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信渠君:關於“學問”的一些粗淺認識

最近二件事讓我有想總結一下自己關於“學問”的想法:

1、朱清時老先生的“量子真氣”事件:

朱老是一位物理學家, 一位教育家, 曾任南科大校長, 前幾年退下來了, 閑下來, 就開始玩自己的興趣了——打坐。 這不在一次中醫研討會發表了一篇量子效應與靜坐修佛的猜想之類的講話, 結果不得了, 科學界(所謂的)口誅筆伐, 大肆批評, 說朱老不該把宗教與科學攪和在一起。

2、看《得到》APP萬維鋼老師的專欄文章:

最近幾篇有講到一本國外的書——《盜火:矽谷、海豹突擊隊和瘋狂科學家正在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一場革命》,

書中講到美國很多力量正在積極探索“出神技術”, 讓人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狀態是什麼?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它的好處是能提升創造性思維, 解決複雜問題。 摘抄一段:

想要“出神”, 達到心流狀態, 我們要的是後面這三種波(分別為β(理性思維)、α(更平靜的大腦活動)、θ(排除外界干擾的深入思考)、γ(創造性思維的尤里卡時刻), 為此就得設法在一定程度上關閉前額葉皮層的活動——也就是關閉冷認知, 讓熱認知主導。

對比以上兩件事情, 我真是很感慨中國的科學界學西方科學都學傻了。

科學是從西方文明發展起來的, 現在的西方文明已經開始研究腦科學, 一幫瘋狂的科學家正在用各種方式來達成類似禪定、冥想之類的創造性思維狀態,

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而中國的科學界則把西方科學奉做圭臬, 不敢越雷池一步, 朱老重提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 都被他們批得體無完膚。

由此根據我所學的一些東西總結一下到底什麼是“學問”, 以免受到這幫把“科學”當做宗教的人的蠱惑。

首先, 為什麼要做“學問”?

我們都知道“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為什麼有力量?

其核心點是用知識可以“預測”, 我們為什麼追求知識?難道不就是拿知識去做預測嗎?我們根據牛頓力學可以知道天體運行的軌跡, 知道量子力學, 可以製造各種利用量子理論的設備, 知道達爾文相對論, 可以知道人未來的進化規律, 知道混沌理論, 可以預測現實生活中的變化, 同時它也劃定了邊界,

告訴我們哪些是不能預測的。

尋找事物規律的過程, 就是尋找知識的過程, 因為這關乎人類的生存, 人生存就需要對未來進行預測。

提到預測就不得不說《周易》, 周易是什麼?不就是中國古人用來預測的嗎?別告訴這是封建迷信, 你學習過就知道, 這種預測有其準確性。

都是作預測, 為什麼科學就受到如此高的推崇, 而中國古人用的周易等就被批成迷信, 這到底是為什麼?

所以有就了第二個話題:“學問”是什麼?

《老子》中有一句話: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 直至無為。 無為是什麼?無為無不為又是什麼意思?拿剛才介紹的四種波來講, 無為就是抑制前額葉皮層的理性思維, 而讓大腦神經元進入自組織狀態, 而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尢裡卡時刻”。

所以自老子開始就認識到“學問”有兩個方向, 一是學更多, 另一個則是習更少。

程朱理學的名言:格物致知。 格是什麼?格最常見的詞是格子, 就是把事物分開, 把天下的物分開, 就有了知識。 當然條件所限, 格盡天下之物, 程朱理學做不到, 但西方的科學不就是沿著這條路一路走來的嗎?最後這條路走通了嗎?原子、質子, 中子, 電子直到誇克, 分到無法分處, 能進行完美的預測嗎?還是做不到啊。 格盡天下之物, 也沒有獲得天下之知啊。

另一條路常被“科學界”斥之為封建迷信, 陽明先生的“心學”自建國之後被批成唯心主義, 直到最近十多年才又被捧起來。 周易也被打倒多少年, 最近又開始在小圈子裡流行起來。

為何它們會“死灰復燃”?

因為這一條“學問”之路, 不是給所有老百姓準備的, 它必須經常長期的修習。 萬維鋼老師那篇文章提到藏傳佛教需要打坐34000小時, 才能精通, 知道嗎, 一萬小時定律(專業入門之道)在這裡遠遠不夠。 那真正有幾個人能做到這個呢?而且當你一個沒做到, 沒看到, 沒體會到時, 怎麼能跟你講得明白呢?就好象我們講一個我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時, 你如何去想像, 比如宇宙之外是什麼?我們平時看到的都是三維世界, 而缺少了這個三維, 你如何能想像物體?

所以佛教有禪宗, 教外別傳, 不立文字, 你說那些開悟的禪師什麼都沒看到嗎?這個我是不信的, 只不過我沒有做到, 所以無法體會。

它是科學嗎?也許是吧, 它是另一種“學問”,科學只走了“學問”的半道而已,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先別急著指責,也許我們還差得遠。

它是另一種“學問”,科學只走了“學問”的半道而已,對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先別急著指責,也許我們還差得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