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第三十位諸侯,理想社會的實踐者,毛主席稱讚不已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 嚴禁轉載)

漢末諸侯中, 有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 他的崛起, 得益於漢末混亂的局勢。 當時各大勢力的焦點集中于中原, 而他卻將目光投向西南, 最終成功控制漢中。 他的統治方式也非常特別,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宗教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權。 他的存在, 不僅對當地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對中國道教的發展和傳播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個人, 名叫張魯。

張魯, 字公祺, 沛國豐人。 關於他的早期經歷, 後來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法, 但據最早期的歷史文獻, 他的祖父名叫張陵, 父親名叫張衡, 祖孫三代都在益州漢中地區傳道, 在該地區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他們所傳授的宗教, 叫做五斗米道, 與張角的太平道一樣, 屬於早期道教。

劉焉擔任益州牧後, 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 協助巴郡太守范敏穩定巴郡形勢。 後來張魯又奉劉焉之命討伐當時的漢中太守蘇固, 從此張魯不僅消滅了蘇固, 還收降了另一支叛亂武裝張修的軍隊, 從此開始了稱雄巴漢的割據時代。

劉焉統治益州時期, 與張魯關係密切, 張魯的母親和弟弟留在成都, 實際上成了劉焉的人質。 不過, 隨著劉焉病逝、其子劉璋繼位, 張魯與劉璋出現矛盾, 劉璋殺死張魯的母親和弟弟, 又派巴西太守龐羲進攻張魯, 張魯則聯合杜濩、朴胡、袁約等少數民族的頭領進行對抗, 雙方關係迅速惡化, 成了一對死敵。

總的來看, 張魯在與劉璋的較量中佔據上風, 處於有利的進攻狀態。 迫于無奈, 劉璋之後只好邀請荊州的劉備入川進行抵禦。 這也造成了後來益州的易主。

張魯對於穩定巴郡、漢中外部局勢所做的種種努力是比較成功的, 這也為他從容不迫地治理巴郡及漢中地區提供了相對安全的外部條件, 因此, 張魯統治巴郡、漢中地區之時, 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

張魯對於巴郡、漢中的統治,方式非常特殊採用的是宗教的組織形式,用教化來解決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並統一社會規範。這種管理方式在古代的中國社會可謂絕無僅有,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也受到了漢中、巴郡地區百姓的廣泛認同和歡迎。

《三國志•張魯傳》說:“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這種穩定的局面,也為外地流民的湧入創造了條件。“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穀奔之者數萬家”,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了張魯政權的治理效果。

不過,隨著漢末政治局勢的日益明朗,張魯集團成了曹操的打擊對象。從獻帝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三月開始,曹操發動漢中之戰,同年十一月,張魯投降。

張魯集團消亡後,張魯及其家人、信眾被遷居至中原地區,並使五斗米教從地方性宗教轉變為全國性宗教。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由五斗米教轉變而成的道教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民族宗教。道教的思想也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毛主席對張魯有個評價:“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如果按照這個評價,一千多年前的張魯可謂是社會主義實踐的第一人。

張魯對於巴郡、漢中的統治,方式非常特殊採用的是宗教的組織形式,用教化來解決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並統一社會規範。這種管理方式在古代的中國社會可謂絕無僅有,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也受到了漢中、巴郡地區百姓的廣泛認同和歡迎。

《三國志•張魯傳》說:“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這種穩定的局面,也為外地流民的湧入創造了條件。“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穀奔之者數萬家”,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了張魯政權的治理效果。

不過,隨著漢末政治局勢的日益明朗,張魯集團成了曹操的打擊對象。從獻帝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三月開始,曹操發動漢中之戰,同年十一月,張魯投降。

張魯集團消亡後,張魯及其家人、信眾被遷居至中原地區,並使五斗米教從地方性宗教轉變為全國性宗教。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由五斗米教轉變而成的道教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民族宗教。道教的思想也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毛主席對張魯有個評價:“漢中有個張魯,他搞過吃飯不要錢,凡是過路人,在飯鋪吃飯吃肉都不要錢。他搞了三十年,人們都高興那個制度,這有種社會主義的作風,我們的社會主義由來已久了”。如果按照這個評價,一千多年前的張魯可謂是社會主義實踐的第一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