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醫學專家張樂:致力於推進腦損傷規範化開展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長沙5月1日電“腦死亡不同于傳統心跳停止死亡, 規範化開展腦死亡評估, 可以保留患者尊嚴, 減少家屬無望等待, 給予更多醫療人文關懷, 在倫理學上更體現了對患者的尊重。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張樂告訴記者。

從江海湖畔到戈壁荒灘, 從繁華都市到大漠邊關, 張樂曾多次參與醫療援疆工作, 在邊疆地區救死扶傷, 傳播醫者大愛, 説明新疆地區的基層醫生提高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水準。

“無論身在何處, 我都謹記自己是一名醫務工作者, 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

”張樂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 他是國家衛健委腦死亡判定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積極推動腦損傷包括腦死亡評估規範化開展。

2013年3月, 我國第一個腦死亡判定行業標準——《腦死亡判定標準和技術規範(成人)》。 隨後, 張樂率先帶領湘雅團隊在我國中部地區積極開展了腦死亡規範評定工作。 2014年11月, 湘雅醫院順利成為全國首批“腦死亡判定質控合格醫院”。

2016年, 張樂當選為腦損傷質控評價中心腦死亡判定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並參與修訂了即將發佈的新版《腦死亡判定標準和技術規範(成人)》, 為推動全國的腦死亡規範化判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樂告訴記者, “腦死亡”概念最早於1968年由哈佛大學提出, 並發佈了包括自主呼吸停止、深度昏迷、腦電圖平直等判定標準。

經過半個世紀的反復臨床驗證與修訂, 目前許多國家提出了與當地實際醫療情況相符的腦死亡判定標準。 腦死亡判定是對現代臨床死亡標準的完善和補充, 作為死亡判定標準而言, 腦死亡比心死亡更加權威, 標誌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和人們對生命本質的更深層次認識。

“心跳停止可以復蘇, 但腦死亡後不可逆, 作為死亡判定標準更加科學、權威。 科學開展腦死亡評估工作, 可以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減輕患者家屬與社會的治療壓力, 適時終止無效的醫療救治, 合理使用有限資源。 以腦死亡作為臨床死亡的判定終點, 可保障器官存活, 有利於器官移植規範開展,

將為我國器官移植規範開展開闢良好前景。 ”張樂說。

記者瞭解到, 目前, 湘雅醫院已形成學術梯隊完整的神經重症腦損傷評估團隊, 獲得國家資質認證的腦死亡判定專業人員達9人, 包括臨床判定、腦電圖判定、誘發電位判定、經顱多普勒判定各領域, 已進行了數十例腦死亡病例判定。

作為湘雅醫院腦死亡判定團隊負責人, 張樂向湖南省衛計委申請整合省內優質醫療資源, 成立湖南省腦損傷評價質控中心, 此舉將進一步促進、推動我省各級醫療機構規範化腦死亡判定的開展, 並進一步推動器官移植工作的全面開展。

“只爭朝夕、幹事創業、不負重托, 我認為, 現代醫務工作者應該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全身心地投身於工作之中,

以幫助患者為榮, 減輕患者痛苦為樂。 ”張樂動情地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