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楊洋王源等小鮮肉加盟《信中國》帶動年輕人感受信仰的力量

楊洋在《信中國》首期節目登場

繼楊洋、張若昀、馬蘇、王源等人之後, 上週五, 央視大型人文藝術類節目《信中國》第七期迎來了實力派演員陳建斌和黃磊、鋼琴家郎朗以及新晉人氣小生鄧倫等四位明星“信使”,

分別詮釋四封愛國志士的信件, 展現了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英雄熱血, 感動了無數觀眾。

該節目以信為載體, 通過“信使”們的全情演繹, 講述英雄家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傳遞滿滿正能量。 對於節目收穫眾多好評, 總編劇程禹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信中國》以信為支點, 融入更多的東西, 讓文化呈現更立體, 這也是我們以後需要繼續探索和不斷實踐的方向。 ”

書信 通過文字展現出精神信仰

《信中國》裡的一封封信件, 或情真意切或浩氣昂揚, 連通了過去與當今, 不僅是歷史的回眸, 更是對現實的注目。 程禹稱, 第一季選擇的全是黨員的書信,

就是想通過書信展現這些鮮活的共產黨員形象:“《信中國》三個字, 可以拆分為‘信’和‘中國’, ‘信’同時代表了信念、信仰、誠信等理念。 我們希望將書信作為紐帶和視窗, 通過書信中的文字, 發現一代人的面貌、一段歷史往事, 以致一種精神信仰。 ”

節目組從上千封信中最終選擇了50多封來呈現。 談及選信的標準, 程禹說:“第一季的主題是展現人性與黨性的呼應, 反映黨員的精神信仰。 這些信件中, 有名人偉人的, 也有普通黨員的;有革命歷史時期的, 也有現當代的, 甚至是最近兩年的普通黨員的書信。 他們有些默默無聞, 但通過信件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些基層黨員的形象。 ”

節目中, 朱軍擔任信件講述人, 挖掘信件背後的故事和人物情感。

此外, 他還是節目製作人, 負責整體的統籌製作。 節目執行導演甯博芳透露:“從最開始信件、信使的選擇, 到故事的呈現, 包括視覺體現、彩排時跟嘉賓溝通以及後期製作, 朱軍老師都在傾盡全力做這件事, 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

朱軍全身心投入該節目

信使 通過知名演員吸引年輕人

程禹表示, 節目組還看重信件能否讓觀眾共鳴:“要讓觀眾從信件中得到震撼和感動, 並從中有所發現, 發現我們未知的或者忽略的東西。 ”

在第二期節目裡, 王俊凱詮釋了雨花臺烈士成貽賓寫給未婚妻的信件, 信中既有成貽賓對未婚妻的思念與愛戀, 也有他對於未來新生活的理想與抱負。 “書信也是具有文獻意義的歷史檔案, 它真實而鮮活。 雨花臺烈士這組信件, 是以成貽賓作為一個主體展現, 從中反映雨花臺烈士的整體群像。 ”程禹表示, 節目播出後, 有不少觀眾特意前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瞭解更多相關歷史故事。

除了王俊凱, 王源、張藝興、盛一倫等眾多年輕明星都在節目中登臺亮相。

甯博芳表示, 年輕演員能吸引更多年輕觀眾的關注:“我們選擇信使的標準是:第一, 要有足夠的舞臺表現力, 有充沛的情感, 能把書信中的人物和情感表現出來;第二, 要跟寫信人儘量接近, 這種接近, 包括年齡上、生活背景上, 甚至精神的傳承上;第三, 一定要是大眾熟知的演員, 能帶動年輕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

呈現 通過組信方式增加立體感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 節目組發現, 如何把信件立體地呈現出來是最大的難題。 “我們想到了用情景還原、史料還原等手法來豐富內容, 還通過一組信件之間的相互串聯, 來反映一個主題。 ”程禹說。

在首期節目裡, 楊洋作為“信使”誦讀民族英雄黃繼光的家書, 他與老戲骨張少華的走心配合, 令觀眾感動落淚。節目組還收到了來自黃繼光家鄉四川省中江縣縣委宣傳部代表中江縣幾十萬父老鄉親寫的一封感謝信。寧博芳說:“我們最開始找到黃繼光的這封信,並不是很長,很多東西我們其實並不瞭解,所以我們又去找到了黃繼光母親的信。通過多組信件,呈現給觀眾一個母親的孩子、一個在戰場上想家的孩子的鮮活形象,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更加全面。”

對於每一封信,每一位“信使”都經歷了反復推敲。程禹透露:“信使在準備的過程中,都會盡力去瞭解信件背後的故事和人物的方方面面。楊洋還很認真地在信件上做標注,包括哪裡停頓、哪裡連貫,甚至這塊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等等,做了非常多的案頭工作。”他還透露,有的“信使”會因情感表達不夠而主動要求再讀一遍:“劉濤讀趙一曼的信,就經過了反復揣摩,還主動詢問能不能再來一遍。”

劉濤對表演精益求精

意義 通過文化節目帶來更多思考

日前,《信中國》《朗讀者》《國家寶藏》等多檔原創節目亮相法國坎城電視節,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和稱讚。程禹坦言:“這對於中國電視工作者來說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也是中國模式、中國節目、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文化類節目崛起,成為綜藝節目裡的一股清流。程禹說:“我國是文化大國,具有悠久深厚的歷史積澱。文化類節目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土壤,這較其他國家是具有極大優勢的。”談及文化節目的創作,程禹強調需要注重兩方面:“啟迪,就是如何將悠久歷史文化的璀璨內容用更加現代的方式表達出來;啟發,就是如何通過節目帶動更多人去思考。”

“無論是綜藝,還是影視劇,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重點是我們如何表達、如何講好文化故事,表達文化自信,做好文化輸出。”程禹說,“《信中國》也許是一個探索,以信為支點,融入更多的東西,讓文化呈現更立體,這也是我們以後需要繼續探索和不斷實踐的方向。

令觀眾感動落淚。節目組還收到了來自黃繼光家鄉四川省中江縣縣委宣傳部代表中江縣幾十萬父老鄉親寫的一封感謝信。寧博芳說:“我們最開始找到黃繼光的這封信,並不是很長,很多東西我們其實並不瞭解,所以我們又去找到了黃繼光母親的信。通過多組信件,呈現給觀眾一個母親的孩子、一個在戰場上想家的孩子的鮮活形象,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更加全面。”

對於每一封信,每一位“信使”都經歷了反復推敲。程禹透露:“信使在準備的過程中,都會盡力去瞭解信件背後的故事和人物的方方面面。楊洋還很認真地在信件上做標注,包括哪裡停頓、哪裡連貫,甚至這塊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等等,做了非常多的案頭工作。”他還透露,有的“信使”會因情感表達不夠而主動要求再讀一遍:“劉濤讀趙一曼的信,就經過了反復揣摩,還主動詢問能不能再來一遍。”

劉濤對表演精益求精

意義 通過文化節目帶來更多思考

日前,《信中國》《朗讀者》《國家寶藏》等多檔原創節目亮相法國坎城電視節,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和稱讚。程禹坦言:“這對於中國電視工作者來說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也是中國模式、中國節目、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文化類節目崛起,成為綜藝節目裡的一股清流。程禹說:“我國是文化大國,具有悠久深厚的歷史積澱。文化類節目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土壤,這較其他國家是具有極大優勢的。”談及文化節目的創作,程禹強調需要注重兩方面:“啟迪,就是如何將悠久歷史文化的璀璨內容用更加現代的方式表達出來;啟發,就是如何通過節目帶動更多人去思考。”

“無論是綜藝,還是影視劇,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重點是我們如何表達、如何講好文化故事,表達文化自信,做好文化輸出。”程禹說,“《信中國》也許是一個探索,以信為支點,融入更多的東西,讓文化呈現更立體,這也是我們以後需要繼續探索和不斷實踐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