期召開,峰會選址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議中心。 未來網記者發現,在會場大門正對面不算太遠的地方,佇立著“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的拱門”。

側記: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聆聽“中國芯”跳

圖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會徽。 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側記: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聆聽“中國芯”跳

圖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會場對面,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 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中國的自貿區設立被視為開放、自由、引入發展新動能。

數字中國,正是新動能的培育和應用。 二者交相輝映,生機勃勃。 如果說有不同之處,還在於模式與核心技術的不同側重。 自貿區是模式創新,數位賦能更看重核心技術。

馬雲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的一席話談到了這一點。 他說,“中國需要一大批超越BAT的大公司。 真正的大企業不是規模有多大,而是掌握了核心技術。 掌握核心技術也是大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大公司未來要爭奪在技術領域的創新,要做數位工匠。 ”

馬化騰在論壇的演講中也談到,數位化技術需要“站上來”。 “中國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站起來,與國際巨頭平等對話。

有關“中國芯”,不出所料地成為峰會討論焦點。 就在當天,微信朋友圈仍然轉發著中興和“中國芯”的各類觀點,甚至被網友編成了段子。 一篇大意為“國產晶片的一段往事”被線民一邊高呼“深度好文”一邊“流淚”刷屏。

側記: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聆聽“中國芯”跳

圖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覽會,華為展示自主研發晶片。 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中國產不出晶片嗎?

“中國為什麼連個晶片都生產不出來?”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展覽會上,未來網記者在採訪華為產品經理羅強時,前來參觀展覽的福州市民張先生抱著孩子在一旁插話問到。

這一問題立馬引起身旁的人圍觀,大家都在等待著答案。 看得出來,這是人們內心共同的疑問。

人群中還有人問到:“如果美國不出口蘋果手機了,中國人還能用上手機嗎?”

記者採訪的地點是華為展區。 在產品經理羅強身旁展示的,是華為自主研發的功能各異的手機晶片。 演示臺上,一束束鐳射陸續打在六塊晶片,晶片的全息影像展現開來,極具科技感。 演示台前寫著幾個大字:創新從“芯”開始。

羅強斬釘截地鐵地回答了張先生的疑問,“中國有能力生產晶片,也完全有能力製造出自己的手機。 只是很少有哪個國家手機是百分之百自己製造的,比如一些零件,外包做更划算。 ”

顯然,生產晶片對當今中國來說算不得難事,人們對“中國芯”的理解還存在諸多誤會。

工信部最新消息,2013-2017年我國積體電路產業年複合增值率為21%,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我國以晶片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行業,具有強勁發展動力。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司長刁石京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說,我們整個的晶片產業近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經越來越接近於市場的第一梯隊,特別是在晶片設計方面,產業規模取得了快速的擴大,已經滲透到我們從人民生活,到了工業領域,到我們未來的一些人工智慧,到智慧汽車等等多個領域,都已經在採用國產的晶片在支撐他們這些產業的發展。

華為產品經理羅強告訴未來網記者,華為從一開始就以自己的技術為本。 不過華為最早也是跟著別人學,與美國合作,瞄準業界的標杆,去跟他們學習如何管理,如何製造,聯合推出產品。

但到後來隨著發展,華為逐漸擺脫了原有的模式,生產出的產品追平美國產品,甚至某些功能還比美國產品強大,從此進入第一梯隊,成為規則的制定者。

從羅強的表述中可以得知,華為實現彎道超車,走的是先並購,後研發的道路。 並購一家比較成熟的晶片企業,而後不斷完善,推出自己的東西。 “我們手機上的麒麟晶片在應用上沒有任何問題。 ”

華為的技術儲備對當今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具有借鑒意義:每年的研發推入很高,規定每年收入的百分之十幾投入到研發裡去。

如今,華為在軟體智慧財產權上,軟體發展設計上,包括安卓系統上,智慧財產權越來越多,也就有了在新聞中所見到的華為反過來告三星、蘋果對我們智慧財產權侵權。

華為還是以技術創新為本,然後創新產品。但是華為也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要自己生產。有些零部件國外是沒辦法切段供貨的,一旦切段對他們自己將是毀滅打擊,因此這種零部件華為就不用自己生產了。

“必須承認,國產的某些地方的晶片比因特爾的性能差很多,但至少我們能製造,會製造,要給我們的企業成長時間。”羅強補充道。

側記: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聆聽“中國芯”跳

圖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覽會上,孩子體驗自主研發的虛擬實境系統。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凝聚共識 核心技術當有核心地位

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動資訊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習總書記始終對掌握核心技術高度重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明確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強調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

在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期間,“核心技術必須擁有核心地位”成為共識。

22日,國家外專局專家、實界紀元創始人鄧中恒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覽會上發佈了“高效VR展示銷售工具”,用這套高效工具可以達到遠距離直接體感沉浸式的感覺,所有的商品銷售不受時間、地點、國界的限制。讓全世界的人可以從一公里或一萬公里外進入到虛擬店,親身體驗商品。

鄧中恒說,自己的這套技術比市面上的先進2—3代,更重要的是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就是掌握了核心技術才做了這個發佈,有了商業運用的實際案例,今後要普遍推廣。”

鄧中恒自嘲道,“身為一個理工男,一輩子從事科技工作。核心技術掌握別無他法,只有擼起袖子踏踏實實地幹,買是買不來的,必須自己幹。”

他說,“這個世界進步越來越快,每一代的科技被顛覆也越來越快,在掌握核心技術面前,我們必須立刻醒過來,用力往前走。”

“馬雲所說的是對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群海歸拼命也要把所掌握的知識做出產品,為國家的民眾,國家的商業出力。”

在23日舉行的大資料分論壇上,維信諾公司總裁張德強在圓桌論壇環節富有激情地談到,“核心技術可以用大資料,用資料的力量,有時候可以省去幾十年的追趕時間。”

曙光資訊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葉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過去數字經濟,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更多的是商業模式。在核心技術上有投入,但投入還是不足的。我們作為一個技術公司,我們想今後還是要在這上面更多投入。我們也要適度掌握產業鏈,整個價值鏈各方面的核心技術。

“中國芯”跳,世界脈搏

刊載於新華網的一篇文章記錄了中國首枚32位元微處理器(CPU)晶片“方舟-1”問世經過。有關專家評價指出,“方舟-1”的誕生是我國微電子與電腦領域的重大突破,它將結束中國資訊產業無“芯”的歷史。

那是2001年的夏天,技術人員宣佈“芯跳了”的那一刻,穿越時空到今天,仍感受得到當時激動的心情。今天,科技以爆發式增長的姿態在路上狂奔,“中國芯”必須適應新時代,不僅要跳起來,更要跳得強勁,有力。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我們的晶片受制於人,如何改變狀況是數字中國的關鍵問題。

鄧中翰表示,在各種晶片的競爭中,要保持一定的利潤率,中國自己的晶片稅收比進口的稅收還貴,在價格上相比進口的晶片沒有競爭力,導致很多企業的利潤率不夠,希望國家能夠推動國產晶片的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扶持。

在自主創新層面,是艱難的,需要國家給予政策支援。希望我們繼續尋找在哪些地方可以給積體電路、晶片產業有哪些政策。扶持自主創新的企業,將研發費用算到成本裡,稅收可能會接近國際標準。在吸引搞核心技術創新的人才方面要有政策。

有了核心技術就有了話語權。維信諾公司總裁張德強向記者表示,“我們的中國螢幕製造絕對有國際話語權,尤其是OLED,國際標準都是咱們定的。”

奪得標準制定權,是掌握核心技術的最大好處之一。但通常要經歷從模仿跟跑,到並跑,再到超越領跑的階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推動積體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積體電路被放在首位,業內對此頗有期待。

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的諸多議題都繞不開核心技術之困。不過用展覽會上一位大學生創業者的話來說,“這裡是中國,我們不需要等待那麼多年。”

是危機也是機遇,不妨以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為契機,鼓舞中國芯跳的同時更指向未來,把握世界脈搏。

華為還是以技術創新為本,然後創新產品。但是華為也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要自己生產。有些零部件國外是沒辦法切段供貨的,一旦切段對他們自己將是毀滅打擊,因此這種零部件華為就不用自己生產了。

“必須承認,國產的某些地方的晶片比因特爾的性能差很多,但至少我們能製造,會製造,要給我們的企業成長時間。”羅強補充道。

側記: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聆聽“中國芯”跳

圖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覽會上,孩子體驗自主研發的虛擬實境系統。未來網記者 鞏帥 攝

凝聚共識 核心技術當有核心地位

全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會議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動資訊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習總書記始終對掌握核心技術高度重視。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明確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強調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

在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期間,“核心技術必須擁有核心地位”成為共識。

22日,國家外專局專家、實界紀元創始人鄧中恒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展覽會上發佈了“高效VR展示銷售工具”,用這套高效工具可以達到遠距離直接體感沉浸式的感覺,所有的商品銷售不受時間、地點、國界的限制。讓全世界的人可以從一公里或一萬公里外進入到虛擬店,親身體驗商品。

鄧中恒說,自己的這套技術比市面上的先進2—3代,更重要的是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就是掌握了核心技術才做了這個發佈,有了商業運用的實際案例,今後要普遍推廣。”

鄧中恒自嘲道,“身為一個理工男,一輩子從事科技工作。核心技術掌握別無他法,只有擼起袖子踏踏實實地幹,買是買不來的,必須自己幹。”

他說,“這個世界進步越來越快,每一代的科技被顛覆也越來越快,在掌握核心技術面前,我們必須立刻醒過來,用力往前走。”

“馬雲所說的是對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群海歸拼命也要把所掌握的知識做出產品,為國家的民眾,國家的商業出力。”

在23日舉行的大資料分論壇上,維信諾公司總裁張德強在圓桌論壇環節富有激情地談到,“核心技術可以用大資料,用資料的力量,有時候可以省去幾十年的追趕時間。”

曙光資訊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葉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過去數字經濟,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更多的是商業模式。在核心技術上有投入,但投入還是不足的。我們作為一個技術公司,我們想今後還是要在這上面更多投入。我們也要適度掌握產業鏈,整個價值鏈各方面的核心技術。

“中國芯”跳,世界脈搏

刊載於新華網的一篇文章記錄了中國首枚32位元微處理器(CPU)晶片“方舟-1”問世經過。有關專家評價指出,“方舟-1”的誕生是我國微電子與電腦領域的重大突破,它將結束中國資訊產業無“芯”的歷史。

那是2001年的夏天,技術人員宣佈“芯跳了”的那一刻,穿越時空到今天,仍感受得到當時激動的心情。今天,科技以爆發式增長的姿態在路上狂奔,“中國芯”必須適應新時代,不僅要跳起來,更要跳得強勁,有力。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我們的晶片受制於人,如何改變狀況是數字中國的關鍵問題。

鄧中翰表示,在各種晶片的競爭中,要保持一定的利潤率,中國自己的晶片稅收比進口的稅收還貴,在價格上相比進口的晶片沒有競爭力,導致很多企業的利潤率不夠,希望國家能夠推動國產晶片的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扶持。

在自主創新層面,是艱難的,需要國家給予政策支援。希望我們繼續尋找在哪些地方可以給積體電路、晶片產業有哪些政策。扶持自主創新的企業,將研發費用算到成本裡,稅收可能會接近國際標準。在吸引搞核心技術創新的人才方面要有政策。

有了核心技術就有了話語權。維信諾公司總裁張德強向記者表示,“我們的中國螢幕製造絕對有國際話語權,尤其是OLED,國際標準都是咱們定的。”

奪得標準制定權,是掌握核心技術的最大好處之一。但通常要經歷從模仿跟跑,到並跑,再到超越領跑的階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推動積體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積體電路被放在首位,業內對此頗有期待。

首屆數位中國建設峰會的諸多議題都繞不開核心技術之困。不過用展覽會上一位大學生創業者的話來說,“這裡是中國,我們不需要等待那麼多年。”

是危機也是機遇,不妨以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為契機,鼓舞中國芯跳的同時更指向未來,把握世界脈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