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投資人看共用經濟:做共用要有開拓性 創新在於對成本結構和流量獲取的改變

2017年7月5日, 76家投資機構和跨越14個共用經濟領域的企業齊聚“2017共用經濟CEO峰會”, 碰撞交流共用經濟的商業模式和機會。

在共用單車和共用充電寶成為共用經濟行業兩大主力之外, 逐漸出現了共用雨傘、共用籃球等新的模式。 這個行業是不是存在過熱或者是泡沫的現象?未來共用經濟模式下還有哪些好的機會或者趨勢?幾位投資人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經緯資本合夥人肖敏:經緯從2008年開始投資, 到現在投了440多家公司, 歸屬於交易類模型, 占了四分之一。 對我們來說, 我們不是很關心到底這是叫共用,

還是叫做O2O, 這對我們來說不重要, 重要的是結合這個行業, 能夠極大效益地提高某個服務或者某個產品的使用效率, 給用戶提供一個極大程度上的服務的變革, 並且這種模式能夠建立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壁壘, 這樣的商業模型都是我們非常看好的。 無論這個產品是高價值或者是低價值, 無論應用是高頻還是低頻, 我們一般不會用流行的詞語定義這個行業, 我們會有一套交易模型用一套法則。

跟共用有關, 我們也總結過一些關鍵點作為我們衡量的標準。 第一是可以感知的顯著的服務品質的提升, 我們見項目的第一個要素。 第二是能夠明顯地改善原有的效率。 第三是在這兩個基礎上可以規模化, 並且可以形成網路效應。

假如說符合這三個特點, 我們一般就會非常迅速地下手。

至於說高不高頻, 低不低頻, 出行端肯定是高頻, 但賣房子怎麼高頻?所以大家不要被各種各樣的名詞, 或者是做得好的創業者總結的一些經驗影響。 我跟大家說經驗都是有毒的, 早上的麵包是經驗, 但是等你做的時候是晚上的麵包, 晚上的麵包是要扔掉了, 千萬不要學習。

比如說ofo, 第一這是明顯該改變你生活品質的東西, 你不用帶一個自行車出門, 密度非常高。 第二它明顯改善你短距離出行效率, 因為你過往的短距離出行效率是非常差的。 第三這個事是可以規模化, 形成網格效應。 自行車的規模效應很容易形成, 而且是密度越高, 它的網格效應越強,

而且它的複製性也強。 類似這樣的模型, 把我們對應到出行裡面有很多的公司, 像共用空間也屬於典型的這樣的公司, 像現在共用設備也是這樣的公司。 比如說我最近投到的共用很多很貴的設備, 我們今天說到的共用是很便宜的東西, 像自行車、充電寶, 但其實很貴的東西也是這樣的, 比如說機械類, 像挖掘機這一類, 一年挖不了幾次, 那就租。 比如說醫療的大型設備之類, 其實我覺得很多的行業都可以從這種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北極光創投合夥人張朋:就共用來講, 其實它是一種資源協調和匹配, 能夠把資源成本降低, 不管是閒置的資源還是閒置的人力, 去做新型的服務形態。

其實我們自己內部也做消費服務這樣的板塊,

跟移動互聯網結合, 我們也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我覺得像這種生意, 如果它有創新的機會, 無外乎在於對整個行業原來的成本結構做了大量的改變, 或者在流量獲取層面上做了新的改變。 如果兩者結合起來, 你會有更新的突破。 在美國也好, 在中國也好, 反正做起來成功的公司, 本質上在這兩點上都有本質性的突破。 從美國Airbnb還是到Uber, 其實都有這樣的條件。 其實不管你共用什麼, 除了高頻服務以外, 如果這兩點上沒有突破, 我就不會投。 如果有一點有突破, 就可以去研究, 那能否帶動另外一方面的創新。

沸點資本合夥人姚亞平:在整個投資領域, 所謂的共用經濟是因為有了互聯網的存在, 能夠讓原來沒有辦法有這種網路效應的東西變成有網路效應,

比如說你原來可能並不知道在電線杆後面有一輛小黃車, 現在你可以知道。 原來只能伸手招車, 你現在知道在400米以外有一輛待運的計程車在等你。

實際上互聯網跟效益相關, 但是跟人性負相關。 因為互聯網的相應裡面, 只有壟斷者才能生存。 大家看任何一個領域, 只要這個領域是穩定狀態, 這個領域幾乎只有一家公司在做。 任何一個領域超過兩家同體量的公司在做, 大家認為這個領域還沒有進入穩定狀態, 也就是還沒有打完。 所以你會發現純互聯網領域一定只有一家公司在做這個事情。 共用經濟如果在社區裡面幾戶人家相互共用是沒有規模性的, 你的規模效應是因為你有網路效應。 而任何網路效應的東西都是寡頭經濟,就是只有一家存在。

所以無論作為創業者或者是投資人,其實我非常納悶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這個領域有很多家成型的公司在做,你還要飛蛾撲火。這個領域前面的公司已經成型,在沒有明顯差異化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投資人願意投三四五六。

我們的投資理念是,規模效應情況下,只有第一能投,或者能成為第一的能投,投第二家公司是留著將來賣給第一的,而第三以後的公司都不能投。

回過頭來說共用經濟什麼樣的行?什麼樣的不行?這個事,剛才肖敏講過早上麵包和晚上麵包的區別,我們會覺得這個事情是因為你所開拓的這個領域,你要有開天闢地的能力和魄力,才能把這個事情做成。如果你從心態上就是做模仿者,那就沒有機會,可能連做第二的機會都沒有。只有兩個都是開天闢地的人,你可能在運營過程中,各種天時地利的問題,導致規模上有點差異,這兩個人還有得一拼。如果一開始,你就在學龍頭,那就很難。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覺得整個共用的問題,其實什麼東西能共用、什麼東西不能共用?其實是說兩點,一點是成本化的東西,第二點是費用化的問題。一類是特別貴的東西,你自己用不起,你需要分時去租用,比如說你想用私人飛機,這事只能分時租用,一般人買不起。比如說這個東西對你來講,你不太在乎了,隨時可以丟棄,但是你又必須要用,所以這就叫費用化的東西。但是這兩頭,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

舉個例子,十年前,所有的私家車對我們來講是財產,每個人看車是財產性的東西。但今天,所有有過一輛、兩輛、三輛車的人,都會把車不再當成產業性的東西,而是把車當成工具性的東西。你一旦把它變成工具性屬性的東西,你對它的屬性定義不同了,因為你沒有辦法把你的財產跟別人共用,但你可以把你的工具跟別人共用。隨著物質生活從無到有,現在從有到優,也就變成這個事業的創業者要創造出來越來越貴的、我們用不起的東西,先從共用開始。另外,原來視為財產性的東西,我們現在可能視為工具性,那我們現在就可以把我們的工具拿去跟別人分享。

瑞門資本創始合夥人呂卓榮:同行投的項目,一般也不會批評,因為每個人投的方向和眼光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自行車還是充電,我覺得有很多人參與這個項目,這個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實這是提升服務的過程。這些好的專案、好的投資,最後能為大眾帶來很好的服務,我覺得這就夠了。

給一點時間,讓他們成長,讓他們的服務越來越完美,讓大家的生活更好。我覺得這一代的中國人還挺好的,很多投資人願意花錢培養一個項目,改善我們的生活,不管是車還是充電,都是有利於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生活得更方便和舒服。所以給一點時間,而不是批評他們。

而任何網路效應的東西都是寡頭經濟,就是只有一家存在。

所以無論作為創業者或者是投資人,其實我非常納悶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創業者和投資人,這個領域有很多家成型的公司在做,你還要飛蛾撲火。這個領域前面的公司已經成型,在沒有明顯差異化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投資人願意投三四五六。

我們的投資理念是,規模效應情況下,只有第一能投,或者能成為第一的能投,投第二家公司是留著將來賣給第一的,而第三以後的公司都不能投。

回過頭來說共用經濟什麼樣的行?什麼樣的不行?這個事,剛才肖敏講過早上麵包和晚上麵包的區別,我們會覺得這個事情是因為你所開拓的這個領域,你要有開天闢地的能力和魄力,才能把這個事情做成。如果你從心態上就是做模仿者,那就沒有機會,可能連做第二的機會都沒有。只有兩個都是開天闢地的人,你可能在運營過程中,各種天時地利的問題,導致規模上有點差異,這兩個人還有得一拼。如果一開始,你就在學龍頭,那就很難。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覺得整個共用的問題,其實什麼東西能共用、什麼東西不能共用?其實是說兩點,一點是成本化的東西,第二點是費用化的問題。一類是特別貴的東西,你自己用不起,你需要分時去租用,比如說你想用私人飛機,這事只能分時租用,一般人買不起。比如說這個東西對你來講,你不太在乎了,隨時可以丟棄,但是你又必須要用,所以這就叫費用化的東西。但是這兩頭,其實不是一成不變的。

舉個例子,十年前,所有的私家車對我們來講是財產,每個人看車是財產性的東西。但今天,所有有過一輛、兩輛、三輛車的人,都會把車不再當成產業性的東西,而是把車當成工具性的東西。你一旦把它變成工具性屬性的東西,你對它的屬性定義不同了,因為你沒有辦法把你的財產跟別人共用,但你可以把你的工具跟別人共用。隨著物質生活從無到有,現在從有到優,也就變成這個事業的創業者要創造出來越來越貴的、我們用不起的東西,先從共用開始。另外,原來視為財產性的東西,我們現在可能視為工具性,那我們現在就可以把我們的工具拿去跟別人分享。

瑞門資本創始合夥人呂卓榮:同行投的項目,一般也不會批評,因為每個人投的方向和眼光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自行車還是充電,我覺得有很多人參與這個項目,這個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實這是提升服務的過程。這些好的專案、好的投資,最後能為大眾帶來很好的服務,我覺得這就夠了。

給一點時間,讓他們成長,讓他們的服務越來越完美,讓大家的生活更好。我覺得這一代的中國人還挺好的,很多投資人願意花錢培養一個項目,改善我們的生活,不管是車還是充電,都是有利於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生活得更方便和舒服。所以給一點時間,而不是批評他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