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名創與NOME互掐背後:“十元店”爆紅後的轉型焦慮

■製圖/廖木興

一個是五年瘋狂開店2600家創造“業界奇跡”的“老司機”;一個是僅創品牌一年即拿下2.25億元風投的“新生代”,他們為爭奪一個叫“NOME”的品牌從“口水戰”升級到“動真格”,仿佛就如品牌名稱一樣——“有你無我”。

名創優品與NOME品牌爭端持續發酵。 業內人士表示,事件背後折射出在消費升級、新零售來勢洶洶的浪潮下,“十元店”模式在經歷爆紅後的轉型焦慮。

■新快報記者 陸妍思

掐架:一方起訴侵權,一方公然接受加盟

點名指責“名創惡意竊取NOME創意的行為”

★3月21日,NOME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文章《致葉某的一封信——你的流氓阻擋不住你的死亡》,文中指出名創優品(下簡稱“名創”)聯合創始人葉國富在朋友圈發文稱,“新品牌NOME啟動第一天,就有33個人諮詢,6家簽約。 ”似暗指NOME是名創旗下品牌。 但其實NOME的創始人是廣東普斯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普斯)的董事長——一名叫陳浩的85後,與名創沒有任何關係。

★3月26日,陳浩進一步發聲於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作出公開回應,點名指責這是“名創惡意竊取NOME創意的行為”。

據陳浩介紹,NOME誕生於2017年年初,是一個北歐設計家居品牌,去年5月11日,普斯設立子公司廣州諾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下簡稱“諾米”),並於5月提起“NOME”商標註冊申請,目前國際註冊覆蓋的國家和地區多達80個。 “2017年8月,NOME在廣州開出首店,目前已經開業88家,還有近100家店在裝修當中,覆蓋了全國20個城市。 ”

陳浩說,名創在莽顧普斯先註冊及使用NOME商標的情況下,於今年3月將旗下廣州意創百貨公司更名為“諾米(設計)廣州有限公司”,同時還“山寨”NOME網站。 “什麼都沒改,就是改了公司地址及合作熱線,他們想直接把我們品牌搶過去。 ”

名創發佈NOME商標:無“O”字母上的“音標符號”

★4月13日,普斯在廣州塔召開大型“NOME”品牌發佈會,曾投資網易、京東、美團、攜程等等大批互聯網企業,被業內封為“投資女王”的今日資本創始人、總裁徐新為其月臺,並透露對NOME投資2.25億元。 陳浩會上也發佈了NOME擴張大計:2018年將在主流購物中心開店300家,下半年啟動海外擴張計畫,預計到2020年將在國內開店2000家,海外1000家,還計畫獨立開設500家1500-6000平方米的用戶體驗中心。

★4月18日,名創在白雲機場鉑爾曼大酒店舉辦“NOME品牌戰略發佈會”,宣佈正式進軍“家居+服飾”市場。 名創方面表示,此次發佈會吸引了全國各地近千名投資商、零售精英參與,現場即開放NOME品牌投資加盟名額,簽約加盟門店接近1000家,簽約定金近2億元。

從現場佈置可看到,名創發佈的NOME商標與之前普斯發佈的無論在色調及字體上均非常近似,只是沒有了“O”字母上的半圓形的“音標符號”。

名創:相關負責人轉發給記者多篇自媒體報導

新快報記者在商標局官網上以“NOME”為商標名稱查詢顯示,普斯在2017年5月18日、6月6日分別提交了“NOME”、“NOMEABLE”兩個商標共60項各類申請,後因變更商標代理人,于2017年10月30日和2017年11月2日再以“NOME”為商標名稱進行了66項各類申請,目前均處於“等待實質審查”環節。 2017年12月18日,葉國富實際控股的廣州人人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以“NOME”為商標名稱提交了的8類申請,目前處於“等待受理通知書發文”環節。

上週五,普斯向新快報記者出示了一份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其子公司諾米將名創葉國富等5位被告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立即刪除發佈的相關侵權資訊,公開賠禮道歉及賠償經濟損失500萬元。

起訴書中稱,被告為了達到惡意阻止“NOME”發展、損壞原告商業信譽等非法目的,通過歪曲事實,捏造名創已收購“NOME”的謠言,將其早已開始經營的“NOME”品牌篡改成將新開展的專案,嚴重侵犯了諾米公司的權利。

新快報記者曾嘗試聯繫名創方面求證,名創相關負責人轉發給記者多篇自媒體報導,對比文章,觀點大致可歸納為:“陳浩在名創團隊中挖人,剽竊了葉國富的品牌規劃及創意”;“今日資本徐新本來要投資的是名創,但因價格太高談不攏,所以投了‘山寨品牌’NOME”;“名創已經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的品牌,引來了大量的模仿者,會通過各種法律手段來維護權益,NOME不過是若干維權事件中的一個”等。 當記者詢問報導是否代表了公司的聲音時,該負責人以“準備發佈會比較忙”為由拒絕採訪,表示“想瞭解可先看看,以後再找機會聊”。

是否剽竊商業模式? 記者走訪發現——

客單價更高,更像“宜家+無印良品+小米”

對於名創“剽竊創意”的指責,陳浩認為所謂商業模式根本不是什麼秘密,如ZARA、H&M、優衣庫等都是快時尚,那誰剽竊誰?“這種說法特別無聊。”他還說比起名創,NOME更像“宜家+無印良品+小米”,除了家品,NOME還有傢俱、服裝,定價從10元到幾百元、上千元都有,客單價約達到90元左右,比名創高出很多。對於記者詢問到兩家供應商的重合度,陳浩表示“不到10%”。

新快報記者近日走訪位於正佳廣場二樓的NOME,發現其與名創一樣都是走“自我品牌、價低質優”路線,而且廚具、雨具、文具等產品品類的確有所重疊,甚至結帳時掃碼關注可免費送袋子的“吸粉”方式也是如出一轍。但與名創10元貨品占約70%相比,NOME的定價範圍更廣,多了服裝、鞋子、床品、旅行箱等定價較高的品類,少了玩具玩偶等兒童品類,這與無印良品頗為雷用,其中旅行箱定價高達799元;而在商品設計上,NOME強調北歐設計團隊,很多商品旁均有標注了設計師介紹,這點則與宜家相似。

利潤過低,“十元店”商業模式行將沒落

陳浩在發佈會更曾指出,他不僅不會模仿名創,更認為名創這種“十元店”商業模式行將沒落。“客單價過低,且大多數商品是耐用品,複購率很低,業績逐步下滑,門店盈利難以為繼。”陳浩表示,名創多數加盟商很難逃離“開業3月流水下滑,開業2年出現虧損”的怪圈,一位加盟商曾透露,其加盟店2015年硬撐4個月後虧損了13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十元店”大創生活館因與經銷商四洲集團終止合作,在廣州、佛山地區的門店於今年2月28日前已經全部關閉。據瞭解,大創集團創立於1972年,可謂是日本“十元店”的“元老級”品牌,全球有逾4000家分店, 2012年5月,大創在廣州同時開出兩家門店,並表示最終計畫在廣東地區開100家門店。不過大創的推進速度並不如預期,相比起2013年才創立的名創,大創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漸弱,門店推廣速度也遠遠落後。

相反,名創以高密度的門店展示,沒花一分錢廣告,成為零售行業的奇跡,擴張速度十分生猛。據名創官網顯示,其全球店鋪數已超過2600家,分佈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銷售額達120億元。今年1月,名創宣佈正式啟動IPO項目,定下了“百國千億萬店”的3年戰略目標。

據瞭解,名創的快速開店很大程度上依靠加盟模式。曾有媒體報導,加盟商每年須繳交5萬元至8萬元的特許商標使用金,並一次性繳納75萬元貨品保證金,名創負責經營管理,加盟商負責鋪租、水電和員工工資,營業收入名創拿62%,加盟商拿38%(食品為33%)。

但在低價模式下,再扣除分給加盟商的38%,名創商品利潤之低可想而知,這或將成為名創IPO之路的障礙之一,或許也是意識到這一點,近年名創已啟動轉型升級,在門店中大量加入10元以上的產品。現進軍“家居+服裝”本是順理成章,但奇就奇在為何要“碰瓷”一個已經開店大半年的品牌,這波操作也是讓人看不懂。

“過多的質疑及負面消息肯定會影響名創優品進入資本市場,尤其是現在國家、消費者對智慧財產權越來越重視,名創應該多加注意這方面的影響。”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說。

律師說法

關鍵看誰先使用這個標識, 誰讓這個標識產生了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對於“NOME”品牌之爭,北京市煒衡(石家莊)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何成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此事件中,關鍵是看誰先使用這個標識,誰讓這個標識產生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以及影響力有多大。如果這個標識經過在先使用已經具有一定影響,那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第六條關於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的規定,後使用的一方可能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當記者詢問報導是否代表了公司的聲音時,該負責人以“準備發佈會比較忙”為由拒絕採訪,表示“想瞭解可先看看,以後再找機會聊”。

是否剽竊商業模式? 記者走訪發現——

客單價更高,更像“宜家+無印良品+小米”

對於名創“剽竊創意”的指責,陳浩認為所謂商業模式根本不是什麼秘密,如ZARA、H&M、優衣庫等都是快時尚,那誰剽竊誰?“這種說法特別無聊。”他還說比起名創,NOME更像“宜家+無印良品+小米”,除了家品,NOME還有傢俱、服裝,定價從10元到幾百元、上千元都有,客單價約達到90元左右,比名創高出很多。對於記者詢問到兩家供應商的重合度,陳浩表示“不到10%”。

新快報記者近日走訪位於正佳廣場二樓的NOME,發現其與名創一樣都是走“自我品牌、價低質優”路線,而且廚具、雨具、文具等產品品類的確有所重疊,甚至結帳時掃碼關注可免費送袋子的“吸粉”方式也是如出一轍。但與名創10元貨品占約70%相比,NOME的定價範圍更廣,多了服裝、鞋子、床品、旅行箱等定價較高的品類,少了玩具玩偶等兒童品類,這與無印良品頗為雷用,其中旅行箱定價高達799元;而在商品設計上,NOME強調北歐設計團隊,很多商品旁均有標注了設計師介紹,這點則與宜家相似。

利潤過低,“十元店”商業模式行將沒落

陳浩在發佈會更曾指出,他不僅不會模仿名創,更認為名創這種“十元店”商業模式行將沒落。“客單價過低,且大多數商品是耐用品,複購率很低,業績逐步下滑,門店盈利難以為繼。”陳浩表示,名創多數加盟商很難逃離“開業3月流水下滑,開業2年出現虧損”的怪圈,一位加盟商曾透露,其加盟店2015年硬撐4個月後虧損了13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十元店”大創生活館因與經銷商四洲集團終止合作,在廣州、佛山地區的門店於今年2月28日前已經全部關閉。據瞭解,大創集團創立於1972年,可謂是日本“十元店”的“元老級”品牌,全球有逾4000家分店, 2012年5月,大創在廣州同時開出兩家門店,並表示最終計畫在廣東地區開100家門店。不過大創的推進速度並不如預期,相比起2013年才創立的名創,大創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漸弱,門店推廣速度也遠遠落後。

相反,名創以高密度的門店展示,沒花一分錢廣告,成為零售行業的奇跡,擴張速度十分生猛。據名創官網顯示,其全球店鋪數已超過2600家,分佈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銷售額達120億元。今年1月,名創宣佈正式啟動IPO項目,定下了“百國千億萬店”的3年戰略目標。

據瞭解,名創的快速開店很大程度上依靠加盟模式。曾有媒體報導,加盟商每年須繳交5萬元至8萬元的特許商標使用金,並一次性繳納75萬元貨品保證金,名創負責經營管理,加盟商負責鋪租、水電和員工工資,營業收入名創拿62%,加盟商拿38%(食品為33%)。

但在低價模式下,再扣除分給加盟商的38%,名創商品利潤之低可想而知,這或將成為名創IPO之路的障礙之一,或許也是意識到這一點,近年名創已啟動轉型升級,在門店中大量加入10元以上的產品。現進軍“家居+服裝”本是順理成章,但奇就奇在為何要“碰瓷”一個已經開店大半年的品牌,這波操作也是讓人看不懂。

“過多的質疑及負面消息肯定會影響名創優品進入資本市場,尤其是現在國家、消費者對智慧財產權越來越重視,名創應該多加注意這方面的影響。”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說。

律師說法

關鍵看誰先使用這個標識, 誰讓這個標識產生了較高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對於“NOME”品牌之爭,北京市煒衡(石家莊)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何成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此事件中,關鍵是看誰先使用這個標識,誰讓這個標識產生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以及影響力有多大。如果這個標識經過在先使用已經具有一定影響,那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第六條關於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的規定,後使用的一方可能涉嫌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