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笑傲江湖五嶽劍派是哪五嶽?嶽不群為什麼要殺光五嶽劍派的高手?

五嶽劍派是指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泰山派、衡山派、華山派、嵩山派、恒山派結為同氣連枝的門派, 又因為五派的主要武功均為劍術,

故稱為五嶽劍派。

後來因五嶽盟主嵩山派掌門左冷禪和華山派掌門嶽不群都想獨霸五嶽劍派而在五嶽劍派內部明爭暗鬥, 終使五嶽劍派解體並消亡。

早年魔教十長老攻打華山時, 五派看家劍法盡為所破, 高手傷亡慘重, 許多劍法就此失傳。 五派惱羞成怒, 設毒計把十長老誘入山腹石洞中害死, 僅憑一些傳下劍法繼續稱雄武林。

五嶽劍派在一團和氣中不乏爭權奪利的醜行。 嵩山派掌門左冷禪、華山派掌門嶽不群都想獨霸五嶽, 為此把陷害、收買、暗殺等卑劣手段都用上。

各派內部也不安寧, 如華山派有劍、氣二宗火拼, 泰山派有玉璣子等人的吃裡扒外。 五嶽劍派很不光彩地合併為五嶽派後, 竊居五嶽派掌門的嶽不群故伎重演,

把五嶽高手騙入華山山腹石洞中, 加上左冷禪突然闖入, 互相殘殺, 一場屠殺後五派的人幾乎死亡殆盡, 只有令狐沖統屬的恒山派人馬未進入石洞而倖免於難, 但五嶽劍派從此一蹶不振。 五派的式微不是由於外敵入侵, 純粹是內部矛盾激化走向內耗的結果, 而且內部的勾心鬥角常常以防範外敵的藉口出現。 五派中創新受到抑制, 能人橫遭排擠, 自私打扮成忠義, 專橫暢行無阻, 這樣一種劣勝優汰的社會結構必然走向消亡。

話說回來, 五嶽劍派畢竟屬俠義道, 多有頂天立地的英雄, 如捨身救護儀琳的華山派弟子令狐沖, 嫉惡如仇的泰山派弟子遲柏成、寧死不肯賣友的衡山派高手劉正風,

古道熱腸的恒山派定閑、定逸師太。

他們是五派的脊樑, 可歎的是在這樣一種腐朽的結構內, 他們非但無法挽狂瀾於既倒, 而且還往往陷入悲劇性命運之中。

泰山派

五嶽劍派中的一個門派, 位於泰山, 有道教淵源。

創始人為東靈道長。

天門道長為掌門人時,

對左冷禪吞併五嶽的野心執意不從, 被買通的內奸玉璣子和左道之士“青海一梟”害死。

最後派中高手被岳不群誘進華山思過崖山洞觀摩劍法石刻, 遭到暗算嵩山派的伏擊死傷大半。

嵩山派

五嶽劍派的一個門派, 位於嵩山, 嵩山派掌門左冷禪身為五嶽劍派盟主, 位望尊崇, 仍不甘心, 定要把五嶽劍派合而為一, 結果功虧一簣, 為他人作嫁衣裳。 自己害人又害已, 嵩山派日漸式微。

恒山派

五嶽劍派中的一個門派, 位於恒山, 有佛教淵源。 嵩山派欲將五嶽劍派合而為一, 恒山派掌門定閑師太堅決不從, 結果在側霞嶺、水月庵兩處遭伏擊, 差點全軍覆沒。 定閑師太則在少林寺內被嶽不群暗害, 彌留之際, 請令狐沖接掌恒山。

令狐沖在書末相助恒山派脫離險境而後退位, 由儀清掌理門戶。

衡山派

五嶽劍中的一個門派, 位於衡山城。 第二號人物劉正風與魔教長老結為琴簫知音, 竟遭滅族滅門。

衡山眾高手又誤中嶽不群、左冷禪吞併五嶽的陷阱, 最後在華山石洞內幾乎滅派, 僅掌門莫大倖免於難,而莫大在此事後更加心灰意冷,拋下衡山派,隱姓埋名,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但又在三年之後的令狐沖和任盈盈大喜之日前去道賀。

華山派

華山派原為五嶽劍派中勢力最強的一派,但華山兩位前輩岳肅和蔡子峰因時機巧合,得以一窺當世無上武學密籍《葵花寶典》;

但卻又因見解不同,一人主張以修氣為本,教導弟子重修氣,另一人卻認為應當以劍法為主而教導弟子重劍法,華山派至此竟分裂為劍宗和氣宗二宗。二宗各持己見,終於水火不容,兄弟鬩牆,同門操戈,高手傷亡殆盡,華山因此逐漸式微。五嶽之首的位置也被嵩山派搶去。

而思過崖觀摩劍法之後,華山派更加式微,但在金庸先生的另外一部小說《碧血劍》之中,又看到了華山派的崛起。

掌門人

左冷禪

左冷禪是一個野心家,他的野心是明的,方法也是明的,沒辦法,誰讓人家嵩山派實力強呢?

左冷禪隨便網羅的嵩山旁支,就將恒山、華山弄得幾乎滅門。五嶽並派,並非一定就是壞事,他的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確實有幾分道理。

江湖上門派之分也確實嚴重,仇殺也確實不少,五嶽分開也確實無法抵抗外敵。但是他卻採用了錯誤的手段,以一種野蠻的殺戮威逼來迫人接受,所以反抗的人必多,結果也在各大勢力的阻擾(少林、武當、魔教)和自己五嶽劍派的反對而失敗,最後盟主之位反被嶽不群竊取,自己也毀目重傷,難免悲劇的下場。

定閑

在五嶽的掌門之中,左冷禪、嶽不群自不必說,莫大先生總帶著哀怨、淒涼之氣,氣量稍顯不足。泰山的天門脾氣暴躁。只有定閑,她敢於為一個魔教聖姑到少林求情,有無危險姑且不論,單是江湖評論,就可能安給她一個勾結魔教的罪名。

後來又立令狐沖為恒山掌門,棋出妙招,既救了恒山,也救了武林。而且她慈悲為懷,不妄殺生,待人寬容,雖看起來善良易騙,卻是大智若愚。

嶽不群

嶽不群迂腐、虛偽、狡詐、陰險,但他的身上還存在著種種無奈。他生活在一個險惡的江湖之中,華山是一個弱派,內憂外患層出不窮。憑藉他本身的實力,很難謀得生存。

無論是嵩山還是魔教,甚至劍宗等人都可能將他消滅。由於實力不足,堂堂的華山掌門竟然被“桃穀六仙”逼下了華山,又險些被一些江湖黑道人士汙妻辱女。無論誰,這都是無法忍受的恥辱,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生存,又為了自己和華山的名譽,他採用非常的方法獲得絕世武功,以求生存,也是一種不得已。

莫大先生

一出場,他就給了多嘴的小人一番教訓。後來又殺了費彬,救了令狐沖一條性命,給人出了一口惡氣。然後又幫令狐沖照顧恒山弟子等等。是一個外冷內熱的高人。

但是,他的表現卻總有些顯得氣量不足,小人多嘴妄評,比比皆是,一一計較,何時是個了結?能殺費彬,卻不能和師弟好好相處。而且作為掌門也明顯不稱職,衡山一派給人一盤散沙的印象,顯然不及左、嶽等人關心幫內事務,也不及定閑,甚至不如天門。

天門道長

文中提到的不多,是一個疾惡如仇,剛正之人,對於正邪之分看的極重。這種人不是大奸大惡,也不是偽君子,是傳統意義上的正人君子。他最受不了的恐怕就是令狐沖這種結交魔教之徒,定會與令狐沖分個你死我活。

華山思過崖背後石洞裡的大屠殺。到底是誰策劃的書中交待不清,只有一段任盈盈的臆測之言:

盈盈也歎了口氣,道:“岳先生誘騙五嶽劍派好手,齊到華山來看石壁劍招,企圖清除各派中武功高強之士,以便他穩做五嶽派掌門人,別派無人能和他相爭。這一招棋本來甚是高明,不料左冷禪得到了訊息,乘機邀集一批瞎子,想在黑洞中殺他。……又不知如何,這計策給岳先生識破了,他反而守在洞口,撒漁網罩人。當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眼下左冷禪和你師父都已去世,這中間的原因,只怕無人得知了。”

但任盈盈的猜測之外,還有另一可能,就是嶽不群開放後山石壁真是籠絡人心之舉,而左冷禪的心態則類似於爭不到天下的張獻忠,——得不到的,毀掉再說。如果是如此,那麼嶽不群沒能阻止得了左冷禪大開殺戒,就算後來殺了左冷禪,這一仗他也是輸了。

封禪台嶽不群打敗左冷禪之後,有一個場景很值得玩味:

嶽不群下得台來,方證大師、沖虛道人等都過來向他道賀。方證和沖虛本來擔心左冷禪統一五嶽派後,野心不息,更欲吞併少林、武當,為禍武林。各人素知嶽不群乃謙謙君子,由他執掌五嶽一派門戶,自是大為放心,因之各人的道賀之意均十分誠懇。

道賀十分誠懇大約是真的,方證隨後說的那番話,不是一般的知心話。但要說道賀的原因是因為“素知嶽不群乃謙謙君子”,就十分可疑。嵩山大會以前,方證沖虛和令狐沖在恒山懸空寺長談,話裡面明顯透露出了對岳不群為人的不信任。因此,所謂“大為放心”,放心的不是嶽不群沒有左冷禪的野心,而是嶽不群沒有左冷禪那樣實現野心的能力。

嶽不群雖然憑武功擊敗左冷禪當上了掌門,但是左冷禪有一些積累了幾十年的東西,卻不是憑武功一天兩天就可以樹立得起來的,——就是左冷禪的人望。比如餘滄海一見五嶽派掌門一席竟會給嶽不群奪去,就覺得留在嵩山“殊無意味”。 這種心態只怕頗為典型。五嶽派內部,堅定的“左派”至少有嵩山全部,泰山大部(天門遭玉字輩幾個老道發難的時候,“泰山派來到嵩山的二百來人中,倒有一百六十餘人和他敵對”),衡山局部(每次左冷禪出動多國部隊干涉別派內政的時候,都有衡山派的人參與)。五派的實力早已經嚴重失衡。嵩山派的兩股週邊勢力,就可以分別擊敗華山和恒山兩派。所謂五嶽並派,實際上主要也就是嵩山和泰山的聯合,華山、恒山、衡山的加入,在人才引進方面對左冷禪而言幾乎意義不大(所以他才會一旦言語不合,往往就採取武力殲滅的方式,因為這點損耗他承受得起)。

左冷禪在少林寺裡和方證搶風頭,其實是在延攬少林寺外的江湖大眾的人心。年輕領導有時流露出一點咄咄逼人的姿態,基層幹部是很可能會因此興奮的,——覺得左掌門有魄力,跟著他走有前途。這種作風當然是雙刃劍,一般我們都注意了其中壞的一面,但別忘了,嵩山派的如雲高手那麼緊密的團結在左掌門周圍,其餘各派也源源不斷的有人投奔,可也正和他的這種作風有關。封禪台大會,泰山派的變故最為典型。天門選擇來參加大會的弟子,當然應該是他自認為較為親信的門人。可就是這之中還有三分之二支持並派。這樣龐大的一個人群,左冷禪不可能光靠收買,他確實能代表五嶽劍派渴望崛起的利益訴求。所以由左冷禪來掌管五嶽派,他確實有可能把五派勢力捏合成一個聯合向外的拳頭。

相比之下,嶽不群就不過是鬼蜮伎倆,所以他一當五嶽派掌門,五嶽的人心也就散了。除了華山的本部人馬,恐怕沒誰會真對他口服心服。嶽不群比武獲勝之後,馬上宣佈原各派事務的負責人一如其舊,有內部矛盾的(比如泰山派),就幾股勢力利益均沾,他扮演的純屬和稀泥的腳色。當然,在當時那個時機,他這樣安排顯示了胸襟和風度,也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但這終究是權宜之計。他如果拿不出相應的對各個山頭負責人職權的限制措施,並派就成了換湯不換藥,他這個掌門和原來的盟主沒什麼區別,這當然也就對少林武當等傳統大派構不成威脅。而一旦他企圖改變這種鬆散聯盟的局面,他個人威望不足以服眾的問題馬上就會暴露出來。

在他這裡,五派勢力硬性捏合在一起,不是一個拳頭,而是五隻擠在一個小籠子裡的刺蝟,非搞個你死我活不可——思過崖山洞發生的情況就是明證。能夠進入山洞的大多都剛才發誓忠於嶽不群,可一旦進入洞中,都立即以原先門派為骨架各立山頭,沒有絲毫互相認同為同門師兄弟的樣子。

如果任盈盈猜測成立,嶽不群憑此次屠殺坐穩了掌門的位子,一個已被“清除各派中武功高強之士”的五嶽派還能有什麼作為?也真是難怪方證沖虛等要“大為放心”。

總之,失去了左冷禪,這個五嶽派再也不可能打破武林固有的權力分配格局。左冷禪所以能排在任我行“最不佩服的三個半人”之首,而嶽不群卻被無視,這就是原因,也是嶽不群和左冷禪的區別。

僅掌門莫大倖免於難,而莫大在此事後更加心灰意冷,拋下衡山派,隱姓埋名,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但又在三年之後的令狐沖和任盈盈大喜之日前去道賀。

華山派

華山派原為五嶽劍派中勢力最強的一派,但華山兩位前輩岳肅和蔡子峰因時機巧合,得以一窺當世無上武學密籍《葵花寶典》;

但卻又因見解不同,一人主張以修氣為本,教導弟子重修氣,另一人卻認為應當以劍法為主而教導弟子重劍法,華山派至此竟分裂為劍宗和氣宗二宗。二宗各持己見,終於水火不容,兄弟鬩牆,同門操戈,高手傷亡殆盡,華山因此逐漸式微。五嶽之首的位置也被嵩山派搶去。

而思過崖觀摩劍法之後,華山派更加式微,但在金庸先生的另外一部小說《碧血劍》之中,又看到了華山派的崛起。

掌門人

左冷禪

左冷禪是一個野心家,他的野心是明的,方法也是明的,沒辦法,誰讓人家嵩山派實力強呢?

左冷禪隨便網羅的嵩山旁支,就將恒山、華山弄得幾乎滅門。五嶽並派,並非一定就是壞事,他的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也確實有幾分道理。

江湖上門派之分也確實嚴重,仇殺也確實不少,五嶽分開也確實無法抵抗外敵。但是他卻採用了錯誤的手段,以一種野蠻的殺戮威逼來迫人接受,所以反抗的人必多,結果也在各大勢力的阻擾(少林、武當、魔教)和自己五嶽劍派的反對而失敗,最後盟主之位反被嶽不群竊取,自己也毀目重傷,難免悲劇的下場。

定閑

在五嶽的掌門之中,左冷禪、嶽不群自不必說,莫大先生總帶著哀怨、淒涼之氣,氣量稍顯不足。泰山的天門脾氣暴躁。只有定閑,她敢於為一個魔教聖姑到少林求情,有無危險姑且不論,單是江湖評論,就可能安給她一個勾結魔教的罪名。

後來又立令狐沖為恒山掌門,棋出妙招,既救了恒山,也救了武林。而且她慈悲為懷,不妄殺生,待人寬容,雖看起來善良易騙,卻是大智若愚。

嶽不群

嶽不群迂腐、虛偽、狡詐、陰險,但他的身上還存在著種種無奈。他生活在一個險惡的江湖之中,華山是一個弱派,內憂外患層出不窮。憑藉他本身的實力,很難謀得生存。

無論是嵩山還是魔教,甚至劍宗等人都可能將他消滅。由於實力不足,堂堂的華山掌門竟然被“桃穀六仙”逼下了華山,又險些被一些江湖黑道人士汙妻辱女。無論誰,這都是無法忍受的恥辱,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生存,又為了自己和華山的名譽,他採用非常的方法獲得絕世武功,以求生存,也是一種不得已。

莫大先生

一出場,他就給了多嘴的小人一番教訓。後來又殺了費彬,救了令狐沖一條性命,給人出了一口惡氣。然後又幫令狐沖照顧恒山弟子等等。是一個外冷內熱的高人。

但是,他的表現卻總有些顯得氣量不足,小人多嘴妄評,比比皆是,一一計較,何時是個了結?能殺費彬,卻不能和師弟好好相處。而且作為掌門也明顯不稱職,衡山一派給人一盤散沙的印象,顯然不及左、嶽等人關心幫內事務,也不及定閑,甚至不如天門。

天門道長

文中提到的不多,是一個疾惡如仇,剛正之人,對於正邪之分看的極重。這種人不是大奸大惡,也不是偽君子,是傳統意義上的正人君子。他最受不了的恐怕就是令狐沖這種結交魔教之徒,定會與令狐沖分個你死我活。

華山思過崖背後石洞裡的大屠殺。到底是誰策劃的書中交待不清,只有一段任盈盈的臆測之言:

盈盈也歎了口氣,道:“岳先生誘騙五嶽劍派好手,齊到華山來看石壁劍招,企圖清除各派中武功高強之士,以便他穩做五嶽派掌門人,別派無人能和他相爭。這一招棋本來甚是高明,不料左冷禪得到了訊息,乘機邀集一批瞎子,想在黑洞中殺他。……又不知如何,這計策給岳先生識破了,他反而守在洞口,撒漁網罩人。當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眼下左冷禪和你師父都已去世,這中間的原因,只怕無人得知了。”

但任盈盈的猜測之外,還有另一可能,就是嶽不群開放後山石壁真是籠絡人心之舉,而左冷禪的心態則類似於爭不到天下的張獻忠,——得不到的,毀掉再說。如果是如此,那麼嶽不群沒能阻止得了左冷禪大開殺戒,就算後來殺了左冷禪,這一仗他也是輸了。

封禪台嶽不群打敗左冷禪之後,有一個場景很值得玩味:

嶽不群下得台來,方證大師、沖虛道人等都過來向他道賀。方證和沖虛本來擔心左冷禪統一五嶽派後,野心不息,更欲吞併少林、武當,為禍武林。各人素知嶽不群乃謙謙君子,由他執掌五嶽一派門戶,自是大為放心,因之各人的道賀之意均十分誠懇。

道賀十分誠懇大約是真的,方證隨後說的那番話,不是一般的知心話。但要說道賀的原因是因為“素知嶽不群乃謙謙君子”,就十分可疑。嵩山大會以前,方證沖虛和令狐沖在恒山懸空寺長談,話裡面明顯透露出了對岳不群為人的不信任。因此,所謂“大為放心”,放心的不是嶽不群沒有左冷禪的野心,而是嶽不群沒有左冷禪那樣實現野心的能力。

嶽不群雖然憑武功擊敗左冷禪當上了掌門,但是左冷禪有一些積累了幾十年的東西,卻不是憑武功一天兩天就可以樹立得起來的,——就是左冷禪的人望。比如餘滄海一見五嶽派掌門一席竟會給嶽不群奪去,就覺得留在嵩山“殊無意味”。 這種心態只怕頗為典型。五嶽派內部,堅定的“左派”至少有嵩山全部,泰山大部(天門遭玉字輩幾個老道發難的時候,“泰山派來到嵩山的二百來人中,倒有一百六十餘人和他敵對”),衡山局部(每次左冷禪出動多國部隊干涉別派內政的時候,都有衡山派的人參與)。五派的實力早已經嚴重失衡。嵩山派的兩股週邊勢力,就可以分別擊敗華山和恒山兩派。所謂五嶽並派,實際上主要也就是嵩山和泰山的聯合,華山、恒山、衡山的加入,在人才引進方面對左冷禪而言幾乎意義不大(所以他才會一旦言語不合,往往就採取武力殲滅的方式,因為這點損耗他承受得起)。

左冷禪在少林寺裡和方證搶風頭,其實是在延攬少林寺外的江湖大眾的人心。年輕領導有時流露出一點咄咄逼人的姿態,基層幹部是很可能會因此興奮的,——覺得左掌門有魄力,跟著他走有前途。這種作風當然是雙刃劍,一般我們都注意了其中壞的一面,但別忘了,嵩山派的如雲高手那麼緊密的團結在左掌門周圍,其餘各派也源源不斷的有人投奔,可也正和他的這種作風有關。封禪台大會,泰山派的變故最為典型。天門選擇來參加大會的弟子,當然應該是他自認為較為親信的門人。可就是這之中還有三分之二支持並派。這樣龐大的一個人群,左冷禪不可能光靠收買,他確實能代表五嶽劍派渴望崛起的利益訴求。所以由左冷禪來掌管五嶽派,他確實有可能把五派勢力捏合成一個聯合向外的拳頭。

相比之下,嶽不群就不過是鬼蜮伎倆,所以他一當五嶽派掌門,五嶽的人心也就散了。除了華山的本部人馬,恐怕沒誰會真對他口服心服。嶽不群比武獲勝之後,馬上宣佈原各派事務的負責人一如其舊,有內部矛盾的(比如泰山派),就幾股勢力利益均沾,他扮演的純屬和稀泥的腳色。當然,在當時那個時機,他這樣安排顯示了胸襟和風度,也沒有其它更好的選擇,但這終究是權宜之計。他如果拿不出相應的對各個山頭負責人職權的限制措施,並派就成了換湯不換藥,他這個掌門和原來的盟主沒什麼區別,這當然也就對少林武當等傳統大派構不成威脅。而一旦他企圖改變這種鬆散聯盟的局面,他個人威望不足以服眾的問題馬上就會暴露出來。

在他這裡,五派勢力硬性捏合在一起,不是一個拳頭,而是五隻擠在一個小籠子裡的刺蝟,非搞個你死我活不可——思過崖山洞發生的情況就是明證。能夠進入山洞的大多都剛才發誓忠於嶽不群,可一旦進入洞中,都立即以原先門派為骨架各立山頭,沒有絲毫互相認同為同門師兄弟的樣子。

如果任盈盈猜測成立,嶽不群憑此次屠殺坐穩了掌門的位子,一個已被“清除各派中武功高強之士”的五嶽派還能有什麼作為?也真是難怪方證沖虛等要“大為放心”。

總之,失去了左冷禪,這個五嶽派再也不可能打破武林固有的權力分配格局。左冷禪所以能排在任我行“最不佩服的三個半人”之首,而嶽不群卻被無視,這就是原因,也是嶽不群和左冷禪的區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