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新業態下的勞動者:他們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原標題:他們正改變我們的生活——聚焦新業態下的勞動者

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吳濤 邱宇

伴隨著網路訂餐、線上約車、移動支付等新興業態的興起, 以及居民消費的升級, 外賣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移動支付線下服務商等一大批新興職業應運而生。

這個“五一”勞動節, 中新網記者帶您走近這些新業態下的勞動者, 看看他們的職業“新”在何處, 體會他們勞動中的酸甜苦辣。

外賣配送員們。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外賣配送員

“不到一年瘦了40斤”

近年來, 網上外賣市場呈現爆發性增長,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的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 中國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到3.43億人。 巨大的市場需求, 催生了龐大的專職外賣配送員隊伍。 輕點手機, 外賣到家, 這份便利, 正是依靠眾多配送員才得以實現。

1994年出生的朱飛鵬, 在北京從事送外賣工作已經將近一年。 之前在企業做班車司機的他,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 業績步步升高到所在網站的前三名, 而體重則從190斤下降到150斤, 這也成為了他辛勤勞動的一大見證。

送外賣, 看似簡單, 但這並不只是一個體力活。 從剛入行時的手忙腳亂, 到現在的得心應手, 朱飛鵬摸索出自己的送單技巧, 即便是在派單高峰期同時派送12單, 他在看一眼地址後就能在自己腦子裡迅速規劃出一條最佳配送路線, 由近及遠, 實現最快的配送。

美團外賣配送員朱飛鵬準備配送, 他的手機殼上寫著“拼搏”二字。 中新網記者 李霈韻 攝

如今的朱飛鵬, 平均每天都能配送五六十單, 收入最高時月入過萬元, 能做到這樣的成績, 依靠的是不懈的努力。 記者注意到, 在他的手機殼上有兩個大字——拼搏, 正是在他的努力和堅持下, 女朋友和家人才從最初的不理解到現在的全力支持。 今年, 朱飛鵬將和相戀兩年多的女朋友走入婚姻殿堂。

“送外賣, 工作很平凡, 但不管颳風下雨, 我們第一時間為城市人民送上可口的飯菜, 所以也覺得很光榮,

顧客的一聲謝謝, 一個好評, 都讓自己很有成就感。 ” 朱飛鵬說。

外賣一般是要求半個小時內送達, 限時配送的壓力下, 讓配送員們特別渴望和感激顧客的理解和包容。 “去年冬天, 有一個客人下了訂單, 備註裡寫道:‘小哥您辛苦啦, 我這不著急, 您路上慢一點!’這讓我心裡特別暖和。 ”朱飛鵬說。

圖為滴滴專車司機陳洪彬。 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網約車司機

“安全抵達外的另一種價值”

CNNIC的資料顯示, 截至 2017 年 12 月, 網約專車或快車使用者規模達到 2.36 億, 增長率為 40.6%。 迅速發展的線上約車市場, 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一名網約車司機。

今年是42歲的陳洪彬做滴滴專車司機的第3年, 12年的部隊司機經驗讓他做起這行來得心應手。 以前是開著軍用卡車馳騁在雪域高原, 現在則是開著網約車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將每一位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

從早上六點出車到晚上七八點收車, 陳洪彬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 跑20多單。 “網約車帶給我新的機會, 收入也不錯。 ”程洪彬說, 與傳統計程車相比, 網約車更便捷, 乘客可以預估多久能打到車,也很少會遇到拒載的情況。

雖然工作很辛苦,日子也很平淡,但一個特殊的經歷卻讓他體會到自己這份職業的另一種價值。

4月15日這天,陳洪彬接到了一位特殊的乘客。原來,商場有一名臨產的孕婦,羊水已經破了,情況危急。由於120暫時沒有救護車,商場工作人員情急之下叫了專車。

當時有人勸他別接,怕生在車上,但陳洪彬毫不猶豫打開了車門。路上詢問得知孕婦是第二胎,產程可能比較快,陳洪彬迅速將她送達最近的醫院,等醫生護士將孕婦接走才默默離開。他後來才發現,汽車的後座已被鮮血和羊水浸染了大片。“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人沒事,就比什麼都好。”他說。

移動支付線下服務商

“商家的感謝是我工作的動力”

移動支付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這種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線下服務商的大力推廣功不可沒。

一年前,范悅從傳統的酒店行銷崗位跳槽到支付寶做線下服務商,工作內容主要是向中小微型的商家推廣更便捷的收款服務,通俗來說叫“碼哥”。

除了向商戶介紹手機二維碼的收款方式,範悅還會幫他們製作可以張貼或擺放在攤位的二維碼,方便顧客掃碼。“只靠手機的二維碼並不是那麼方便,需要頻繁拿出手機,還會遇到手機沒電或本人不在的情況。”他說。

最初,有些商戶對這種推廣有戒心。尤其是年紀較大且子女不在身邊的商戶,範悅主動提出幫他們下載收款軟體,卻被懷疑是“詐騙”。

“經過多次溝通後,他們開始使用二維碼收款並體會到了便利之處,有的人還會送我一些飲料和小吃表示感謝。”他說,商戶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謝,這種變化是他工作的動力之一。

與之前的工作相比,範悅現在的工作時間更自由,收入也翻了一倍。更重要的是,他覺得新工作服務的範圍更廣,也更有意義。

“除蟎師”何小梅在執行除蟎作業。中新網記者 李霈韻 攝

“除蟎師”

成就來自客戶“哇”一聲

隨著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趨向個性化、品質化,諸如除蟎師、衣櫥整理師等新興職業也隨之流行開來。

來自四川的何小梅今年已經38歲,原來在深圳一家廠裡做工,每日重複的流水線作業讓她感到乏味,2016年來北京後,她開始做家政保潔,直到去年10月份,競聘成為58到家的一名“除蟎師”。

“這個工作既新鮮又充滿挑戰。”何小梅稱,“剛開始我看到密密麻麻的蟎蟲屍體後也害怕,但是用過幾次後,除蟎機器使用熟練後就放心了,算是正式走上除蟎的道路。”

除蟎時,要一手拿著被褥,一手持“吸刮機”對其來回刮,將蟎蟲吸入機器內。記者試著拿起“吸刮機”,感覺有些重量。何小梅工作三小時下來(58平臺規定每單持續時間三小時),手腕承受的力量可想而知。

“除蟎以後,部分客戶並不敢看盛放蟎蟲的水盆,但更多的按捺不住好奇心,過來看都會‘哇’一聲,說‘我的床上怎麼會有這麼多蟎蟲’。”何小梅說,這時候感覺最有成就感,很多客戶做過一次除蟎後都成了“回頭客”。

“我想要一直做下去,因為收入要比原來多一點,每月能拿到七八千塊錢;另外,時間也比較自由,多勞多得,我覺得值。”何小梅說。

“小盒同學”在進行試吃。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新零售下的新職業

——“小盒同學”,“機器人飼養員”……

隨著新零售的不斷發展,諸如盒馬鮮生等新零售業態給居民帶來更高品質的消費和更多的便利,圍繞這些新零售業態,也出現了不少新職業。

比如,在盒馬鮮生,有一個職位叫“小盒同學”,每個店只有一位元,但工作內容非常豐富。盒馬鮮生北京十裡堡店的“小盒同學”名為菠菜(化名),她時而化身為主播,和網友互動;時而化身為試吃員,生猛海鮮等不限量;時而變成客服售後,服務會員;時而變成社區管理員,發放各種優惠福利。

菠菜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試吃直播,擺在她面前的是一桌子午餐肉,她要不停地吃,並發表意見,並和網友互動等。“剛開始吃起來感覺很好,細細品嘗,但到最後,因為吃的太多,又不能停,有點痛苦,簡直就是往嘴裡面硬塞了,大概吃了十幾種午餐肉。”

因為經常試吃,菠菜稱,從去年畢業開始幹這個工作到現在,大概胖了10斤。

和工作的多樣化相比,菠菜的收入並不算高,據瞭解,她每月大概拿6000多元。當問到研究生畢業的她為什麼找這個工作時,菠菜說,主要感覺還是現在工作更具有挑戰性,接觸東西更多,比如會接觸很多網紅和網紅店,蠻有意思。“畢業前我在一家科技新媒體單位實習,整天坐在辦公室,我想這並不適合我的性格。”

記者注意到,除了“小盒同學”,還有新零售企業最近發佈了“機器人飼養員”的招聘廣告。

……

種種“匪夷所思”的工種是這個時代進步的縮影,零售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帶來了新職位,也在改變我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完)

乘客可以預估多久能打到車,也很少會遇到拒載的情況。

雖然工作很辛苦,日子也很平淡,但一個特殊的經歷卻讓他體會到自己這份職業的另一種價值。

4月15日這天,陳洪彬接到了一位特殊的乘客。原來,商場有一名臨產的孕婦,羊水已經破了,情況危急。由於120暫時沒有救護車,商場工作人員情急之下叫了專車。

當時有人勸他別接,怕生在車上,但陳洪彬毫不猶豫打開了車門。路上詢問得知孕婦是第二胎,產程可能比較快,陳洪彬迅速將她送達最近的醫院,等醫生護士將孕婦接走才默默離開。他後來才發現,汽車的後座已被鮮血和羊水浸染了大片。“生命是第一位的,只要人沒事,就比什麼都好。”他說。

移動支付線下服務商

“商家的感謝是我工作的動力”

移動支付被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這種新業態的蓬勃發展,線下服務商的大力推廣功不可沒。

一年前,范悅從傳統的酒店行銷崗位跳槽到支付寶做線下服務商,工作內容主要是向中小微型的商家推廣更便捷的收款服務,通俗來說叫“碼哥”。

除了向商戶介紹手機二維碼的收款方式,範悅還會幫他們製作可以張貼或擺放在攤位的二維碼,方便顧客掃碼。“只靠手機的二維碼並不是那麼方便,需要頻繁拿出手機,還會遇到手機沒電或本人不在的情況。”他說。

最初,有些商戶對這種推廣有戒心。尤其是年紀較大且子女不在身邊的商戶,範悅主動提出幫他們下載收款軟體,卻被懷疑是“詐騙”。

“經過多次溝通後,他們開始使用二維碼收款並體會到了便利之處,有的人還會送我一些飲料和小吃表示感謝。”他說,商戶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謝,這種變化是他工作的動力之一。

與之前的工作相比,範悅現在的工作時間更自由,收入也翻了一倍。更重要的是,他覺得新工作服務的範圍更廣,也更有意義。

“除蟎師”何小梅在執行除蟎作業。中新網記者 李霈韻 攝

“除蟎師”

成就來自客戶“哇”一聲

隨著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趨向個性化、品質化,諸如除蟎師、衣櫥整理師等新興職業也隨之流行開來。

來自四川的何小梅今年已經38歲,原來在深圳一家廠裡做工,每日重複的流水線作業讓她感到乏味,2016年來北京後,她開始做家政保潔,直到去年10月份,競聘成為58到家的一名“除蟎師”。

“這個工作既新鮮又充滿挑戰。”何小梅稱,“剛開始我看到密密麻麻的蟎蟲屍體後也害怕,但是用過幾次後,除蟎機器使用熟練後就放心了,算是正式走上除蟎的道路。”

除蟎時,要一手拿著被褥,一手持“吸刮機”對其來回刮,將蟎蟲吸入機器內。記者試著拿起“吸刮機”,感覺有些重量。何小梅工作三小時下來(58平臺規定每單持續時間三小時),手腕承受的力量可想而知。

“除蟎以後,部分客戶並不敢看盛放蟎蟲的水盆,但更多的按捺不住好奇心,過來看都會‘哇’一聲,說‘我的床上怎麼會有這麼多蟎蟲’。”何小梅說,這時候感覺最有成就感,很多客戶做過一次除蟎後都成了“回頭客”。

“我想要一直做下去,因為收入要比原來多一點,每月能拿到七八千塊錢;另外,時間也比較自由,多勞多得,我覺得值。”何小梅說。

“小盒同學”在進行試吃。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新零售下的新職業

——“小盒同學”,“機器人飼養員”……

隨著新零售的不斷發展,諸如盒馬鮮生等新零售業態給居民帶來更高品質的消費和更多的便利,圍繞這些新零售業態,也出現了不少新職業。

比如,在盒馬鮮生,有一個職位叫“小盒同學”,每個店只有一位元,但工作內容非常豐富。盒馬鮮生北京十裡堡店的“小盒同學”名為菠菜(化名),她時而化身為主播,和網友互動;時而化身為試吃員,生猛海鮮等不限量;時而變成客服售後,服務會員;時而變成社區管理員,發放各種優惠福利。

菠菜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試吃直播,擺在她面前的是一桌子午餐肉,她要不停地吃,並發表意見,並和網友互動等。“剛開始吃起來感覺很好,細細品嘗,但到最後,因為吃的太多,又不能停,有點痛苦,簡直就是往嘴裡面硬塞了,大概吃了十幾種午餐肉。”

因為經常試吃,菠菜稱,從去年畢業開始幹這個工作到現在,大概胖了10斤。

和工作的多樣化相比,菠菜的收入並不算高,據瞭解,她每月大概拿6000多元。當問到研究生畢業的她為什麼找這個工作時,菠菜說,主要感覺還是現在工作更具有挑戰性,接觸東西更多,比如會接觸很多網紅和網紅店,蠻有意思。“畢業前我在一家科技新媒體單位實習,整天坐在辦公室,我想這並不適合我的性格。”

記者注意到,除了“小盒同學”,還有新零售企業最近發佈了“機器人飼養員”的招聘廣告。

……

種種“匪夷所思”的工種是這個時代進步的縮影,零售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帶來了新職位,也在改變我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