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仁和區大龍潭鄉拉鮓村小海子組靠發展楊梅等特色水果脫貧致富——昔日偏僻小山村變身“花果山”

看著逐漸成熟的楊梅, 納宗春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

□李永忠 本報記者 李剛 文/圖

“再過幾天, 我們小海子組的早熟楊梅就可以開園採摘了,

這個‘五一’小長假, 大家又有得忙了。 ”4月18日, 仁和區大龍潭鄉拉鮓村小海子組, 村民小組長納宗春站在老屋對面山頭的望江亭, 看著逐漸變紅、發黑的楊梅, 喜悅的笑容掛在臉上。

近年來, 小海子組這個僅有4戶人家、16位村民的彝族村民小組名氣越來越大, 原因是這裡一年四季都有水果, 尤其是楊梅的味道與眾不同。

改變現狀 楊梅種在山頭

小海子組距離108國道2.5公里, 因為山高路遠, 交通不便, 早先的6戶人家搬走了一半, 納宗春家也是其中之一。

“1958年, 我們搬到了新街村, 2000年我當家後, 又把家搬了回來。 ”納宗春感慨地說, 雖然離108國道直線距離只有2.5公里, 但是當初村裡只有一條羊腸小徑, 走出去得花1個半小時, 物資運輸更麻煩,

成本高, 這也是父親當年要搬家的原因。 由於看好小海子的空氣好、風景好、土質好、山林多, 適合搞種植養殖, 納宗春又把家搬了回來。

外出一段時間, 長了一些見識, 納宗春回到家鄉帶領其餘3家人修公路。 2001年, 在黨委政府和親戚朋友的幫助下, 這個貧困村通了電。

路修通了, 也有了電, 但沒有產業支撐, 這個窮根該如何來斷?2002年, 被村民推選為村民小組長的納宗春開始種植楊梅, 這是他前往昆明富民學習後做出的決定。 “人少好辦事, 在我的帶動下, 1000株楊梅就種在了我們小海子組的山頭。 ”納宗春回憶, 楊梅種下了, 技術在哪裡學?種好了往哪裡賣?這些問題都讓人焦心。

帶著種種困惑, 納宗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 在反復推敲和研究適合當地楊梅種植技術的同時,

帶領大家發展養殖, 使得小海子組有了迴圈農業的前身。

2006年, 在納宗春看來是值得回憶的一年。 當年, 小海子組種植的楊梅開始掛果了, 雖然產量不多, 但由於品質和口感非常不錯, 1個組4戶人家, 家家都賣了個好價錢。

產業升級 楊梅遠近聞名

通過飼養牲畜、種植楊梅, 小海子組的產業結構得到了徹底改善, 村民的年人均收入翻了好幾番。 納宗春的產業夢逐漸變為現實, 然而, 他並沒有滿足。

“這裡的楊梅是吹著拉鮓古渡的江風長大的……”納宗春說, 通過一段時間的發展, 大家發現這裡的楊梅比其他地方的楊梅上市要早, 這一特色使得當地楊梅價格要高出其他地方近一倍。

做事就要做精,

納宗春一邊逐步擴大楊梅產業規模, 一邊開始摸索品種的改良, 拿他的話來說, 就是要在這一產業上形成當地獨具特色的早、中、晚期商品果, 不被市場淘汰。

“今年, 100畝楊梅已經有三分之一改良為早熟品種台梅, 剩下的部分, 中熟品種荸薺梅, 晚熟品種東魁梅各占一半。 ”納宗春介紹, 小小的改變使得當地的楊梅佔領了市場, 從4月底到7月初, 小海子組的楊梅遠近聞名, 每斤價格高達12元左右, 當地4戶人家僅靠這一產業就實現了脫貧。

今年, 小海子組又通了網路, 網店成為了村民熱議的新事物。 除了慕名前來的遊客的“內部消化”和外來商販的提前預定, 電商銷售讓當地農戶感受到楊梅規模和產量的不足, 也給大家擴大種植規模、發展楊梅產業帶來了信心。

多元發展 四季瓜果飄香

“賣楊梅的那幾個月, 家家戶戶都忙得很, 要幫著找停車位, 忙著給客人安排餐飲住宿, 走路都要靠跑。 ”納宗春說, 小海子組的錢大嫂投資30萬元建起農家樂, 2017年楊梅開園, 忙得不可開交, “一個月不到掙了3萬元。 ”

其實早在發展楊梅之初, 納宗春心裡就已經有了後期的打算——小海子組地理氣候條件不差, 為什麼不能多條腿走路?隨著楊梅產業的逐漸成形, 在他的帶領下, 其他特色水果的種植開始慢慢在小海子組鋪展開來。

“嘗試過很多特色水果的種植, 也有過很多次失敗, 不過這片紅土地特別爭氣, 沒讓村民們失望。 ”納宗春說, 目前, 大家還發展了7畝椪柑、4畝白花桃、2畝青李、10畝雞血李、20畝核桃等, 雖然不成規模,但品種多樣,按人頭平均就有8畝多,一年四季花果飄香,幾乎每月都有水果賣。

10年前,“小海子組”的名字,本鄉知曉的人都不多;如今,全市的“好吃嘴”幾乎都知道了“小海子”。周圍青山環抱,瓜果飄香,4戶人家年收入最少都能達到20萬元。

“樹林間可以露營,4戶農家都有農家樂和各具特色的農家美食,水果有10來個品種,水果的品質還好。”納宗春自豪地說,在楊梅成熟的週末,有時一天的客人就有兩三千人,車子一兩百輛,熱鬧得很!這個彝家村落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花果山”。

雖然不成規模,但品種多樣,按人頭平均就有8畝多,一年四季花果飄香,幾乎每月都有水果賣。

10年前,“小海子組”的名字,本鄉知曉的人都不多;如今,全市的“好吃嘴”幾乎都知道了“小海子”。周圍青山環抱,瓜果飄香,4戶人家年收入最少都能達到20萬元。

“樹林間可以露營,4戶農家都有農家樂和各具特色的農家美食,水果有10來個品種,水果的品質還好。”納宗春自豪地說,在楊梅成熟的週末,有時一天的客人就有兩三千人,車子一兩百輛,熱鬧得很!這個彝家村落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花果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