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美貿易摩擦,為何受傷的也有高通?

眾所周知, 市場都在關注中興通訊被美國商務部“制裁”, 但在關注中興的同時, 還把一部分關注給了高通, 一度時間業界也發現高通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 畢竟高通和蘋果交惡, 把更多的合作放到了中國企業身上, 中興也是其重要的客戶之一, 沒想到這次“神仙打架”, 卻讓高通也吞下了苦果。 禁售多少對高通也有不小的影響, 這恐怕也是在英特爾表態之後, 高通卻遲遲不願意表態的原因所在。 畢竟經歷了博通的“惡意”收購, 剛剛讓政府給解了圍, 這一次美國政府又甩過來一劑“耳光”, 估計高通也處於懵逼狀態吧?

畢竟當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 無論是半導體市場還是晶片市場, 一家獨大也不可能全部通吃, 壓制一部分市場, 也還有合作的機會和空間, 談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高通估計也在苦苦期盼結果不要最壞。 如果高通連中國市場都不能完整拿到, 那麼在蘋果的攻勢下, 高通也可以休矣。

當然, 現在也僅僅是中興一家得到遏制, 最終結果如何尚未可知, 不知道有沒有斡旋的空間。 更主要的是, 美國商務部此舉也激發了中國市場的造芯決心和熱情。 受制於人的感覺放到誰頭上也是極不舒服的, 唯一的做法就是自身當自強。 只有自身做到了技術儲備的相對優勢才能有談判的資格, 科技的進步需要的是充足的積累和儲備,

中興也給我們的企業上了一課。 雖然這次有點“小題大做”, 但在過分依賴外來技術市場的時候, 我們也確實應該未雨綢繆了。

眾所周知, 高通是中興手機最主要的供應商。 研究機構IHSMarkit資料顯示, 去年中興手機全球出貨量為4640萬部, 超過一半使用的是高通驍龍晶片。 中興的主打手機使用的是高通驍龍820和617晶片。 高通去年收入220億美元。 有分析師預測, 如果每塊晶片的價格是25美元, 那麼高通從中興產生的收入就接近5億美元。 每年損失這麼多收入, 高通怎麼能不鬱悶, 更何況現在的高通並不是財大氣粗的時候, 任何營收都是其需要的。 沒有了蘋果之後, 高通需要更多的合作夥伴, 但這一次高通顯然也是躺槍了。

市場還在揣測的是, 在中美貿易戰中, 高通會不會被動地被捲入進來。 尤其是在中國大力發展5G技術的風口, 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快速崛起, 也在對標以高通、愛立信、三星為代表的國際巨頭。 一旦對中興的限制被無限放大, 那麼高通的遭遇並不會好。 此外, 據悉中興、華為、美國運營商AT&T此前都保持較好的合作關係, 如果要切斷與華為、中興的聯繫, 運營商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而高通對於中國市場的在意也不希望失去這麼好的合作夥伴。

況且, 高通也一直在等待著中國監管部門對其440億美元收購NXP(恩智浦)的批准。 中國商務部已經對這項並購案表達了擔憂, 認為很難滿足反壟斷監管要求。 高通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以及和中國手機廠商的良好合作關係都被市場寄予厚望。 去年下半年, 小米與OPPO、vivo就與高通簽訂了120億美元的晶片採購合同。 今年年初, 國產手機又給高通月臺, 為高通5G打氣, 避免其被博通收購。 而蘋果一直保持沉默, 最終美國政府出面叫停了博通的收購計畫。

眾所周知, 美國商務部也明確表示, 這次制裁也是針對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 該計畫旨在促進了中國國內晶片產業的發展, 該計畫呼籲改善中國國內各個行業的製造和研發水平。 據報導, “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目標包括在中國本地製造70%的材料和零部件, 並成立了40個相關的“創新中心”。 至於移動通信領域, 按照“中國製造2025”計畫到2025年要在國內市場至少40%的智慧手機中使用中國本地生產的晶片。

此外, 值得關注的是, 有媒體披露, 工信部的資料顯示:2013-2017年我國積體電路產業年複合增值率為21%, 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 我國以晶片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行業, 具有強勁發展動力。 “我們整個的晶片產業近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已經越來越接近於市場的第一梯隊, 特別是在晶片設計方面, 產業規模取得了快速的擴大, 已經滲透到我們從人民生活, 到了工業領域, 到我們未來的一些人工智慧, 到智慧汽車等等多個領域, 都已經在採用國產的晶片在支撐他們這些產業的發展。 ”據悉, 產業投資也翻了一番, 近三年年均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 採用我們自主研發晶片的超級電腦在最近4期的世界評比中都獲得了第一。

但我們也知道在一些關鍵技術,關鍵應用以及市場量產等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中興事件本身也說明了問題。我們需要追趕以及“臥薪嚐膽”的地方還有很多,就如同當初光伏、彩電、碟機市場的變遷那樣,我們能夠“知恥而後勇”嗎?要知道高端技術的創新和研發能力一直也是我們的軟肋,不過隨著AI等新興技術的崛起,以及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快速跟進,未來我們未嘗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我們也知道在一些關鍵技術,關鍵應用以及市場量產等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中興事件本身也說明了問題。我們需要追趕以及“臥薪嚐膽”的地方還有很多,就如同當初光伏、彩電、碟機市場的變遷那樣,我們能夠“知恥而後勇”嗎?要知道高端技術的創新和研發能力一直也是我們的軟肋,不過隨著AI等新興技術的崛起,以及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快速跟進,未來我們未嘗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