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車企打破產能“小目標” 超額40%如何破解?

聚焦新能源汽車, 關注全行業動態

日前, 由工信部牽頭起草的2017《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正式發佈, 新能源汽車無疑又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在經歷徹查騙補、電池白名單、目錄重申、補貼大幅退坡後, 我國新能源汽車依然上交了一份累積銷量100萬輛、占全球市場50%的“成績單”, 看來這一新興產業的動力不容小覷。

而對於2012年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累計銷量達到500萬輛的“小目標”而言, 雄心勃勃的車企卻已規劃出了700萬輛的產能。 然而, 這超額的40%究竟是市場需求還是產能過剩?

2020年實際產能將超標?

去年,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50萬輛大關, 今年將力爭實現70萬輛銷售目標。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日趨繁盛, 目標逐年遞增。 按照規劃, 到2020年, 產銷量甚至要達到200萬輛。 對此,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 按照當前的市場增速, 定將實現這一目標。 他表示, 當前跨界車企的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很可能晉升成為車市的主力軍。 此外, 傳統車企正處於轉型之際,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車市新戰場。

事實上, 如果按照目前已知的企業產能規劃來看, 2020年的產銷量目標甚至將超額完成。 其中, 比亞迪和上汽兩家企業目標規劃最高, 產能將實現60萬輛, 北汽新能源制訂了50萬輛的產能預期。 此外, 互聯網車企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雲度新能源也分別制訂了10萬輛、10萬輛和5萬輛的目標。

當下, 新能源車市正處於群雄逐鹿的局面, 2020年則成為決勝的關鍵節點。 於是, 轟轟烈烈的新能源造車行動瞬間興起。 即便是上述已經發佈的產能規劃, 就已經達到了540萬輛, 其中還未包含客車企業的產能規劃。 面對已經超飽和的產能需求, 產能大量過剩的問題也將在所難免。

市場果真如此樂觀?

在《新能源汽車新聞》看來, 超額的產能需求背後是車企對市場過分樂觀所導致的結果。 實際上, 當前新能源車市的發展遠不如預期般美好。

時下, 新能源汽車並沒有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除了產品存在差異性外, 售價居高不下成為其中最主要原因。 對此, 不得不迫使企業加速縮減成本。 那麼, 如何化解成本壓力又成為企業需要率先解決的問題。

為了滿足產能需求, 各家企業開始陸續擴大生產線並不斷加大投資金額, 這恰恰對企業資金需求更加迫切。

而“前期投入大、回報利潤小”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一大弊病。 即便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實施補貼政策, 但補貼回款週期緩慢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隨著補貼退坡政策的實施以及新補貼政策愈加嚴苛, 如果企業單純寄希望於補貼而盈利, 已經成為天方夜譚。

更為重要的是, 自去年騙補事件曝光開始, 新能源車市便動盪不斷。 不僅銷量受此影響, 就連其上下游產業也因此被波及。 即便市場出現搖號火熱的局面, 但在銷售端仍出現門庭冷落的局面。

當前,新能源車市正從培育期逐漸轉型。在此過渡階段,企業仍有諸多門檻還未邁過。今年,市場受到補貼退坡政策以及多地方補貼為落實等因素的影響,前期市場表現並不樂觀。於是,為了保證銷量,一些車企不得不採取廠家補貼的方式來填補空缺。其結果則是隨著銷售量的增加,補貼金額逐漸增多,盈利困境日趨凸顯。

產能過剩如何破解?

即便如此,各家車企的產能規劃仍然讓人所震驚,如果加上商用車企業的資料,將是更為龐大的數字。時下,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引起行業的高度重視。從今年動力電池企業的擴產計畫來看,合計產能超過了170Gwh/年,產能已經是需求量的7倍以上。從企業自身實力而言,動力電池供給充足,將更容易實現預期目標。隨著產能的暴增,又將如何解決產能過剩危機?

如今,車企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優勝劣汰的現象更為嚴重。對於車企而言,只有當自身產品在市場中有較強的競爭力,佔據市場較大份額,才能在市場立足。而被淘汰的企業,自然無法實現產能目標。

正因如此,車企制定的發展戰略則成為制勝法寶。例如,傳統車企產品戰略特點主要為向各個級別市場廣撒網,並且針對時下消費人群的用車需求,逐漸將AOO級車型設定為暢銷車型。而互聯網企業以及高端品牌則先憑藉高性能、科技感較強的產品先行撬開市場大門,用技術手段贏得消費者歡心,並逐漸將產品走向低端化。

除了新能源車企的努力之外,想要避免產能過剩,其上下游產業的整頓也同樣重要。例如,加強改善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避免汽車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等問題。

此外,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應當結合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企業自身實力做出正確的市場預判。當前,新能源車市正處於“亞健康”的發展狀態。面對“過山車”式的發展軌跡,並不能反映出真正的市場規律,未來市場發展趨勢仍有待考證。

由於國家對傳統汽車的碳排放標準的日益嚴苛,以及企業積分政策的實施。傳統車企轉戰新能源車市已經成為不爭的實施,而新晉車企也抓准這一市場機遇,力爭憑此入口在汽車市場分食一杯羹。在重資產以及路障重重的壓力之下,新能源汽車發展迫切需要“冷思考”。在健康的市場環境下,對企業自身發展做出更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

歡迎關注

新能源汽車新聞EV

當前,新能源車市正從培育期逐漸轉型。在此過渡階段,企業仍有諸多門檻還未邁過。今年,市場受到補貼退坡政策以及多地方補貼為落實等因素的影響,前期市場表現並不樂觀。於是,為了保證銷量,一些車企不得不採取廠家補貼的方式來填補空缺。其結果則是隨著銷售量的增加,補貼金額逐漸增多,盈利困境日趨凸顯。

產能過剩如何破解?

即便如此,各家車企的產能規劃仍然讓人所震驚,如果加上商用車企業的資料,將是更為龐大的數字。時下,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引起行業的高度重視。從今年動力電池企業的擴產計畫來看,合計產能超過了170Gwh/年,產能已經是需求量的7倍以上。從企業自身實力而言,動力電池供給充足,將更容易實現預期目標。隨著產能的暴增,又將如何解決產能過剩危機?

如今,車企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優勝劣汰的現象更為嚴重。對於車企而言,只有當自身產品在市場中有較強的競爭力,佔據市場較大份額,才能在市場立足。而被淘汰的企業,自然無法實現產能目標。

正因如此,車企制定的發展戰略則成為制勝法寶。例如,傳統車企產品戰略特點主要為向各個級別市場廣撒網,並且針對時下消費人群的用車需求,逐漸將AOO級車型設定為暢銷車型。而互聯網企業以及高端品牌則先憑藉高性能、科技感較強的產品先行撬開市場大門,用技術手段贏得消費者歡心,並逐漸將產品走向低端化。

除了新能源車企的努力之外,想要避免產能過剩,其上下游產業的整頓也同樣重要。例如,加強改善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避免汽車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等問題。

此外,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應當結合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企業自身實力做出正確的市場預判。當前,新能源車市正處於“亞健康”的發展狀態。面對“過山車”式的發展軌跡,並不能反映出真正的市場規律,未來市場發展趨勢仍有待考證。

由於國家對傳統汽車的碳排放標準的日益嚴苛,以及企業積分政策的實施。傳統車企轉戰新能源車市已經成為不爭的實施,而新晉車企也抓准這一市場機遇,力爭憑此入口在汽車市場分食一杯羹。在重資產以及路障重重的壓力之下,新能源汽車發展迫切需要“冷思考”。在健康的市場環境下,對企業自身發展做出更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

歡迎關注

新能源汽車新聞EV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