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人脈,成功離不開的護身符(2)

所以, 完全有理由判斷, 關羽當時對曹操說話的時候, 根本也沒覺得張飛有什麼了不起, 這只是一種拍高自己身份的手段:“你看, 我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同探囊取物’那麼猛的好朋友, 我是什麼人, 你自己想想看?”

當然, 關羽的行為並不值得肯定, 但是起碼我們從曹操日後對關羽更加厚待來看, 關羽的“我朋友的水準反映我的能力”這一想法也的確被曹操很全面地接受了。

唐太宗曾經說過“以人為鑒, 可以知得失”, 這句話的本意當然是指通過與別人對比, 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進而加以改正, 最終讓自己越來越完美。 但這樣做同樣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那個被我們當做“鑒”的“人”, 也就是那些生活在我們身邊, 隨時可以被我們用作參考的人必須得是一些水準高、能力強、道德高尚的人。 只有他們身上有著許多我們本身沒有的優點和長處, 我們以他們為“鑒”才有意義。

如果我們身邊充斥著一些粗俗、懶透情、殘忍而又虛偽的傢伙, 我們以他們作為參照, 又能發現自己的什麼不足, 又怎樣進步?他們又能在我們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給予我們一些什麼樣的幫助呢?

所以諸葛武侯才在他的千古名篇《出師表》中發出了“親賢人,

遠小人, 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 遠賢臣, 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的感歎。 一代名臣, 千古名言所表達的意思也不過就是:一個人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 甚至他的命運如何, 無非就取決於他身邊擁有著一個什麼樣的“人脈網路”, 一個什麼樣的“圈子”。

一個優秀的圈子可以造就一代英主, 萬世名臣, 唐太宗與魏征就是這樣明顯的例證。 而一個完全不靠譜的圈子卻只能讓圈中每個人的道路都越走越窄, 最終的結果無非是大家一起走投無路:那位完全沒有看懂《出師表》的後主劉禪和那些天天陪伴著他嘻嘻哈哈、胡作非為的弄臣朋友們, 明顯就組成了這樣一個不求上進、能力道德全無的圈子。 所以蜀漢被滅以後, 當劉禪面對司馬氏的質問, 只能回答:“此間樂, 不思蜀”。 本擁有無限資源的一國之君最終不得不依靠無恥的偽裝苟且偷生, 被萬人唾駡, 劉禪落得如此下場, 就是因為他沒能選擇對自己所應該進入, 或者是建立的人脈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