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地名的由來—東北

中國地名的由來—東北

遼寧省▲

簡稱遼。 在我國東北地區南部, 遼河流域。 秦置遼東、遼西等郡。 故歷代都用“遼”字作為政區名。 至清康熙初, 因遼河流域為它的發樣地, 取奉天承運之意, 乃改遼東將軍為奉天將軍。 1928年, 又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 改名遼寧。

吉林省▲

簡稱吉。 在我國東北地區中部。 元屬遼陽行中書省, 明為女真地。 康熙時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 滿語“吉林”意即“沿”, “烏拉”是“大川”的意思。 吉林烏拉, 意為“松花江沿岸”。 簡稱吉林。 吉林將軍因駐此城而得名。 光緒時建吉林省。

黑龍江省▲

簡稱黑。 在我國東北地區北部。

古為肅慎地, 漢為挹婁及夫餘地。 黑龍江, 因江水色黑, 蜿蜒如游龍, 故名。 清康熙初在黑龍江沿岸築城, 即取名黑龍江城(今璦琿舊城)。 後設黑龍江將軍, 亦因駐在黑龍江城而得名, 管轄松花江口以上的黑龍江流域。 清光緒時建省。

鞍山市▲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 為我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 1937年置鞍山市。 “鞍山”一名源于明代建立的鞍山驛堡。 因南郊的兩座山峰東西對峙, 中間相距二裡許, 遙望如馬鞍, 故以為名。

海城市▲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渾河, 太子河下游東岸千山丘陵西側。 遼置海州, 清置海城縣, 1985年改市。 因海州得名。

台安縣

位於遼寧省遼河下游西岸。 1913年由遼中、鎮安兩縣析置台安縣。 建縣時取駐地八角台的“台”字和鎮安縣的“安”字,

合稱台安縣。

岫岩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的北部。 金置秀岩縣, 清置蚰岩廳, 後改岫岩州, 1913年改為岫岩縣。 岫岩源於秀岩, 取境內雄偉秀麗的山巒岩石而得名。 據金代王寂《鴨江行部志》載:“發龍岩, 山前數十裡, 北望大山, 連延不絕, 數峰側立, 狀如翠屏, 秀色可掬, 裡人謂之磨石山, 以出磨石故也。 予惡其名不佳, 欲改之曰競秀岩。 ”秀岩縣以此得名。 後取與秀同音的岫為名。 1985年改為今名。

白城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北部, 北鄰內蒙古自治區。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靖安縣, 1914年改洮安縣, 1938年改白城縣, 後履有改置。 白城, 因朝陽升起, 夕輝將盡之際, 遠望此城輝映在一片銀白色之中而得名。 又據《東三省古跡遺聞續編》:“洮安縣,

原名白城子。 因該地舊有城基, 其城牆均以白土墁之, 故蒙古人名之曰白城子。 ”1958年設市。

洮南市( )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西北部, 西接內蒙古自治區。 1913年設洮南縣, 1958年改洮安縣, 取洮兒河流域安寧之意。 1987年改為洮南市, 因縣治在洮兒河之南而得名。

大安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北部, 嫩江之畔, 北鄰黑龍江省。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置安廣縣, 1913年另置大賚縣, 1946年二縣合併, 取二縣首字為名。 1988年設市。

鎮賚縣▲

位於吉林省西北, 鄰接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清宣統二年(1910年)設鎮東縣, 1949年改今名。 因該縣由鎮東、賚北二縣合併所置, 故名鎮賚縣。

通榆縣▲

位於吉林省西部, 鄰接內蒙古自治區。 1914年設開通、開化二縣, 1917年開化縣改為瞻榆縣,

1958年開通、瞻榆二縣合併, 取二縣尾字得名。

扶余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北部, 北鄰黑龍江省。 清雍正五年(1787年)置長寧縣, 乾隆三年(1737年)設州,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新城府, 1913年改設新城縣, 1914年改為扶餘縣, 因古代撫余國而得名, 扶餘又為古代民族名稱。 1987年設市, 後撤市併入松源市, 為扶余區。 1995年設縣。

乾安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西北。 1927年設乾安設治局, 1933年改縣。 此地原屬乾方, 取乾方安寧之意。

長嶺縣▲

位於吉林省西部, 西鄰內蒙古自治區。 唐為長嶺府地,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長嶺縣, 因長嶺而得名。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位於吉林省西北, 松花江畔。 1956年設今縣, 因清代為哲裡木盟郭爾羅斯前旗之地而得名。 郭爾羅斯, 系蒙古族部落名。

白山市▲

位於吉林省南部,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臨江縣, 1960年改為渾江市。 因地處渾江之畔而得名。 1994年改名白山市, 因長白山得名。

靖宇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 清光緒年間設蒙江州, 1913年設蒙江縣。 蒙江, 系滿語, 意為珠子河, 傳說此河產珍珠而得名。 1946年改為靖宇縣, 因紀念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而得名。

撫松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 長白山北麓。 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撫松縣。 取安撫松花江流域的人們之意。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位於吉林省東南, 鄰接朝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置長白府, 1913年改縣, 1958年改今名。 縣因地處長白山南麓而得名。

本溪市 本溪滿族自治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東部, 東與吉林省隔渾江為鄰。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5年)置本溪縣, 因縣治在本溪湖附近而得名。本溪湖原名“杯溪湖”,因此湖極小,宛如一杯水,湖底下窄上寬,形如犀牛之角,故以形態命名。後設縣時取其諧音寫為“本溪”。1949年設本溪市。1989年本溪縣改為本溪滿族自治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桓仁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東部山區,渾江中下游,東鄰吉林省。清光緒三年(1877年)始設懷仁縣,後因與山西省懷仁縣重名,遂於1914年改稱桓仁縣。據《擬改各省重複縣名呈文並批》:“該縣地古為渤海恒州”,故名。按:漢徙烏植於遼東,桓州因烏桓為名。1989年改為今縣名。

長春市▲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為吉林省省會。清嘉慶五年(1800年)置長春廳,光緒十五年(1889年)升為府,1913年置長春縣,1947年設長春市。據《遼史·地理志》謂長春州“本鴨子河春獵之地。興宗重熙八年置”。遼之長春州,當以該地為“春獵之地”而得名。王國維《觀堂集林》:“鴨子河即今松花江,鴨子河泊即今松花江西之科爾布罕泊,其西南三十五裡即遼長春州、金長春縣之所在。”一說長春廳因當地盛開的長春花而得名,長春花乃薔薇科野生月季花的別名。一說取名于附近的長春堡。長春,寓意吉祥。

九台市▲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飲馬河東岸。1932年設九台縣。當時吉林境內沿邊牆共設四邊門,二十八邊台。九台縣因從北數第九邊台而得名。1988年設市。

農安縣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遼置黃龍府,金設隆安州和隆安府,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設農安縣。農安乃隆安的音轉。據民國《吉林地志》:“縣治旁古塔,建于遼聖宗時,相稱龍安塔,音訛又似農安,遂為縣名。”

榆樹市▲

位於吉林省東北部,東鄰黑龍江省。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置榆樹廳,宣統元年(1909年)改置榆樹直隸廳,1913年改榆樹縣。縣城南有一古老參天的孤榆樹,村名有孤榆樹屯,縣因此得名。1990年設市。

德惠市▲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飲馬河西岸。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德惠縣。縣名取休德、懷惠二鄉尾字而得名。1994年設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朝陽市、縣▲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大淩河畔,鄰接內蒙古自治區。清乾隆年間置朝陽縣。1959年設市。因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一說取鳳鳴朝陽之義,定名朝陽。鳳鳴朝陽源於《詩經·大雅》“風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淩源市▲

位於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上游。1914年置淩源縣。因地處大淩河上源而得名。1991年設市。

建平市▲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東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置建平縣,因此地舊屬建昌和平泉兩縣轄境,取二縣首字得名。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上游。金置喀喇沁左翼旗,1940年設喀喇沁左翼旗。1958年改今名。“喀喇沁”系蒙古族部落名,意為“保衛”、“看守”。

北票市▲

位於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中游,鄰接內蒙古自治區。1946年置北票縣。清光緒年間發現境內有四處地方地下藏煤,官府發下龍票(即窯照),許可開採。因這四處皆在朝陽北,故名北四票,簡稱北票。1985年設市。

大連市▲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東臨黃海,西臨渤海。“大連”一名源于達連灣,此稱始於清光緒年間,因自然地理形態而得名。據《南金鄉土志》載:“大連灣為遼東半島之東岸第一大澳,……灣首分三小澳,南曰得勝澳,西曰華船澳,北曰手澳,……西向之小澳曰阿丁澳,此四澳可停泊,聚數澳於大澳,故以大連名。”1905年稱大連,1950年置旅大市。1981年改稱大連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瓦房店市▲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西部,西瀕渤海遼東灣。1913年設複縣,1948年設瓦房店市,後撤。1985年複置。瓦房店,因清代有人在此建瓦房開旅店而得名。

普蘭店市▲

位於遼寧半島的中南部,東南瀕黃海。1945年置新金縣,取金縣首字並附新意而得名。1959年遷治昔蘭店鎮。1991年設普蘭店市。普蘭,滿語意為“荊刺”。據《欽定盛京通志》:“國語(滿語),捕拉,棘刺也。”

莊河市▲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東部,南瀕黃海。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置莊河廳,1913年設莊河縣。因境內大莊河而得名。據民國《莊河縣誌》:莊河,“初名紅崖子,以自城北五裡許天秤山南下一帶土岡赤色,旭日東昇望之如一片丹霞故名”。後“以莊河水經流其下”,故名莊河。

1992年設市。

長海縣▲

位於遼寧東半島東南部,是黃海北部的島嶼縣。1949年設長山縣。1953改為長海縣。取長山群島首字,又因深居黃海之中而得名。

大慶市▲

位於東經125.0°,北緯46.6°,在黑龍江省西部。1959年松遼盆地第三號探井噴油了。這時正是我國建國十周年大慶的前夕,為紀念這個大喜大慶的日子,給這個油田取名為大慶。1979年由安達市改今名,以油田名命名。

林甸縣▲

位於東經124.8°,北緯47.2°,在黑龍江省西部。相傳城北三十餘裡,昔有林姓開店,稱作林家店。又四周多草甸,故稱林家甸。清議設縣時,遂擬名林甸。1917年置縣。

肇州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5.2°,北緯45.7°,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部。1913年設縣。因此地為金國祖先肇興之地,故名。

肇源縣▲

位於東經125.1°,北緯45.5°,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側。1956年設縣。以金太祖完顏旻在此破遼,肇基王績得名。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位於東經124.4°,北緯46.8°,在黑龍江省西部。1966年置縣。杜爾伯特為蒙古科爾沁十旗之一部。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丹東市▲

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東南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丹東市原名“安東市”,“安東”一名源于唐代的安東都護府。清光緒二年(1876年)置安東縣。1934年置安東市。1965年將安東改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東港市▲

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東臨鴨綠江與朝鮮相望,南瀕黃海。清光緒二年(1876年)設安東縣,1965年因縣治附近有大東溝而改今名。據《安東縣誌》:大東溝“鴨綠江之一港。舊時東邊百貨咸集于此,蓋安東西南水路要衝也”。1993年改為東港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寬甸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東南部,鴨綠江中下游,東北與吉林省交界。清光緒二年(1876年)於六甸之中的寬甸置縣,因寬甸為名。因此地於坦廣闊,宜於耕種,故名寬甸。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鳳城市▲

位於遼寧省東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設鳳凰城巡檢司,1913年置鳳凰縣。1914年因與湖南省鳳凰縣重名,改為鳳城縣。縣因鳳凰城堡得名,堡因築在鳳凰山上而得名。1985年改為鳳城滿族自治縣。1994年改為鳳城市。

撫順市、縣▲

位於遼寧省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素有“煤都”之稱。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撫順縣,1937年置撫順市。“撫順”—名源於撫順城,取“撫綏邊疆,順導夷民(女真)”之意,反映了明朝對元殘餘勢力納哈出“撫順持重”的政策。

清原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東部山地丘陵地區,東鄰吉林省。1925年設清源縣,取“大地清平”之意。後因和山西省清源縣重名,遂於1925年改為清原縣。1989年改為今縣。

新賓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東部山地丘陵,東鄰吉林省。清初稱興京,1928年置新賓縣,縣名取自新兵堡。民國年間因此地“人事日繁,商輳有四方來賓之象”,遂名新賓堡。1985年改為今縣名。

阜新市▲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阜新縣。1940年改阜新市。據《爾雅》:“大陸曰阜。”李巡注:“無石曰阜。”可見“阜”是指土山。縣境多土丘,故名。

彰武縣▲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饒陽河東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縣。彰武縣得自彰武台門。該門為清代在柳條邊柵修建的邊門。彰武,取表彰武功之意。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阜新縣。取“山阜日新”之意。

哈爾濱市▲

位於東經126.6°,北緯45.7°,在黑龍江省西部。1905年置濱江廳。哈爾濱,系金代“阿勒錦”村之轉音。據《欽定金史語解》“阿勒錦”系女真語“榮譽”之意。一說為滿語“曬網場”之意。1913年改濱江縣。1932年設哈爾濱市。

阿城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6.9°,北緯45。 6°,在黑龍江省西部,哈爾濱南部。1909年設縣。阿城,是滿語阿勒楚喀城的簡稱,意為黃金。縣名因城東阿勒楚喀河(阿什河)而得名。1987年設市。

尚志市▲

位於東經127.9°,北緯45.2°,在黑龍江省南部。1946年抗戰勝利後,為了紀念抗日民族英雄,抗聯三軍軍長,第二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烈士,改珠河縣為尚志縣。1988年設市。

雙城市▲

位於東經126.3°,北緯45.3°,在黑龍江省西緣。清光緒八年(1882年)設雙城廳,宣統元年(1909年)升為雙城府,1913年設縣。因縣境東南有兩座金代古城而得名。1988年設市。

五常市▲

位於東經127.2°,北緯44.9°,在黑龍江省南部,1913年設縣。得名于清同治年間的五常堡,固有仁,義、禮、智、信五個城門,故名五常。1993年設市。

呼蘭縣▲

位於東經124.8°,北緯48.4°,在黑龍江省中南部。1913年設縣,因境內呼蘭河而得名。呼蘭,系滿語,意為煙筒。

依蘭縣▲

位於東經129.5°,北緯46.3°,在黑龍江省中部。1913年設縣。依蘭,源自依蘭哈喇,系滿語,意為三姓。因赫哲族的葛依克勒、胡什哈裡、盧業勒三姓居此,故名。

巴彥縣▲

位於東經127.4°,北緯46.0°,在黑龍江省中南部。1919年設縣,舊名巴彥蘇蘇,有巴彥河。巴彥,系滿語,意為富,蘇蘇,意為高梁。

通河縣▲

位於東經128.7°,北緯45.9°,在黑龍江省中部。清光緒年間置大通縣,因大通河為名。1914年因與甘肅省大通縣重名,故改今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賓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7.5°,北緯45.7°,在黑龍江省中南部。1913年置縣。以故賓州為名。

方正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8.8°,北緯45.8°,在黑龍江省中部。清末設縣。有湖名方正泡,其形方正故名。

木蘭縣▲

位於東經128.0°,北緯45。 9°,在黑龍江省中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縣。以木蘭達河為名。木蘭,系滿語,意為圍場。

延壽縣▲

位於東經128.3°,北緯45.4°,在黑龍江省中部。1902年在長壽山地方置長壽縣。1914年因與四川省長壽縣同名,改名同賓縣,後以縣內有著名的螞蜒河(“螞蜒”系滿語,意為“肘子”),因而取長壽山和螞蜒河各一字,故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鶴岡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30.3°,北緯47.3°,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08年設鶴岡縣,因縣治在鶴丘崗,故名。1946年置興山市,1949年改今名。

蘿北縣▲

位於東經130.8°,北緯47.6°,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15年設縣。因位於托羅山之北,故名。《欽定盛京通志》:“國語(滿語),托囉,桃也。”

綏濱縣▲

位於東經131.8°,北緯47.3°,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29年設縣,因縣治在綏濱鎮,故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黑河市▲

位於東經127.5°,北緯50.2°,在黑龍江省北部,黑龍江畔。1980年設市。因臨黑龍江而得名。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北安市

位於東經126.5°,北緯48.2°,在黑龍江省中北部。1938年設北安縣,因北安鎮得名。取“北方平安”之意。1947年設市。後撤,1982年複設市。

五大邊池市▲

位於東經126.3°,北緯48.7°,在黑龍江省中北部。1983年設市。因湖而得名。因湖自南向北為頭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銜接如串珠狀,故名。

遜克縣▲

位於東經128.4°,北緯49.5°,在黑龍江省北部。1932年設遜河縣,因遜必拉河而得名。1929年設奇克縣,舊奇克特,系鄂倫春語新屋之意。1949年遜河縣和奇克縣合併,各取一字為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嫩江縣▲

位於東經125.2°,北緯49.1°,在黑龍江省西北部,嫩江上游。1913年設縣,因水得名。嫩,系蒙古語,意為碧綠。一說系滿語,意為妹妹。

孫吳縣▲

位於東經127.3°,北緯49.4°,在黑龍江省北部。1947年設縣。有孫、吳二姓居此,以孫、吳兩家地營子而得名。

呼瑪縣▲

位於東經126.6°,北緯51。 7°,在黑龍江省西北。1913年設縣。因境內有呼瑪爾河而得名。呼瑪爾,系滿語“煙囪”之意。一說系蒙古語“行圍前引之人”的意思。

塔河縣▲

位於東經124.7°,北緯52.3°,在黑龍江省北部。1980年設縣。縣治設在塔河,因名。塔河,一作塔哈,系蒙古語鐵掌之意。

漠河縣▲

位於東經122.4°,北緯53.0°,在黑龍江省北端。1918年設縣。縣治設在西林吉,因原有漠河鎮,故名。據《呼瑪縣誌》:“漠河,又名墨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北流入黑龍江。河水黑如墨色,故名墨河。”

葫蘆島市▲

位於遼寧省遼西走廊中部,南瀕渤海遼東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錦西撫民廳,因地處錦縣西部而得名。1913年置錦西縣。1956年曾析錦西縣設葫蘆島市,1997年撤。1994年改為葫蘆島市,因境內葫蘆島為名。葫蘆島因島狀如葫蘆,故名。

興城市▲

位於遼寧省遼西走廊中部,東南瀕渤海。遼設興城縣,清設寧遠州,因與甘肅、新疆,湖南、山西省寧遠縣同名,1914年複用舊稱,改為興城縣,1986年改市。

建昌縣▲

位於遼寧省西南部,大淩河下游,西鄰河北省。1937年置建昌縣,因北魏時縣境曾為建德、昌黎二郡所轄,故取二郡首字為名。

雞西市▲

位於東經130.9°,北緯45.3°,在黑龍江省東南部。1942年設雞寧縣,1949年改雞西縣,因處雞冠山西而得名。一說雞西為滿語“帶毛鹿皮”之意。另一說雞西與集賢為同詞異譯,意為“穿鹿皮衣的人”。1950年改市。

密山市▲

位於東經131。 8°,北緯45.5°,在黑龍江省東部,與俄羅斯為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蜂蜜山招墾局,俗稱局子街。光緒三十四年設密山府。1913年設縣,因縣城東南有蜂蜜山而得名。1988年設市。

春 雞東縣▲

位於東經131.0°,北緯45.3°,在黑龍江省東部,雞西市東,鄰接俄羅斯。1984年設縣。因位於雞冠山之東(一說為雞西市東)而得名。

虎林市▲

位於東經132.9°,北緯45,8°,在黑龍江省東部。1913年置縣。縣因境內的七虎林河而得名。又有七虎林山。“七虎林”系滿語“沙鷗”之意。1996年設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吉林市▲

位於吉林省中東部,松花江畔。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吉林烏拉城,乾隆十二年(1747年)置吉林廳,1936年設吉林市。吉林,是滿語“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意為“沿”,“烏拉”意為江,因在松花江畔,故名。

樺甸市▲

位於吉林省中南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樺甸縣設治局,1933年設縣。縣因縣北樺皮甸子而得名。1988年設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永吉縣▲

位於吉林省中東部。清雍正四年(1726年)設永吉州,永吉州源自吉林烏拉,1929年改為永吉縣,舊名另附新意,取永遠吉祥之意。

蛟河市▲

位於吉林省北部。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額穆縣,1939年設蛟河縣。縣因蚊河得名。蚊河,又作角哈河或覺哈河,是滿語同音譯。蚊河,滿語意為叫花子。1989年設市。

磐石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中部。清光緒八年(1882年)置磨盤巡檢,二十八年(1908年)設磐石縣。縣因境北磨盤山頂有一形如磨盤的巨石而得名。1995年設市。

舒蘭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北部,鄰接黑龍江省。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舒蘭縣。舒蘭,系滿語,意為“果實”,因此地是採集進貢山果之地而得名。1992年設市。

春秋中 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佳木斯市▲

位於東經130.3°,北緯46.8°,在黑龍江省東部,松花江畔。1930年設市。佳本斯,赫哲語,意為“屍體”。相傳這裡為古代的墓地。在其東郊敖其一帶曾發現過金元時代的墓群。一說“佳木斯”系滿語“驛丞”之意。

同江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32.5°,北緯47.6°,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19年設臨江縣,因與吉林省臨江縣同名,1914年改設同江縣。1987年設市。

富錦市▲

位於東經132.0°,北緯47.2°,在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畔。1909年設縣。富錦,源自富克錦,系赫哲語,意為“崗”。一說為滿語“小市場”。1988年設市。

樺川縣▲

位於東經130.7°,北緯47.0°,在黑龍江省東部。1909年設縣。因縣治在樺皮川,故名。

撫遠縣▲

位於東經134.3°,北緯48.3°,在黑龍江省東北隅。1913年設綏遠縣,1930年因與山西綏遠縣重名,遂改今名。取“安撫邊遠”之意。一說因撫遠山而得名。

樺南縣

位於東經130.5°,北緯46.2°,在黑龍江省中東部。1946年由樺川縣南部劃出置縣,故名。

湯原縣▲

位於東經129.8°,北緯46.7°,在黑龍江省中東部。1907年設縣。湯原,因湯旺河而得名。湯旺河,金代為土溫水或陶溫水,元代為桃溫水,明代稱吞河,清代始稱湯旺。據《欽定盛京通志》“國語(滿語),屯,海島也。”“湯旺、土溫、桃溫、吞河皆一音之轉”,為滿語“島”之意。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錦州市▲

位於遼寧省西南部,地處遼西走廊,西鄰河北省。遼代置錦州,清置錦州府。“錦州”一名源於遼代,起源于小淩河,此河以其迴旋如錦而名錦川。錦川在錦州西,州以水名。據《飲定盛京通志》:“按錦川,即小淩河。此河從西北繞城西而南,複折而北,經城之東,又轉南流,迴旋如錦,故名。”1945年置錦州市。

淩海市▲

位於遼寧省西南,遼西走廊東部,南瀕渤海。清設錦縣,因小淩河而得名,因該河迴旋如錦,又名錦川而得名。1993年改為淩海市,因瀕渤海,故名。

北寧市▲

位於遼寧省中西部,遼河平原西側。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置廣寧縣,因與湖南省廣寧縣重名,於1913年改為北鎮縣。北鎮因醫巫閭山為古稱五座鎮山中的北方鎮山而得名。1989年改為今名。1995年設市,取北鎮安寧之意命名。

黑山縣▲

位於遼寧省中部,饒陽河下游。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鎮安縣。1914年因與陝西縣鎮安縣同名,改稱黑山縣。縣因縣治東北隅的小黑山而得名。

義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西郊,遼西走廊東北。遼置宜州,金改義州,1913年置義縣。義州乃唐代“太宗遷渤海義州民于此”時僑遷之地名。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綏中縣▲

位於遼寧省西南部,遼西走廊南端,西鄰河北省山海關。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綏中縣。“綏’字意為安定,“中”取境內中後所首字並取中後所永久安定之意。

遼陽市、縣▲

位於遼寧省中部,太子河畔。為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遼置遼陽府,元置遼陽路,清置遼陽縣,1949年置遼陽市。“遼陽”始於漢代,因當時地處小遼水之北,故名。

燈塔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中部,渾河東岸,太子河北岸。燈塔縣源于遼陽市的燈塔區,燈塔區來自1954年成立的燈塔農業初級社。當時根據附近的送電高壓線鐵支架,狀若一座雄偉壯觀的塔,故名燈塔1980年撤區設縣。1996年設市。

遼源市▲

位於吉林省西南。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西安縣,1952年改遼源縣。因遼源州得名。遼源,因地處遼河之源而得名。

東遼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1956年由西安縣改名。後撤,複設。縣因東遼河而得名。

東豐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鄰接遼寧省西豐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東平縣,1914年因與山東省東平縣重,改東豐縣,與西豐相對而命名,寓豐收之意。

牡丹江市▲

位於東經129.6°,北緯44.5°,在黑龍江省東南部。1937年設市。牡丹江系滿語,意為彎曲的江。牡丹江婉蜒曲折流行於老虎嶺的群山之中,故名。市因河得名。

綏芬河市▲

位於東經131.2°,北緯44.4°,在黑龍江省東南角,東鄰俄羅斯。1975年設市。因位於綏芬河上游,故名。綏芬,系滿語,意為錐子。

林口縣k▲

位於東經130.0°,北緯45.2°,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東北部。1939年設縣。因縣位於老虎嶺和完達山的交接口的林門鎮,故名。

東甯縣▲

位於東經131.1°北緯44.0°,在黑龍江省東南隅。鄰接俄羅斯。1909年設東寧廳,1913年改縣。因位於甯安之東,故名。

海林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9.3°,北緯44.5°,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市西側。從甯安縣析置縣。海林因海浪河面得名,“海浪”,一作海蘭,系滿語,意為“榆樹”。1998年設市。

穆棱市▲

位於東經130.5°,北緯44。 9°,在黑龍江省東南部。宣統元年(1909年)設縣。穆棱,系滿語,意為馬。1995年設市。

甯安市

位於東經129.4°,北緯44.3°,在黑龍江省南部,與吉林省為鄰。1913年設縣。甯安源于“甯古塔”,系滿語“六個”之意,“安”,平安之意。1993年設市。

盤錦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遼河下游,西瀕渤海。清光緒年間置盤山廳,1913年改置盤山縣,1986年設盤錦市。“盤錦”一名取盤山縣和錦州市的首字而得名。

大窪縣▲

位於遼寧省遼河下游三角洲,西南瀕臨渤海。1970年設錦州市大窪區。1975年改縣。因大窪鎮而得名。鎮因地勢低窪而得名。

盤山縣▲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雙檯子河兩岸,遼河下游,西瀕渤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設盤山廳,1913年改縣。縣因盤山驛站得名。驛站因附近有十八盤山而得名。

七台河市▲

位於東經130.8°,北緯45。 8°,在黑龍江省東部。1970年設市。因縣有七台河而得名。

勃利縣▲

位於東經130.5°,北緯45.7°,在黑龍江省東部。1918年設縣因伯利河為名。勃利,系滿族剖阿裡部名,意為“弓”一說意為“碗豆”。

鐵力市▲

位於東經128.0°,北緯45.9°,在黑龍江省中部。1931年置鐵驪市,1956年改今名。鐵力縣因古代鐵驪部而得名。1988年設市。

齊齊哈爾(市▲

位於東經123.9°,北緯133.9°,在黑龍江省西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黑水廳,後升龍江府,1913年改龍江縣。1936年設齊齊哈爾市。齊齊哈爾,系蒙古語,意為“邊地”。

富裕縣▲

位於東經124.4°,北緯47.8°,在黑龍江省西部。1931年置縣。縣名得自富裕爾河名。富裕爾河又名烏裕爾河,系滿語,意為“低窪地”。

拜泉縣▲

位於東經126.0°,北緯47.6°,在黑龍江省中西部。1906年設縣。縣名得自巴拜泉。巴拜,系蒙古語,意為“寶貝”,“貴重”。

甘南縣▲

位於東經123.4°,北緯47.9°,在黑龍江省西部。1930年置縣。“甘”指放荒丈地的甘欄位,“南”指位於海拉爾之南。另據《今縣釋名》:因“在甘河之南”,故名。

訥河市▲

位於東經124.8°,北緯48.4°,在黑龍江省西部,西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初屬布特哈旗。1913年設縣。縣因水得名,源自訥木爾河。據《盛京通志》:“國語(滿語)訥默爾,嫩也。”1992年設市。

依安縣

位於東經125.3°,北緯47.9°,在黑龍江省西部。1923年設依安設治局。1929年設縣。依安,來源於依克明安部,建縣時取其首尾二字為名。

克山縣▲

位於東經125.8°,北緯48.0°,在黑龍江省西部,1915年設縣。喀爾喀勒圖山,省作二克山,縣以山得名。據《欽定盛京通志》:“蒙古語,哈勒噶圖,有門之謂也。”

泰來縣▲

位於東經123.4°,北緯46.4°,在黑龍江省西部,與吉林省為鄰。1916年置縣。清為劄賚特旗地,土名泰來氣屯。“泰來氣”系蒙古語,意為“種豆者”。又據《泰來設治局志書》:泰來“俗名泰來氣(蒙語轉音)為蒙古人栽種之意。蓋其初有一栽豆喇嘛在此斬棘披荊,建室居住,故地以人名也”。

克東縣▲

位於東經126.2°,北緯48.0°,在黑龍江省中西部。1930年設縣。原屬克山縣,後從克山縣東境劃出析置,故名。

龍江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3.2°,北緯47.3°,在黑龍江省西部。清初以瀕黑龍江之璦琿為都會,因以黑龍江名省,1913年改縣。縣因水名。

瀋陽市▲

位於遼寧省中部,渾河河畔。為東北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遼金置沈州,元置瀋陽路,明置瀋陽衛,後稱盛京。1929年置瀋陽市。“瀋陽”一名源于瀋陽路。園地處小沈水(今渾河)之北,故名。據《欽定盛京通志》:小沈水“城南四裡,俗名五裡河,自東關觀音閣東泉眼發源,一日萬泉河,至騾子圈南入渾河。按《春秋·轂粱傳》:水北曰陽,故名瀋陽。”

新民市▲

位於遼寧省中部偏北,遼河中游平原地區。縣名源於新民屯。當時大批災民從關內來此墾荒,這些漢民被稱為“民人”。先來的“民人”居住地稱“民屯”,後來的故稱新民屯。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置新民廳,1912年設新民縣。1993年設市。

遼中縣▲

位於遼寧省中部,遼河和渾河中游地區。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置遼中縣,因地處遼河中游而得名。

法庫縣▲

位於遼寧省北部,遼河中游右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法庫直隸廳,1913年置法庫縣。縣名源于清初在盛京北境設置的“法庫邊門”。法庫,系滿語,意為魚粱,即捕魚的矮堰。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康平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怡區。清光緒六年(1880年)置康平縣。“康平”因清中期有移民來此墾荒,其中康姓先來,稱村為康家屯。當時遼河氾濫,盜匪橫行,民不聊生,置縣時,取康樂太平之義。

雙鴨山市▲

位於東經131.2°,北緯46.6°,在黑龍江省東部。1956年設市。因境內有兩山,形如雙鴨,故名。

集賢縣▲

位於東經131.1°,北緯46.7°,在黑龍江省東部。1946年建縣。因縣治在集賢鎮而得名。“集賢”系滿語“穿鹿皮衣的人”之意。1956年駐地移于福利屯。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友誼縣▲

位於東經131.8°,北緯46.7°,在黑龍江省東部。1960年設縣。後撤。1984年複置。

饒河縣▲

位於東經134.0°,北緯46.8°.在黑龍江省東部,烏蘇里江畔。1910年設縣,因河得名。又名饒力河。饒力河明代稱諾雷河。“諾雷”、“饒力”均為滿語“河床流蕩不定”之意。因為饒力河主要流經三江低地,河床擺動較大,故名。

寶清縣▲

位於東經132.0°,北緯46.3°,在黑龍江省東部,佳木斯市南面。1916年設縣。因寶清河而得名,寶清,系滿語,意為猴子。

四平市▲

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遼寧省。1937年設四平街市,1947年設四平市。因附近村名四平街得名。據清《昌圖府志》:四平街“東通吉林半拉山門,北至奉化縣(今梨樹縣),西達八面城,南抵□鷺村,其道裡距離皆相若,為四達之衢,故以為名”。

公主嶺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西南。1984年設公主嶺市。原名公主陵,因在市西北有一公主陵墓而得名。據《概觀滿洲地志》:“公主嶺地名因市街北五公里分水嶺上的公主陵而得名。”所葬公主據《現滿洲》認為是“清太宗的皇女下嫁蒙古達爾罕王,自帝都前來途中,病死於此地”。而《滿洲地志研究》則說是“清仁宗的侄女響齡公主的墳墓”。

梨樹縣▲

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遼寧省。清光緒四年(1878年)設奉化縣,後因與浙江省奉化縣重名,故於1914年改稱梨樹縣。傳說此地遍植梨樹而得名。此說不確。據《梨樹縣誌》:“此地原屬高句麗,以蘇姓得名。故地有赫爾蘇、昭蘇河、蘇龍起等號。此地本名列蘇城,一說城在蘇河之裡,故曰蘇裡,偏臉城在河之表,故又曰昭蘇。所言梨樹者,蓋轉音耳,斯說較為近是。”

雙遼市▲

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內蒙古自治區和遼寧省。清光緒年間置雙山安墾局,後置雙山縣,1913年設遼源縣,1940年雙山、遼原兩縣合併,取二縣首字得名。1996年設市。

伊通滿族自治縣▲

位於吉林省西南。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伊通河分防巡檢,光緒八年(1882年)設伊通州,宣統元年(1909年)改置伊通直隸州,1913年設縣。縣因伊通河得名。伊通,滿語意為“半翅鳥”。1988年改今名。

綏化縣▲

位於東經126.9°,北緯46.6°,在黑龍江省中部。1913年設縣,1982年設市。綏化因縣東北綏棱額山(今綏棱縣境)而得名。

安達市▲

位於東經125.3°,北緯46.4°,在黑龍江省中西部。1913年設縣,1984年設市。安達,系蒙古語,意為朋友。一說為蒙古官名。

肇東市▲

位於東經125.9°,北緯46.0°,在黑龍江省中南部。1914年設縣。因處肇州東,故名。

綏棱縣▲

位於東經127.1°,北緯47.2’,在黑龍江省西部。1917年設縣。因境北有綏楞山而得名。一說有綏額楞山。綏棱,系滿語“馬蜂”之意。

蘭西縣▲

位於東經126.3°,北緯46.2°,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北。1905年設縣。因縣城位於呼蘭河西而得名。

明水縣▲

位於東經125.9°,北緯47.2°,在黑龍江省西部。1929年設縣,因縣城東南有明水泉子而得名。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海倫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6.9°,北緯47.4°,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以北。1912年設縣。海倫,系滿語,意為水獺.1989年設海倫市。

青岡縣▲

位於東經126.1°,北緯46.7°,在黑龍江省中部。1905年設縣。舊名石人崗。石人為金代貴族墓前所置的石翁仲.又名柞樹崗,春暖花開時,崗上柞樹吐青,故名青崗。“崗”同“岡”。縣以此名。

慶安縣

位於東經126.5°,北緯46.8°,在黑龍江省中部。1919年設縣。望奎,取北望蔔奎(今齊齊哈爾)之意。卜奎,系滿語,似為“摔跤手”之意。

鐵嶺市、縣▲

位於遼寧省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明置鐵嶺衛,清置鐵嶺縣,新中國成立後曾設置鐵嶺專區、地區等,1979年設市。市因山產鐵礦,故名。

開原市▲

位於遼寧省北部,遼河中游。元置開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路治所移入咸平府(今開原老城),因避太祖宗朱元璋諱,改開元為開原。據《元史·地理志》:“金末,其將蒲鮮萬奴據遼東。元初癸巳歲,出師伐之,生禽萬奴,師至開元、恤品,東土悉平。開元之名,始見於此。”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開原縣。1988年設市。

昌圖縣▲

位於遼寧省北端,遼河東側,鄰接內蒙古自治區和吉林省。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設昌圖廳,1945年改昌圖縣。昌圖源于蒙古語“常突額爾克”前二字音。“常突”意為綠色草原。

西豐縣▲

位於遼寧省東北部,東鄰吉林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西豐縣。西豐與吉林省東豐縣相對,取此地物產豐盛之意。又據《西豐鄉土志》:“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奏請弛禁招墾,本境隸分水嶺之西,因稱為圍場西流水,二十八年秋設縣治,名其縣曰西豐。”

通化市、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鄰接遼寧省。清光緒三年(1877年)設通化縣,1942年設通化市。據《滿語地名考》:“以通溝之通(通溝原屬通化縣,後分置輯安縣即今集安市)與已歸王化的化,取名通化。”

梅河口市k▲

位於吉林省南部。梅河口市原名海龍,系滿語“水獺”之意,清光緒六年(1880年)置海龍廳,1913年設海龍縣。1985年改為梅河口市,市因鎮而得名。梅河口指地處梅河入柳河之口。

集安市

位於吉林省南部,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清光緒二十八年(1908年)設輯安縣,1965年改為集安縣。輯、集為同音相轉得名。1988年設市。

輝南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輝發河北岸。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輝南直隸廳,民國初年改為縣。輝南,因舊城址位於輝發河南岸而得名。

柳河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西鄰遼寧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8年)置柳河縣。因縣東有柳樹河子而得名。

延吉市▲

位於吉林省東部,東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延吉廳,1913年改縣,1945年改市。傳說當地盛產黃煙,秋獲後,集市出售,故稱“煙集”。延吉是煙集的音轉。一說“延吉”系滿語,意為“石羊”。

龍井市▲

位於吉林省東部,圖們江北岸。1913年設延吉縣,1983年因市縣同名而改今名。相傳早年此地缺水,後來自天上掉下一條龍,掉落之處出現一眼水井,井水甘甜,故名龍井。一說早年有人遷此墾荒,發現一口井,為便於提水,便架起吊橋,朝鮮族稱為龍吊井,簡稱龍井。1988年設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琿春市▲

位於吉林省東南,與俄羅斯,朝鮮接壤。明置琿春衛,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置琿春協領,宣統二年設琿春廳,1914年改縣。據《明史》:“琿春”,系女真語,意為“邊陬邊地”之意,另譯“尾巴”之意。一說為滿語“雪橇”之意。1988年設市。

圖們市▲

位於吉林省東部,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1965年設圖們市,因鄰圖們江而得名。“圖們”系滿語“圖們色禽”的簡稱。“圖們”,意為“萬”,“色禽”意為“河”。

敦化市▲

位於吉林省東部,東鄰黑龍江省。清光緒八年(1882年)設敦化縣。敦化,土名敖東,阿克敦,系滿語“風口”之意。據《滿洲地名考》稱:敦化,典出《中庸》“大德敦化”一語。1985年設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安圖縣▲

位於吉林省東部。清宣統元年(1909年)始設安圖縣。因此地位於長白府東,圖們江淵源之地,“蓋存有保安圖們江之意”,故名安圖。

汪清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東部,北鄰黑龍江省。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江汪縣,因汪清河得名。“汪清”系女真語,本音作汪欽,意為堡壘。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和龍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南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和龍縣,因和龍峪得名。“和龍峪”,系滿語,意為“山谷”。因地處群山谷地之中而得名。1993年設市。

伊春市▲

位於東經128.9°,北緯47.7°,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52年設伊春縣。一說伊春,來自金代的宜春縣名。“伊春”系滿語“出衣料皮子的地方”。一說意為“一年之伊始”。1958年改市。

嘉蔭縣▲

位於東經130.4°,北緯48.8°,在黑龍江省北部。1955年置縣。境內有嘉蔭河,又名佳金河,以產優質的黃金著稱,訛稱嘉蔭。

營口市、縣▲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遼東灣東北岸,大淩河下游。清設營口海防廳、直隸廳。1913年置營口縣。1937年析置營口市。原在遼河口左岸有一大葦塘,由於遼河泄下的大量泥沙漸淤積成陸地,清道光年間形成小漁村,初名“設溝營”,簡稱“營子”,後因其地處遼河入海口,1830年因改營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蓋州市▲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西北,西瀕渤海遼東灣。漢設平郭縣,金置蓋州。清置蓋平縣,取蓋州、平郭首字得名。1965年改為蓋縣。1992年改為蓋州市。據《金史·地理志》:蓋州“本高麗蓋葛牟城,遼辰州。明昌四年罷曷蘇館,建辰州遼海軍節度使。六年,以與“陳”同音,更取蓋葛牟為名”。元初置蓋州路。

因縣治在本溪湖附近而得名。本溪湖原名“杯溪湖”,因此湖極小,宛如一杯水,湖底下窄上寬,形如犀牛之角,故以形態命名。後設縣時取其諧音寫為“本溪”。1949年設本溪市。1989年本溪縣改為本溪滿族自治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桓仁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東部山區,渾江中下游,東鄰吉林省。清光緒三年(1877年)始設懷仁縣,後因與山西省懷仁縣重名,遂於1914年改稱桓仁縣。據《擬改各省重複縣名呈文並批》:“該縣地古為渤海恒州”,故名。按:漢徙烏植於遼東,桓州因烏桓為名。1989年改為今縣名。

長春市▲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為吉林省省會。清嘉慶五年(1800年)置長春廳,光緒十五年(1889年)升為府,1913年置長春縣,1947年設長春市。據《遼史·地理志》謂長春州“本鴨子河春獵之地。興宗重熙八年置”。遼之長春州,當以該地為“春獵之地”而得名。王國維《觀堂集林》:“鴨子河即今松花江,鴨子河泊即今松花江西之科爾布罕泊,其西南三十五裡即遼長春州、金長春縣之所在。”一說長春廳因當地盛開的長春花而得名,長春花乃薔薇科野生月季花的別名。一說取名于附近的長春堡。長春,寓意吉祥。

九台市▲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飲馬河東岸。1932年設九台縣。當時吉林境內沿邊牆共設四邊門,二十八邊台。九台縣因從北數第九邊台而得名。1988年設市。

農安縣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遼置黃龍府,金設隆安州和隆安府,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設農安縣。農安乃隆安的音轉。據民國《吉林地志》:“縣治旁古塔,建于遼聖宗時,相稱龍安塔,音訛又似農安,遂為縣名。”

榆樹市▲

位於吉林省東北部,東鄰黑龍江省。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置榆樹廳,宣統元年(1909年)改置榆樹直隸廳,1913年改榆樹縣。縣城南有一古老參天的孤榆樹,村名有孤榆樹屯,縣因此得名。1990年設市。

德惠市▲

位於吉林省中北部,飲馬河西岸。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德惠縣。縣名取休德、懷惠二鄉尾字而得名。1994年設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朝陽市、縣▲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大淩河畔,鄰接內蒙古自治區。清乾隆年間置朝陽縣。1959年設市。因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一說取鳳鳴朝陽之義,定名朝陽。鳳鳴朝陽源於《詩經·大雅》“風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淩源市▲

位於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上游。1914年置淩源縣。因地處大淩河上源而得名。1991年設市。

建平市▲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東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置建平縣,因此地舊屬建昌和平泉兩縣轄境,取二縣首字得名。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上游。金置喀喇沁左翼旗,1940年設喀喇沁左翼旗。1958年改今名。“喀喇沁”系蒙古族部落名,意為“保衛”、“看守”。

北票市▲

位於遼寧省西部,大淩河中游,鄰接內蒙古自治區。1946年置北票縣。清光緒年間發現境內有四處地方地下藏煤,官府發下龍票(即窯照),許可開採。因這四處皆在朝陽北,故名北四票,簡稱北票。1985年設市。

大連市▲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東臨黃海,西臨渤海。“大連”一名源于達連灣,此稱始於清光緒年間,因自然地理形態而得名。據《南金鄉土志》載:“大連灣為遼東半島之東岸第一大澳,……灣首分三小澳,南曰得勝澳,西曰華船澳,北曰手澳,……西向之小澳曰阿丁澳,此四澳可停泊,聚數澳於大澳,故以大連名。”1905年稱大連,1950年置旅大市。1981年改稱大連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瓦房店市▲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西部,西瀕渤海遼東灣。1913年設複縣,1948年設瓦房店市,後撤。1985年複置。瓦房店,因清代有人在此建瓦房開旅店而得名。

普蘭店市▲

位於遼寧半島的中南部,東南瀕黃海。1945年置新金縣,取金縣首字並附新意而得名。1959年遷治昔蘭店鎮。1991年設普蘭店市。普蘭,滿語意為“荊刺”。據《欽定盛京通志》:“國語(滿語),捕拉,棘刺也。”

莊河市▲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東部,南瀕黃海。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置莊河廳,1913年設莊河縣。因境內大莊河而得名。據民國《莊河縣誌》:莊河,“初名紅崖子,以自城北五裡許天秤山南下一帶土岡赤色,旭日東昇望之如一片丹霞故名”。後“以莊河水經流其下”,故名莊河。

1992年設市。

長海縣▲

位於遼寧東半島東南部,是黃海北部的島嶼縣。1949年設長山縣。1953改為長海縣。取長山群島首字,又因深居黃海之中而得名。

大慶市▲

位於東經125.0°,北緯46.6°,在黑龍江省西部。1959年松遼盆地第三號探井噴油了。這時正是我國建國十周年大慶的前夕,為紀念這個大喜大慶的日子,給這個油田取名為大慶。1979年由安達市改今名,以油田名命名。

林甸縣▲

位於東經124.8°,北緯47.2°,在黑龍江省西部。相傳城北三十餘裡,昔有林姓開店,稱作林家店。又四周多草甸,故稱林家甸。清議設縣時,遂擬名林甸。1917年置縣。

肇州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5.2°,北緯45.7°,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部。1913年設縣。因此地為金國祖先肇興之地,故名。

肇源縣▲

位於東經125.1°,北緯45.5°,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側。1956年設縣。以金太祖完顏旻在此破遼,肇基王績得名。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位於東經124.4°,北緯46.8°,在黑龍江省西部。1966年置縣。杜爾伯特為蒙古科爾沁十旗之一部。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丹東市▲

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東南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丹東市原名“安東市”,“安東”一名源于唐代的安東都護府。清光緒二年(1876年)置安東縣。1934年置安東市。1965年將安東改為丹東,意為紅色東方。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東港市▲

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東臨鴨綠江與朝鮮相望,南瀕黃海。清光緒二年(1876年)設安東縣,1965年因縣治附近有大東溝而改今名。據《安東縣誌》:大東溝“鴨綠江之一港。舊時東邊百貨咸集于此,蓋安東西南水路要衝也”。1993年改為東港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寬甸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東南部,鴨綠江中下游,東北與吉林省交界。清光緒二年(1876年)於六甸之中的寬甸置縣,因寬甸為名。因此地於坦廣闊,宜於耕種,故名寬甸。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鳳城市▲

位於遼寧省東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設鳳凰城巡檢司,1913年置鳳凰縣。1914年因與湖南省鳳凰縣重名,改為鳳城縣。縣因鳳凰城堡得名,堡因築在鳳凰山上而得名。1985年改為鳳城滿族自治縣。1994年改為鳳城市。

撫順市、縣▲

位於遼寧省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素有“煤都”之稱。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撫順縣,1937年置撫順市。“撫順”—名源於撫順城,取“撫綏邊疆,順導夷民(女真)”之意,反映了明朝對元殘餘勢力納哈出“撫順持重”的政策。

清原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東部山地丘陵地區,東鄰吉林省。1925年設清源縣,取“大地清平”之意。後因和山西省清源縣重名,遂於1925年改為清原縣。1989年改為今縣。

新賓滿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東部山地丘陵,東鄰吉林省。清初稱興京,1928年置新賓縣,縣名取自新兵堡。民國年間因此地“人事日繁,商輳有四方來賓之象”,遂名新賓堡。1985年改為今縣名。

阜新市▲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阜新縣。1940年改阜新市。據《爾雅》:“大陸曰阜。”李巡注:“無石曰阜。”可見“阜”是指土山。縣境多土丘,故名。

彰武縣▲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饒陽河東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縣。彰武縣得自彰武台門。該門為清代在柳條邊柵修建的邊門。彰武,取表彰武功之意。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阜新縣。取“山阜日新”之意。

哈爾濱市▲

位於東經126.6°,北緯45.7°,在黑龍江省西部。1905年置濱江廳。哈爾濱,系金代“阿勒錦”村之轉音。據《欽定金史語解》“阿勒錦”系女真語“榮譽”之意。一說為滿語“曬網場”之意。1913年改濱江縣。1932年設哈爾濱市。

阿城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6.9°,北緯45。 6°,在黑龍江省西部,哈爾濱南部。1909年設縣。阿城,是滿語阿勒楚喀城的簡稱,意為黃金。縣名因城東阿勒楚喀河(阿什河)而得名。1987年設市。

尚志市▲

位於東經127.9°,北緯45.2°,在黑龍江省南部。1946年抗戰勝利後,為了紀念抗日民族英雄,抗聯三軍軍長,第二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烈士,改珠河縣為尚志縣。1988年設市。

雙城市▲

位於東經126.3°,北緯45.3°,在黑龍江省西緣。清光緒八年(1882年)設雙城廳,宣統元年(1909年)升為雙城府,1913年設縣。因縣境東南有兩座金代古城而得名。1988年設市。

五常市▲

位於東經127.2°,北緯44.9°,在黑龍江省南部,1913年設縣。得名于清同治年間的五常堡,固有仁,義、禮、智、信五個城門,故名五常。1993年設市。

呼蘭縣▲

位於東經124.8°,北緯48.4°,在黑龍江省中南部。1913年設縣,因境內呼蘭河而得名。呼蘭,系滿語,意為煙筒。

依蘭縣▲

位於東經129.5°,北緯46.3°,在黑龍江省中部。1913年設縣。依蘭,源自依蘭哈喇,系滿語,意為三姓。因赫哲族的葛依克勒、胡什哈裡、盧業勒三姓居此,故名。

巴彥縣▲

位於東經127.4°,北緯46.0°,在黑龍江省中南部。1919年設縣,舊名巴彥蘇蘇,有巴彥河。巴彥,系滿語,意為富,蘇蘇,意為高梁。

通河縣▲

位於東經128.7°,北緯45.9°,在黑龍江省中部。清光緒年間置大通縣,因大通河為名。1914年因與甘肅省大通縣重名,故改今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賓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7.5°,北緯45.7°,在黑龍江省中南部。1913年置縣。以故賓州為名。

方正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8.8°,北緯45.8°,在黑龍江省中部。清末設縣。有湖名方正泡,其形方正故名。

木蘭縣▲

位於東經128.0°,北緯45。 9°,在黑龍江省中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縣。以木蘭達河為名。木蘭,系滿語,意為圍場。

延壽縣▲

位於東經128.3°,北緯45.4°,在黑龍江省中部。1902年在長壽山地方置長壽縣。1914年因與四川省長壽縣同名,改名同賓縣,後以縣內有著名的螞蜒河(“螞蜒”系滿語,意為“肘子”),因而取長壽山和螞蜒河各一字,故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鶴岡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30.3°,北緯47.3°,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08年設鶴岡縣,因縣治在鶴丘崗,故名。1946年置興山市,1949年改今名。

蘿北縣▲

位於東經130.8°,北緯47.6°,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15年設縣。因位於托羅山之北,故名。《欽定盛京通志》:“國語(滿語),托囉,桃也。”

綏濱縣▲

位於東經131.8°,北緯47.3°,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29年設縣,因縣治在綏濱鎮,故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黑河市▲

位於東經127.5°,北緯50.2°,在黑龍江省北部,黑龍江畔。1980年設市。因臨黑龍江而得名。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北安市

位於東經126.5°,北緯48.2°,在黑龍江省中北部。1938年設北安縣,因北安鎮得名。取“北方平安”之意。1947年設市。後撤,1982年複設市。

五大邊池市▲

位於東經126.3°,北緯48.7°,在黑龍江省中北部。1983年設市。因湖而得名。因湖自南向北為頭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銜接如串珠狀,故名。

遜克縣▲

位於東經128.4°,北緯49.5°,在黑龍江省北部。1932年設遜河縣,因遜必拉河而得名。1929年設奇克縣,舊奇克特,系鄂倫春語新屋之意。1949年遜河縣和奇克縣合併,各取一字為名。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嫩江縣▲

位於東經125.2°,北緯49.1°,在黑龍江省西北部,嫩江上游。1913年設縣,因水得名。嫩,系蒙古語,意為碧綠。一說系滿語,意為妹妹。

孫吳縣▲

位於東經127.3°,北緯49.4°,在黑龍江省北部。1947年設縣。有孫、吳二姓居此,以孫、吳兩家地營子而得名。

呼瑪縣▲

位於東經126.6°,北緯51。 7°,在黑龍江省西北。1913年設縣。因境內有呼瑪爾河而得名。呼瑪爾,系滿語“煙囪”之意。一說系蒙古語“行圍前引之人”的意思。

塔河縣▲

位於東經124.7°,北緯52.3°,在黑龍江省北部。1980年設縣。縣治設在塔河,因名。塔河,一作塔哈,系蒙古語鐵掌之意。

漠河縣▲

位於東經122.4°,北緯53.0°,在黑龍江省北端。1918年設縣。縣治設在西林吉,因原有漠河鎮,故名。據《呼瑪縣誌》:“漠河,又名墨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北流入黑龍江。河水黑如墨色,故名墨河。”

葫蘆島市▲

位於遼寧省遼西走廊中部,南瀕渤海遼東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錦西撫民廳,因地處錦縣西部而得名。1913年置錦西縣。1956年曾析錦西縣設葫蘆島市,1997年撤。1994年改為葫蘆島市,因境內葫蘆島為名。葫蘆島因島狀如葫蘆,故名。

興城市▲

位於遼寧省遼西走廊中部,東南瀕渤海。遼設興城縣,清設寧遠州,因與甘肅、新疆,湖南、山西省寧遠縣同名,1914年複用舊稱,改為興城縣,1986年改市。

建昌縣▲

位於遼寧省西南部,大淩河下游,西鄰河北省。1937年置建昌縣,因北魏時縣境曾為建德、昌黎二郡所轄,故取二郡首字為名。

雞西市▲

位於東經130.9°,北緯45.3°,在黑龍江省東南部。1942年設雞寧縣,1949年改雞西縣,因處雞冠山西而得名。一說雞西為滿語“帶毛鹿皮”之意。另一說雞西與集賢為同詞異譯,意為“穿鹿皮衣的人”。1950年改市。

密山市▲

位於東經131。 8°,北緯45.5°,在黑龍江省東部,與俄羅斯為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蜂蜜山招墾局,俗稱局子街。光緒三十四年設密山府。1913年設縣,因縣城東南有蜂蜜山而得名。1988年設市。

春 雞東縣▲

位於東經131.0°,北緯45.3°,在黑龍江省東部,雞西市東,鄰接俄羅斯。1984年設縣。因位於雞冠山之東(一說為雞西市東)而得名。

虎林市▲

位於東經132.9°,北緯45,8°,在黑龍江省東部。1913年置縣。縣因境內的七虎林河而得名。又有七虎林山。“七虎林”系滿語“沙鷗”之意。1996年設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吉林市▲

位於吉林省中東部,松花江畔。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吉林烏拉城,乾隆十二年(1747年)置吉林廳,1936年設吉林市。吉林,是滿語“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意為“沿”,“烏拉”意為江,因在松花江畔,故名。

樺甸市▲

位於吉林省中南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置樺甸縣設治局,1933年設縣。縣因縣北樺皮甸子而得名。1988年設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永吉縣▲

位於吉林省中東部。清雍正四年(1726年)設永吉州,永吉州源自吉林烏拉,1929年改為永吉縣,舊名另附新意,取永遠吉祥之意。

蛟河市▲

位於吉林省北部。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額穆縣,1939年設蛟河縣。縣因蚊河得名。蚊河,又作角哈河或覺哈河,是滿語同音譯。蚊河,滿語意為叫花子。1989年設市。

磐石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中部。清光緒八年(1882年)置磨盤巡檢,二十八年(1908年)設磐石縣。縣因境北磨盤山頂有一形如磨盤的巨石而得名。1995年設市。

舒蘭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北部,鄰接黑龍江省。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舒蘭縣。舒蘭,系滿語,意為“果實”,因此地是採集進貢山果之地而得名。1992年設市。

春秋中 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佳木斯市▲

位於東經130.3°,北緯46.8°,在黑龍江省東部,松花江畔。1930年設市。佳本斯,赫哲語,意為“屍體”。相傳這裡為古代的墓地。在其東郊敖其一帶曾發現過金元時代的墓群。一說“佳木斯”系滿語“驛丞”之意。

同江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32.5°,北緯47.6°,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19年設臨江縣,因與吉林省臨江縣同名,1914年改設同江縣。1987年設市。

富錦市▲

位於東經132.0°,北緯47.2°,在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畔。1909年設縣。富錦,源自富克錦,系赫哲語,意為“崗”。一說為滿語“小市場”。1988年設市。

樺川縣▲

位於東經130.7°,北緯47.0°,在黑龍江省東部。1909年設縣。因縣治在樺皮川,故名。

撫遠縣▲

位於東經134.3°,北緯48.3°,在黑龍江省東北隅。1913年設綏遠縣,1930年因與山西綏遠縣重名,遂改今名。取“安撫邊遠”之意。一說因撫遠山而得名。

樺南縣

位於東經130.5°,北緯46.2°,在黑龍江省中東部。1946年由樺川縣南部劃出置縣,故名。

湯原縣▲

位於東經129.8°,北緯46.7°,在黑龍江省中東部。1907年設縣。湯原,因湯旺河而得名。湯旺河,金代為土溫水或陶溫水,元代為桃溫水,明代稱吞河,清代始稱湯旺。據《欽定盛京通志》“國語(滿語),屯,海島也。”“湯旺、土溫、桃溫、吞河皆一音之轉”,為滿語“島”之意。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錦州市▲

位於遼寧省西南部,地處遼西走廊,西鄰河北省。遼代置錦州,清置錦州府。“錦州”一名源於遼代,起源于小淩河,此河以其迴旋如錦而名錦川。錦川在錦州西,州以水名。據《飲定盛京通志》:“按錦川,即小淩河。此河從西北繞城西而南,複折而北,經城之東,又轉南流,迴旋如錦,故名。”1945年置錦州市。

淩海市▲

位於遼寧省西南,遼西走廊東部,南瀕渤海。清設錦縣,因小淩河而得名,因該河迴旋如錦,又名錦川而得名。1993年改為淩海市,因瀕渤海,故名。

北寧市▲

位於遼寧省中西部,遼河平原西側。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置廣寧縣,因與湖南省廣寧縣重名,於1913年改為北鎮縣。北鎮因醫巫閭山為古稱五座鎮山中的北方鎮山而得名。1989年改為今名。1995年設市,取北鎮安寧之意命名。

黑山縣▲

位於遼寧省中部,饒陽河下游。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鎮安縣。1914年因與陝西縣鎮安縣同名,改稱黑山縣。縣因縣治東北隅的小黑山而得名。

義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西郊,遼西走廊東北。遼置宜州,金改義州,1913年置義縣。義州乃唐代“太宗遷渤海義州民于此”時僑遷之地名。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綏中縣▲

位於遼寧省西南部,遼西走廊南端,西鄰河北省山海關。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綏中縣。“綏’字意為安定,“中”取境內中後所首字並取中後所永久安定之意。

遼陽市、縣▲

位於遼寧省中部,太子河畔。為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遼置遼陽府,元置遼陽路,清置遼陽縣,1949年置遼陽市。“遼陽”始於漢代,因當時地處小遼水之北,故名。

燈塔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中部,渾河東岸,太子河北岸。燈塔縣源于遼陽市的燈塔區,燈塔區來自1954年成立的燈塔農業初級社。當時根據附近的送電高壓線鐵支架,狀若一座雄偉壯觀的塔,故名燈塔1980年撤區設縣。1996年設市。

遼源市▲

位於吉林省西南。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西安縣,1952年改遼源縣。因遼源州得名。遼源,因地處遼河之源而得名。

東遼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1956年由西安縣改名。後撤,複設。縣因東遼河而得名。

東豐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鄰接遼寧省西豐縣。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東平縣,1914年因與山東省東平縣重,改東豐縣,與西豐相對而命名,寓豐收之意。

牡丹江市▲

位於東經129.6°,北緯44.5°,在黑龍江省東南部。1937年設市。牡丹江系滿語,意為彎曲的江。牡丹江婉蜒曲折流行於老虎嶺的群山之中,故名。市因河得名。

綏芬河市▲

位於東經131.2°,北緯44.4°,在黑龍江省東南角,東鄰俄羅斯。1975年設市。因位於綏芬河上游,故名。綏芬,系滿語,意為錐子。

林口縣k▲

位於東經130.0°,北緯45.2°,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東北部。1939年設縣。因縣位於老虎嶺和完達山的交接口的林門鎮,故名。

東甯縣▲

位於東經131.1°北緯44.0°,在黑龍江省東南隅。鄰接俄羅斯。1909年設東寧廳,1913年改縣。因位於甯安之東,故名。

海林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9.3°,北緯44.5°,在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市西側。從甯安縣析置縣。海林因海浪河面得名,“海浪”,一作海蘭,系滿語,意為“榆樹”。1998年設市。

穆棱市▲

位於東經130.5°,北緯44。 9°,在黑龍江省東南部。宣統元年(1909年)設縣。穆棱,系滿語,意為馬。1995年設市。

甯安市

位於東經129.4°,北緯44.3°,在黑龍江省南部,與吉林省為鄰。1913年設縣。甯安源于“甯古塔”,系滿語“六個”之意,“安”,平安之意。1993年設市。

盤錦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遼河下游,西瀕渤海。清光緒年間置盤山廳,1913年改置盤山縣,1986年設盤錦市。“盤錦”一名取盤山縣和錦州市的首字而得名。

大窪縣▲

位於遼寧省遼河下游三角洲,西南瀕臨渤海。1970年設錦州市大窪區。1975年改縣。因大窪鎮而得名。鎮因地勢低窪而得名。

盤山縣▲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雙檯子河兩岸,遼河下游,西瀕渤海。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設盤山廳,1913年改縣。縣因盤山驛站得名。驛站因附近有十八盤山而得名。

七台河市▲

位於東經130.8°,北緯45。 8°,在黑龍江省東部。1970年設市。因縣有七台河而得名。

勃利縣▲

位於東經130.5°,北緯45.7°,在黑龍江省東部。1918年設縣因伯利河為名。勃利,系滿族剖阿裡部名,意為“弓”一說意為“碗豆”。

鐵力市▲

位於東經128.0°,北緯45.9°,在黑龍江省中部。1931年置鐵驪市,1956年改今名。鐵力縣因古代鐵驪部而得名。1988年設市。

齊齊哈爾(市▲

位於東經123.9°,北緯133.9°,在黑龍江省西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黑水廳,後升龍江府,1913年改龍江縣。1936年設齊齊哈爾市。齊齊哈爾,系蒙古語,意為“邊地”。

富裕縣▲

位於東經124.4°,北緯47.8°,在黑龍江省西部。1931年置縣。縣名得自富裕爾河名。富裕爾河又名烏裕爾河,系滿語,意為“低窪地”。

拜泉縣▲

位於東經126.0°,北緯47.6°,在黑龍江省中西部。1906年設縣。縣名得自巴拜泉。巴拜,系蒙古語,意為“寶貝”,“貴重”。

甘南縣▲

位於東經123.4°,北緯47.9°,在黑龍江省西部。1930年置縣。“甘”指放荒丈地的甘欄位,“南”指位於海拉爾之南。另據《今縣釋名》:因“在甘河之南”,故名。

訥河市▲

位於東經124.8°,北緯48.4°,在黑龍江省西部,西鄰內蒙古自治區。清初屬布特哈旗。1913年設縣。縣因水得名,源自訥木爾河。據《盛京通志》:“國語(滿語)訥默爾,嫩也。”1992年設市。

依安縣

位於東經125.3°,北緯47.9°,在黑龍江省西部。1923年設依安設治局。1929年設縣。依安,來源於依克明安部,建縣時取其首尾二字為名。

克山縣▲

位於東經125.8°,北緯48.0°,在黑龍江省西部,1915年設縣。喀爾喀勒圖山,省作二克山,縣以山得名。據《欽定盛京通志》:“蒙古語,哈勒噶圖,有門之謂也。”

泰來縣▲

位於東經123.4°,北緯46.4°,在黑龍江省西部,與吉林省為鄰。1916年置縣。清為劄賚特旗地,土名泰來氣屯。“泰來氣”系蒙古語,意為“種豆者”。又據《泰來設治局志書》:泰來“俗名泰來氣(蒙語轉音)為蒙古人栽種之意。蓋其初有一栽豆喇嘛在此斬棘披荊,建室居住,故地以人名也”。

克東縣▲

位於東經126.2°,北緯48.0°,在黑龍江省中西部。1930年設縣。原屬克山縣,後從克山縣東境劃出析置,故名。

龍江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3.2°,北緯47.3°,在黑龍江省西部。清初以瀕黑龍江之璦琿為都會,因以黑龍江名省,1913年改縣。縣因水名。

瀋陽市▲

位於遼寧省中部,渾河河畔。為東北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遼金置沈州,元置瀋陽路,明置瀋陽衛,後稱盛京。1929年置瀋陽市。“瀋陽”一名源于瀋陽路。園地處小沈水(今渾河)之北,故名。據《欽定盛京通志》:小沈水“城南四裡,俗名五裡河,自東關觀音閣東泉眼發源,一日萬泉河,至騾子圈南入渾河。按《春秋·轂粱傳》:水北曰陽,故名瀋陽。”

新民市▲

位於遼寧省中部偏北,遼河中游平原地區。縣名源於新民屯。當時大批災民從關內來此墾荒,這些漢民被稱為“民人”。先來的“民人”居住地稱“民屯”,後來的故稱新民屯。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置新民廳,1912年設新民縣。1993年設市。

遼中縣▲

位於遼寧省中部,遼河和渾河中游地區。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置遼中縣,因地處遼河中游而得名。

法庫縣▲

位於遼寧省北部,遼河中游右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法庫直隸廳,1913年置法庫縣。縣名源于清初在盛京北境設置的“法庫邊門”。法庫,系滿語,意為魚粱,即捕魚的矮堰。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康平縣▲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遼寧省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怡區。清光緒六年(1880年)置康平縣。“康平”因清中期有移民來此墾荒,其中康姓先來,稱村為康家屯。當時遼河氾濫,盜匪橫行,民不聊生,置縣時,取康樂太平之義。

雙鴨山市▲

位於東經131.2°,北緯46.6°,在黑龍江省東部。1956年設市。因境內有兩山,形如雙鴨,故名。

集賢縣▲

位於東經131.1°,北緯46.7°,在黑龍江省東部。1946年建縣。因縣治在集賢鎮而得名。“集賢”系滿語“穿鹿皮衣的人”之意。1956年駐地移于福利屯。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友誼縣▲

位於東經131.8°,北緯46.7°,在黑龍江省東部。1960年設縣。後撤。1984年複置。

饒河縣▲

位於東經134.0°,北緯46.8°.在黑龍江省東部,烏蘇里江畔。1910年設縣,因河得名。又名饒力河。饒力河明代稱諾雷河。“諾雷”、“饒力”均為滿語“河床流蕩不定”之意。因為饒力河主要流經三江低地,河床擺動較大,故名。

寶清縣▲

位於東經132.0°,北緯46.3°,在黑龍江省東部,佳木斯市南面。1916年設縣。因寶清河而得名,寶清,系滿語,意為猴子。

四平市▲

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遼寧省。1937年設四平街市,1947年設四平市。因附近村名四平街得名。據清《昌圖府志》:四平街“東通吉林半拉山門,北至奉化縣(今梨樹縣),西達八面城,南抵□鷺村,其道裡距離皆相若,為四達之衢,故以為名”。

公主嶺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西南。1984年設公主嶺市。原名公主陵,因在市西北有一公主陵墓而得名。據《概觀滿洲地志》:“公主嶺地名因市街北五公里分水嶺上的公主陵而得名。”所葬公主據《現滿洲》認為是“清太宗的皇女下嫁蒙古達爾罕王,自帝都前來途中,病死於此地”。而《滿洲地志研究》則說是“清仁宗的侄女響齡公主的墳墓”。

梨樹縣▲

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遼寧省。清光緒四年(1878年)設奉化縣,後因與浙江省奉化縣重名,故於1914年改稱梨樹縣。傳說此地遍植梨樹而得名。此說不確。據《梨樹縣誌》:“此地原屬高句麗,以蘇姓得名。故地有赫爾蘇、昭蘇河、蘇龍起等號。此地本名列蘇城,一說城在蘇河之裡,故曰蘇裡,偏臉城在河之表,故又曰昭蘇。所言梨樹者,蓋轉音耳,斯說較為近是。”

雙遼市▲

位於吉林省西南,鄰接內蒙古自治區和遼寧省。清光緒年間置雙山安墾局,後置雙山縣,1913年設遼源縣,1940年雙山、遼原兩縣合併,取二縣首字得名。1996年設市。

伊通滿族自治縣▲

位於吉林省西南。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設伊通河分防巡檢,光緒八年(1882年)設伊通州,宣統元年(1909年)改置伊通直隸州,1913年設縣。縣因伊通河得名。伊通,滿語意為“半翅鳥”。1988年改今名。

綏化縣▲

位於東經126.9°,北緯46.6°,在黑龍江省中部。1913年設縣,1982年設市。綏化因縣東北綏棱額山(今綏棱縣境)而得名。

安達市▲

位於東經125.3°,北緯46.4°,在黑龍江省中西部。1913年設縣,1984年設市。安達,系蒙古語,意為朋友。一說為蒙古官名。

肇東市▲

位於東經125.9°,北緯46.0°,在黑龍江省中南部。1914年設縣。因處肇州東,故名。

綏棱縣▲

位於東經127.1°,北緯47.2’,在黑龍江省西部。1917年設縣。因境北有綏楞山而得名。一說有綏額楞山。綏棱,系滿語“馬蜂”之意。

蘭西縣▲

位於東經126.3°,北緯46.2°,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北。1905年設縣。因縣城位於呼蘭河西而得名。

明水縣▲

位於東經125.9°,北緯47.2°,在黑龍江省西部。1929年設縣,因縣城東南有明水泉子而得名。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海倫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東經126.9°,北緯47.4°,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以北。1912年設縣。海倫,系滿語,意為水獺.1989年設海倫市。

青岡縣▲

位於東經126.1°,北緯46.7°,在黑龍江省中部。1905年設縣。舊名石人崗。石人為金代貴族墓前所置的石翁仲.又名柞樹崗,春暖花開時,崗上柞樹吐青,故名青崗。“崗”同“岡”。縣以此名。

慶安縣

位於東經126.5°,北緯46.8°,在黑龍江省中部。1919年設縣。望奎,取北望蔔奎(今齊齊哈爾)之意。卜奎,系滿語,似為“摔跤手”之意。

鐵嶺市、縣▲

位於遼寧省北部,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明置鐵嶺衛,清置鐵嶺縣,新中國成立後曾設置鐵嶺專區、地區等,1979年設市。市因山產鐵礦,故名。

開原市▲

位於遼寧省北部,遼河中游。元置開元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路治所移入咸平府(今開原老城),因避太祖宗朱元璋諱,改開元為開原。據《元史·地理志》:“金末,其將蒲鮮萬奴據遼東。元初癸巳歲,出師伐之,生禽萬奴,師至開元、恤品,東土悉平。開元之名,始見於此。”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開原縣。1988年設市。

昌圖縣▲

位於遼寧省北端,遼河東側,鄰接內蒙古自治區和吉林省。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設昌圖廳,1945年改昌圖縣。昌圖源于蒙古語“常突額爾克”前二字音。“常突”意為綠色草原。

西豐縣▲

位於遼寧省東北部,東鄰吉林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置西豐縣。西豐與吉林省東豐縣相對,取此地物產豐盛之意。又據《西豐鄉土志》:“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奏請弛禁招墾,本境隸分水嶺之西,因稱為圍場西流水,二十八年秋設縣治,名其縣曰西豐。”

通化市、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鄰接遼寧省。清光緒三年(1877年)設通化縣,1942年設通化市。據《滿語地名考》:“以通溝之通(通溝原屬通化縣,後分置輯安縣即今集安市)與已歸王化的化,取名通化。”

梅河口市k▲

位於吉林省南部。梅河口市原名海龍,系滿語“水獺”之意,清光緒六年(1880年)置海龍廳,1913年設海龍縣。1985年改為梅河口市,市因鎮而得名。梅河口指地處梅河入柳河之口。

集安市

位於吉林省南部,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清光緒二十八年(1908年)設輯安縣,1965年改為集安縣。輯、集為同音相轉得名。1988年設市。

輝南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輝發河北岸。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輝南直隸廳,民國初年改為縣。輝南,因舊城址位於輝發河南岸而得名。

柳河縣▲

位於吉林省南部,西鄰遼寧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8年)置柳河縣。因縣東有柳樹河子而得名。

延吉市▲

位於吉林省東部,東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延吉廳,1913年改縣,1945年改市。傳說當地盛產黃煙,秋獲後,集市出售,故稱“煙集”。延吉是煙集的音轉。一說“延吉”系滿語,意為“石羊”。

龍井市▲

位於吉林省東部,圖們江北岸。1913年設延吉縣,1983年因市縣同名而改今名。相傳早年此地缺水,後來自天上掉下一條龍,掉落之處出現一眼水井,井水甘甜,故名龍井。一說早年有人遷此墾荒,發現一口井,為便於提水,便架起吊橋,朝鮮族稱為龍吊井,簡稱龍井。1988年設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琿春市▲

位於吉林省東南,與俄羅斯,朝鮮接壤。明置琿春衛,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置琿春協領,宣統二年設琿春廳,1914年改縣。據《明史》:“琿春”,系女真語,意為“邊陬邊地”之意,另譯“尾巴”之意。一說為滿語“雪橇”之意。1988年設市。

圖們市▲

位於吉林省東部,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1965年設圖們市,因鄰圖們江而得名。“圖們”系滿語“圖們色禽”的簡稱。“圖們”,意為“萬”,“色禽”意為“河”。

敦化市▲

位於吉林省東部,東鄰黑龍江省。清光緒八年(1882年)設敦化縣。敦化,土名敖東,阿克敦,系滿語“風口”之意。據《滿洲地名考》稱:敦化,典出《中庸》“大德敦化”一語。1985年設市。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安圖縣▲

位於吉林省東部。清宣統元年(1909年)始設安圖縣。因此地位於長白府東,圖們江淵源之地,“蓋存有保安圖們江之意”,故名安圖。

汪清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東部,北鄰黑龍江省。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江汪縣,因汪清河得名。“汪清”系女真語,本音作汪欽,意為堡壘。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和龍市▲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南隔圖們江與朝鮮相望。清宣統二年(1910年)置和龍縣,因和龍峪得名。“和龍峪”,系滿語,意為“山谷”。因地處群山谷地之中而得名。1993年設市。

伊春市▲

位於東經128.9°,北緯47.7°,在黑龍江省東北部。1952年設伊春縣。一說伊春,來自金代的宜春縣名。“伊春”系滿語“出衣料皮子的地方”。一說意為“一年之伊始”。1958年改市。

嘉蔭縣▲

位於東經130.4°,北緯48.8°,在黑龍江省北部。1955年置縣。境內有嘉蔭河,又名佳金河,以產優質的黃金著稱,訛稱嘉蔭。

營口市、縣▲

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遼東灣東北岸,大淩河下游。清設營口海防廳、直隸廳。1913年置營口縣。1937年析置營口市。原在遼河口左岸有一大葦塘,由於遼河泄下的大量泥沙漸淤積成陸地,清道光年間形成小漁村,初名“設溝營”,簡稱“營子”,後因其地處遼河入海口,1830年因改營口。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蓋州市▲

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西北,西瀕渤海遼東灣。漢設平郭縣,金置蓋州。清置蓋平縣,取蓋州、平郭首字得名。1965年改為蓋縣。1992年改為蓋州市。據《金史·地理志》:蓋州“本高麗蓋葛牟城,遼辰州。明昌四年罷曷蘇館,建辰州遼海軍節度使。六年,以與“陳”同音,更取蓋葛牟為名”。元初置蓋州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