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帶一路”與中華文明:從“兼濟天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與中華文明: 從“兼濟天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光明談①】

光明日報實習記者趙凡 光明網記者李澍(整理)

訪談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王義桅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王靈桂

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

訪談現場

精彩觀點——

王義桅:

●“一帶一路”用文明共通的邏輯, 超越了簡單現代化線性進化的邏輯, 啟動了共同復興這個美好願望。

●我們要把合作共贏的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中國夢和世界各國夢融通的種子播撒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要進行綜合式跨學科研究, 真正確立“一帶一路”大學問。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應有三個目標:把倡議變成機制, 把共識變成行動, 把雙邊變成多邊。

王靈桂:

●“一帶一路”建設的文化內核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包容。

包容性增加了“一帶一路”的感召力、吸引力。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 不要指望用一套文化範本在整個沿線沿途國家都發揮作用。 我們要有一把用中國文化製造的鑰匙, 但它的樣式可以不同。

●文化走出去, 只要解決了水土不服的問題, 就一定能夠在當地生根發芽, 開出燦爛花朵。 這樣世界才會春色滿園。

●研究“一帶一路”要依靠綜合學科, 不是單一學科。

承載中華智慧

傳播中國味道

主持人:“一帶一路”倡議從歷史深處走來, 飽含著中國五千年文明基因。 外媒有一個說法:“一帶一路”與其說是一條路, 不如說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範疇——道。 在您看來, “道”的內涵是什麼?在“一帶一路”的推進中, 是什麼促進了各國對這種“道”的理解與認知?

王義桅:“一帶一路”是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概念, 其本身就蘊含著“道”的智慧。 中國的發展走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道路, 我們鼓勵沿線國家也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最終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

何謂“道”?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 七億多人脫貧致富, 我們還要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起來。 比如巴基斯坦, 依託中巴經濟走廊旗艦工程補上基礎設施短板, 經濟開始騰飛。 這是第一層內涵。 第二層內涵是費孝通先生說的“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 按照西方線性進化的現代化邏輯, 人均GDP低的國家都是落後國家, “一帶一路”改變了這一標準,

它啟動了很多國家的文化基因、歷史記憶和自豪感, 用文明共通的邏輯超越了簡單現代化線性進化的邏輯。 第三層內涵就是命運共同體。 命運共同體超越了意識形態價值觀界限, 讓沿線各國在更大的層面上統合、合作, 追求的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條“大道”。

“一帶一路”提出以來中國的各種舉措, 尤其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 展現了中國的領導能力, 體現出真心幫助發展中國家脫貧致富的誠意。 同時, “一帶一路”有助於實現陸海連通, 為沿線國家打通經濟走廊, 推動解決全球貧富差距問題。 “一帶一路”還是對經濟全球化的一種補充與完善, 有助於解決治理碎片化問題, 使其更加開放、均衡、包容、普惠, 體現著統籌協調、標本兼治的智慧。

這些是各國逐漸認同“一帶一路”的深層原因。

王靈桂:英國歷史學家克勞利曾經說過:絲綢之路使得歐洲和東方兩個經濟系統聯繫在一起, 在東西半球之間輸送商品, 促進新的品位的產生和選擇概念的形成。 這條路“把東方的味道、思想和影響, 以及某種浪漫的東方主義帶到了歐洲世界”。 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 是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結晶, 是中國懷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在21世紀向世界張開懷抱的重要舉動。 我相信, 這種“中國味道”一定會超過古老的絲綢之路, 在新的歷史時期散發出獨特的芳香。

“一帶一路”構想最初提出時, 一些外國智庫有各種猜疑, 但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國外的風向和輿論在不斷好轉,這從很多智庫報告和媒體報導中都能感受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古絲綢之路的包容性。包容性增加了其感召力和吸引力。

促進文化溝通

編織共同夢想

主持人:有句話是這麼講的:經貿合作是手牽手,文化交流才是心連心。在推進“一帶一路”全方位大聯通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哪些與文化有關的問題和挑戰,又是如何解決的?

王靈桂: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有很多獨到的地方。但在推廣時,也遇到了很多挑戰。中國不同地區,民風習慣尚且不同,“一帶一路”沿線這麼多國家,每個國家的民俗、法律、文化等也是不一樣的。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不要指望用一套文化範本在沿線沿途所有國家都發揮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要為不同的“鎖”製作不同的“鑰匙”,只要製作鑰匙的材料是中國文化就可以,不能“千人一面”,一把“鑰匙”包打天下。

王義桅:“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最困難的,任重而道遠。世界上很多國家受西方殖民主義影響很大,他們的歷史記憶和我們對歷史的看法有很大不同,所以從民心上做好工作非常重要。我們的相關學科建設、科研組織等應當根據“一帶一路”的要求進行重新規劃。比如考古,不能只是在中國國內考古,而應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起考古,一起把絲綢之路歷史講清楚。我們的作家要到“一帶一路”沿線去采風,挖掘其中共同的故事,編織我們共同的夢想。

撒播文化“種子”

開出繽紛花朵

主持人: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漢森說過一段話:“絲綢之路之所以改變了歷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絲綢之路上穿行的人們把他們各自的文化像其帶往遠方的異國香料種子一樣沿途撒播。”我想請教兩位教授:怎樣才能讓中華文化的智慧沿著“一帶一路”撒播下去、生髮出來?

王靈桂: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今天,我們可以借鑒一下歷史經驗。我舉一個例子。阿拉伯歷史上有一個百年翻譯運動,把歐洲歷史上各種經典翻譯成阿拉伯文。當歐洲因為種種原因文明中斷的時候,可以從阿拉伯把保存下來的思想、文化吸取回來,這對後來的文藝復興運動影響很大。因此,中國文明首先要讓人看得懂,要搞好我們自己的經典翻譯工作,把我們的思想傳播出去。我們現在的對外傳播比較重視英語,但“一帶一路”沿線沿途國家有200多種語言,在翻譯方面力度還不夠。

王義桅:播撒種子,就是要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我們要把合作共贏的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中國夢和世界各國夢融通的種子播撒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現在要把“一帶一路”變成教材,變成APP軟體,變成字典,甚至搞科普創作,這將大有裨益,但也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耐心。我們要加強自身學習,並為其他國家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習慣的文化產品,讓他們更多地瞭解“一帶一路”。

王靈桂:文化走出去,要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定能夠在當地生根發芽,開出燦爛花朵。習近平總書記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中國的包容就是鼓勵開出更多不同顏色的花朵,這樣世界才會春色滿園。

推動借鑒創新

集中消除痛點

主持人:每種文化、每種文明都有其值得學習借鑒之處。“一帶一路”推進的過程,對於中華文化的發展創新有什麼樣的啟發?在當前“一帶一路”建設中,有哪些比較緊迫的痛點問題?

王義桅:“一帶一路”從歷史中來,但超越歷史,一定要用前瞻的思維方式來看待。此外,當今世界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各國不能局限於“趕超邏輯”,不能用簡單的線性進化邏輯來理解“一帶一路”。對“一帶一路”的研究應該是綜合式跨學科的研究,要真正確立一門“大學問”,而當今我國的智庫建設、學科建設等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論準備。

王靈桂:我相信,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華民族一定能以包容的文化基因,在新的建設中打造出一個平臺,讓不同文明在這個平臺上公平對話、取長補短。

說到問題,我認為國內對“一帶一路”的研究存在一定的虛化和泛化現象。據粗略統計,“一帶一路”相關研究機構至少有270多家,但基本在一個水準、相同維度上開展研究,尚未與現實更好地接軌。理論是枯燥的,但“一帶一路”建設的現實是豐富多彩的。研究“一帶一路”要依靠綜合學科,而非單一學科。

聚焦高峰論壇

回應世界期待

主持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5月14—15日在北京舉行,二位對論壇有怎樣的預期?這一活動將對今後“一帶一路”的推進起到什麼作用?

王靈桂:我們從去年開始跟國外幾十家頂尖智庫開展聯合研究。近期,我經常收到他們的郵件和電話,詢問能否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可見論壇影響之大。這次論壇,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又是對未來的展望。此外,論壇還將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向深化務實轉變。

王義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的“主場”,一定會引起世界的關注。具體來講,此次論壇應該有三個目標,即把倡議變成機制,把共識變成行動,把雙邊變成多邊。“一帶一路”現階段仍是倡議,如果沒有機制,合作就無法持續。此外,“一帶一路”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回應,要變成行動,給老百姓帶來好處,最終還要靠專案、產品和服務。最後,還要產生多邊的效益。中巴經濟走廊正在變成地區合作的抓手,而更多“一帶一路”的旗艦工程、旗艦專案應變成多邊機制化的安排和落地生根的利好。這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供的三大希望、承載的三大使命。

但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國外的風向和輿論在不斷好轉,這從很多智庫報告和媒體報導中都能感受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古絲綢之路的包容性。包容性增加了其感召力和吸引力。

促進文化溝通

編織共同夢想

主持人:有句話是這麼講的:經貿合作是手牽手,文化交流才是心連心。在推進“一帶一路”全方位大聯通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哪些與文化有關的問題和挑戰,又是如何解決的?

王靈桂: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有很多獨到的地方。但在推廣時,也遇到了很多挑戰。中國不同地區,民風習慣尚且不同,“一帶一路”沿線這麼多國家,每個國家的民俗、法律、文化等也是不一樣的。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不要指望用一套文化範本在沿線沿途所有國家都發揮作用。習近平總書記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要為不同的“鎖”製作不同的“鑰匙”,只要製作鑰匙的材料是中國文化就可以,不能“千人一面”,一把“鑰匙”包打天下。

王義桅:“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是最困難的,任重而道遠。世界上很多國家受西方殖民主義影響很大,他們的歷史記憶和我們對歷史的看法有很大不同,所以從民心上做好工作非常重要。我們的相關學科建設、科研組織等應當根據“一帶一路”的要求進行重新規劃。比如考古,不能只是在中國國內考古,而應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起考古,一起把絲綢之路歷史講清楚。我們的作家要到“一帶一路”沿線去采風,挖掘其中共同的故事,編織我們共同的夢想。

撒播文化“種子”

開出繽紛花朵

主持人: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漢森說過一段話:“絲綢之路之所以改變了歷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絲綢之路上穿行的人們把他們各自的文化像其帶往遠方的異國香料種子一樣沿途撒播。”我想請教兩位教授:怎樣才能讓中華文化的智慧沿著“一帶一路”撒播下去、生髮出來?

王靈桂:在“一帶一路”建設的今天,我們可以借鑒一下歷史經驗。我舉一個例子。阿拉伯歷史上有一個百年翻譯運動,把歐洲歷史上各種經典翻譯成阿拉伯文。當歐洲因為種種原因文明中斷的時候,可以從阿拉伯把保存下來的思想、文化吸取回來,這對後來的文藝復興運動影響很大。因此,中國文明首先要讓人看得懂,要搞好我們自己的經典翻譯工作,把我們的思想傳播出去。我們現在的對外傳播比較重視英語,但“一帶一路”沿線沿途國家有200多種語言,在翻譯方面力度還不夠。

王義桅:播撒種子,就是要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我們要把合作共贏的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中國夢和世界各國夢融通的種子播撒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現在要把“一帶一路”變成教材,變成APP軟體,變成字典,甚至搞科普創作,這將大有裨益,但也是一個長期工程,需要耐心。我們要加強自身學習,並為其他國家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習慣的文化產品,讓他們更多地瞭解“一帶一路”。

王靈桂:文化走出去,要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定能夠在當地生根發芽,開出燦爛花朵。習近平總書記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中國的包容就是鼓勵開出更多不同顏色的花朵,這樣世界才會春色滿園。

推動借鑒創新

集中消除痛點

主持人:每種文化、每種文明都有其值得學習借鑒之處。“一帶一路”推進的過程,對於中華文化的發展創新有什麼樣的啟發?在當前“一帶一路”建設中,有哪些比較緊迫的痛點問題?

王義桅:“一帶一路”從歷史中來,但超越歷史,一定要用前瞻的思維方式來看待。此外,當今世界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各國不能局限於“趕超邏輯”,不能用簡單的線性進化邏輯來理解“一帶一路”。對“一帶一路”的研究應該是綜合式跨學科的研究,要真正確立一門“大學問”,而當今我國的智庫建設、學科建設等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論準備。

王靈桂:我相信,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華民族一定能以包容的文化基因,在新的建設中打造出一個平臺,讓不同文明在這個平臺上公平對話、取長補短。

說到問題,我認為國內對“一帶一路”的研究存在一定的虛化和泛化現象。據粗略統計,“一帶一路”相關研究機構至少有270多家,但基本在一個水準、相同維度上開展研究,尚未與現實更好地接軌。理論是枯燥的,但“一帶一路”建設的現實是豐富多彩的。研究“一帶一路”要依靠綜合學科,而非單一學科。

聚焦高峰論壇

回應世界期待

主持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5月14—15日在北京舉行,二位對論壇有怎樣的預期?這一活動將對今後“一帶一路”的推進起到什麼作用?

王靈桂:我們從去年開始跟國外幾十家頂尖智庫開展聯合研究。近期,我經常收到他們的郵件和電話,詢問能否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可見論壇影響之大。這次論壇,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又是對未來的展望。此外,論壇還將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向深化務實轉變。

王義桅:“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的“主場”,一定會引起世界的關注。具體來講,此次論壇應該有三個目標,即把倡議變成機制,把共識變成行動,把雙邊變成多邊。“一帶一路”現階段仍是倡議,如果沒有機制,合作就無法持續。此外,“一帶一路”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回應,要變成行動,給老百姓帶來好處,最終還要靠專案、產品和服務。最後,還要產生多邊的效益。中巴經濟走廊正在變成地區合作的抓手,而更多“一帶一路”的旗艦工程、旗艦專案應變成多邊機制化的安排和落地生根的利好。這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供的三大希望、承載的三大使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