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奧醞釀分散式核聚變技術 能否引發行業“聚變”?

新奧集團近日宣佈, 將在未來十年, 著手建設一座小型核聚變實驗裝置, 成為首個宣佈研發核聚變能源的中國民營企業。

核聚變被科學界認為是人類的終極清潔能源。 核聚變能是輕核(主要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合成較重的原子核, 同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 核聚變裝置又被稱為“人造小太陽”, 可利用海水中取之不竭的氫同位素供能。 其技術原理是:當氫或氫的同位素原子核以非常大的速度碰撞時, 會克服在它們之間存在的靜電斥力, 達到原子核內核力的作用距離, 此時核力就能將它們“粘合”成新的原子核。

所得到新核的品質並不是初始原子的精確總和, 而是損失掉一點微小的品質, 從而轉化為巨大的能量。

國家“千人計畫”專家, 新奧集團執行副總裁、技術委員會主席朱振旗博士認為, 新奧近十年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銳意創新, 已經在煤基低碳能源、泛能網等方面領先國際。

小型核聚變是邁向無碳能源的顛覆性技術創新, 符合能源發展趨勢與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

相對於目前的核電技術, 核聚變具有四大優勢:一、產能效率高。 單位品質氘氚聚變燃料釋放能量比化石燃料高幾百萬倍, 可為人類提供長時間能源供應。 二、聚變燃料豐富。 1L的海水中大約有0.03g氘, 據此估算, 地球上蘊藏的核聚變能可使用100億年以上。 三、更清潔環保。 核聚變不釋放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 也不會產生大量需要進行長期儲存的高放射性核廢料, 省去了複雜、昂貴、對環境有潛在危害的核廢料後處理過程。 四、事故應對能力高。 遇到自然災害、潛在危險、人為失誤時, 可迅速停堆,

避免嚴重事故發生。 因此核聚變能量一旦實現可控利用, 人類將告別能源危機, 但目前還無法預測聚變電廠商業化的時間。

目前國內外主流研究都集中在大型核聚變裝置, 例如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實驗裝置是歐、美、中、日、韓、印、俄七國合作的ITER, 正在法國建造, 它利用超導體的強磁場來箍束高溫的核燃料, 這種裝置投資巨大, 要真正實現商用還需較長時間。 而新奧將致力於小型化、緊湊型核聚變裝置的研究與開發, 小型核聚變裝置具有成本低、製造週期短、安全係數高、選址靈活等優點。 而且新奧的核聚變裝置將走分散式技術路線——不僅發電, 還能充分利用核聚變放出的熱量供熱。

小型聚變裝置技術方向很多, 新奧準備用大約兩年時間確定技術路線。 朱振旗表示, 爭取用十年時間實現技術突破, 並在其後開展示範工作, 每年公司將投入數億元研發資金。

作為顛覆性能源技術, 小型可控核聚變裝置一旦實現商業化, 將對電力市場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核聚變前沿技術研究將帶動一系列尖端技術的發展,

惠及多個領域。 但是漫長的探索道路上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征服, 但其美好前景的巨大誘惑力, 正吸引著有前瞻性眼光的企業奮力攀登。 新奧能否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 引發能源行業“核聚變”,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