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的官渡戰役,你瞭解多少?

你知道官渡之戰嗎?可能你只要聽過這個故事的名字, 讓我們一起瞭解官渡之戰的故事吧!

官渡之戰, 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之一, 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軍與 袁紹軍相持於 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 在此展開戰略決戰。 曹操奇襲 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 河南封丘西), 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各有各的歷史價值:官渡之戰成就了曹操, 使其有了一統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戰則徹底碾碎了這種可能, 初步架構了三國鼎立之格局。

東漢末年, 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 名存實亡。 在連年征戰中的背景下, 官渡之戰, 這場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 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由此爆發。

東漢末年轟轟烈烈的黃巾農民大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了, 但它卻沉重地打擊了漢朝地主階級的統治,

使早已腐朽不堪的東漢政權分崩離析, 名存實亡。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 各地州郡大吏獨攬軍政大權, 地主豪強也紛紛組織"部曲"(私人武裝), 佔據地盤,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 轉入爭權奪利、互相兼併的長期戰爭。 而袁紹是當時顯赫一時的大世族豪強勢力, 於西元199年, 大體上統一了河北。 曹操當時控制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大體上統一了河南, 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 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 199年(建安四年), 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 據幽州、冀州、青州、並州, 盡有河北之地, 意欲南向以爭天下。 於是, 袁紹和曹操之間的大規模兼併戰爭爆發了。

建安五年正月, 曹操出人意料地先進攻徐州的劉備。 眾將認為應先打袁紹, 曹操說:"劉備是人中豪傑, 現在不打, 將來必有後患。 袁紹有大志向, 但反應遲緩, 肯定不會行動的。 "遂進軍, 曹操親自率兵, 打敗了與袁紹聯合的劉備,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於徐州, 俘虜了他的妻子, 又迫使劉備的大將關羽投降,

從而解除了後顧之憂。 不出曹操所料, 袁紹遲疑不決, 失去夾擊曹操的良機。 這以後, 曹操迅速移兵官渡, 準備迎擊袁紹。

四月, 曹操用荀攸之計, 聲東擊西, 佯裝欲於延津渡河, 誘使袁紹分兵西向, 實則輕兵突襲白馬, 顏良於陣間措手不及, 為關羽所殺。 白馬之圍遂解,

曹操遷移民眾, 沿河西退。 袁紹率軍渡河, 追擊曹操, 至延津南。 曹操令騎兵解鞍放馬, 將輜重丟棄。 文醜與劉備帶著五六千騎兵先後追至, 士兵們爭奪輜重, 情況混亂。 曹操以五百餘騎, 乘機突擊, 文醜死於亂軍之中。 此後, 曹操還軍官渡, 袁紹進保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 關羽複投劉備。

西元199年春, 袁紹調兵十萬, 進攻黎陽, 準備一舉攻下許昌, 消滅曹操。 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抗擊袁紹。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 在此展開戰略決戰。 袁軍依河丘屯營, 東西達幾十裡, 曹軍也立營相拒。 打了幾仗, 曹軍不利, 堅壁不出。 袁軍築樓臺, 堆土山, 居高臨下攻打曹營, 結果曹操用霹靂車擊破了袁軍樓臺。 袁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又挖道一直通向曹營,曹操針鋒相對,在營外挖深溝以防禦。就這樣,雙方大軍在官渡相持了好幾個月。

曹軍轉機終於來到了。同年10月,袁紹派大將淳于瓊帶兵一萬多人押送軍糧,駐在大營以北四十裡處。此時袁紹未能採納謀士許攸、大將沮授的建議,結果袁軍內部眾叛親離。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聽後非常高興,認為這是出奇制勝的好機會。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 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一方面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可曹營堅固,攻打不下。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於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最後,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僅帶八百騎兵逃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也有說是八萬人。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就《三國演義》的敘述而言,官渡之戰這個橋段並不如赤壁之戰寫得精彩,但其中的勝敗原因,特別是雙方主要領導人的馭臣之術及其產生的迥異後果,足以讓我們不必親歷刀光劍影,也能從中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儘管當時後世學人多有總結,唯其"多有總結",才更值得我們去重視。此戰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集中體現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反觀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據部屬的正確建議,遲疑不決,一再喪失良機。終致糧草被燒,後路被抄,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全軍潰敗。袁紹的敗因,正始於不懂得這一點。 官渡之戰前,曹操兵發徐州攻劉備,田豐建議袁紹偷襲許昌("舉軍而襲其後"),這無疑是個非常正確的策略,但袁紹以兒子生病為由加以拒絕。等曹操回師,奇襲許都的時機已失,袁紹卻開始興師動眾討伐曹操了。田豐通過分析雙方兵力部署優劣,認為曹軍糧食不足,建議用持久戰跟曹操拼消耗,袁紹又不予採納,還把田豐關了起來。諸葛亮在《隆中對》裡曾提到:"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諸葛所謂的"人謀",當指戰略、智慧而言。袁紹手下不缺智囊,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田豐、沮授等,都是有名的智士。可是外腦再多又有何用?領導不懂變通,一意孤行,焉能不慘敗?

我們在縱觀歷史的同時,也要謹記歷史教訓。

袁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又挖道一直通向曹營,曹操針鋒相對,在營外挖深溝以防禦。就這樣,雙方大軍在官渡相持了好幾個月。

曹軍轉機終於來到了。同年10月,袁紹派大將淳于瓊帶兵一萬多人押送軍糧,駐在大營以北四十裡處。此時袁紹未能採納謀士許攸、大將沮授的建議,結果袁軍內部眾叛親離。恰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聽後非常高興,認為這是出奇制勝的好機會。曹操立即付諸實行,留曹洪、 荀攸守營壘,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襲烏巢。到達後立即圍攻放火。袁紹獲知曹操襲擊烏巢後,一方面派輕騎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高覽率重兵猛攻曹軍大營。可曹營堅固,攻打不下。當曹軍急攻烏巢淳于瓊營時,袁紹增援的部隊已經迫近。曹操勵士死戰,大破袁軍,殺淳於瓊等,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張郃、高覽聞得烏巢被破,於是投降曹操,導致了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崩潰,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最後,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僅帶八百騎兵逃回河北,曹軍先後殲滅和坑殺袁軍七萬餘人,也有說是八萬人。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就《三國演義》的敘述而言,官渡之戰這個橋段並不如赤壁之戰寫得精彩,但其中的勝敗原因,特別是雙方主要領導人的馭臣之術及其產生的迥異後果,足以讓我們不必親歷刀光劍影,也能從中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儘管當時後世學人多有總結,唯其"多有總結",才更值得我們去重視。此戰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集中體現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反觀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據部屬的正確建議,遲疑不決,一再喪失良機。終致糧草被燒,後路被抄,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全軍潰敗。袁紹的敗因,正始於不懂得這一點。 官渡之戰前,曹操兵發徐州攻劉備,田豐建議袁紹偷襲許昌("舉軍而襲其後"),這無疑是個非常正確的策略,但袁紹以兒子生病為由加以拒絕。等曹操回師,奇襲許都的時機已失,袁紹卻開始興師動眾討伐曹操了。田豐通過分析雙方兵力部署優劣,認為曹軍糧食不足,建議用持久戰跟曹操拼消耗,袁紹又不予採納,還把田豐關了起來。諸葛亮在《隆中對》裡曾提到:"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諸葛所謂的"人謀",當指戰略、智慧而言。袁紹手下不缺智囊,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田豐、沮授等,都是有名的智士。可是外腦再多又有何用?領導不懂變通,一意孤行,焉能不慘敗?

我們在縱觀歷史的同時,也要謹記歷史教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