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胎息內養法

胎息內養法,包括閉息與調息兩類。 前者借助特殊的閉息鍛煉,來逐漸延長停閉呼吸的耐久能力;後者通過意守入靜與調息的方法,以達到“靜神減息”,誘發循經感傳,一般亦稱“內丹術”。 兩者均是仿效胎兒之呼吸狀態,啟動和積聚體內的元氣,從而強身祛病、延年益壽的一種導引功法。

本功法歷史悠久,早在《後漢書•王真傳》中就有“王真年且百歲,視之面有光澤,似未五十者……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的記載。 較早全面闡述“胎息”含義、修行方法及其作用者,當推晉代養生名家葛洪的《抱樸子•內篇》。 葛洪所傳習的閉氣胎息之法,在隋唐時期大為盛行。

《諸病源候論》所載述的200餘種導引功法中,有不少都融合了“閉氣胎息”之法。 如該書“風濕痹候”條下載稱,“以手摩腹,從足至頭,正臥�臂導引,以手持引足住,任臂,閉氣不息十二通,以治痹濕不可任、腰脊痛”,便是將導引按摩與本法糅合治療的範例。 唐宋以後,“內丹術”逐漸盛行,胎息也由閉息而轉向調息,故許多討論內丹術的著作也都以“胎息”為要篇,如《胎息經》、《胎息銘》、《胎息訣》等等,故而宋代蘇軾有“養生之方,以胎息為本”之說。

一、胎息含義

胎息,是指仿效胎兒之呼吸。

《攝生三要》指出:“人在胎中,不以口鼻呼吸,惟臍帶系于母之任脈,任脈通於肺,肺通於鼻,故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其氣皆於臍上往來。 ”古人認為,胎兒通過臍帶而稟受母氣,以供其生長發育之需;母氣在胎兒體內迴圈彌散,從臍帶出入而起到吐故納新作用,構成了胎兒的特殊呼吸代謝方式,即為“胎息”,也稱之為“內呼吸”,以與出生後口鼻之“外呼吸”方式相對。

臍部作為胎息的樞紐,遂有“命蒂”、“祖竅”之稱。 由於胎兒出生之後臍帶剪斷,“胎之一息,無複再守”,外呼吸替代內呼吸,從而形成了“雖有呼吸往來,不得與元始祖氣相通”(《性命圭旨》)的格局。

古代養生家以為胎兒生機蓬勃,外無思欲之患,內無精氣之耗,是養生所追求之佳境,有所謂“返嬰還本”之說。 而胎息的修習,便是“以後天之氣,接引先天之氣”,以達到“專氣致柔”而返嬰的最佳捷徑。 因此,通過意守和氣貫“立命之所”(即臍部“下丹田”),再結合極度緩慢的腹式呼吸鍛煉,“再立胎息”,以“重返嬰兒”,便是胎息修習的主要方法和目的。

胎息鍛煉的方法和名目繁多,如“抱樸子胎息訣”、“李真人胎息訣”、“達摩禪師胎息訣”、“張果老胎息訣”等有數十種之多。 然而早期的胎息法比較簡單,以魏晉時期流行的“抱樸子胎息訣”為代表,主要是鍛煉閉氣的耐久力。 唐宋以後“內丹術”興起,則強調“心神湛寂,其息自減”,主張“澄神定息”,通過意守丹田,“息氣納于丹田”的方法來延緩呼吸頻率,以養神益氣、築基延年。

二、胎息鍛煉方法

1.閉息法

(1)修行者可于每天擇時修習,可取坐姿或臥姿,瞑目靜心凝神。

(2)“心定”、“氣定”、“神定”之後,便可練習閉氣之法。 初習者可先以鼻緩緩吸氣,吸氣滿後即可屏息,默念數字,自一而至百數以上;當屏息至不能再閉時,可緩緩吐出濁氣。

無論是吸氣抑或吐氣,均應儘量做到悠、長、細、微,毫無出入喘息之聲為佳。 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習之後,粗重短促的呼吸逐漸為悠長細微的呼吸所取代,以達到“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的標準為度。

2.調息法

採取盤坐式或平坐式,兩掌相疊,掌心向上,拇指相扣,置於下腹部,或覆掌按於兩膝上。 摒絕思慮,舌抵上齶。 先取自然呼吸,並默數呼吸,由一至十,反復進行。 待進入淺度入靜狀態後,意守下丹田,並改用腹式呼吸,逐漸做到呼吸勻、細、柔、長。 通過數周或數月的練功,一般可導入深度的入靜狀態,呼吸極度緩慢,並可自發出現沿任、督脈循行的特殊感覺傳導現象。

但此種現象不可強求,不可用意念引導,須自然而然。 每次練習後,不可驟然起立活動,應先作摩面、擦耳或摩搖關節後,緩緩睜目、起身,使入靜與清醒有一緩慢交替過程。

從理論上講,胎息狀態是指完全中止口鼻的自然呼吸,並在入靜和意守丹田的基礎上自我體驗出循任、督脈感傳的內氣運動現象,進入“內氣不出,外氣不入”的意境。 其實,在練功小成之際,並非完全停止呼吸運動而真正做到“無息”,只不過是在深度入靜的狀態下,呼吸頻率極度緩慢而不再意識到呼吸運動的存在而已。

三、療養應用

由於胎息法是通過呼吸鍛煉和意念控制來增強和蓄積體內元氣,從而達到修養心身、強健祛病的目的,因此它對臨床各科慢性疾病和心房疾患均可產生積極的防治效應,尤其對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疾病,慢性胃炎、結腸炎、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症、抑鬱症、失眠等精神性疾患,有相當顯著的療效。 如能配合以按摩導引,本法對風濕痹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此外,修行胎息而有所成就者,結合存想和意念引導以攻疾,也可治療某些疑難疾病。

四、注意事項

1.閉氣胎息法主要是通過呼吸鍛煉延長閉氣時間而逐漸進入胎息狀態,因此對初學者來說不可強忍閉氣,“全閉則傷神,但量自家息之長短,放氣出入”(《李真人胎息訣》),循序漸進,才能有所成就。

2.進行內丹調息鍛煉時,初習者以入靜調息為主,不可強調意守和氣貫丹田;隨著入靜的深化和調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才可於有意無意之間逐漸配合以意納氣之法。否則,由於意念過緊,容易導致偏差。

3.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患(如高血壓Ⅲ期患者,有腦卒中傾向及腦動脈硬化症,風濕性心臟病活動期等)、青光眼、中晚期肝硬化、精神分裂症及性格內傾、偏執者等疾病,不宜修習本功法,以免發生差錯。酒醉或飽食之後,或近期內精神受到某種嚴重刺激之後,不宜馬上修習本功法。

4.胎息法萌芽于秦漢,奠基于魏晉,昌盛于隋唐,完善于宋元,有著頗為悠久的發展歷史,並形成了諸多不盡相同的修習方法。然而其基本的修行方法還是離不開腹式呼吸和屏氣的鍛煉。唐宋以後又在此基礎上導入入靜誘導和意守調息之法,使之更為嚴密和合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氣功養生(尤其是靜功)的精髓亦在其中。

對於“胎息”的含義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胎息就是完全中止自然呼吸(外呼吸)而靠內呼吸來維持其生命活動,這與一般認為“閉氣”(短暫中止自然呼吸)或極度延緩自然呼吸頻率的概念有質的差異。古代文獻中也確有煉胎息至完全中止自然呼吸而長時間持續的記載,印度的瑜伽功亦有類似記載。然而對初習者或用以防治疾病者來說,不可執著和強求進入這種境界,以免走入歧途。

如能配合以按摩導引,本法對風濕痹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此外,修行胎息而有所成就者,結合存想和意念引導以攻疾,也可治療某些疑難疾病。

四、注意事項

1.閉氣胎息法主要是通過呼吸鍛煉延長閉氣時間而逐漸進入胎息狀態,因此對初學者來說不可強忍閉氣,“全閉則傷神,但量自家息之長短,放氣出入”(《李真人胎息訣》),循序漸進,才能有所成就。

2.進行內丹調息鍛煉時,初習者以入靜調息為主,不可強調意守和氣貫丹田;隨著入靜的深化和調息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才可於有意無意之間逐漸配合以意納氣之法。否則,由於意念過緊,容易導致偏差。

3.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患(如高血壓Ⅲ期患者,有腦卒中傾向及腦動脈硬化症,風濕性心臟病活動期等)、青光眼、中晚期肝硬化、精神分裂症及性格內傾、偏執者等疾病,不宜修習本功法,以免發生差錯。酒醉或飽食之後,或近期內精神受到某種嚴重刺激之後,不宜馬上修習本功法。

4.胎息法萌芽于秦漢,奠基于魏晉,昌盛于隋唐,完善于宋元,有著頗為悠久的發展歷史,並形成了諸多不盡相同的修習方法。然而其基本的修行方法還是離不開腹式呼吸和屏氣的鍛煉。唐宋以後又在此基礎上導入入靜誘導和意守調息之法,使之更為嚴密和合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氣功養生(尤其是靜功)的精髓亦在其中。

對於“胎息”的含義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胎息就是完全中止自然呼吸(外呼吸)而靠內呼吸來維持其生命活動,這與一般認為“閉氣”(短暫中止自然呼吸)或極度延緩自然呼吸頻率的概念有質的差異。古代文獻中也確有煉胎息至完全中止自然呼吸而長時間持續的記載,印度的瑜伽功亦有類似記載。然而對初習者或用以防治疾病者來說,不可執著和強求進入這種境界,以免走入歧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