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讓非法集資無處藏身

“2018年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法律政策宣傳座談會”在銀保監會召開。 相關部門介紹稱, 1—3月, 新發非法集資案件1037起, 涉案金額269億元, 同比分別下降16.5%和42.3%, 繼續保持“雙降”態勢。 但案件總量仍在高位運行, 參與集資人數持續上升, 跨省案件持續多發, 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非法集資, 是指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 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的行為。 它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犯罪分子經常依託合法的註冊公司、企業, 打著相應國家產業政策、支援新農村建設、投資項目、委託理財的幌子, 不僅廣大人民群眾難以識別,

即便是辦案機關在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上也容易產生意見分歧。 公安部指出的幾種類型, 不僅有假借商品行銷、資源開發、種植養殖、投資擔保等名義的傳統項目, 還出現了多種類型的新花樣, 有的專門瞄準老年人, 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幌子的;有的打著“創業”“創新”的旗號, 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作宣傳, 吸引消費者、商家投入資金;還有的以“私募入股”“虛擬貨幣”“境外投資”等各種名詞作包裝, 騙倒不少具有金融知識的投資者。

特別需要指出, 借助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大量民間投融資機構、互聯網平臺等非持牌機構違法違規, 成了非法集資的重災區。 有數據稱, 這類機構發案數已占總量的30%以上。

最典型的就是P2P領域, 有的平臺向公眾承諾“保本”且“高收益”, 但實際上卻是“龐氏騙局”的做法, 諸如“e租寶”“泛亞”等跨省區的大案、要案的出現, 很難和一般正規P2P進行區分, 多數案件之所以被發現, 往往是因資金鏈斷裂、事主跑路, 此時, 非法集資的錢款往往已經用於償付高額利息、企業運作和運營支出以及犯罪分子揮霍, 追贓挽損難度大。 同時, 隨著專項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 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非法集資也在完成專業化的升級。 比如, 最近流行的代幣發行融資(ICO)、虛擬貨幣等, 被生搬照抄, 相關組織將其包裝成專業規範的合同文本和業務流程, 雖然沒有取得相關牌照, 但手法已然增加了投資者的辨別難度。

種種非法集資亂象, 也有“巴鐵”這類得到政府信用背書的專案, 銀行內部人員自我炮製的理財項目, 以及“眾籌”這種確有創新價值的事物, 公眾很難進行有效區分。 這就要求加強監管, 主動防範金融風險, 特別是加強制度建設, 根據出現的一些新問題, 總結規律, 出臺《處置非法集資條例》, 將互聯網金融等某種新型問題容納進去, 從而探索合規管理的方式。 另一方面, 必須要加強事前的監管預警, 不能總是等事情發生了才恍然大悟。 國務院公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提出“防打結合、打早打小”, 就是一種很好的思路。 非法集資的重要特徵是涉及公眾, 這決定了活動會大張旗鼓開展, 也決定了在打擊非法集資活動中,

“打早打小”有相當的可行性。 非法集資活動的開展需要依託一些方便接近公眾的管道, 諸如戶外廣告、微信群等, 如果在這些管道中設置監測, 就能及早發現非法集資活動, 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

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是一項長期、複雜、艱巨的系統性工程。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 從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局出發, 加大防範和處置力度, 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扶 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