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已組建40餘個醫聯體 遠郊居民不出區就可享受同質醫療服務

近年來, 上海市在全市範圍內積極推動醫聯體建設,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此舉使得郊區居民“就近看病”得到了保障, 患者和家屬在遠郊也能享受到市區三甲醫院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根據上海市衛生計生委最新資料, 截至2017年底, 上海已組建以區域醫聯體、專科醫聯體為主要形式的40餘個醫聯體, 上海市內所有三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參加了各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 參加醫聯體建設的二級醫院達到83家, 占二級醫療機構總數的79%。

早在2010年10月, 原上海市衛生局會有關委辦局下發了《關於本市區域醫療聯合體試點工作指導意見》(滬衛醫管[2010]21號),

在全國率先推進醫聯體改革工作, 各區縣就此對醫聯體展開積極的探索。 據瞭解, 醫聯體在上海市內主要有兩種典型經驗做法, 分別為專科醫聯體和區域醫聯體。

專科醫聯體是以本市一所(或多所)市級醫學中心特色專科、特別是臨床重點專科為主, 聯合其他醫療機構、尤其是郊區醫療機構相同專科技術力量, 形成上海市內若干特色專科醫聯體。

據瞭解, 依託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市兒童醫院、新華醫院、瑞金醫院等三級醫院, 上海在全市構建了“東、南、西、北、中”五大“兒科醫聯體”, 覆蓋到了區級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截至2017年底, 已簽約222家醫療機構,

推廣了20余項兒科適宜技術。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黨委書記陳剛透露, 在醫聯體組建之後, 極大地方便了金山區及周邊的患兒。 據悉, 金山醫院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技術為支撐, 兒科從管理模式到臨床技術與兒科醫院全面接軌。 3年多來, 兒科門急診量達到20萬人次/年以上, 出院2200人次/年以上, 大部分患者都選擇留在金山診治。

區域醫聯體則是各區政府統籌規劃區域醫療資源, 綜合考慮區域面積、常住人口、醫療資源配置、交通等情況, 推進醫療資源整合和上下聯動, 為區域內居民提供全程連續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

2016年3月, 在區衛計委的安排下, 以金山醫院為主體, 與石化、山陽、金山衛、張堰四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醫療聯合體。

金山醫院每週下沉聯合體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門診診療、門診手術指導、教學門診、教學查房和科研協作。 2016-2017年, 金山醫院共計下轉病人為89人, 上轉43人, 聯合查房393人次, 專家會診163人次, 業務講座26次。

“新華-崇明醫聯體“是區域醫聯體的又一典型案例。 “新華-崇明醫聯體”從為崇明“輸血”, 到推動形成“自我造血”機制, 崇明島內70萬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醫技診斷服務。 資料顯示, 醫聯體組建後, 逆行胰膽管造影術、關節鏡診療技術、腹腔鏡手術等60余項新技術、新專案被引入, 填補了島內醫療技術的空白。

此外, 金山醫院急診還承擔著金山區五分之四的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 2017年,

醫院成立心臟介入中心, 試圖讓更多的心梗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治療。 據金山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龔輝介紹, “為了給患者的治療爭取時間, 我們還搭建了一個‘心梗救治微信平臺’, 嘗試線上專病醫聯體模式。 ”

記者瞭解到, 共有237人在金山區“心梗救治微信平臺”群內互相交流, 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部分二級醫院醫生涵蓋其中。 龔輝透露, 利用這個平臺, 可以進行病情簡介、心電圖傳輸、診療建議、綠色通道開放等, 大大縮短了疾病辨識與診斷時間。

2017年12月29日,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本市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意見》, 就上海市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發展提出具體要求。 根據意見, 上海市目標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醫聯體政策體系,

所有二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 並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加入醫聯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