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叫板PS,讓孩子擁有微笑的青春,他用了11年時間!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 似乎只有女性才能成為優秀的兒童牙醫, 性別將很多男性遮罩于兒童牙醫的大門之外。 兒牙醫生、學科帶頭人、奶爸、博士……從醫11年來, 羅罡醫生卻在兒童牙醫的路上得心應手, 被客戶稱為“牙醫匠人”。

“做了11年兒牙醫生, 用匠人標準要求自己”

一次跟羅醫生聊天, 說起“為什麼要做兒童牙醫?”“沒有什麼大道理, 只是喜歡小孩子。 ”耿直、務實是他的特點。

“牙醫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工作, 所以守住初心, 在所學基礎上大膽思考不斷創新並不容易。 我欣賞日本的匠人精神, 將重複的事情做到極致,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態度, 也是一種人格氣質。 ”

(2016年代表福岡歯科大學去韓國訪問學習)

(2016年參加亞洲小兒齒科年會

左-柳田憲副教授, 右-尾崎正雄教授, 中-羅罡博士)

於是攻讀博士學位, 他選擇了去咬合誘導技術很出名的日本, “也想學習他們的文化, 希望把他們的匠人精神帶到科瓦, 對於我來說每一個case都是一件作品, 所以堅持對每個孩子進行個性化資料分析, 根據不同情況, 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

匠心也體現在他與客戶的溝通上。 2009年, 從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碩士畢業成為一名兒牙醫生, 除了臨床操作, 臨床科普也佔據著他的大段時間, “讓客戶明明白白看病是一個醫生的職責所在, 讓他們瞭解之後再做決定。

”因為這樣的想法, 他經常忙得不可開支, 多數客戶選擇信任後, 也成為了朋友。

(工作中的羅醫生)

“兒童牙醫是一個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職業, 一方面可以解決兒童牙病痛苦, 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帶來自信和快樂。 通過改變牙齒來改變笑容和臉型, 這太神奇了!但壓力也很大,尤其是兒童早期干預,在臨床上會發現很多新問題,需要不停學習不停充電,所以2014年剛好有機會,我就去了日本福岡歯科大學,每週一至四日本讀博,週五至周日回國參與臨床工作,兒童牙醫使我感到快樂。”

(診室一幕:矯牙小客戶複診完,直接在牙醫上玩起仰臥起坐)

“兒童牙醫,絕不僅僅是補補牙齒”

“學霸牙醫”與“奶爸”這兩個身份重疊就意味著辛苦。

說起家庭,羅醫生總是帶著愧疚,“特別感謝我的夫人,近兩年的時間,孩子和父母都是她在照顧。”

每週的回國相聚,短暫而匆忙。常常上海、北京、杭州3地跑,因為客人排得滿,經常落地是深夜,“但想到他們,總是有牽掛的。”

也許是兒子的出生,身為人父後他對“兒童牙醫”有了更多的見解,“一個合格的兒童牙醫絕不僅僅是補補牙齒,需要懂得兒童語言,説明他們克服恐懼,建立信任(第一次看牙醫關係著他們一生的口腔健康)。同時還需要把控臨床治療效果,例如兒童早期干預對醫生的判斷和思路就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考慮到頜骨發育、牙齒大小間隙、咬合關係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專業學習和臨床實踐才能‘堆’出來。”

(工作中的羅醫生)

“個性化定制方案,需要給每個小客戶算數據”

每個孩子都是個體,他們的頜骨和牙齒具備不同的生長潛力,因此早期干預方案的定制絕不可以千篇一律。

在早期咬合誘導上他有一套自己的思路,無論多忙都會對每個小朋友的牙齒大小、牙弓寬度、牙弓長度、頭影測量等進行資料化分析,判斷小朋友的牙齒畸形是牙性還是骨性。針對不同症狀,根據資料分析的不同結果,製作不同矯治器,定制個性化方案。

據瞭解目前在國內,矯正治療前後都進行詳細資料分析的醫療機構並不多,對每個就診兒童都進行詳細資料分析,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醫療機構/醫生則更加稀少。

“這樣做的動機很簡單,對客戶負責,盡我的能力給孩子最好的治療效果。”

“責任”二字還體現在很多其它方面,例如在精細化操作項目中使用橡皮障,由於使用橡皮障比較耗時、麻煩,目前儘管使用橡皮障的兒科醫生正逐漸增多,但將橡皮障作為常規操作項目的醫療機構,仍然非常有限。

“早期干預,是為了促進頜骨發育,改變臉型”

“臨床上部分錯頜畸形,尤其是地包天,我們提倡及早干預,絕不僅僅是排齊牙齒這麼簡單,而是為了促進骨骼發育,改善臉型,越早干預對臉型影響越大。我將通過兩個案例來說明治療時機的重要性。”

案例一:牙性地包天

治療年齡:4歲半

治療週期:3個月

解決問題:乳牙反合(乳牙地包天)

案例說明:小朋友因為長期不良習慣,形成牙性地包天,臨床診斷為乳牙期安氏III類牙性錯頜畸形。

矯正完成,上唇飽滿,小美女更有氣質了。

解除乳牙反合(地包天),笑容更燦爛。

側面面型照,下頜前伸得到解決,側臉線條平直。

治療後口內照,解除反合,前後牙咬合關係好。

羅醫生解說

像這種乳牙期的牙性地包天,雖然成因複雜,但十之八九是吮指、吐舌、咬上唇,或者母乳或奶瓶餵養不當等引起的。

從臨床案例來看: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治療,只有極小概率會在換牙後恢復正常咬合,更常見的情況下換牙後仍可能是地包天,而且往往會變得更嚴重,可能會發展成為骨性地包天,矯正的難度也會增加,甚至部分案例必須通過成年後手術的方式才能解決。

進行治療後,恒牙期仍有部分可能會出現地包天的現象,但概率會大大降低,並且即使出現地包天,通常情況下也不會是特別複雜的情況,矯正難度相比於沒有進行乳牙期地包天治療的兒童而言大大降低。

這個小朋友治療時間比較早,也比較配合,所以治療週期比較短,對面型的影響也比較明顯。

案例二:骨性地包天

治療年齡:12歲

治療週期:2年多(骨骼牽引+排牙)

解決問題:骨性地包天

案例說明:小朋友因為家族遺傳,形成骨性地包天,並且在乳牙期沒有治療,換牙後進行矯治,牙齒地包天問題解決,但面型改變較小。

矯治前後口內照

矯治前後咬合照

矯治前後口內側面照

矯治前後側位片

矯治前後側臉照

■羅醫生解說

牙性地包天大家都瞭解了,骨性多數是遺傳引起的,存在著一定的概率。從臨床研究資料來看:如果爸爸是地包天,小朋友出現地包天的概率是1/4;如果媽媽是地包天,小朋友出現地包天的概率是1/3;如果父母雙方都是地包天,小朋友出現地包天的概率是1/2。也就是說父母雙方或一方是地包天,小朋友不一定但有可能會是地包天。

這個案例就是一個骨性地包天。家長自述由於遺傳引起的骨性地包天,2007年去某醫院被告知“年齡太小不好矯正”,2012年再去看時卻被告知“太晚,等長大做正頜手術”。家長本身是一名醫生,希望嘗試早期干預改變牙齒。

這個案例前後花了2年多的時間(1年骨骼牽引+1年排牙),無論從口內牙齒照片還是頭顱側位片都可以看出:牙齒問題得到了解決,但由於錯過了生長發育高峰期(普遍來說,女性11歲-12歲、男性13歲-14歲為生長發育高峰期),對面型的改變就很小,這也是我們在臨床上強調:地包天治療要趁早的原因。

備註:照片分別拍攝於2012年(矯正前)及2017年(矯正結束3年多)。

“精益求精,對醫學常懷敬畏之心”

給小編講解案例過程中,剛好碰上羅醫生的團隊會議,作為團隊領頭人,不管接診工作多繁忙,這樣的團建工作從不省略,一方面探討疑難病例,一方面交流新的診療觀點。

“醫學是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學習與交流至關重要。對它(醫學),我是越瞭解越敬畏,就拿早期矯正來說,雖然在生長發育期提前干預,可以在排齊牙齒、骨骼發育甚至面型改善上有較好的效果。但醫學本身很複雜,且每個兒童存在個體差異,我們進行早期矯正的主要目的是説明孩子骨骼成長,並不一定能治癒所有牙齒或骨骼畸形。所以,在日本早期矯正被稱為‘咬合誘導’,即在牙齒生長發育期,通過醫學手段排除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引導牙齒沿咬合的正常生理位置生長發育。”

“認真做好每一個案例,尊重、挖掘每個個體的生長潛能,賦予真正的個性化定制,這不僅是我的臨床目標,也是個人小小的情懷。”

這太神奇了!但壓力也很大,尤其是兒童早期干預,在臨床上會發現很多新問題,需要不停學習不停充電,所以2014年剛好有機會,我就去了日本福岡歯科大學,每週一至四日本讀博,週五至周日回國參與臨床工作,兒童牙醫使我感到快樂。”

(診室一幕:矯牙小客戶複診完,直接在牙醫上玩起仰臥起坐)

“兒童牙醫,絕不僅僅是補補牙齒”

“學霸牙醫”與“奶爸”這兩個身份重疊就意味著辛苦。

說起家庭,羅醫生總是帶著愧疚,“特別感謝我的夫人,近兩年的時間,孩子和父母都是她在照顧。”

每週的回國相聚,短暫而匆忙。常常上海、北京、杭州3地跑,因為客人排得滿,經常落地是深夜,“但想到他們,總是有牽掛的。”

也許是兒子的出生,身為人父後他對“兒童牙醫”有了更多的見解,“一個合格的兒童牙醫絕不僅僅是補補牙齒,需要懂得兒童語言,説明他們克服恐懼,建立信任(第一次看牙醫關係著他們一生的口腔健康)。同時還需要把控臨床治療效果,例如兒童早期干預對醫生的判斷和思路就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考慮到頜骨發育、牙齒大小間隙、咬合關係等等,這些都需要大量專業學習和臨床實踐才能‘堆’出來。”

(工作中的羅醫生)

“個性化定制方案,需要給每個小客戶算數據”

每個孩子都是個體,他們的頜骨和牙齒具備不同的生長潛力,因此早期干預方案的定制絕不可以千篇一律。

在早期咬合誘導上他有一套自己的思路,無論多忙都會對每個小朋友的牙齒大小、牙弓寬度、牙弓長度、頭影測量等進行資料化分析,判斷小朋友的牙齒畸形是牙性還是骨性。針對不同症狀,根據資料分析的不同結果,製作不同矯治器,定制個性化方案。

據瞭解目前在國內,矯正治療前後都進行詳細資料分析的醫療機構並不多,對每個就診兒童都進行詳細資料分析,並以此為基礎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醫療機構/醫生則更加稀少。

“這樣做的動機很簡單,對客戶負責,盡我的能力給孩子最好的治療效果。”

“責任”二字還體現在很多其它方面,例如在精細化操作項目中使用橡皮障,由於使用橡皮障比較耗時、麻煩,目前儘管使用橡皮障的兒科醫生正逐漸增多,但將橡皮障作為常規操作項目的醫療機構,仍然非常有限。

“早期干預,是為了促進頜骨發育,改變臉型”

“臨床上部分錯頜畸形,尤其是地包天,我們提倡及早干預,絕不僅僅是排齊牙齒這麼簡單,而是為了促進骨骼發育,改善臉型,越早干預對臉型影響越大。我將通過兩個案例來說明治療時機的重要性。”

案例一:牙性地包天

治療年齡:4歲半

治療週期:3個月

解決問題:乳牙反合(乳牙地包天)

案例說明:小朋友因為長期不良習慣,形成牙性地包天,臨床診斷為乳牙期安氏III類牙性錯頜畸形。

矯正完成,上唇飽滿,小美女更有氣質了。

解除乳牙反合(地包天),笑容更燦爛。

側面面型照,下頜前伸得到解決,側臉線條平直。

治療後口內照,解除反合,前後牙咬合關係好。

羅醫生解說

像這種乳牙期的牙性地包天,雖然成因複雜,但十之八九是吮指、吐舌、咬上唇,或者母乳或奶瓶餵養不當等引起的。

從臨床案例來看: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治療,只有極小概率會在換牙後恢復正常咬合,更常見的情況下換牙後仍可能是地包天,而且往往會變得更嚴重,可能會發展成為骨性地包天,矯正的難度也會增加,甚至部分案例必須通過成年後手術的方式才能解決。

進行治療後,恒牙期仍有部分可能會出現地包天的現象,但概率會大大降低,並且即使出現地包天,通常情況下也不會是特別複雜的情況,矯正難度相比於沒有進行乳牙期地包天治療的兒童而言大大降低。

這個小朋友治療時間比較早,也比較配合,所以治療週期比較短,對面型的影響也比較明顯。

案例二:骨性地包天

治療年齡:12歲

治療週期:2年多(骨骼牽引+排牙)

解決問題:骨性地包天

案例說明:小朋友因為家族遺傳,形成骨性地包天,並且在乳牙期沒有治療,換牙後進行矯治,牙齒地包天問題解決,但面型改變較小。

矯治前後口內照

矯治前後咬合照

矯治前後口內側面照

矯治前後側位片

矯治前後側臉照

■羅醫生解說

牙性地包天大家都瞭解了,骨性多數是遺傳引起的,存在著一定的概率。從臨床研究資料來看:如果爸爸是地包天,小朋友出現地包天的概率是1/4;如果媽媽是地包天,小朋友出現地包天的概率是1/3;如果父母雙方都是地包天,小朋友出現地包天的概率是1/2。也就是說父母雙方或一方是地包天,小朋友不一定但有可能會是地包天。

這個案例就是一個骨性地包天。家長自述由於遺傳引起的骨性地包天,2007年去某醫院被告知“年齡太小不好矯正”,2012年再去看時卻被告知“太晚,等長大做正頜手術”。家長本身是一名醫生,希望嘗試早期干預改變牙齒。

這個案例前後花了2年多的時間(1年骨骼牽引+1年排牙),無論從口內牙齒照片還是頭顱側位片都可以看出:牙齒問題得到了解決,但由於錯過了生長發育高峰期(普遍來說,女性11歲-12歲、男性13歲-14歲為生長發育高峰期),對面型的改變就很小,這也是我們在臨床上強調:地包天治療要趁早的原因。

備註:照片分別拍攝於2012年(矯正前)及2017年(矯正結束3年多)。

“精益求精,對醫學常懷敬畏之心”

給小編講解案例過程中,剛好碰上羅醫生的團隊會議,作為團隊領頭人,不管接診工作多繁忙,這樣的團建工作從不省略,一方面探討疑難病例,一方面交流新的診療觀點。

“醫學是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學習與交流至關重要。對它(醫學),我是越瞭解越敬畏,就拿早期矯正來說,雖然在生長發育期提前干預,可以在排齊牙齒、骨骼發育甚至面型改善上有較好的效果。但醫學本身很複雜,且每個兒童存在個體差異,我們進行早期矯正的主要目的是説明孩子骨骼成長,並不一定能治癒所有牙齒或骨骼畸形。所以,在日本早期矯正被稱為‘咬合誘導’,即在牙齒生長發育期,通過醫學手段排除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引導牙齒沿咬合的正常生理位置生長發育。”

“認真做好每一個案例,尊重、挖掘每個個體的生長潛能,賦予真正的個性化定制,這不僅是我的臨床目標,也是個人小小的情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