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2017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心理完全健康僅一成

4月29日, 《2017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發佈, 分析了全國約112萬城鎮人口的心理健康資料發現, 目前, 73.6%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人有16.1%, 心理健康的人僅為10.3%。 同時, 慢病人群心理問題伴發率極高, 心理健康的僅有5.1%。

《白皮書》指出, 心理健康狀態與軀體生理健康狀態密切相關, 軀體健康狀況越差, 心理問題發生率越高;甲狀腺結節、乳腺良性病變、子宮肌瘤、肥胖和失眠等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 心理亞健康比例為54.7%~64.7%, 心理問題發生率為24.3%~37.3%;另外, 在腫瘤、腦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病患者中,

抑鬱、焦慮問題突出, 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傾向。

對此, 《白皮書》建議, 健康體檢中心應開展心理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工作, 實現全方位的健康體檢與全面的健康管理;綜合醫院門診需建立心身整體診療路徑與體系, 病房應建立心身整體護理服務規範。 《白皮書》由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分會牽頭完成。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徐子燕和武雅學共同提醒:心理體檢要量體裁衣, 根據年齡段有所側重地開展。

對於厭學、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與青少年, 可以對其智力、注意力及行為等進行評估, 如北京安定醫院的“兒童健全人格測試”;對於青年人, 可以通過心理體檢瞭解自己的人格特徵、職業潛力,

如“心理健康自評”、大學新生入學所做的《大學生人格問卷(UPI)》等。

而40歲以上人群承擔著多重角色, 可以著重測一下壓力、焦慮指數, 是心理體檢的重點人群。 因為, 年過40開始進入更年期過渡期, 無論男女, 都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心理變化, 心煩意亂、容易動怒、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 還有些中年人, 常常有些明顯的身體不適, 但反復檢查都找不出原因, 比如胃腸道的腹痛、噁心、嘔吐, 氣促、心悸、頭暈等, 其實也是心理問題的一種, 表現為軀體形式障礙, 需要看心理科才能説明解決問題。

到哪兒去心理體檢?一些大型體檢機構或正規醫院體檢科會逐漸開展, 有相應的心理測評問卷。 對於未開展心理體檢的地區, 心理體檢也並不麻煩,

個人可選擇目前最常用的自評工具:如心理健康自評量表、抑鬱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等問捲進行自我評測。

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 有些單位新人入職、大學生入學都會有“心理測評”這一項。 有些人一做心理測評就會有一種好像在被別人窺視自己內心的感覺, 由此產生擔心自己資訊被外泄、個人隱私被他人知悉的顧慮。 特別是學生, 企業員工或公務員等, 為了保證自己的良好形象, 會習慣性地掩飾一些自己看似達不到“健康”標準的真實感受。 採用一種看起來好像更符合主流文化需求的觀點來作答, 使測評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其實, 對於個人來講, 測評問題雖然很容易被“看穿”, 但也可以幫助自己全面瞭解一下當前的心理狀況。

如果真存在一些不健康因素, 還可以及時得到專家的指導來調整心態, 避免出現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如果故意做出一份假“陰性”的答案來, 顯然失去了這個很好的心靈自檢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