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幽蘭|欲得身心俱靜好,自彈不及聽人彈

幽蘭操

唐·韓愈

蘭之猗猗, 揚揚其香。

不采而佩, 于蘭何傷。

今天之旋, 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 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 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

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 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 君子之守。

幽蘭旋老, 杜若還生, 水鄉尚寄旅。

暮春顏色漸漸深濃, 早春開過的那些花兒, 漸漸在一年之初的梢頭, 退席而去了。 人間四月芳菲盡, 深山幽蘭悄然綻放。 中國文人君子, 自來以蘭為佩, 以蘭為品。 君子溫文爾雅, 氣質如蘭似玉。 數千年來, 不知為蘭寫下多少千古佳句。 而心心念念的, 仍然是蘭草那種秀外慧中、亭亭玉立、清高恬淡的嫻雅氣韻。

她蘊含著中國文人的人格理想和文化夢想。

王者之香, 源遠流長

追溯歷史, 中國古人對蘭花的喜愛可以追溯到西元前600至1000年, 一段漫長的春秋時代, 也是農業文明所撐起的禮樂時代。

以禮樂著稱的周朝, 在取代殷商王朝之後, 敬畏上天, 敬重自然, 秉承“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鬼神非人實親, 惟德是依“等精神追求, 強調統治階級的文化修養、個人品德, 以政治清明、禮樂盛行, 保人民、順天意。 縱觀整個春秋時代, 雖然出現過諸侯爭霸、禮教喪失的混亂局面, 但無論在和平年代還是戰爭時期, 各國統治者都比較注意品德修養,

磨礪品格, 保持彬彬有禮的君子之風。

上下五千年, 縱橫九萬里, 生長于幽谷之中的蘭花, 清香淡雅, 氣質脫俗, 臨風輕輕搖曳, 花開幽香清遠, 令人難以忘懷, 成了中國文人追求品德的極致與頂峰。 《詩經》之中歷次讚美蘭花, 《鄭風·溱洧》中有“溱與洧,

方渙渙兮。 士與女, 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 洵籲且樂。 ’維士與女, 伊其相謔, 贈之以芍藥。 ”“蕳”, 即蘭草, 生長于幽谷道旁的澤蘭。

《琴操·猗蘭操》中記載:“孔子自衛返魯, 隱穀之中見香蘭獨茂, 喟然歎曰:芝蘭當為王者香, 今獨與眾草為伍”。

從孔子到屈原, 從廟堂到民間, 莫不以蘭為尊。 在中原習俗中, 沒到陽春時節, 人們往往手執蘭草到郊外溪水之畔, 以蘭沾水灑身潔身自淨祛除不祥。 《周禮》記載, 此時“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三月之間, 上巳祓禊本是一種消災祈福的民間活動, 那時的政府不僅不加制止, 甚至官民可以同去水邊洗濯。 到了魏晉時期更是被文人附會, 演變為風流旖旎的韻事。

蘭之姿,清雅脫俗

美好的氣韻,常來自於美好的內在。對於蘭花來說,那清雅的姿態,也錘煉自清越脫俗的優雅品格。

蘭葉纖細柔美,姿態端秀、別具神韻,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葉勝花“之說。微風吹拂,蘭葉輕輕拂動,猶如仙之精靈墮入凡間。其秀、其纖、其幽、其靜,無不令人心馳神往、思緒萬端。唐代詩人陳子昂“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之句,張九齡“蘭葉春葳蕤”,都盛讚蘭花的美。

蘭花清雅,不僅形態清雅,而且其香味也是清遠宜人,令人聞之忘俗,心曠神怡。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集高潔與清雅,高貴與恬淡於一身,數瓣花朵純真、質樸、幽香,貫穿春夏秋冬,頗有君子風範。這種聖潔高雅、清美芬芳的習性,自然令古今名人也對它折服,因此蘭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相交中,只要帶了”蘭“字,仿佛也便沾染了蘭草的優雅之風,因此,詩文之美喻為“蘭章”,友誼之真喻為“蘭交”,良友喻為“蘭客”,對女子的讚美中更是以”蘭姿“為勝……

一束蘭,穿越今古,成為中國人血脈深處的文化信仰的極致追求。

蘭之品,清新高貴

一味蘭,清幽淡遠;一生蘭,此生不渝。

蘭生幽谷,與眾草為伍,不為無人而不芳;“不采而佩,于蘭何傷”,是是蘭最高貴的品質。寂寞、孤獨、清貧甚至挫折、打擊,都不能動搖她對美的追求與堅守,對理想、信念與品質的執著,“谷深不見蘭生處,追逐微風偶得之”,蘇轍筆下的這首詩,意境質樸,但頗蘊禪機,對幽蘭的簡約恬淡品性推崇備至。

梅之淡雅,尚須臘雪之季;竹之淡雅,只是缺少綺麗姿態;菊之淡雅,少了花葉相趣;唯有蘭花,穿越四季,可居山野之遠,亦能存活鬧市之端。但蘭草喜淨,只要風清水潔,便可生根舒葉,吐露芬芳。

人世啊只管喧囂不安,她只管開自己的花,舒自己的懷。這不正是中國文人雅士、無數賢人的精神寫照嗎?內在求秀美、風姿要素雅,品質要高潔,處事要高貴。

歷經千古,清遠高雅的蘭草啊,仍然是人們座上貴賓,心靈之嚮導。

蘭文化,萬古流芳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作為一種人格的象徵,蘭花的內涵是多重的。它是士大夫為國盡忠的獨立不遷;可以是堅定不阿、視死如歸的民族操守;也可以是和平年代清正高雅的追求,千百年來,人們說蘭、畫蘭、詠蘭、寫蘭,其實都是以此來解讀自身,對蘭花的追求讓人們明白,人的生存,是有精神世界的人、高層次的人。

從一種自然延續的傳統積澱,到人的性靈昇華後的穩定的意象。素心高潔、不求聞達的蘭花,成為中國人不慕榮利、忠貞不渝的崇高精神的象徵,這種象徵,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也早已成了民族特性。揚州八怪的一位畫家在畫蘭花時題詞:“非素心,即赤心,為名士,為忠臣”。即是最好的寫照。

“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現如今的社會,是多麼需要蘭花這種精神。頌美、揚善、求真,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而對蘭花品格的堅守,在多元文化衝擊,人們思想浮動不安的今日,再度凸顯著它的清潔高貴、非同凡響。對清雅的堅守,只有穿透心靈,才具有超越生命的靈魂昇華。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蘭之姿,清雅脫俗

美好的氣韻,常來自於美好的內在。對於蘭花來說,那清雅的姿態,也錘煉自清越脫俗的優雅品格。

蘭葉纖細柔美,姿態端秀、別具神韻,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以葉勝花“之說。微風吹拂,蘭葉輕輕拂動,猶如仙之精靈墮入凡間。其秀、其纖、其幽、其靜,無不令人心馳神往、思緒萬端。唐代詩人陳子昂“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之句,張九齡“蘭葉春葳蕤”,都盛讚蘭花的美。

蘭花清雅,不僅形態清雅,而且其香味也是清遠宜人,令人聞之忘俗,心曠神怡。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集高潔與清雅,高貴與恬淡於一身,數瓣花朵純真、質樸、幽香,貫穿春夏秋冬,頗有君子風範。這種聖潔高雅、清美芬芳的習性,自然令古今名人也對它折服,因此蘭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相交中,只要帶了”蘭“字,仿佛也便沾染了蘭草的優雅之風,因此,詩文之美喻為“蘭章”,友誼之真喻為“蘭交”,良友喻為“蘭客”,對女子的讚美中更是以”蘭姿“為勝……

一束蘭,穿越今古,成為中國人血脈深處的文化信仰的極致追求。

蘭之品,清新高貴

一味蘭,清幽淡遠;一生蘭,此生不渝。

蘭生幽谷,與眾草為伍,不為無人而不芳;“不采而佩,于蘭何傷”,是是蘭最高貴的品質。寂寞、孤獨、清貧甚至挫折、打擊,都不能動搖她對美的追求與堅守,對理想、信念與品質的執著,“谷深不見蘭生處,追逐微風偶得之”,蘇轍筆下的這首詩,意境質樸,但頗蘊禪機,對幽蘭的簡約恬淡品性推崇備至。

梅之淡雅,尚須臘雪之季;竹之淡雅,只是缺少綺麗姿態;菊之淡雅,少了花葉相趣;唯有蘭花,穿越四季,可居山野之遠,亦能存活鬧市之端。但蘭草喜淨,只要風清水潔,便可生根舒葉,吐露芬芳。

人世啊只管喧囂不安,她只管開自己的花,舒自己的懷。這不正是中國文人雅士、無數賢人的精神寫照嗎?內在求秀美、風姿要素雅,品質要高潔,處事要高貴。

歷經千古,清遠高雅的蘭草啊,仍然是人們座上貴賓,心靈之嚮導。

蘭文化,萬古流芳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作為一種人格的象徵,蘭花的內涵是多重的。它是士大夫為國盡忠的獨立不遷;可以是堅定不阿、視死如歸的民族操守;也可以是和平年代清正高雅的追求,千百年來,人們說蘭、畫蘭、詠蘭、寫蘭,其實都是以此來解讀自身,對蘭花的追求讓人們明白,人的生存,是有精神世界的人、高層次的人。

從一種自然延續的傳統積澱,到人的性靈昇華後的穩定的意象。素心高潔、不求聞達的蘭花,成為中國人不慕榮利、忠貞不渝的崇高精神的象徵,這種象徵,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也早已成了民族特性。揚州八怪的一位畫家在畫蘭花時題詞:“非素心,即赤心,為名士,為忠臣”。即是最好的寫照。

“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現如今的社會,是多麼需要蘭花這種精神。頌美、揚善、求真,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而對蘭花品格的堅守,在多元文化衝擊,人們思想浮動不安的今日,再度凸顯著它的清潔高貴、非同凡響。對清雅的堅守,只有穿透心靈,才具有超越生命的靈魂昇華。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