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好文推薦

早教 | 乾貨 | 育兒 | 玩具, 歡迎關注「玩具超人訂閱號」


《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作者:黑幼龍, 現任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美國羅耀拉大學碩士。

素有“華文卡內基之父”美譽, 他卻認為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功不在於自己所取得的名望、地位和金錢, 而在於自己用“慢養”的方法, 教育出4名優秀的孩子。

本文摘錄了父母親教養孩子的感受, 以及孩子們暢談成長心路。 從他們的敘述中, 讀者可以體會到一種和諧家庭的凝聚力, 以及他們每個人所具備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父母的魔法棒——讚美的力量

記得我們住在美國的時候有個鄰居, 在他的兒子溜滑板經過我們面前時他對我說:“這傢伙真棒!讓我引以為榮!”我知道他是故意說給兒子聽的, 因為他的兒子剛通過童子軍的甄試, 所以他就當著我們的面來讚美兒子。 這讓我心裡非常感慨, 因為我雖然很希望也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但比起我的媽媽、比起這位外國鄰居, 我真的還做得不夠多, 做得不夠好!

有一年, 立國的一個同學住在阿拉斯加, 他的父親在當地做醫生, 所以暑假就約立國和剛上大學的立行去那裡玩, 這一趟旅遊對兩兄弟來說是很棒的經驗, 因為他們到了好多一般觀光客不會去的地方。 這位同學的爸爸帶著他們四處探索、釣魚, 還告訴他們阿拉斯加有種特別的老鷹, 一次會生3個蛋, 但存活率不高, 所以他們會協助孵化等精彩的故事, 而在這趟旅行結束, 立國和立行準備回家時, 這位同學的爸爸把他們叫來, 告訴他們:“你們回去跟父母說, 他們很會教養小孩!”而兩兄弟回來也真的跟我說了, 那時我真的覺得很棒。

雖然他是要孩子傳話給我, 事實上卻是利用機會讚美我的小孩。

老大立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很喜歡寫作, 文筆非常好。 在美國念國中二年級的時候, 立言寫了一篇批評臺灣教育制度的文章, 投稿到《中國時報》, 內容鏗鏘有力, 結果刊登出來了。 很多人看到了以為是我幫他捉刀代寫的。

那天在家裡我就當玩笑話說給大家聽, 只有我媽媽不動聲色看完黑立言的那篇文章後, 她眼睛抬也不抬冷冷地說:“屁!還你捉刀呢, 你根本寫不到這麼好!”當時黑立言也在場, 奶奶的這個讚美對他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對孩子的自信更有具體的幫助。 以後黑立言在工作或演講的時候, 他都會提到當年奶奶說的這句話,

因為奶奶的鼓勵和讚美對他有很大的影響。

讚美, 真的可以鼓勵並且激發一個人的潛力, 不但可以讓他把工作完成, 甚至做得更好, 這可是千真萬確的。 我在六七歲剛懂事的時候, 爸爸擔任空軍基地的電臺台長, 是整個空軍基地級別最高的軍官, 那時候只有他有吉普車, 車子開到街上大家都認識他, 也因此我就得到很多的注意力。

得到注意力的好處是, 會因為有激勵的力量想去做很多的事情, 反之有時候沒有激勵的力量, 會讓人什麼都不想做。

這就是老師和父母手中擁有的“魔法棒”! 只要父母跟孩子說:“哇, 你真的好棒!”短短一句話, 可能就改變他的一生。

獨特性:孩子最大的財富

有篇文章寫道, 美國和歐洲的教育家聚在一起,

歐洲教育家認為美國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礦, 把孩子切、割、磨變成一個寶石, 就像許多拿到諾貝爾獎的傑出學者一樣。 而歐洲的教育就像種花, 教育人員做的是澆水、加肥料, 讓種子變成它本來的樣子, 無論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 他們都會細心呵護, 讓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 這讓我想到臺灣的教育, 不是挖礦也不是種花, 而是塑膠工廠裡的模具成型, 要求個個都一模一樣。

教養小孩, 學校雖然有責任, 但父母的責任更為重大,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小孩跟別的小孩一樣, 或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和自己當年一樣;我發現當我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其實原因往往是生氣他們沒有照我的話做, 沒有跟我一樣。 如果我們可以尊重每一個小孩,像種花一樣讓他們自然長大,尊重小孩,不要讓他們成為自己或別人的複製品,那父母也應該很欣慰了。

家是愛,愛是慢慢“養”出來的

家其實是一個城堡,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陳詞濫調,但要讓孩子覺得家永遠在那裡:他高興的時候,想要回家分享;難過挫折的時候,他在家裡可以找到安慰和支援。

要讓家真的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城堡,對孩子必須完全地信任與公平地對待,在愛的基礎上對事不對人和他們溝通,這樣的家才會變成“+”,家也才能為孩子的人生加分。

當年我們往返美國和臺灣兩地時,孩子們在美國必須要打理自己的生活,我們就把整個銀行帳戶交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管理帳戶,自己繳房貸、水電等所有費用。

有親戚知道這件事情,覺得匪夷所思,問我們怎麼敢把存有一大筆錢及生活費的帳戶,交給孩子自己管理?但我從來不覺得他們會是做壞事的孩子,所以也從來沒有不相信他們的念頭。

要共同打造一個溫暖的家,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多談話,而且是像朋友般談天說地,把一天當中的特別心得做一個分享(工作上碰到什麼事?今天碰到什麼困難?),而不是像老師般訓話(功課做了沒?今天考幾分?),否則這樣只是慢慢地把孩子往城堡外面推。我們在美國的日子真的很辛苦,所以有時候下班回家我也會跟孩子說,我在藥房裡頭工作,最害怕的就是接電話,因為當時英文還不是很好,藥房責任很重,萬一聽錯給錯藥就不得了了。

因為我自己願意和孩子說我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情緒,所以孩子有話也願意跟我們說,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其實需要彼此間打開心門,說說心裡真正的話。

父母們給孩子愛的時候,應該想想:你給孩子的是控制、傷害,還是真正無怨無悔的愛?真正的愛不自私,真正的愛是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們著想,真正的愛是給他們空間,永遠在他們心中點著一盞燈,隨時歡迎孩子回來。

黑立行結婚的時候,在斯坦福大學的教堂。那一天教堂裡面坐滿了前來祝福的親朋好友,大哥黑立言和姐姐黑立琍分別為新人念了一段《聖經》,許多親友說在婚禮上可以感覺我們一家人的情感有多濃,覺得很感動。

回到臺灣我們宴請故鄉的親友,我在致辭的時候安排播放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的主題曲:“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在悠揚的音樂中,我細細敘述對新人的祝福,也希望黑家這份親子之間的愛,這份慢慢“養”出來的愛,能夠永遠傳承下去!

“孩子長大後,最懷念父母的不是汽車、房子、財產,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學校。他們最懷念父母的是,父母幫助他們培養了好性格。”

本文中,黑幼龍先生的四個孩子暢談了在其父母關懷下的成長歷程

老大立言——老爸換工作,徵詢我們意見

小時候,家裡常常開家庭會議。

大多數的會議,都是為了討論要去哪裡玩、到哪家餐廳吃飯。當我們最後敲定了餐廳,父親就說:“由你們負責打電話跟餐廳訂位。”

那時我才念小學,弟弟、妹妹們不用說了,年紀更小,但是父親卻堅持由我們去預約訂位。於是,我們只好戰戰兢兢地拿起話筒,告訴對方我們用餐的日期、時間、人數。

到了餐廳門口,父親也要我們小孩出面向服務生確認訂位元。在一般家庭,通常都是父母親一手包辦這些事,但是我的父親卻把我們當成大人,要求我們獨立完成一些任務。

在這麼多次的家庭會議中,有兩次最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次,父親說:“爸爸想要換工作,從美國休斯公司換到光啟社,雖然薪水會少一半,但是爸爸如果做光啟社的工作,會比較開心。你們有什麼意見?”

說實在的,還是“小朋友”的我們,對於父親想要換工作一事,能表示什麼意見?不過,父親還是鄭重其事地問我們的看法,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

另一次,是我們第二次舉家搬到美國,父親又要問我們的意見。這一次,我已經小學六年級了,就開始有點想法了。

記得第一次搬到美國,其實過得還不錯。美國小學的課業本來就比較輕鬆,加上學校很體貼外國學生,會特地為我們配一個“導師”輔導功課,雖然換了一個求學環境,但是不至於適應不良。

只是,我對美國的小孩印象實在不佳。那幾年,美國流行李小龍的“功夫熱”,那些美國小孩以為我們中國人個個武藝高超,老是想來跟我們比劃比劃,甚至還會上門來挑釁。有一次,奶奶實在受不了,抓起掃把,沖出去要修理他們。那些美國小孩看到哪來的東方怪婆婆,一臉窮凶極惡,立刻作鳥獸散。

於是,在家庭會議中,我就列舉到美國讀書的好處和壞處,不過,弟弟、妹妹們對於回到美國念書,都還蠻支持。即使我有一點“異議”,最後也投了贊成票。

父親真的那麼需要我們的意見,他才能作決定嗎?其實未必。父親是個思慮綿密的人,當他舉行家庭會議時,一方面是諮詢我們的意見,另一方面,也是用這種方式,告知我們他的決定。

如果,要讓一個家朝著某個目標前進,就讓這個家庭的成員,都來參與決定的過程,只有當大家都清楚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才能一起達到目標。

這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重要一課。

老二立國——好人緣才有好機會

大四時,我開始申請醫學院,一般人都認為,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能進醫學院就讀。在美國,醫學院的入學競爭很激烈,錄取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到十五。我大學時的成績並非頂尖,如果從成績的標準來看,脫穎而出的機會實在不大。

不過,從小在卡內基式的家庭長大,讓我成為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對自己很有信心。

甚至到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面試現場,我還能跟教授開玩笑。有一位表情嚴肅得不得了的教授問我:“你對‘安樂死’有什麼看法?”因為“安樂死”這個字眼的英文,聽起來像是“亞洲的年輕人”,所以我就回答他:“亞洲的年輕人都是好人。”只見這位教授面無表情地看著我,氣氛幾乎冷到冰點,於是我趕緊收起搞笑的心情,認真回答他的問題。

雖然發生了這樣的插曲,最後我還是獲得錄取。

後來,我常常在想,我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醫學院就讀,除了成績還能符合標準外,教授為我寫的推薦信,以及我所參與的研究活動,應該為我加分不少。

記得大四那一年,有一位元教授針對兒童看電視和膽固醇的關係,做了一個研究,我擔任他的研究助理,很努力地搜集資料、做訪談,最後寫出了一個研究報告,要在一個大型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表。

因為我和教授互動良好,他不但讓我在報告書上掛名,後來他因為有事不能參加研討會,就指派我去參加。當時我還只是個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就要在大型學術會議上擔綱演講,一般人可能會怯場。因我受過卡內基訓練,上臺侃侃而談,結果不但“代打”成功,甚至吸引了媒體記者詢問這項研究的內容。

我很感謝父母親,因為他們從來不曾主張“功課至上,其餘免談”,而是放手讓孩子們去發展興趣,去累積各式各樣的生命經驗。我能夠在申請醫學院的競爭中勝出,或許正是因為我除了功課之外,其他各方面的經驗也很豐富。

老三立琍——我的黑+兄弟們

在臺灣念了兩年的美國學校後,為了日後申請大學比較方便,我決定回到加州,再念一年高中,弟弟立行也選擇跟我返美,和正在念大學的二哥立國,3個人住在父母親買的一幢小房子裡。

當時父母親都在臺灣,所謂“天高皇帝遠”,加上房子是自己的,想做什麼也不會有人管我們,然而我們卻是一派安分守己,白天去學校念書,晚上就回家,3兄妹輪流開夥、做家事,連派對也沒開過一次。

我們黑家4個孩子,從小感情就很好,總是同進同出,即使現在分別住在中國臺灣、美國、新加坡,還是常常彼此打電話、通電子郵件。我相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親從來不對我們有“差別待遇”。

記得小時候,每逢學期末發成績單,我和大哥立言、小弟立行是第一名的常客,二哥的功課很爛,但是父母親總是一視同仁,不會特別偏心會念書的孩子,老媽還曾經跑到學校跟我的老師說:“不要再讓黑立琍當班長了!她當太多次了!也要給別人機會嘛!”

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下,大哥從來不會因為成績好,就在二哥面前得意揚揚。而我也不覺得,功課好就值得驕傲。我們一家人,都對課業表現抱持平常心,父母不會對我們“大小眼”,我們也不會覺得誰得到的愛就特別多。

說起我這3位兄弟,都各有特色,而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大哥是我們的“頭頭”,總是給人非常成熟穩重的形象。我們在美國求學時,大哥認識了一些非常有錢的朋友,他們平時都是開很拉風的跑車,而我們家就是一部破車大家輪流開。很難得的是,大哥在他們面前總是抬頭挺胸,從來不會因為家境不如別人富有,就覺得自己矮人一截。

二哥立國,從小闖禍不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他就會全力以赴。記得有一次,他在地下道吹薩克斯,還擺了頂帽子讓人丟零錢,大家都好奇為什麼,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黑立國做事,根本不需要理由。”

當年功課最差的二哥,現在當了醫生,平時還充當我們的“醫藥顧問”。我們有什麼健康方面的問題,都會請教他。在我心中,二哥立國就代表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

至於小弟立行,從小個性就很好,我常常占他小便宜。比方說,明明我手上的糖比較難吃,我就故意騙他:“立行,我這個糖比較好吃耶!跟你換!”還真是屢試不爽。

直到返回美國念書的某一天,我開玩笑地打了立行一拳,立行也回敬我一拳,我當下愣了一會兒,這才發現:“弟弟已經不一樣了!”從此,我們的關係就變得比較平等。

我的兄弟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曾經一起走過成長的路,這份手足之情,將我們和這個家,緊緊地維繫在一起。

老四——興趣,是鼓勵出來的

記憶中,家裡曾經有一本讀者文摘出版社出版的動物百科,通過這本書的啟蒙,我開始對研究魚類,產生莫大的熱情。

因為喜歡研究魚,我在12歲那一年,就考到了潛水執照。不過,這張潛水執照,可是得來不易,在長達兩到三個月的受訓期間裡,除了每週要上課,學會潛水必備的知識,到了週末的大清早,還要下海實際練習。每個週末清晨5點去海邊潛水,不但天氣冷,而且風浪大,加上我們是潛到80英尺深的海底,常常一潛下去,水色渾濁,行動困難,不少成年的學員經過第一次的“震撼教育”,就紛紛打退堂鼓。

而我潛過兩次後,熱情也開始“退潮”。第三個週末,父親照例又是一大早叫我起床,準備去上潛水課,我有點意興闌珊,想耍賴不去了。但是父親很嚴肅地對我說:“既然已經開始學了,就不要輕易放棄!”我一咬牙,還是爬出溫暖的被窩,直奔清冷的海域中。

感謝父親的堅持,讓我經過各種潛水測驗,最後終於拿到了執照。記得那時候,每個人都會分配到一位元夥伴,可以彼此照應,我的夥伴對我非常不耐煩,因為在海底,光是一塊石頭就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常常一看就是15分鐘。

有一次我學滑雪,學來學去就是不會,打算放棄了,但是父親就是不准我放棄。他並不像別人的父親,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學這項才藝、那項運動,他唯一的原則就是:既然學了,就要學會,不要半途而廢。另外,我還記得,接受潛水訓練時,家長要簽一份合約書,上面聲明潛水是一項有風險的活動,如果出事請自行負責,但是我母親連眉頭都不皺地就把合約給簽了。

除了喜歡魚類,我後來研究的物件,還包括車子、刀槍之類的武器。小小年紀,我就會自己跑到圖書館,翻出百科全書,沉浸在研讀相關資料的喜悅中。

男孩子喜歡車子,還算蠻理所當然,但是喜歡刀和槍,做父母的難免擔心,這孩子以後會不會自己改造槍支去為非作歹?

但是我母親知道我喜歡槍,小學四五年級時,就陪我一起上射擊課程。有一年耶誕節,她還送我一把小刀,作為聖誕禮物。

要不是對孩子有極大的信任,她怎麼有勇氣讓我去發展這個有點“火藥味”的興趣?換個立場,如果是我的孩子喜歡“玩槍”,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像母親那樣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說起來,日後我會走上“產品設計”這條路,跟我從小就研究魚類、車子、槍械,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當年父母親對我的興趣頻頻潑冷水,或是毫不支持,我應該不會像現在這樣幸運,找到一份自己做得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的事業吧?

(完)

「玩具租著玩更有范兒」

8000件全球大牌玩具

多重消毒更安全

會員一天只要幾塊錢

給寶寶租玩具吧!

如果我們可以尊重每一個小孩,像種花一樣讓他們自然長大,尊重小孩,不要讓他們成為自己或別人的複製品,那父母也應該很欣慰了。

家是愛,愛是慢慢“養”出來的

家其實是一個城堡,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陳詞濫調,但要讓孩子覺得家永遠在那裡:他高興的時候,想要回家分享;難過挫折的時候,他在家裡可以找到安慰和支援。

要讓家真的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城堡,對孩子必須完全地信任與公平地對待,在愛的基礎上對事不對人和他們溝通,這樣的家才會變成“+”,家也才能為孩子的人生加分。

當年我們往返美國和臺灣兩地時,孩子們在美國必須要打理自己的生活,我們就把整個銀行帳戶交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管理帳戶,自己繳房貸、水電等所有費用。

有親戚知道這件事情,覺得匪夷所思,問我們怎麼敢把存有一大筆錢及生活費的帳戶,交給孩子自己管理?但我從來不覺得他們會是做壞事的孩子,所以也從來沒有不相信他們的念頭。

要共同打造一個溫暖的家,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多談話,而且是像朋友般談天說地,把一天當中的特別心得做一個分享(工作上碰到什麼事?今天碰到什麼困難?),而不是像老師般訓話(功課做了沒?今天考幾分?),否則這樣只是慢慢地把孩子往城堡外面推。我們在美國的日子真的很辛苦,所以有時候下班回家我也會跟孩子說,我在藥房裡頭工作,最害怕的就是接電話,因為當時英文還不是很好,藥房責任很重,萬一聽錯給錯藥就不得了了。

因為我自己願意和孩子說我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情緒,所以孩子有話也願意跟我們說,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其實需要彼此間打開心門,說說心裡真正的話。

父母們給孩子愛的時候,應該想想:你給孩子的是控制、傷害,還是真正無怨無悔的愛?真正的愛不自私,真正的愛是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們著想,真正的愛是給他們空間,永遠在他們心中點著一盞燈,隨時歡迎孩子回來。

黑立行結婚的時候,在斯坦福大學的教堂。那一天教堂裡面坐滿了前來祝福的親朋好友,大哥黑立言和姐姐黑立琍分別為新人念了一段《聖經》,許多親友說在婚禮上可以感覺我們一家人的情感有多濃,覺得很感動。

回到臺灣我們宴請故鄉的親友,我在致辭的時候安排播放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的主題曲:“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在悠揚的音樂中,我細細敘述對新人的祝福,也希望黑家這份親子之間的愛,這份慢慢“養”出來的愛,能夠永遠傳承下去!

“孩子長大後,最懷念父母的不是汽車、房子、財產,甚至不是念最好的學校。他們最懷念父母的是,父母幫助他們培養了好性格。”

本文中,黑幼龍先生的四個孩子暢談了在其父母關懷下的成長歷程

老大立言——老爸換工作,徵詢我們意見

小時候,家裡常常開家庭會議。

大多數的會議,都是為了討論要去哪裡玩、到哪家餐廳吃飯。當我們最後敲定了餐廳,父親就說:“由你們負責打電話跟餐廳訂位。”

那時我才念小學,弟弟、妹妹們不用說了,年紀更小,但是父親卻堅持由我們去預約訂位。於是,我們只好戰戰兢兢地拿起話筒,告訴對方我們用餐的日期、時間、人數。

到了餐廳門口,父親也要我們小孩出面向服務生確認訂位元。在一般家庭,通常都是父母親一手包辦這些事,但是我的父親卻把我們當成大人,要求我們獨立完成一些任務。

在這麼多次的家庭會議中,有兩次最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次,父親說:“爸爸想要換工作,從美國休斯公司換到光啟社,雖然薪水會少一半,但是爸爸如果做光啟社的工作,會比較開心。你們有什麼意見?”

說實在的,還是“小朋友”的我們,對於父親想要換工作一事,能表示什麼意見?不過,父親還是鄭重其事地問我們的看法,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

另一次,是我們第二次舉家搬到美國,父親又要問我們的意見。這一次,我已經小學六年級了,就開始有點想法了。

記得第一次搬到美國,其實過得還不錯。美國小學的課業本來就比較輕鬆,加上學校很體貼外國學生,會特地為我們配一個“導師”輔導功課,雖然換了一個求學環境,但是不至於適應不良。

只是,我對美國的小孩印象實在不佳。那幾年,美國流行李小龍的“功夫熱”,那些美國小孩以為我們中國人個個武藝高超,老是想來跟我們比劃比劃,甚至還會上門來挑釁。有一次,奶奶實在受不了,抓起掃把,沖出去要修理他們。那些美國小孩看到哪來的東方怪婆婆,一臉窮凶極惡,立刻作鳥獸散。

於是,在家庭會議中,我就列舉到美國讀書的好處和壞處,不過,弟弟、妹妹們對於回到美國念書,都還蠻支持。即使我有一點“異議”,最後也投了贊成票。

父親真的那麼需要我們的意見,他才能作決定嗎?其實未必。父親是個思慮綿密的人,當他舉行家庭會議時,一方面是諮詢我們的意見,另一方面,也是用這種方式,告知我們他的決定。

如果,要讓一個家朝著某個目標前進,就讓這個家庭的成員,都來參與決定的過程,只有當大家都清楚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才能一起達到目標。

這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重要一課。

老二立國——好人緣才有好機會

大四時,我開始申請醫學院,一般人都認為,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能進醫學院就讀。在美國,醫學院的入學競爭很激烈,錄取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到十五。我大學時的成績並非頂尖,如果從成績的標準來看,脫穎而出的機會實在不大。

不過,從小在卡內基式的家庭長大,讓我成為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對自己很有信心。

甚至到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面試現場,我還能跟教授開玩笑。有一位表情嚴肅得不得了的教授問我:“你對‘安樂死’有什麼看法?”因為“安樂死”這個字眼的英文,聽起來像是“亞洲的年輕人”,所以我就回答他:“亞洲的年輕人都是好人。”只見這位教授面無表情地看著我,氣氛幾乎冷到冰點,於是我趕緊收起搞笑的心情,認真回答他的問題。

雖然發生了這樣的插曲,最後我還是獲得錄取。

後來,我常常在想,我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醫學院就讀,除了成績還能符合標準外,教授為我寫的推薦信,以及我所參與的研究活動,應該為我加分不少。

記得大四那一年,有一位元教授針對兒童看電視和膽固醇的關係,做了一個研究,我擔任他的研究助理,很努力地搜集資料、做訪談,最後寫出了一個研究報告,要在一個大型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表。

因為我和教授互動良好,他不但讓我在報告書上掛名,後來他因為有事不能參加研討會,就指派我去參加。當時我還只是個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就要在大型學術會議上擔綱演講,一般人可能會怯場。因我受過卡內基訓練,上臺侃侃而談,結果不但“代打”成功,甚至吸引了媒體記者詢問這項研究的內容。

我很感謝父母親,因為他們從來不曾主張“功課至上,其餘免談”,而是放手讓孩子們去發展興趣,去累積各式各樣的生命經驗。我能夠在申請醫學院的競爭中勝出,或許正是因為我除了功課之外,其他各方面的經驗也很豐富。

老三立琍——我的黑+兄弟們

在臺灣念了兩年的美國學校後,為了日後申請大學比較方便,我決定回到加州,再念一年高中,弟弟立行也選擇跟我返美,和正在念大學的二哥立國,3個人住在父母親買的一幢小房子裡。

當時父母親都在臺灣,所謂“天高皇帝遠”,加上房子是自己的,想做什麼也不會有人管我們,然而我們卻是一派安分守己,白天去學校念書,晚上就回家,3兄妹輪流開夥、做家事,連派對也沒開過一次。

我們黑家4個孩子,從小感情就很好,總是同進同出,即使現在分別住在中國臺灣、美國、新加坡,還是常常彼此打電話、通電子郵件。我相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親從來不對我們有“差別待遇”。

記得小時候,每逢學期末發成績單,我和大哥立言、小弟立行是第一名的常客,二哥的功課很爛,但是父母親總是一視同仁,不會特別偏心會念書的孩子,老媽還曾經跑到學校跟我的老師說:“不要再讓黑立琍當班長了!她當太多次了!也要給別人機會嘛!”

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下,大哥從來不會因為成績好,就在二哥面前得意揚揚。而我也不覺得,功課好就值得驕傲。我們一家人,都對課業表現抱持平常心,父母不會對我們“大小眼”,我們也不會覺得誰得到的愛就特別多。

說起我這3位兄弟,都各有特色,而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大哥是我們的“頭頭”,總是給人非常成熟穩重的形象。我們在美國求學時,大哥認識了一些非常有錢的朋友,他們平時都是開很拉風的跑車,而我們家就是一部破車大家輪流開。很難得的是,大哥在他們面前總是抬頭挺胸,從來不會因為家境不如別人富有,就覺得自己矮人一截。

二哥立國,從小闖禍不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他就會全力以赴。記得有一次,他在地下道吹薩克斯,還擺了頂帽子讓人丟零錢,大家都好奇為什麼,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黑立國做事,根本不需要理由。”

當年功課最差的二哥,現在當了醫生,平時還充當我們的“醫藥顧問”。我們有什麼健康方面的問題,都會請教他。在我心中,二哥立國就代表了“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

至於小弟立行,從小個性就很好,我常常占他小便宜。比方說,明明我手上的糖比較難吃,我就故意騙他:“立行,我這個糖比較好吃耶!跟你換!”還真是屢試不爽。

直到返回美國念書的某一天,我開玩笑地打了立行一拳,立行也回敬我一拳,我當下愣了一會兒,這才發現:“弟弟已經不一樣了!”從此,我們的關係就變得比較平等。

我的兄弟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曾經一起走過成長的路,這份手足之情,將我們和這個家,緊緊地維繫在一起。

老四——興趣,是鼓勵出來的

記憶中,家裡曾經有一本讀者文摘出版社出版的動物百科,通過這本書的啟蒙,我開始對研究魚類,產生莫大的熱情。

因為喜歡研究魚,我在12歲那一年,就考到了潛水執照。不過,這張潛水執照,可是得來不易,在長達兩到三個月的受訓期間裡,除了每週要上課,學會潛水必備的知識,到了週末的大清早,還要下海實際練習。每個週末清晨5點去海邊潛水,不但天氣冷,而且風浪大,加上我們是潛到80英尺深的海底,常常一潛下去,水色渾濁,行動困難,不少成年的學員經過第一次的“震撼教育”,就紛紛打退堂鼓。

而我潛過兩次後,熱情也開始“退潮”。第三個週末,父親照例又是一大早叫我起床,準備去上潛水課,我有點意興闌珊,想耍賴不去了。但是父親很嚴肅地對我說:“既然已經開始學了,就不要輕易放棄!”我一咬牙,還是爬出溫暖的被窩,直奔清冷的海域中。

感謝父親的堅持,讓我經過各種潛水測驗,最後終於拿到了執照。記得那時候,每個人都會分配到一位元夥伴,可以彼此照應,我的夥伴對我非常不耐煩,因為在海底,光是一塊石頭就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常常一看就是15分鐘。

有一次我學滑雪,學來學去就是不會,打算放棄了,但是父親就是不准我放棄。他並不像別人的父親,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學這項才藝、那項運動,他唯一的原則就是:既然學了,就要學會,不要半途而廢。另外,我還記得,接受潛水訓練時,家長要簽一份合約書,上面聲明潛水是一項有風險的活動,如果出事請自行負責,但是我母親連眉頭都不皺地就把合約給簽了。

除了喜歡魚類,我後來研究的物件,還包括車子、刀槍之類的武器。小小年紀,我就會自己跑到圖書館,翻出百科全書,沉浸在研讀相關資料的喜悅中。

男孩子喜歡車子,還算蠻理所當然,但是喜歡刀和槍,做父母的難免擔心,這孩子以後會不會自己改造槍支去為非作歹?

但是我母親知道我喜歡槍,小學四五年級時,就陪我一起上射擊課程。有一年耶誕節,她還送我一把小刀,作為聖誕禮物。

要不是對孩子有極大的信任,她怎麼有勇氣讓我去發展這個有點“火藥味”的興趣?換個立場,如果是我的孩子喜歡“玩槍”,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像母親那樣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說起來,日後我會走上“產品設計”這條路,跟我從小就研究魚類、車子、槍械,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當年父母親對我的興趣頻頻潑冷水,或是毫不支持,我應該不會像現在這樣幸運,找到一份自己做得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的事業吧?

(完)

「玩具租著玩更有范兒」

8000件全球大牌玩具

多重消毒更安全

會員一天只要幾塊錢

給寶寶租玩具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