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小製作電影的主戰場 五一檔期誰是影市王者?

原標題:五一檔期, 誰是影市王者?

今年五一檔期, 是小製作電影的主戰場。 最激烈的爭奪在劉若英首次執導的《後來的我們》跟徐崢領銜的《幕後玩家》之間展開。 最終的贏家是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種趨勢漸漸呈現:小製作電影在融合類型的方向上走得越來越遠, 使得單純堅持類型的電影顯得層次不夠豐富。 以《後來的我們》為例, 該片預售一路破七千萬、八千萬、1.2億元, 創下文藝愛情片預售最好成績;然而實際上該片最催淚的部分是親情戲, 把愛情片、親情片兩種類型深切結合, 成就了這部電影的好口碑。 《幕後玩家》從故事本身來看是一部懸疑片, 男主角一出場就被困在一間密室裡, 讓人聯想起好萊塢多部懸疑心理電影的故事;然而導演又在故事裡融入了金融犯罪主題,

讓劇情張力極大加強, 非常刺激。 相對于《戰神紀》這樣耗資巨大的古裝史詩、《黃金花》這樣深情動人的親情片來說, 類型混搭不僅讓受眾群體擴大, 還增加了劇情吸引力。 在小製作混戰的檔期裡, 這種手法已經漸成王道。

《後來的我們》=《後來》

儘管劉若英反復強調這部電影跟這首歌無關, 但是《後來的我們》觀影過程中, 無論響起什麼背景音樂, 都跟《後來》似的。 或者說, 這部電影是華語版的《愛樂之城》, 或者是北京版的《甜蜜蜜》, 而《後來》是它唯一的主題曲。 這部電影單日票房過兩億元, 也證明了華語電影正在經歷一次急劇的下沉過程——劉若英的演唱會已經飽和乃至過度消費了,

但是在二線、三線城市, 有大量她的沉積歌迷可以開發, 這次《後來的我們》其實就是《後來》這首歌的變現, 那些聽這首歌熱淚盈眶的歌迷, 也就是看這部電影涕泗橫流的影迷。 這種重合的好處很明顯, 但劣勢也很明顯:這一次大家沖著劉若英的歌名來看電影, 下次還能見效嗎?

《後來的我們》的故事非常簡單乃至牽強, 但它催淚的力量著實強大。 當下多半年輕人屬於異鄉人群體, 見清、小曉的北漂情侶故事, 在劉若英的鏡頭裡反映出來昏黃溫暖的底色, 即便是從合租房搬到地下室, 劉若英的鏡頭裡也聚焦於地下室外、人行道旁的一朵花。 這種從塵埃裡開出花朵的精神, 讓觀影者莫名感到了一種歷經滄桑後得勝歸來的錯覺。

實際上, 劉若英確實觀察到了太多青春片導演未能觀察到的現象:為什麼在分手之後, 大家才會變成成功者——就像方小曉說的:我比較旺前男友。 因為在這個蛻變過程裡, 所經歷的難堪和惡毒是不願意給前女友看到的。 大多數戀情死在這個低谷, 這也讓《後來的我們》積累了天文數量級的潛在觀眾。

上映首日票房過兩億元, 《後來的我們》將讓劉若英創下繼趙薇之後又一位跨界導演票房傳奇。 劉若英以其文藝女青年的眼光, 敏銳抓到了兩個淚點:北漂戀情、異地親情。 田壯壯的表演實在加分, 片尾他的一封家書堪稱史詩級催淚彈, 現場一片唏噓。 劉若英避開了常見的陷阱:文藝導演往往把青春跟社會大事件結合起來, 而劉若英只關注時間的扭曲和故土的逼仄,當十年後林見清和方小曉重遇時,我們看到的是扭曲後無法復原的愛情、湮滅後只剩追憶的親情。這種摧毀,才是真正的蒙太奇殺傷力。

《幕後玩家》缺搞笑

作為一個真真正正數十億身家的富豪來說,《幕後玩家》裡的徐崢是不合格的。這部電影充斥著對富豪生活的通俗臆想:富豪一定是空虛的、一定是感情糜爛的,一定是嚮往平凡生活的。這種俗套大大拉低了該片的水準:像徐崢這樣的富豪,還是充滿著電影理想,還是孜孜不倦地推出新品。不過既然該片的劇本能夠打動徐崢,說明故事裡確實有閃光點——該片把一個密室逃脫的故事講得起伏跌宕;儘管在本格推理愛好者眼裡略顯粗糙,但在普通影迷看來,單單一個密室逃脫,就足夠證明導演的水準了。懸疑推理電影裡最考驗智商的情節設定,在導演這裡也過關了;雖然不如劉若英聲勢浩大,不過該片的成績也算是可以交代過去的。

億萬富豪被困在自己的別墅裡,從門窗到天花板,處處變成了神秘人圍困自己的幫兇。還好這位富豪智商超群,他不僅要逃出密室,還要反殺幕後黑手。 《幕後玩家》把懸疑與金融犯罪結合得頗為到位,不過如果想要票房更上一層樓,這部電影實在應該增加爆笑的元素。不妨把《幕後玩家》與《唐人街探案》系列比較,陳思成也大量借鑒了推理懸疑小說的元素,不過由於增加了輕鬆諧趣的氛圍,讓電影更加適合普通觀眾口味。 《幕後玩家》有徐崢這樣的大殺器,不玩喜劇實在不應該。

對照《幕後玩家》和《後來的我們》,更容易看到新手劉若英的弱勢和導演任鵬遠的專業。 《後來的我們》後半部分變得鬆散遊移,不能堅定地推進故事,見清與所謂的網友之間的曖昧胎死腹中,而方小曉突然從小太妹變成了一個愛情中的賢良女生,也讓觀眾感覺突兀。任鵬遠對節奏的把控更加到位,各條故事線編織得雖然有點跳脫,不過每一條線都是不斷掙扎前行的,最終合力成為故事的最高潮。一部電影是對導演最大的曝光,因而很多導演在處女作之後就徹底歇菜了。

張家輝的變與不變

張家輝執導的作品《低壓槽》,就跟他上一部執導的《砣地驅魔人》一樣,風格新奇,手法大膽,沒上映之前就有了“意識流警匪片”的評價。張家輝自己也說,讓觀眾悶,是導演的死罪。但讓觀眾不明所以,也是導演的無期徒刑。《低壓槽》上映首日豆瓣評分5.5,已經進入公認的爛片行列——這很冤枉,如此用心拍出來的電影,怎麼會口碑坍塌了呢?其實也有更冤枉的——《黃金花》,本屆金像獎影后毛舜筠主演,圍繞失智青年展開故事,正是小資影迷的最愛,怎麼會拿到6.4的豆瓣低分?

應該看到,內地影迷的口味分化特別嚴重,票房大賣電影不僅要題材接地氣,而且需要手法有新意,最起碼要具備話題性,像是《前任3》《後來的我們》這種評分低但話題足的電影,一開票就爆紅,後面的票房自然滾滾來,而警匪片、親情片本身就不是消費主流的偏好,票房自然處於劣勢。另一方面,在豆瓣佔據主流的影迷口味很高,本身就堪稱史上最豐富的片源養刁了胃口,近年來不僅奧斯卡電影不入眼,連坎城、柏林的片子也被指水準不高,《水形物語》就被鄙視了半天。在票房和評分兩個戰場,港片導演需要作出陳可辛或林超賢式的調整:要麼把電影變成一個時代的個人史詩,比如《中國合夥人》,要麼把電影做成時代的傾向闡釋,比如《紅海行動》。在二者中間的電影人,即便有《低俗喜劇》《志明與春嬌》這樣的鬼才作品,仍然會陷入市場的茫然。米荊玉

而劉若英只關注時間的扭曲和故土的逼仄,當十年後林見清和方小曉重遇時,我們看到的是扭曲後無法復原的愛情、湮滅後只剩追憶的親情。這種摧毀,才是真正的蒙太奇殺傷力。

《幕後玩家》缺搞笑

作為一個真真正正數十億身家的富豪來說,《幕後玩家》裡的徐崢是不合格的。這部電影充斥著對富豪生活的通俗臆想:富豪一定是空虛的、一定是感情糜爛的,一定是嚮往平凡生活的。這種俗套大大拉低了該片的水準:像徐崢這樣的富豪,還是充滿著電影理想,還是孜孜不倦地推出新品。不過既然該片的劇本能夠打動徐崢,說明故事裡確實有閃光點——該片把一個密室逃脫的故事講得起伏跌宕;儘管在本格推理愛好者眼裡略顯粗糙,但在普通影迷看來,單單一個密室逃脫,就足夠證明導演的水準了。懸疑推理電影裡最考驗智商的情節設定,在導演這裡也過關了;雖然不如劉若英聲勢浩大,不過該片的成績也算是可以交代過去的。

億萬富豪被困在自己的別墅裡,從門窗到天花板,處處變成了神秘人圍困自己的幫兇。還好這位富豪智商超群,他不僅要逃出密室,還要反殺幕後黑手。 《幕後玩家》把懸疑與金融犯罪結合得頗為到位,不過如果想要票房更上一層樓,這部電影實在應該增加爆笑的元素。不妨把《幕後玩家》與《唐人街探案》系列比較,陳思成也大量借鑒了推理懸疑小說的元素,不過由於增加了輕鬆諧趣的氛圍,讓電影更加適合普通觀眾口味。 《幕後玩家》有徐崢這樣的大殺器,不玩喜劇實在不應該。

對照《幕後玩家》和《後來的我們》,更容易看到新手劉若英的弱勢和導演任鵬遠的專業。 《後來的我們》後半部分變得鬆散遊移,不能堅定地推進故事,見清與所謂的網友之間的曖昧胎死腹中,而方小曉突然從小太妹變成了一個愛情中的賢良女生,也讓觀眾感覺突兀。任鵬遠對節奏的把控更加到位,各條故事線編織得雖然有點跳脫,不過每一條線都是不斷掙扎前行的,最終合力成為故事的最高潮。一部電影是對導演最大的曝光,因而很多導演在處女作之後就徹底歇菜了。

張家輝的變與不變

張家輝執導的作品《低壓槽》,就跟他上一部執導的《砣地驅魔人》一樣,風格新奇,手法大膽,沒上映之前就有了“意識流警匪片”的評價。張家輝自己也說,讓觀眾悶,是導演的死罪。但讓觀眾不明所以,也是導演的無期徒刑。《低壓槽》上映首日豆瓣評分5.5,已經進入公認的爛片行列——這很冤枉,如此用心拍出來的電影,怎麼會口碑坍塌了呢?其實也有更冤枉的——《黃金花》,本屆金像獎影后毛舜筠主演,圍繞失智青年展開故事,正是小資影迷的最愛,怎麼會拿到6.4的豆瓣低分?

應該看到,內地影迷的口味分化特別嚴重,票房大賣電影不僅要題材接地氣,而且需要手法有新意,最起碼要具備話題性,像是《前任3》《後來的我們》這種評分低但話題足的電影,一開票就爆紅,後面的票房自然滾滾來,而警匪片、親情片本身就不是消費主流的偏好,票房自然處於劣勢。另一方面,在豆瓣佔據主流的影迷口味很高,本身就堪稱史上最豐富的片源養刁了胃口,近年來不僅奧斯卡電影不入眼,連坎城、柏林的片子也被指水準不高,《水形物語》就被鄙視了半天。在票房和評分兩個戰場,港片導演需要作出陳可辛或林超賢式的調整:要麼把電影變成一個時代的個人史詩,比如《中國合夥人》,要麼把電影做成時代的傾向闡釋,比如《紅海行動》。在二者中間的電影人,即便有《低俗喜劇》《志明與春嬌》這樣的鬼才作品,仍然會陷入市場的茫然。米荊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