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泰特珍藏展”策展人:百件畫作何以濃縮英國三百年風景

風景畫是英國對世界視覺藝術最重要的貢獻之一。 這些天, 上海博物館又一集聚經典名作的大展——“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正式在上海博物館第二展廳開幕。 在展覽正式對外開放之前,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此次展覽策展人理查•韓弗理斯(Richard Humphreys), 談及了策展思路和英國風景畫的藝術變遷。

此次展覽是中國至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英國風景畫展, 也是英國泰特不列顛美術館館藏七十餘件名作首次來華, 展現跨越三百餘年的英國風景畫的絢麗篇章, 包括庚斯博羅、透納、康斯太勃爾、吉爾丁、科曾斯父子,

還有拉斐爾前派的米萊斯, 以及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與現代派先鋒畫家的作品。

展廳現場

策展人理查•韓弗理斯(Richard Humphreys)

澎湃新聞:在英國藝術史上, 風景畫並非佔據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絕大部分生活在英國的藝術家們通過畫肖像來維持生計, 同時很多藝術家熱衷於歷史題材的繪畫。 在這樣的情況下, 為何英國風景畫如此成功?

理查:18世紀晚期,風景畫開始與肖像畫一樣大受歡迎。 同時, 風景畫的印刷和出版業也顯著增加。 儘管皇家藝術學院將歷史題材繪畫作為視覺藝術的最高成就來進行推廣,

但風景繪畫藝術被融入到了歷史題材繪畫中。 最為著名的是威廉•透納(JMW Turner)的作品, 在許多方面成為了傳達歷史性概念的主要載體, 並有效地拓展了其詮釋內容的範圍。

攝影發明後, 肖像畫逐漸失去了主導的地位, 而風景畫的重要性卻因蘊含著對英國風景和文化認同的豐富情感而與日俱增。

《格裡松山的雪崩》, 透納, 布面油畫, 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英國風景畫的發展, 尤其是水彩畫和水墨畫的發展, 是否與其濕潤的氣候有關?抑或是與其藝術地形圖的發展有關?

理查:眾所周知, 英國的氣候變幻莫測, 而英國的繪畫恰恰反映了其民眾們對氣象學的集體癡迷。 康斯太勃爾從科學精確性出發, 對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的作品中所描繪的潮濕多風的天氣與晴朗的天氣一樣多。 水彩畫的確十分適合展現英國氣候的方方面面。 不過, 水彩畫也是“外光派畫法”中最簡單的繪畫方式, 因此受到很多業餘藝術家的歡迎。 這些藝術家從18世紀中葉開始在英國和歐洲做著巡迴展覽。

地圖製作與風景藝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從17世紀後期鄉村莊園的“鳥瞰”風景畫的流行中可見一斑。 地圖既是計算整個景觀運動的手段, 其本身也是一個裝飾物, 通常包含著豐富層次意義的地形細節。 此外, 它們也隸屬於英國風景藝術表達的一部分。

《切爾西的白屋》,湯瑪斯·吉爾丁,1800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此次在上海博物館展覽的目的是什麼?你又是如何在那麼多館藏作品中進行挑選的?

理查:不得不說,要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跨度中挑選出不到100件藝術作品,並用來展示英國繪畫藝術這一輝煌璀璨的篇章,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這次展覽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展示泰特收藏的一系列英國風景藝術作品來表現出自1700年以來傳統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暗示著繪畫仍以新的藝術形式在20世紀後期發展著且延續至今。自16世紀以來,景觀一直是英國文化領域的中心主題.自1700年以來,風景藝術開始成為視覺藝術領域的一大中心主題。泰特館藏無疑是一個蘊含無限可能的藝術寶庫,擁有精彩絕倫的,所有類型的英國風景藝術作品,同時還包括不同媒介的藝術品,涵蓋油畫、水彩畫、製圖、印刷、攝影和雕塑。

《戴德姆的水閘和磨坊》約翰·康斯太勃爾,布面油畫 ,約1817 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觀眾會在展覽中看到何種類型的英國風景畫歷史?

理查:觀眾將能夠全方位地欣賞到英國風景藝術,從地形、古典、浪漫和自然主義到印象派、超現實主義和抽象派。展覽中藝術作品的種類齊全。同時,我希望能夠激勵觀眾進一步地探索。

澎湃新聞:展覽以時間為序,為何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作品是來自佛蘭德的藝術家揚·希勃瑞茲(Jan Siberechts),而非英國本土藝術家?

理查:由於複雜的政治、經濟和宗教原因,英國藝術一直到18世紀都被外國藝術家所主導,尤其是德國、荷蘭和佛蘭德的藝術家,如漢斯·荷爾拜因(Holbein), 凡·戴克(Van Dyck)和揚·希勃瑞茲(Jan Siberechts)。

《泰晤士河畔的亨利鎮,彩虹風景》揚·希勃瑞茲,布面油畫,1690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英國的繪畫始終與歐洲及世界其地區密不可分。英國藝術史中的翹楚有康斯太勃爾(Constable)、 透納(Turner)、惠斯勒(Whistler)等人。根據你的研究,這些藝術家與歐洲和其它地區之間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我們能否在展覽中看到他們與歐洲及其它地區藝術流派間的思維碰撞呢?

理查:儘管本次展覽中有非英籍藝術家,例如希勃瑞茲、羅德堡、惠斯勒,但展覽的重心更多的還是放在那些在英國工作的藝術家們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上。當然,我們通常也會關注他們在國外完成的創作。在整個展覽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外國藝術家對於英國本土藝術家的影響。荷蘭藝術對庚斯博羅(Gainsborough)和康斯太勃爾(Constable)的影響,以及義大利繪畫對理查·威爾遜(Wilson)和透納(Turner)的影響;英國外光派繪畫以及薩金特(Sargent)和斯蒂爾(Steer)等藝術家同時又影響了法國印象派;而惠斯勒(Whistler)對日本藝術的癡迷也體現在了19世紀末的風景畫當中。而到了20世紀,我們可以看到英國藝術家對超現實主義、抽象概念藝術反響強烈。

《格蘭維爾》,透納,1827-1828,水彩,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黑色和金色的夜曲:降落的煙火》,惠斯勒,布面油畫,1875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隨著英國帝國主義的擴張,加之自身好奇心的驅使,很多英國人開始遊歷世界。在十八世紀,許多人選擇去法國和義大利。到了十九世紀時,人們所及之處越來越廣泛甚至來到歐洲之外,其中中東和印度等地尤其熱門。而到了二十世紀,像理查·朗(Richard Long)這樣的藝術家為了其自身的藝術創作,已經走遍了世界各地。

澎湃新聞:進入二十世紀後,英國的風景畫有怎樣的變化?

理查:二十世紀後,英國風景畫的變化體現在許多方面。首先,藝術家們迎合了歐洲藝術的新形式和技術發展——例如野獸派、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抽象派。現代城市和科技社會的發展使許多藝術家懷念失落的農業社會及價值觀,而另一些藝術家,例如戈爾(Gore), 納什(Nash)和 蘭尼恩(Lanyon)則接受變革,並以不同的方式面對新的現實。近幾十年來,藝術家們用攝影和雕塑重新定義了景觀藝術的概念,理查·朗(Richard Long)或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

《夢中的風景》,保羅•納什,布面油畫,1936-1938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如今,霍克尼(Hockney)無疑是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為什麼這次沒有展出他的作品呢?

理查:霍克尼(Hockney)無疑是一名優秀的藝術家。在最近的墨西哥城的展覽中,他近期的巨型風景畫“水邊的大樹”還被特別要求展出。但是,這個展覽所呈現的繪畫作品的年代結束於1980年。而在那之後,霍克尼才開始創作他重要的風景藝術。

澎湃新聞:此次以風景繪畫為主題的展覽中展出了攝影、打字稿、地圖等非架上繪畫類的展品,這些作品的含義是什麼?

理查:這場展覽以198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為主,而這些作品都是採用了傳統的表現形式。而最後一個展廳則是的展示了二十世紀70年代的新生代藝術家,如理查·朗(Long)、富爾頓(Fulton)和波義耳(Boyle)等人是如何利用攝影和打字等一些觀念藝術的技巧來重塑風景畫。此外,藝術家們還使用了電影和影像技術,在最近剛剛創造出一些多媒體藝術裝置就是融合了這一系列技術。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庚斯博羅(Gainsborough)嘗試用“燈箱”來觀看玻璃畫,這令人聯想到十八世紀,許多藝術家為舞臺佈置風景,促進了“全景畫(panorama)”和“透視畫(diorama)”的發展。當然,攝影對十九世紀的風景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迫使藝術家們尋求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由此藝術的形式開始慢慢轉向抽象。

《朗達爾瀑布,運動的凍結/凍結的運動》,約翰·希利亞德,1979年,黑白攝影

《行走一百英里》,理查•朗,地圖上用石墨繪製,打字稿,照片和列印的標籤固定於板上,1971-1972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切爾西的白屋》,湯瑪斯·吉爾丁,1800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此次在上海博物館展覽的目的是什麼?你又是如何在那麼多館藏作品中進行挑選的?

理查:不得不說,要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跨度中挑選出不到100件藝術作品,並用來展示英國繪畫藝術這一輝煌璀璨的篇章,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這次展覽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展示泰特收藏的一系列英國風景藝術作品來表現出自1700年以來傳統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並暗示著繪畫仍以新的藝術形式在20世紀後期發展著且延續至今。自16世紀以來,景觀一直是英國文化領域的中心主題.自1700年以來,風景藝術開始成為視覺藝術領域的一大中心主題。泰特館藏無疑是一個蘊含無限可能的藝術寶庫,擁有精彩絕倫的,所有類型的英國風景藝術作品,同時還包括不同媒介的藝術品,涵蓋油畫、水彩畫、製圖、印刷、攝影和雕塑。

《戴德姆的水閘和磨坊》約翰·康斯太勃爾,布面油畫 ,約1817 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觀眾會在展覽中看到何種類型的英國風景畫歷史?

理查:觀眾將能夠全方位地欣賞到英國風景藝術,從地形、古典、浪漫和自然主義到印象派、超現實主義和抽象派。展覽中藝術作品的種類齊全。同時,我希望能夠激勵觀眾進一步地探索。

澎湃新聞:展覽以時間為序,為何展覽中年代最早的作品是來自佛蘭德的藝術家揚·希勃瑞茲(Jan Siberechts),而非英國本土藝術家?

理查:由於複雜的政治、經濟和宗教原因,英國藝術一直到18世紀都被外國藝術家所主導,尤其是德國、荷蘭和佛蘭德的藝術家,如漢斯·荷爾拜因(Holbein), 凡·戴克(Van Dyck)和揚·希勃瑞茲(Jan Siberechts)。

《泰晤士河畔的亨利鎮,彩虹風景》揚·希勃瑞茲,布面油畫,1690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英國的繪畫始終與歐洲及世界其地區密不可分。英國藝術史中的翹楚有康斯太勃爾(Constable)、 透納(Turner)、惠斯勒(Whistler)等人。根據你的研究,這些藝術家與歐洲和其它地區之間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我們能否在展覽中看到他們與歐洲及其它地區藝術流派間的思維碰撞呢?

理查:儘管本次展覽中有非英籍藝術家,例如希勃瑞茲、羅德堡、惠斯勒,但展覽的重心更多的還是放在那些在英國工作的藝術家們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上。當然,我們通常也會關注他們在國外完成的創作。在整個展覽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外國藝術家對於英國本土藝術家的影響。荷蘭藝術對庚斯博羅(Gainsborough)和康斯太勃爾(Constable)的影響,以及義大利繪畫對理查·威爾遜(Wilson)和透納(Turner)的影響;英國外光派繪畫以及薩金特(Sargent)和斯蒂爾(Steer)等藝術家同時又影響了法國印象派;而惠斯勒(Whistler)對日本藝術的癡迷也體現在了19世紀末的風景畫當中。而到了20世紀,我們可以看到英國藝術家對超現實主義、抽象概念藝術反響強烈。

《格蘭維爾》,透納,1827-1828,水彩,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黑色和金色的夜曲:降落的煙火》,惠斯勒,布面油畫,1875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隨著英國帝國主義的擴張,加之自身好奇心的驅使,很多英國人開始遊歷世界。在十八世紀,許多人選擇去法國和義大利。到了十九世紀時,人們所及之處越來越廣泛甚至來到歐洲之外,其中中東和印度等地尤其熱門。而到了二十世紀,像理查·朗(Richard Long)這樣的藝術家為了其自身的藝術創作,已經走遍了世界各地。

澎湃新聞:進入二十世紀後,英國的風景畫有怎樣的變化?

理查:二十世紀後,英國風景畫的變化體現在許多方面。首先,藝術家們迎合了歐洲藝術的新形式和技術發展——例如野獸派、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抽象派。現代城市和科技社會的發展使許多藝術家懷念失落的農業社會及價值觀,而另一些藝術家,例如戈爾(Gore), 納什(Nash)和 蘭尼恩(Lanyon)則接受變革,並以不同的方式面對新的現實。近幾十年來,藝術家們用攝影和雕塑重新定義了景觀藝術的概念,理查·朗(Richard Long)或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

《夢中的風景》,保羅•納什,布面油畫,1936-1938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澎湃新聞:如今,霍克尼(Hockney)無疑是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為什麼這次沒有展出他的作品呢?

理查:霍克尼(Hockney)無疑是一名優秀的藝術家。在最近的墨西哥城的展覽中,他近期的巨型風景畫“水邊的大樹”還被特別要求展出。但是,這個展覽所呈現的繪畫作品的年代結束於1980年。而在那之後,霍克尼才開始創作他重要的風景藝術。

澎湃新聞:此次以風景繪畫為主題的展覽中展出了攝影、打字稿、地圖等非架上繪畫類的展品,這些作品的含義是什麼?

理查:這場展覽以198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為主,而這些作品都是採用了傳統的表現形式。而最後一個展廳則是的展示了二十世紀70年代的新生代藝術家,如理查·朗(Long)、富爾頓(Fulton)和波義耳(Boyle)等人是如何利用攝影和打字等一些觀念藝術的技巧來重塑風景畫。此外,藝術家們還使用了電影和影像技術,在最近剛剛創造出一些多媒體藝術裝置就是融合了這一系列技術。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庚斯博羅(Gainsborough)嘗試用“燈箱”來觀看玻璃畫,這令人聯想到十八世紀,許多藝術家為舞臺佈置風景,促進了“全景畫(panorama)”和“透視畫(diorama)”的發展。當然,攝影對十九世紀的風景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迫使藝術家們尋求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由此藝術的形式開始慢慢轉向抽象。

《朗達爾瀑布,運動的凍結/凍結的運動》,約翰·希利亞德,1979年,黑白攝影

《行走一百英里》,理查•朗,地圖上用石墨繪製,打字稿,照片和列印的標籤固定於板上,1971-1972年,上海博物館提供 ©Tate Britai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