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家軍崛起的幕後大佬,17歲被左宗棠扣為人質卻意外成了西北天子

網友們對西北馬家軍的瞭解大都集中在馬步芳、馬鴻逵等的荒淫殘暴和倒行逆施之上。 其實馬氏家族統治西北長達82年, 只是到了民國才變得臭名昭著, 在此之前都是以國之棟樑的形象示人。

馬鴻逵和馬步芳雖然叱吒西北數十年, 但頂多被人稱為“寧夏王”、“青海王”, 比起他們上一代領導人馬安良的“西北天子”來說就遜色太多。

馬鴻逵

馬安良, 原名馬七五, 西北馬家軍的真正奠基人。 從“馬七五”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來, 馬家軍就是草根逆襲, 只因遇到了一位叫左宗棠的貴人。

說道馬家軍的崛起就要從晚晴的回民反清運動說起。 19世紀六十年代, 受太平軍和撚軍的影響, 一直飽受清廷壓迫的陝甘回民也揭竿而起。

馬安良家為宗教世家, 馬占鼇年輕時就是遠近聞名的大阿訇, 所以河州起義沒多久, 他就被推選為“都招討”, 率領義軍多次大敗清軍, 成為西北回民反清義軍中重要頭領之一。

陝甘的起義之所以能成星火燎原之勢, 除了清廷腐朽統治外, 還因太平軍在東南鬧得太厲害, 朝廷不得不對西北暫時忍讓。 湘軍克復南京, 剿滅撚軍後, 左宗棠立刻揮湘軍精銳進入陝甘平亂。

左宗棠進陝甘之初認為“變亂十年未受懲創,

更無畏忌, 此等嗜亂之民, 非創钜痛深, 固難望其永久貼服也”。 所以左宗棠拒絕一切大股義軍的乞降請求, 在以重兵克服金積堡的馬化龍之後後, 又分三路大軍直奔河州的馬占鼇而來。

左宗棠調集40營兵力, 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策略, 將河州義軍圍困在太子寺。 馬占鼇在情急之下出奇招, 用“黑虎掏心”戰術將清軍打得一敗塗地, 擊斃清軍提督二人, 總兵八人, 副將四人, 參將三人, 遊擊三人等, 共計二十六員將官。

太子寺之戰可謂左宗棠生平最慘痛之戰敗,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馬占鼇竟然在此時提出了招安的請求。 左宗棠正值進退維谷之際, 很有可能會像前任一樣降職治罪, 所以這個消息讓他喜出望外。

為了防止義軍詐降, 左宗棠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可是馬占鼇不僅主動上繳騾馬四千匹、槍矛一萬四千把, 還把長子馬七五等十位義軍首領的兒子送到清軍大營為人質, 這就是著名的“十大少爺進安定”。

馬占鼇將長子送出本是迫不得已,

卻意外為他提供了一個展示才幹的舞臺。 左宗棠命軍士“張弓注視, 舉刀按鞘, 夾道羅列”, 而年僅17歲的馬七五卻毫無懼色, 對答如流。

左宗棠見狀對幕僚說:“馬占鼇固回中之傑, 其父子非凡品, 將來鎮壓河州, 其在馬氏父子乎!”並當即為其改名“馬安良”寓意除暴安良。

自從攀上左宗棠這個高枝後,馬安良家族才真正進入西北政壇。光緒二十一年,河湟地區又再次爆發農民起義,馬安良借平亂之機打擊異己又集宗教權利與一身。

八國聯軍進北京時,馬安良隨甘軍首領董福祥抗擊外國侵略者,保護慈溪太后西逃深得朝廷器重。因董福祥成為清廷對洋人妥協的犧牲品,馬安良趁機脫離甘軍,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天子”。

自從攀上左宗棠這個高枝後,馬安良家族才真正進入西北政壇。光緒二十一年,河湟地區又再次爆發農民起義,馬安良借平亂之機打擊異己又集宗教權利與一身。

八國聯軍進北京時,馬安良隨甘軍首領董福祥抗擊外國侵略者,保護慈溪太后西逃深得朝廷器重。因董福祥成為清廷對洋人妥協的犧牲品,馬安良趁機脫離甘軍,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天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