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視覺中國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瑩
糖尿病很常見, 但這種病對健康的威脅往往不是疾病本身,
張瑩說, 想要避免糖尿病足的發生, 首先要評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1.過往病史:曾經有過足部潰瘍或因此截肢;
2.神經病變, 足部有刀割感、燒灼感、刺痛感、蟻爬感;
3.血管病變:足背動脈波動減弱、下肢發冷、靜脈曲張、間歇性跛行;
4.足部皮膚:胼胝、乾燥皸裂、真菌感染等;
5.關節因素:扁平足、弓形足、痛風石或其他關節畸形;
6.其他危險因素:鞋襪異常(過硬、過小、過緊)、吸煙等。
支招:做好日常“足控”遠離“糖足”
張瑩提醒糖友, 日常要像愛護顏面一樣愛護雙腳, 除了最基礎的控制血糖,
1.每日檢查足部, 觀察是否有皮膚發紅、破潰、水泡等。
2.做好足部護理:保持足部皮膚健康, 皮膚乾燥時使用護理霜, 治療真菌感染, 修剪趾甲時要直剪, 不能彎剪;難處理的胼胝(足部老繭)及時就醫。
3.選雙舒適的鞋子:糖友尤其是存在危險因素的患者, 應儘量避免穿高跟鞋、較硬的鞋、赤腳走路等情況;穿鞋前要仔細檢查鞋內有無異物, 及時清理。
4.適度泡腳:泡腳前要用手或溫度計測水溫, 切忌用腳去感覺水溫。 泡完腳後用軟毛巾擦乾, 保持趾縫乾爽。
5.出現足部皮膚損傷後一定不能麻痹大意, 及時就醫, 遵循醫生的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