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逯彥萃
央行發佈的《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對條碼支付風險防範能力進行分級, 共分ABCD四個等級。 央行對不同等級設置了不同的日累計交易限額,
“五一”期間, 記者走訪鄭州市的各大商圈發現, 在結帳時, 消費者出示手機上的動態二維碼, 由商場服務人員用掃碼槍來收款。 “為了保護消費者支付安全, 我們公司統一配備了掃碼槍, 取代了原來的靜態二維碼。 ”名創優品的服務人員說。
記者致電支付寶客服, 工作人員表示對於《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已經開始遵守實行了, 但是為了方便消費者, 公司做了一些技術處理, 比如在掃靜態碼支付額度超過500元時, 支付寶會跳越網頁面給予提醒等,
“鄭州市的商超與連鎖店一般都採用更加安全的動態掃碼, 小金額零售商由於機器成本等原因, 多採用靜態碼。 ”零售業內人士分析稱。
日前,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 新規執行的實際效果並不到位。 靜態碼雖然便利、成本低, 但安全性差, 容易被替換、植入木馬病毒等。 政策出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如有大額支付行為, 應採用更加安全的資料傳輸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