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走轉改·記者蹲點|走蒜鄉 話豐收——看中國大蒜第一縣杞縣如何呵護縣域支柱產業

開欄的話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新時代新使命, 基層一線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 宛如源頭活水, 啟迪轉型發展, 推動社會進步, 凝聚和諧氛圍。 今日起, 河南日報將陸續推出面向基層系列專欄, 講述基層群眾用奮鬥贏得幸福的“百姓故事”, 展現黨員幹部“紮根人民”的感人事蹟, 謳歌改革發展中湧現的“最美河南人”, 反映黨報記者“走轉改”中挖掘的出彩中原群景群像。 敬請關注。

5月1日, 蒜農在杞縣大蒜國際交易市場內分揀大蒜。 李廷彬/攝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童浩麟 通訊員 臧振峰 李航

5月1日早上7點剛過, 杞縣蘇木鄉鄒寨村的大蒜、蒜薹愛心收購點便熱鬧起來——30多戶蒜農紛紛開著自家的三輪車排隊等著上秤銷售。 “村裡組織愛心企業來幫銷售蒜薹, 我們是打心眼裡感激啊!”來賣蒜薹的貧困戶邊照中對記者說。

作為國內大蒜生產第一縣,

杞縣今年大蒜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 為更好促進大蒜產業健康發展, 今年3月, 杞縣出臺了金融支持、電商促銷、愛心收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目的只有一個:幫助蒜農打開銷售管道, 助農增收。

蒜鄉巧算扶貧賬

杞縣農產辦負責人劉宏偉給記者算了幾筆大蒜扶貧幫扶“賬”。 1畝大蒜產鮮蒜3500斤、蒜薹350斤, 每畝大蒜種植成本近2000元。 今年, 全縣8331戶貧困戶種植大蒜2.4萬畝, 預計收穫蒜薹840萬斤。 目前愛心企業收購貧困戶蒜薹價格比市場價高出0.1至0.2元, 收購貧困戶大蒜價格比市場價高出0.1元。 這兩項加起來, 全縣種植大蒜的貧困戶可增收960多萬元。 全縣83個貧困村設置了83個大蒜、蒜薹愛心收購點, 鄉村幹部和駐村幫扶人員聯繫愛心企業和外地客商,

以高於市場價0.1至0.2元的價格優先收購貧困戶的大蒜和蒜薹, 降低貧困戶種植大蒜的風險。 今年4月初, 該縣與國內大型批發市場協調對接, 在北京、南京、深圳、杭州、長沙、重慶、成都、廣州等地設立60個大蒜、蒜薹銷售網站。

“銷售能力至少比去年增加一倍。 目前, 僅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一處每天就銷售杞縣蒜薹10多萬斤、鮮蒜20多萬斤。 ”劉宏偉說。

杞縣大蒜好, 怎麼個好法?記者電話連線了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流通部部長劉通。 “今年全國大蒜總產量創新高, 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劉通說, “杞縣大蒜個頭大、品質好。 如果蒜農在去胡(大蒜根須)、剪把(大蒜蒜莖)、精細分級等初加工方面再下些功夫, 杞縣大蒜價格還要更高。 ”

“2017年, 杞縣大蒜品牌價值達到50.24億元。

面對競爭激烈的銷售市場, 我們自身一定要提高品質意識, 維護好杞縣大蒜這個‘金’字招牌。 ”劉宏偉表示。

大蒜收益如何保

“大蒜是杞縣的支柱產業, 更是脫貧攻堅所依託的主要產業。 ”杞縣縣委副書記陶毓敏介紹, 該縣採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等多種措施齊發力, 確保今年大蒜和蒜薹市場交易火爆、價格平穩、蒜農受益。

近一個月, 一封《告廣大蒜農朋友書》在杞縣蒜農中廣泛傳播, 內容為大蒜收購、管理、加工技巧等知識和資訊, 重在提升大蒜品質。 同時, 縣裡還通過電視臺、手機報、微信平臺等多種管道, 每天播報大蒜市場訊息, 指導蒜農適時銷售。

在蘇木鄉吳明冷庫, 記者看到50余名蒜農正圍在一起分揀大蒜,

進行初加工, 剝蒜皮、切蒜根、去蒜把、裝袋。 “加工一袋20斤的大蒜收入7元, 一天加工20袋左右, 每天能掙150元。 ”陶屯村貧困戶吳培菊開心地說。

來自滑縣的收購商付同營告訴記者, “我每天要收購20多噸的鮮蒜, 加工包裝後直接發往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 用工方面需求很大, 我這裡優先考慮貧困戶。 ”

從去年開始, 杞縣向吸納貧困戶就業的大蒜收購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意在解決大蒜扶貧企業的資金瓶頸問題, 進而帶動更多貧困戶就業。 潘安食品有限公司作為杞縣大蒜產業化龍頭企業, 金融部門累計為其貸款4000多萬元, 該企業帶動貧困戶1100多戶。 目前, 像潘安公司一樣, 杞縣已有3個大型龍頭企業得到金融部門支援。

智慧更能巧生“金”

“我們村扶貧冷庫對貧困戶的大蒜進行保底收購, 除去成本,貧困戶每畝可賺到2000元。”在邢口鎮楊屯村潘安食品扶貧冷庫打工的貧困戶楊冬玉說,“俺在這裡幹揀蒜、包裝、入庫這些活,每月還能拿到2000元以上工資。我們越幹越有奔頭了!”

楊屯村扶貧冷庫以大蒜產業為核心,走出“金融+企業+基地+貧困戶”的金融助力產業扶貧新路子,對29戶貧困戶採取了入股分紅、就業、大蒜種植補貼等多項扶貧舉措。

記者發現,扶貧冷庫“接地氣”,電商產業園又讓杞縣大蒜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投資1.7億元的杞縣電商產業園具有電商服務、培訓交流、創業孵化、科學助農、倉儲物流、金融扶持、線下體驗、特色產品展示等功能,目前,園區已入駐72家企業。

在杞縣電商產業園物流分揀中心,工人們將大蒜、蒜薹進行打包,按區域進行分類,然後裝車發往全國各地。“從4月23日開始,一周時間,我們通過‘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累計銷售近15萬單,共銷售鮮蒜52萬餘斤、蒜薹20萬餘斤、幹蒜8萬餘斤。”杞縣電商辦負責人王海濤說。

目前,全縣83個貧困村均已設立村級電商服務站,搭建了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網路,形成“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的農產品網店帶貧模式。

除去成本,貧困戶每畝可賺到2000元。”在邢口鎮楊屯村潘安食品扶貧冷庫打工的貧困戶楊冬玉說,“俺在這裡幹揀蒜、包裝、入庫這些活,每月還能拿到2000元以上工資。我們越幹越有奔頭了!”

楊屯村扶貧冷庫以大蒜產業為核心,走出“金融+企業+基地+貧困戶”的金融助力產業扶貧新路子,對29戶貧困戶採取了入股分紅、就業、大蒜種植補貼等多項扶貧舉措。

記者發現,扶貧冷庫“接地氣”,電商產業園又讓杞縣大蒜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投資1.7億元的杞縣電商產業園具有電商服務、培訓交流、創業孵化、科學助農、倉儲物流、金融扶持、線下體驗、特色產品展示等功能,目前,園區已入駐72家企業。

在杞縣電商產業園物流分揀中心,工人們將大蒜、蒜薹進行打包,按區域進行分類,然後裝車發往全國各地。“從4月23日開始,一周時間,我們通過‘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累計銷售近15萬單,共銷售鮮蒜52萬餘斤、蒜薹20萬餘斤、幹蒜8萬餘斤。”杞縣電商辦負責人王海濤說。

目前,全縣83個貧困村均已設立村級電商服務站,搭建了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網路,形成“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的農產品網店帶貧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