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紅軍過雪山草地時標語為何多“回番”字樣?

83年前,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在今四川阿壩州茂縣(過去這一帶又稱松茂地區)率先建立了少數民族革命政權。

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征期間, 紅軍在雪山草地的標語、文告, 有很多“回番”這樣的字句, 也就是說, 對於松茂地區的少數民族, 當年紅軍多以“回番”(回族、藏族)概之。

阿壩州是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 這一區域的民族構成一般表述為“藏、羌、漢、回”, 那為什麼長征時期這一地區的許多標語都寫成“回番”(回族、藏族)了呢?

這與紅軍自茂縣土門進入雪山草地時, 軍中的一位回族阿訇肖福禎(阿訇,

波斯語音譯, 對具有較高宗教學識的宗教人員的通稱, 也是回族穆斯林對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人員的稱呼, 有“教師”“學者”之意。 阿訇在穆斯林群眾中有很強的號召力。 )有著密切關係。

今文物館內陳列著紅軍長征途中岷江河畔的石頭, 其上有幾處用阿拉伯語書寫的紅軍標語,

一般史料上習慣性地稱之為“回文”標語。 確切地說不是“回文”, 中國的回族並沒有自己特定的語言文字, 都是用阿拉伯文誦讀, 在那個時期能用阿拉伯文書寫紅軍標語的, 是少數接受過正規阿拉伯文化知識教育的回族穆斯林人士。

長征時期散落在雪山草地間的阿拉伯文標語, 主要出自江油中壩清真寺阿訇肖福禎之手, 紅軍諸多書寫有“回番”的標語、文告多受肖福禎的影響。

肖福禎, 回族, 出生在成都市西華門, 幼年就讀于成都清真寺, 系統地學習了阿拉伯文, 對伊斯蘭教經典讀物頗有研究。 學成後, 於1923年受聘于江油中壩鎮清真寺任主寺阿訇, 主持中壩清真寺教務達12年。

歷史上, 李白故里江油是川西北的富庶之地, 是成都的北方門戶, 商業發達。 商業發達的地方一般都有回族穆斯林經商的身影, 江油中壩地區更不例外。 穆斯林長期往來于藏羌地區, 一般都通曉藏羌語言、熟悉松茂地區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 成為連接松茂地區與成都平原的橋樑。

1935年4月, 渡過嘉陵江的紅四方面軍決定集中主力殲滅梓潼、江油地區的鄧錫侯部, 並伺機向川甘邊發展攻勢。 方面軍在江油中壩、北川得益于當地回族穆斯林的協助, 瞭解和掌握了不少川西北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 為下一步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建政工作打下了基礎。

4月中旬, 紅軍相繼進入城鎮。 中壩鎮北街為回族穆斯林的聚居區, 紅軍非常注意尊重穆斯林的風俗習慣, 戰士們即使露宿街頭、大樹下, 也不驚擾穆斯林群眾, 更不借用回族百姓的生活炊具, 不輕易進出清真寺。

紅軍在江油期間, 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在中壩馬家沱王爺廟召集中壩地區宗教界、商界人士開會, 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主張,

中壩清真寺當時的開學阿訇肖福禎聽後深受感動, 對紅軍的平等自由觀大加讚賞, 相信紅軍就是為貧苦百姓謀福利的軍隊, 共產黨就是為大多數窮人謀福利的政黨, 因而接觸了不少紅軍將領。

通過肖福禎阿訇, 紅軍將士結識了部分往來於松茂地區的穆斯林商人, 瞭解掌握到大量川西北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當時擔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的劉瑞龍在回憶這段歷史時這樣寫道:

“對於進入少數民族地區的工作,方面軍和省委在進入岷江地區之前,就進行了政策和組織等方面的準備,準備工作是從調查研究入手的。當時一些出入少數民族地區的商人,他們通曉少數民族的語言,熟悉地理環境和民情風俗,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使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們依照黨對中國革命的少數民族問題的論述,結合以往在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開展地方工作的經驗,我和省委書記周純全,省委委員傅鐘、羅世文,省委秘書長吳永康等同志一起研究起草了《西北特區關於少數民族工作須知》,並於5月5日在《幹部必讀》西北特刊第二期上發表,供方面軍部隊和黨政幹部瞭解川西北少數民族情況,學習掌握黨的少數民族政策,以便在進入少數民族地區後正確執行民族政策和有效進行宣傳工作。

——見《劉瑞龍回憶錄》第68-69頁

從這段當事人的回憶錄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回族穆斯林的身影,因那個時代出入少數民族地區從事商業來往的大部分都是回族穆斯林。

紅軍在中壩期間一個星期五的中午,肖福禎阿訇在主麻日(星期五眾穆斯林在清真寺集中聚禮)對前來清真寺做禮拜的穆斯林講“瓦爾茲”(清真寺進行宗教活動時,由執教阿訇講解伊斯蘭教教義)時,結合自己的見聞,宣講了紅軍在中壩保護清真寺、尊重穆斯林的實例,對紅軍的實際行動大加讚賞,號召大家為紅軍提供便利。

之後不久,形勢發生變化,紅軍撤離了中壩,川軍和地方反動勢力接踵而至,對紅軍駐紮的地區實行所謂“清除赤禍”影響,殘酷推行“清共剿赤”政策。反動勢力認為肖福禎阿訇有“通匪”之嫌,應“緝拿查辦”,迫使肖福禎阿訇不得不偕妻子女兒告別眾穆斯林,離開生活了12年的中壩清真寺,往北川方向追趕西去的紅軍,在一位名叫馬文常的穆斯林朋友幫助下于北川陳家壩趕上了紅軍,並請求加入了紅軍隊伍。

紅軍隊伍中有了一位富有學識的回族阿訇肖福禎。他身份特殊,因他首先是一位向穆斯林傳達和解釋伊斯蘭教經典、宣講教義的宗教人士,其次他是紅軍中的一員,所以肖阿訇被安排在政治部工作,重點開展回民工作。

肖阿訇在北川參加了紅軍,與時任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的劉瑞龍結識。劉部長是一位富有革命鬥爭經驗並謙虛謹慎的紅軍高級將領,他們通過密切接觸,共同研究起草了《回民鬥爭綱領》和《告回番民眾》等紅軍文告。

紅軍佔領茂縣後,紅四方面軍總部在茂縣駐紮了近一個月之久,期間,肖阿訇配合總政治部制定了《紅軍告回番民眾書》等。那時,茂縣縣城居住著不少回族穆斯林,隨著紅軍的到來,茂縣清真寺亦成為傳播紅軍主張的重要場所之一。受肖阿訇的影響,當地許多回族青年加入到紅軍隊伍或積極幫助紅軍籌糧籌物。

紅軍政治部在起草宣傳標語時,受接觸面和肖阿訇的影響,將松茂地區的少數民族稱為“回番”(過去成都江油等地多將松茂地區的少數民族稱為“回番”),之後我們常見到寫在百姓土質牆體、寺院木板門窗以及刻在路邊石頭上的紅軍標語——“回番團結起來打倒國民黨、帝國主義”“紅軍是解放回番民族的救星”“提高回番青年的文化教育”等等,這些都離不開軍中肖阿訇的智慧與努力。

1935年7月,肖阿訇隨紅四方面軍自茂縣進入大小金川流域。大小金川是藏回漢雜居地,身處軍旅的肖阿訇在日常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恪守穆斯林的生活習俗。那時紅軍的生活本來就艱苦,而肖阿訇更為艱辛,因他不食用非穆斯林家中沾染肉食的飯菜,常常忍饑挨餓,後來為便於開展工作,他個人身邊常帶著一個瓷碗。戰友們為他的清苦感歎,而他總是樂呵呵地鼓勵身邊的人:“我們是為了徹底解放所有受苦的同胞,現在吃點苦,算不了什麼,就是餓死、戰死也值,仁慈的真主會寬恕我們的。”

作為一個清廉的穆斯林阿訇,他個人為堅守宗教信仰而攜帶的一個瓷碗,長期保存在今金川縣文化館。

格勒得沙共和國境內的綏靖(金川)建立了回民蘇維埃政府,隸屬西北聯邦政府,其領導成員全為回族。紅軍在金川還成立了紅軍回民獨立連,連部就設立在金川老街清真寺內。肖阿訇在穆斯林當中的號召力可見一斑。據“西北聯邦政府”原副主席馬顯文的回憶:

四方面軍有一位姓肖的阿訇主持民族部的回民工作,在小金文昌宮召開過一次大金省委回民大會,由肖阿訇反復宣傳了紅軍尊重回番民族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自由的有關規定。

——論文《紅軍長征中的回族阿訇肖福禎》

作者文星明

紅軍中有肖阿訇,還有回族蘇維埃政府,這對眾多回族青年積極參加紅軍有著特別重要的號召力。

1936年7月,肖福禎阿訇隨金川獨立師北上,在行進到梭磨河谷(今瑪律康梭磨鄉)一帶時遭遇反動武裝伏擊不幸犧牲。與眾多跟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北上的少數民族將領一樣,軍中阿訇肖福禎犧牲在了北上的長征途中。

肖阿訇主持編寫的諸多紅軍文告卻永遠地留在了共和國的史冊上,昭示著人民軍隊在開創初期就是一個吸納各民族精英共同奮鬥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瞭解掌握到大量川西北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當時擔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的劉瑞龍在回憶這段歷史時這樣寫道:

“對於進入少數民族地區的工作,方面軍和省委在進入岷江地區之前,就進行了政策和組織等方面的準備,準備工作是從調查研究入手的。當時一些出入少數民族地區的商人,他們通曉少數民族的語言,熟悉地理環境和民情風俗,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使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們依照黨對中國革命的少數民族問題的論述,結合以往在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開展地方工作的經驗,我和省委書記周純全,省委委員傅鐘、羅世文,省委秘書長吳永康等同志一起研究起草了《西北特區關於少數民族工作須知》,並於5月5日在《幹部必讀》西北特刊第二期上發表,供方面軍部隊和黨政幹部瞭解川西北少數民族情況,學習掌握黨的少數民族政策,以便在進入少數民族地區後正確執行民族政策和有效進行宣傳工作。

——見《劉瑞龍回憶錄》第68-69頁

從這段當事人的回憶錄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回族穆斯林的身影,因那個時代出入少數民族地區從事商業來往的大部分都是回族穆斯林。

紅軍在中壩期間一個星期五的中午,肖福禎阿訇在主麻日(星期五眾穆斯林在清真寺集中聚禮)對前來清真寺做禮拜的穆斯林講“瓦爾茲”(清真寺進行宗教活動時,由執教阿訇講解伊斯蘭教教義)時,結合自己的見聞,宣講了紅軍在中壩保護清真寺、尊重穆斯林的實例,對紅軍的實際行動大加讚賞,號召大家為紅軍提供便利。

之後不久,形勢發生變化,紅軍撤離了中壩,川軍和地方反動勢力接踵而至,對紅軍駐紮的地區實行所謂“清除赤禍”影響,殘酷推行“清共剿赤”政策。反動勢力認為肖福禎阿訇有“通匪”之嫌,應“緝拿查辦”,迫使肖福禎阿訇不得不偕妻子女兒告別眾穆斯林,離開生活了12年的中壩清真寺,往北川方向追趕西去的紅軍,在一位名叫馬文常的穆斯林朋友幫助下于北川陳家壩趕上了紅軍,並請求加入了紅軍隊伍。

紅軍隊伍中有了一位富有學識的回族阿訇肖福禎。他身份特殊,因他首先是一位向穆斯林傳達和解釋伊斯蘭教經典、宣講教義的宗教人士,其次他是紅軍中的一員,所以肖阿訇被安排在政治部工作,重點開展回民工作。

肖阿訇在北川參加了紅軍,與時任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的劉瑞龍結識。劉部長是一位富有革命鬥爭經驗並謙虛謹慎的紅軍高級將領,他們通過密切接觸,共同研究起草了《回民鬥爭綱領》和《告回番民眾》等紅軍文告。

紅軍佔領茂縣後,紅四方面軍總部在茂縣駐紮了近一個月之久,期間,肖阿訇配合總政治部制定了《紅軍告回番民眾書》等。那時,茂縣縣城居住著不少回族穆斯林,隨著紅軍的到來,茂縣清真寺亦成為傳播紅軍主張的重要場所之一。受肖阿訇的影響,當地許多回族青年加入到紅軍隊伍或積極幫助紅軍籌糧籌物。

紅軍政治部在起草宣傳標語時,受接觸面和肖阿訇的影響,將松茂地區的少數民族稱為“回番”(過去成都江油等地多將松茂地區的少數民族稱為“回番”),之後我們常見到寫在百姓土質牆體、寺院木板門窗以及刻在路邊石頭上的紅軍標語——“回番團結起來打倒國民黨、帝國主義”“紅軍是解放回番民族的救星”“提高回番青年的文化教育”等等,這些都離不開軍中肖阿訇的智慧與努力。

1935年7月,肖阿訇隨紅四方面軍自茂縣進入大小金川流域。大小金川是藏回漢雜居地,身處軍旅的肖阿訇在日常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恪守穆斯林的生活習俗。那時紅軍的生活本來就艱苦,而肖阿訇更為艱辛,因他不食用非穆斯林家中沾染肉食的飯菜,常常忍饑挨餓,後來為便於開展工作,他個人身邊常帶著一個瓷碗。戰友們為他的清苦感歎,而他總是樂呵呵地鼓勵身邊的人:“我們是為了徹底解放所有受苦的同胞,現在吃點苦,算不了什麼,就是餓死、戰死也值,仁慈的真主會寬恕我們的。”

作為一個清廉的穆斯林阿訇,他個人為堅守宗教信仰而攜帶的一個瓷碗,長期保存在今金川縣文化館。

格勒得沙共和國境內的綏靖(金川)建立了回民蘇維埃政府,隸屬西北聯邦政府,其領導成員全為回族。紅軍在金川還成立了紅軍回民獨立連,連部就設立在金川老街清真寺內。肖阿訇在穆斯林當中的號召力可見一斑。據“西北聯邦政府”原副主席馬顯文的回憶:

四方面軍有一位姓肖的阿訇主持民族部的回民工作,在小金文昌宮召開過一次大金省委回民大會,由肖阿訇反復宣傳了紅軍尊重回番民族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自由的有關規定。

——論文《紅軍長征中的回族阿訇肖福禎》

作者文星明

紅軍中有肖阿訇,還有回族蘇維埃政府,這對眾多回族青年積極參加紅軍有著特別重要的號召力。

1936年7月,肖福禎阿訇隨金川獨立師北上,在行進到梭磨河谷(今瑪律康梭磨鄉)一帶時遭遇反動武裝伏擊不幸犧牲。與眾多跟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北上的少數民族將領一樣,軍中阿訇肖福禎犧牲在了北上的長征途中。

肖阿訇主持編寫的諸多紅軍文告卻永遠地留在了共和國的史冊上,昭示著人民軍隊在開創初期就是一個吸納各民族精英共同奮鬥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